A. 如何醫治嚴重的皰疹後遺症
皰疹後遺症治療通常採用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對於泛發性帶狀皰疹或伴有肺炎、腦炎的嚴重患者,首選葯物為無環鳥苷。無環鳥苷能有效抑制皰疹病毒DNA的復制,對細胞的副作用較小。靜脈點滴劑量為200~250mg,加入100ml補液中1h滴完,每日2~3次,連續3~7天。口服劑量為200mg,每日5次。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等葯物雖然也有一定的療效,但由於價格昂貴或副作用較多,目前已較少用於皰疹疾病的治療。
對於神經痛患者,可給予止痛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疼痛嚴重者可早期口服強的松15~30mg/d,一周後逐漸減量。強的松早期服用可消除神經根的炎症,減輕神經炎後期的纖維化,從而減輕疼痛。此外,也可以使用維生素B1、維生素B6或注射干擾素等葯物。
中醫治療皰疹後遺症則以表熱利濕為原則,可內服龍膽瀉肝湯。局部治療方面,早期丘皰疹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後可外用1%龍膽紫液或0.5%新黴素軟膏、磷黴素軟膏等。眼部皰疹則可用無環鳥苷眼葯水或3%無環鳥苷軟膏。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是因體內病毒侵蝕破壞神經所致,常因帶狀皰疹前期診斷錯誤或未及時正確治療而加重病情。本人認為,只要原發生皰疹處還留有凹凸不平的紫紅疤痕,就能將病毒從體內驅除,修復疏通被破壞的神經,疼痛就可消除。口服葯以去毒敗火為主,膏葯外敷以疏通營養神經為主,通過膏葯外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阻滯的神經暢通,局部給葯配以內服驅毒敗火,里外同治,使氣血流暢,脈絡暢通,修復疏通被破壞的神經,從而減輕解除疼痛而痊癒,一般患者用葯1-2個月可康復。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是現代醫學難以治癒的頑痛之一,治療方法多樣,包括抗病毒葯物、止痛葯物和中醫治療等。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B. 帶狀皰疹後遺症怎麼治療
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方法包括:
一、葯物治療
1. 神經妥樂平:作為一種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較新且有效的葯物,它能夠促進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細胞功能的修復,並具有止痛作用。可口服和靜脈應用,疼痛消失後停用。
2. B族維生素類:如維生素B1和B12,具有營養神經作用,可長期應用。
3. 抗抑鬱類葯物:常用於減輕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的疼痛,但由於可能對肝、腎和血液系統造成損傷,需謹慎使用。
4. 吩噻嗪類葯物:用於緩解疼痛症狀,如氯丙嗪等。
5. 鎮痛類葯:包括中樞性鎮痛葯如曲馬朵或奇曼丁,非甾類抗炎葯如多瑞吉,以及其他葯物如糖皮質激素類葯物和苯妥英鈉等。
二、神經毀損治療
通過選擇性毀損疼痛傳入神經,以達到長期緩解疼痛的目的。適用於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性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常用的神經毀損葯物有無水乙醇和5%~8%苯酚甘油,治療方法包括交感神經毀損術、脊神經後根毀損術、半月神經節毀損術及周圍神經毀損術等。
三、心理治療
針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患者常伴有的心理障礙,如焦慮、緊張、抑鬱等,採用心理治療措施,如暗示療法、行為療法和生物反饋等,以期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四、其他治療方法
1. 物理治療:使用激光、超激光疼痛治療儀等方法對疼痛部位進行照射。
2. 電生理治療:包括經皮膚電刺激電刺激(TENS)、經脊髓電刺激(DCS)、經下丘腦電刺激(DBS)等。
3. 局部治療:對於局部皮膚激惹症狀明顯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利多卡因、和非甾體抗炎葯或膏劑等葯物。
4. 綜合治療:結合中醫中葯、針灸、物理治療等綜合療法,有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
以上內容介紹了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方法,以期提高人們對帶狀皰疹治療的認識,降低後遺症的發生,更好地治療帶狀皰疹。
C. 帶狀皰疹後遺症吃什麼葯
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葯物推薦如下:
一、鎮痛葯物
針對帶狀皰疹引發的神經痛,可以使用鎮痛葯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以緩解疼痛症狀。對於中度至重度疼痛,醫生可能會開具強效鎮痛葯物如阿片類葯物。
二、抗病毒葯物
帶狀皰疹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因此抗病毒葯物如利巴韋林等也是治療的重要葯物。這些葯物有助於抑制病毒復制,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三、免疫調節葯物
對於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免疫調節葯物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針對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可適當使用免疫調節葯物如胸腺肽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病情恢復。
詳細解釋: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包括皮膚疼痛、紅腫和水皰。帶狀皰疹後遺症通常指的是帶狀皰疹治癒後,患者仍然出現的神經痛等症狀。因此,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症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葯物進行對症治療。
鎮痛葯物是緩解帶狀皰疹後遺症疼痛的主要手段。根據疼痛程度,醫生會選擇適當的鎮痛葯物,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抗病毒葯物則是從源頭上抑制病毒復制,有助於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的發生。此外,免疫調節葯物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除了葯物治療外,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還可能包括其他方法,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以期盡快恢復健康。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也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請注意,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專業醫療建議。在使用任何葯物前,請務必咨詢醫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