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治療嬰兒濕疹是以清熱利濕, 疏風清熱為主
中醫解析嬰兒濕疹:由中醫是這樣來解析嬰兒濕疹的: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這里的「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等引起。至於「濕」,是指身體各方面受濕,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
中醫治療嬰兒濕疹是以清熱利濕,疏風清熱,養血潤燥為主的。幾個中葯方治療小兒濕疹。
方一:蛇床子9克,銀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濕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約10分鍾。
方二: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方三:用蛇床子、黃柏、白癬皮、苦參、車前草、龍膽草、地膚子等純中葯研製的惠,堂.止癢,膏,能夠多重殺菌預防感染,深入滲透快速起效,修復皮膚預防復發。
寶寶患有濕疹後,家人要做好以下的護理事項:
1、對輕度的濕疹,做好皮膚清潔和保濕,可以選用郁美凈、甘油等濕疹適用滋潤乳。
2、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 濕疹嚴重時,避免皮膚直接接受日曬。出門記得做好防護,用帽子和衣服遮住 *** 的皮膚。
3、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
㈡ 中醫調理嬰兒濕疹
寶寶患濕疹痛苦不已,家長很焦急,這時自然就想到了中醫治療法。中醫治療不但治本而且外用葯降低了葯物中的激素對寶寶的損害。那麼,中醫治療嬰兒濕疹有什麼方法呢?
寶寶患濕疹痛苦不已,家長很焦急,這時自然就想到了中醫治療法。中醫治療不但治本而且外用葯降低了葯物中的激素對寶寶的損害。那麼,中醫治療嬰兒濕疹有什麼方法呢?
中醫調理嬰兒濕疹
濕疹在中醫學稱之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導致。「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
1、用生山香750克、銀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黃柏20克、五倍子6克、白鞏3克、蛇床子20克、蒼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兒茶15克、荊芥20克,水煎湯,每天先熏後洗2-3次,連續熏洗至病癒。
2、用白鮮皮30克、苦參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膚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連翹30克、金銀花3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甘草10克,紗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鍾,將葯湯倒於盆中,先熏後洗患處,每天2次。每天1劑,3劑為1療程。
3、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於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後洗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
4、也可以直接外擦濕癢停中葯乳膏。適合任何部位的濕疹。
5、(兒童型)。功效:適用於小兒濕疹、奶癬等各類皮膚瘙癢問題的調理養護。
溫馨提醒:寶寶皮膚脆弱,易發濕疹;這時正確治療很重要;市面上的西葯都含有激素;可以選用中醫治療再配合純草本植物,無刺激,沒有副作用的針對性葯膏;療效會更好。
㈢ 什麼叫濕疹
濕疹是由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症,臨床上急性期皮損以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復發作。濕疹在中醫中叫做濕瘡,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疾患。因皮損總有濕爛、滲液、結痂而得名。其臨床特點是皮損對稱分布,多形損害,劇烈瘙癢,有滲出傾向,反復發作,易成慢性等。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急性濕瘡以丘皰疹為主,炎症明顯,易滲出;慢性濕瘡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復發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發病。
濕疹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內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內分泌及代謝改變、血液循環障礙、神經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等)、外部因素(食物、吸入物、生活環境、動物皮毛、各種化學物質等)有關。
根據病程和臨床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
1、急性濕疹:好發於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嚴重者可彌漫全身,常對稱分布。
2、亞急性濕疹:因急性濕疹炎症減輕或不適當處理後病程較久發展而來。表現為紅腫及滲出減輕,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皰疹,皮膚呈暗紅色,可有少許鱗屑及輕度浸潤。仍自覺有劇烈瘙癢。
3、慢性濕疹:由急性濕疹及亞急性濕疹遷延而來,也可由於刺激輕微,持續而一開始就表現為慢性化。好發於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肛門處,多對稱發病。
濕疹治療方法一般為系統葯物治療和外用葯物治療。期間注意避免各種可疑致病因素,發病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飲酒,避免過度洗燙。中醫治療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要治療法。急性者以清熱利濕為主,慢性者以養血潤膚為主。外治宜用溫和的葯物,以免加重病情。
㈣ 中醫濕疹分為哪幾種
濕疹是由於身體、飲食或者先天稟賦不足以後,導致脾胃受損、濕氣健運、濕熱內生,出現身體皮膚組織瘙癢、皮疹等臨床症狀,主要分為濕熱蘊膚證、脾虛濕蘊證以及血虛風燥證,具體如下:
1、濕熱蘊膚證會出現身體皮膚潮紅,有丘疹、皮膚瘙癢、滲出液的表現,可以通過清熱利濕、止癢的葯物治療,比如龍膽瀉肝湯。
2、脾虛濕蘊證,皮膚組織表現為皮損潮紅、皮膚瘙癢,經常出現滲出物、皮膚組織損傷,可以通過健脾利濕、止癢的葯物治療,比如除濕胃苓湯等。
3、血虛風燥證,會表現為皮膚組織損傷以後,皮膚粗糙、瘙癢劇烈,有色素沉著、食慾減退等表現,可以配合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的葯物治療,比如當歸飲子、四物消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