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水痘樹圖片
擴展閱讀
孕婦皰疹吃什麼葯 2025-04-02 14:52:28
嬰兒先長水痘好嗎 2025-04-02 14:43:02
屁股長濕疹什麼樣子 2025-04-02 14:43:02

水痘樹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1 04:40:20

A. 有沒有人聽說過澳洲茶樹

澳洲茶樹
1.桃金娘科常綠大喬木原產地為澳洲濕地
2.樹形優美,芳香宜人,是受歡迎的庭園樹,在澳洲則是一項重要的經濟作物,大量提供工業化提煉精油
茶樹油已經成了世界上最流行的天然精油之一,其應用之廣,甚至有甚於熏衣草油。在中國,廣大青年朋友喜歡用它作為祛豆的無上妙品。
芳療特徵:
皮膚方面:除疤、凈化效果絕佳,改善油性肌膚、面皰、膿腫、黑雀斑、疣、纖維組織炎、傷口感染的化膿現象;調理粉刺,清除水痘和帶狀皰疹所引起的小痘痘和不潔部位;治療香港腳、富貴手、鵝口瘡、或其它搔癢症。
身體方面:幫助免疫系統抵抗傳染性的疾病;治療腺體發熱和牙齦發炎;幫助病後康復;能有效對抗念珠菌、串珠菌、殺黴菌、極佳的抗病毒功能,清除陰道的念珠菌感染,凈化尿道,改善膀胱炎;驅逐腸內的寄生蟲;減輕耳炎。刺激免疫系統功能的加強、舒緩呼吸系統、強化生殖系統問題。
澳洲茶樹的英文雖然叫茶樹,但它和我們的茶樹毫無關系,而是白千層的近親,同屬於千層屬,學名白千層直接翻譯就是互生葉白千層,之所以會被稱作茶樹。

B. 葉子心狀,果實熟後小而黑頂部有五星狀圖按是什麼

  • 是落葵,葉子心狀,果實熟後小而黑頂部有五星狀圖案,可以觀察下圖,以及下面會介紹到的形態特徵。

  • 圖片

  • 中文學名:落葵

  • 別名:蔠葵、蘩露、藤菜、臙脂豆、木耳菜、潺菜、豆腐菜、紫葵

  • 落葵、胭脂菜、蘺芭菜。

  • 拉丁學名:Basella alba 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中央子目
    科:落葵科
    屬:落葵屬

  •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長可達數米,無毛,肉質,綠色或略帶紫紅色。葉落葵片卵形或近圓形,長3-9厘米,寬2-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下延成柄,全緣,背面葉脈微凸起;葉柄長1-3厘米,上有凹槽。穗狀花序腋生,長3-15 (-20) 厘米;苞片極小,早落;小苞片2,萼狀,長圓形,宿存;花被片淡紅色或淡紫色,卵狀長圓形,全緣,頂端鈍圓,內摺,下部白色,連合成筒;雄蕊著生花被筒口,花絲短,基部扁寬,白色,花葯淡黃色;柱頭橢圓形。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至深紅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花期5-9月,果期7-10月。

  • 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每1千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31克、鈣2.05克、磷290毫克、鐵22毫克,還含有胡蘿卜素45.5毫克、尼克酸10毫克、維生素C1.02克(在綠葉菜中居榜首)。有滑腸、利便、清熱、解毒、健腦、降低膽固醇等功效,經常食用能降壓、益肝、清熱涼血、防止便秘。

  • 食用價值

    葉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鐵,栽培作蔬菜,果汁可作無害的食品著色劑。

    是南方地區夏季高溫季節的主要大路蔬菜之一。落葵栽培較少,一直被列為稀特蔬菜。落葵以幼苗、嫩莖、嫩葉芽梢供食。食用口感鮮嫩軟滑。可炒食、燙食、涼拌。其味清香,清脆爽口,如木耳一般,別有風味。注意:脾冷人,不可食。孕婦忌服。

  • 葯用價值

    全草供葯用,為緩瀉劑,有滑腸、散熱、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作用,能解痘毒,外敷治癰毒及乳頭破裂。

    葯用部位:以葉或全草、花、果實入葯

    落葵

    中葯名: 葉或全草: 落葵。

    花: 落葵花。果實: 落葵子。

    【功能主治】清熱,滑腸,涼血,解毒,治大便秘結,小便短澀,痢疾,便血,斑疹,汀瘡。

    ①《別錄》:主滑中,散熱。 ②《綱目》:利大小腸。

    ③《嶺南采葯錄》:治濕熱痢。 ④《福建民間草葯》:瀉熱,滑腸,消癰,解毒。

    ⑤《江蘇植葯志》:為婦科止血葯。

    ⑥《陸川本草》:涼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熱毒,火瘡,血瘙,斑疹。

    ⑦《泉州本草》:治大便秘結,小便短澀,胸脯郁悶。[8]

    【注意】

    ①《綱目》脾冷人,不可食。②《南寧市葯物志》:孕婦忌服。

    【採收加工】 葉或全草:夏、秋季採收葉或全單,洗凈,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花: 春、夏季節花開時採摘,鮮用。果實:7-10月果實成熟後採收,曬干。[4]

    【化學成份】葉含葡聚糖、粘多糖(組成中有L-阿拉伯糖、D-半乳糖

    落葵

    ,L-鼠李糖及糖醛酸)、β-胡蘿卜素等類胡蘿卜素及有機酸。尚含皂甙、鐵等。

    【葯理作用】 解熱,抗炎,抗病毒。

    【性味功能】 葉或全草:甘、酸,寒。花: 辛、苦,寒。葉或全草:滑腸通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花:涼血解毒。果實: 潤澤肌膚,美容。

    【歸經】《泉州本草》:入心,肝,脾,大、小腸經。

    【主治用法】 葉或全草:大便秘結,小便短澀,痢疾,熱毒瘡瘍,跌打損傷。花:痘毒,乳頭破裂。葉或全草: 內服: 煎湯,10-15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搗汁塗。脾胃虛寒者慎服,孕婦忌服。花:外用:適量,鮮品搗汁塗。果實:外用: 適量,研末調敷,作面脂。

    【附方】

    ①治大便秘結:鮮落葵葉煮作副食。(《泉州本草》)

    ②治小便短澀:鮮落葵每次二兩。煎湯代茶頻服。(《泉州本草》)

    落葵

    ③治久年下血:落葵一兩,白肉豆根一兩,老母雞一隻(去頭、腳、內臟)。水適量燉服。(《閩南民間草葯》)

    ④治胸膈積熱郁悶:鮮落葵每次二兩。濃煎湯加酒溫服。(《泉州本草》)

    ⑤治手腳關節風疼痛:鮮落葵全莖一兩,豬蹄節一具或老母雞一隻(去頭、腳、內臟)。和水酒適量各半燉服。(《閩南民間草葯》)

    ⑥治疔瘡:鮮落葵十餘片。搗爛塗貼,日換一至二次。(《福建民間草葯》)

    ⑦治闌尾炎:鮮落葵二至四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⑧治外傷出血:鮮落葵葉和冰糖共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葯》)(摘錄《辭典》)

    【傣葯】帕邦(西傣):根治療腮腺炎,腹瀉,痢疾,經常腹痛,身體逐漸消瘦《滇省志》。(來源:《中國民族葯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2005)

    【備注】雲南省個別地區認為本品有滋補強壯的功效,全草可用於久病體虛,頭暈;根部治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症;花治乳頭破裂,水痘。(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葯理作用】

    1.解熱作用 落葵鮮品榨取的汁液20ml/kg灌胃,對於酵母所致大鼠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10ml/kg時僅在葯後1h及2h有解熱作用,葯後5h則作用不明顯。

    2.抗炎作用 落葵鮮計對大鼠蛋清性足腫,甲醛性足腫,醋酸所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醋酸甲基纖維素(CMC)所致大鼠白細胞遊走及大鼠棉球肉芽腫,均有顯著抑製作用,當劑量為10ml/kg時,則作用稍減弱。

    3.抗病毒作用 本植物葉的水提取物對煙草鑲嵌病毒有抑製作用,其有效成分為一種糖蛋白。



C. 新生兒水泡症狀圖片及護理方法

昨天一位寶媽發了一張寶寶手上長了一個小疙瘩的照片問我這是不是手足口病,這位寶媽是這樣說的:寶寶5個月了,今早發現手上有個小痘痘,中間像是有小泡泡,有點硬,這是不是手足口病啊!最後經過和寶媽的一番交流之後確認那隻是蚊子咬了。
其實媽媽擔心寶寶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也不必過於擔心,這樣反而會讓自己過度緊張,那麼手足口病到底是什麼症狀呢?怎麼辨別寶寶是不是手足口病呢?今天樹袋寶寶就和大家一探究竟。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五歲以下寶寶的急性傳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腸道內的各種病毒。由於夏秋交替之際是該病的高發期,所以對於每年9月入園的那批寶寶來說,存在大面積爆發的可能,家長需要格外的注意。
絕大多數被感染的寶寶會在1—2周內痊癒,家長不用過於憂心,但也不排除極少數寶寶出現比較危險的狀況,如患上腦膜炎、心肌炎等並發症,甚至會導致死亡。
其實,手足口病並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是由於成人的抵抗力比較強,且絕大部分人在受到隱形感染時已獲得了相應抗體,所以很少有大人會表現出顯性感染的症狀(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的機率為顯性感染的100倍左右)。而小孩子則恰恰相反,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寶寶發病率很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里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乾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水痘的區別
?1.從外形上進行區別
發熱是兒童疾病的重要先兆,對於水痘和手足口病來說也不例外。2症發作時孩子先是發熱,然後長出小水皰之類的皰疹。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水痘的皰疹是全身皮膚都有,並且內有水,皮薄,個頭較大,伴隨著瘙癢感。而手足口病通常多發於孩子的手、足、口3個位置,皰疹相對較小,呈淺紅色,相比水痘要紅一些,沒有什麼瘙癢感,容易被忽略。
2.從皮膚位置上區別
感染水痘的幼兒通常全身皮膚表面都會有病症,尤其是在胸、背部位,臉、頭皮、腳底都無可避免。而感染手、足、口病的幼兒通常只會在這3個位置的皮膚上出現細小的皰疹,身體的其他位置不會出現。也就是說,家長們在發現孩子出現皰疹,並且伴有發熱的情況之下,先要檢查皰疹所在的皮膚位置,就能得出較為准確的診斷結果,然後及時採取相關的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