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上海治療假性皰疹的正確方法
擴展閱讀
過敏蕁麻疹忌口 2025-04-01 13:48:50
蕁麻疹慢性怎麼治療 2025-04-01 13:46:30
肛周濕疹破皮 2025-04-01 13:44:48

上海治療假性皰疹的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 2025-03-30 04:41:38

1. 女性生殖器官上長豆豆怎麼辦

女性的私處如果不護理好的話是很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疾病的,有些女性偶爾會出現私處瘙癢的情況,還有人會發現生殖器官上居然長痘痘了,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感覺去看醫生也有些不好意思,那女性生殖器官上長豆豆怎麼辦?外陰上長了個痘怎麼辦?
1、毛囊炎怎麼辦
毛囊炎發於毛囊口,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具有癢感的紅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頂端形成一個黃白色小膿頭,周圍有炎性紅暈,中心有毛囊貫穿,丘疹出現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輕度痛感,瘙癢明顯,一般無全身症狀,經過數天,膿頭破潰,排出少量膿液漸愈,如反復發作,遷延數周
怎麼辦:用新鮮的公英、地丁、芙蓉花葉、馬齒莧、金不換等選1~2種,搗泥外敷患處,每日1~2次。
2、前庭腺囊腫怎麼辦
外陰長豆豆有可能是前庭腺囊腫,前庭大腺的出口位於小陰唇內側,細菌容易入侵,引起炎症。
特徵:囊腫多為單側,也可為雙側,表皮外觀正常,囊腫位於陰唇後下方和陰唇系帶之間的前庭大腺所在處,呈半月形,卵圓形或圓形,囊腫在大陰唇外側明顯隆起,患側小陰唇被展平,囊腫有移動性,無明顯觸痛,性生活頻繁時,囊腫迅速增大。
怎麼辦:如果是較小的前庭腺囊腫則不必手術,定期隨訪;較大的囊腫則需要手術治療,術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或應用2%碘伏液及0.5%甲硝唑液交替沖洗。用碘伏紗條填塞,每2~3天更換1次。
3、尖銳濕疣怎麼辦
外陰長豆豆可能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叫尖銳濕疣,多見於女性私處的上1/3和下1/3部,損害表現為高起,稠密的白色突起,有時呈一凸起無血管分布的角化斑塊。
怎麼辦:針對於尖銳濕疣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目前常見的方法包括:手術療法、冷凍療法、激光治療、電灼治療、微波治療、β-射線治療、葯物療法、免疫療法等。尖銳濕疣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性病,一旦發現應立即去醫院進行正規治療,不建議自行處理。
中醫療法:用虎杖,龍膽草,大黃,赤芍,石榴皮,枯礬,莪術,紫草,水煎成2000ml微濕擦洗疣體15-20分鍾,每天2次。
4、假性尖銳濕疣
假性尖銳濕疣是由一般的女性私處炎症引起,因為白帶過多,刺激引起,叫假性濕疣。假性濕疣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外陰表現,表現為小陰唇內側天鵝絨樣或絨毛狀突起,可以是粉紅色或稍透明,魚子樣,大小比較均勻,沒有自覺症狀。
怎麼辦:板蘭根,土貝母,虎仗,紫草,土茯苓,玄參,茵陳高,莪術,赤芍,龍膽草,薏苡仁,甘草。每日一劑,水煎服。可以燥濕清熱,解毒散結。
5、生殖器皰疹
生殖器皰疹皮損為紅斑基礎上可見成群的水皰或膿皰或成糜爛及潰瘍,女性患者約90%伴有HSV宮頸炎,宮頸可見發紅,糜爛,潰瘍,有膿性女性私處分泌物。
怎麼辦:生殖器皰疹的話一般情況下選擇都是使用抗生素治療,且在治療期間一定要保持好皰疹壁的完整還有就是清潔,要勤洗下體,可以選用蘇打粉來沖洗,這樣的話才能有效的預防細菌感染。
6、溫馨小提醒
如果發現會女性私處長了痘,但沒有其他不適,那不必過於擔心,只需多喝水,注意局部清洗、保持潔凈即可。盡量不要用手抓撓患部,不要擠捏或摳挖痘痘,以免交叉感染。不嚴重的話,炎症會自行消退。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局部塗抹一些消炎抗菌的葯膏。如果會女性私處的青春痘數量較多,痘體較大,紅腫嚴重,有化膿傾向,應及時上醫院就診,遵醫囑服用一些抗生素。

2. 急性帶狀皰疹(1部分1章、9部分68章)

急性帶狀皰疹在常見疼痛綜合征圖譜中有兩個章節,分別是1部分1章和9部分68章,分別講了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和胸脊神經分部區域的帶狀皰疹。因為有很多內容是重復的,所以我在這里把兩個章節融在了一起。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人俗稱「纏腰龍」、「蛇丹」,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最大的麻煩是會有很大一部分人(10%-20%)會發展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將會使患者十分痛苦,並且難以治療。如果在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期間就積極進行疼痛的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少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所以希望大家可以重視這種常見疾病的疼痛治療。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疾病。首次感染VZV的無針對性免疫力患者臨床表現類似兒童的水痘。目前有假說認為在VZV首次感染時,病毒轉移到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節潛伏下來,接下來不會有任何症狀。在有些人中,病毒被再激活並分部在感覺神經分部區域,導致了這種特徵性疼痛和皮膚的皰疹損傷。胸脊神經分布區域是急性帶狀皰疹發病最常見的區域,三叉神經第一支分部區域也是高發區域。

目前並不太清楚為什麼有些人中會出現病毒再激活而有人不會。但研究者認為細胞免疫能力的下降是導致病毒增生、沿感覺神經傳播並導致臨床疾病的重要原因。患有惡性疾病(特別是淋巴瘤)或者慢性疾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化療、激素、放療)的患者一般較體弱,較健康人群更容易得急性帶狀皰疹。這些患者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細胞免疫能力減弱,這也許也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較年青人帶狀皰疹高發的原因。

三叉神經第一支分布區是除了胸脊神經分布區以外帶狀皰疹第二高發的區域。在少數情況下病毒會感染膝狀神經節,可以導致聽力損傷、耳部皰疹和疼痛(圖1)。 這組症狀叫做Ramsay Hunt綜合征,必須要和三叉神經第一支區域的急性帶狀皰疹相鑒別。

當病毒再激活時,神經節炎和周圍神經炎導致的疼痛可以和感冒症狀相伴隨。一般由鈍性、酸脹的感覺發展為感覺減退或者神經分布區域的神經炎性疼痛(圖2)。在大多數患者中,急性帶狀皰疹的疼痛會在皮疹爆發前3至7天出現,這個時間差經常會導致誤診(見鑒別診斷,圖3)。總之,大部分病人帶狀皰疹的診斷在特徵性皮疹出現後就可以確定。和水痘一樣,帶狀皰疹的皮疹首先是分批出現的斑疹,然後迅速發展為丘疹,接著變為水皰(圖4)。最後,這些水皰連成片,乾燥結痂。受累區域可能會非常疼痛,任何活動和接觸(例如衣服或被子)都會加劇疼痛。當逐漸癒合、硬痂脫落以後,會留下粉色的疤痕,會逐漸色素減退和萎縮。

在大部分患者中,感覺過敏和疼痛會隨著皮膚損傷的癒合而消失。但在部分患者中,疼痛會在損傷癒合後持續存在。這種急性帶狀皰疹後常見而讓人痛苦的並發症叫做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在老年帶狀皰疹患者中高發(圖5)。後遺神經痛的症狀可以是輕微自愈性的,也可以是讓人痛苦不堪、持續性的燒灼樣疼痛,任何輕微的活動、接觸或者溫度變化、焦慮都可以使疼痛加劇。 這種嚴重的持續性疼痛可以徹底摧毀患者的生活,並有可能導致自殺。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後果出現,醫生一定要全力治療急性帶狀皰疹。

盡管根據臨床症狀能夠很容易診斷帶狀皰疹,一些確認性檢查有時還是必要的。當患者的皮膚損傷比較復雜,或者患者HIV感染並有Kaposi肉瘤的時候,需要行輔助檢查。在這類復雜的患者中,急性帶狀皰疹的診斷需要通過新鮮水皰的細胞學檢查來確定,表現為多核巨細胞和嗜酸性包涵體(圖6)。臨床醫生可以通過水皰液體的熒光免疫檢驗來鑒別急性帶狀皰疹和局部皰疹單純感染。

對於所有的急性帶狀皰疹的患者需要做詳細的初始評估,包括病史和體格檢查。目的是排除可以造成患者免疫系統受損的隱匿的惡性或系統性疾病。及時的診斷可以幫助阻止病情的發展和並發症的出現,例如脊髓炎或病毒的播散。其它造成神經分部區域疼痛的原因還包括脊神經根性病變、三叉神經痛和周圍神經病變等。胸腔和腹腔內的疾病或功能紊亂也可以造成類似胸部急性帶狀皰疹引起的疼痛症狀。

對於急性帶狀皰疹治療的主要挑戰有兩點:

大部分疼痛專家都認為越早進行治療,越能夠減小發展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幾率。此外,因為老齡患者極易發展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所以必須盡早的、積極的對這一類患者進行治療。

使用局麻葯物和類固醇類葯物,對於胸部神經分部區域的急性帶狀皰疹進行胸部硬膜外注射治療,對於三叉神經分部區域的急性帶狀皰疹進行星狀神經節注射治療是合理的選擇,可以有效緩解症狀,還可以避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當出現結痂的時候,類固醇葯物還可以減少神經瘢痕的形成。目前認為神經注射治療可以阻止由於病毒導致的神經和神經節的炎性反應,減少交感神經刺激,從而達到緩解症狀、減少並發症的目的。如果不進行治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以導致局部缺血,從而減少神經內毛細血管床的血供。 如果讓這種局部缺血持續下去,會形成神經內水腫。神經內水腫會增加神經內壓力,進一步減少神經內血供,最後導致不可逆轉的神經損傷。

神經注射治療可以反復進行,直到患者疼痛消失,如果疼痛復發,可以再次進行注射治療。如果沒有積極的使用注射治療,特別是對於老年人群,可能會使得患者終生受到後遺神經痛的折磨。有的患者接受胸部硬膜外注射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但對於胸部交感神經注射治療有好的反應;有的患者接受星狀神經節注射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但對於三叉神經注射治療有好的反應。

在已經接受了注射治療以後,阿片類鎮痛葯對於帶狀皰疹急性期常見的酸痛有較好的緩解效果。神經炎性疼痛也十分常見,阿片類葯物的效果不佳。對於強效、長效的阿片類葯物(例如口服的嗎啡、美沙酮)要謹慎使用,效果可能不如進行神經注射治療。許多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患者年齡較大,常合並多種多系統疾病,所以需要嚴密監測阿片類葯物可能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例如意識模糊或者暈厥可能導致患者摔倒)。膳食纖維和氧化鎂乳劑要和阿片類葯物一起服用,用於避免便秘。

抗驚厥的加巴噴丁是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炎性疼痛的的一線葯物。研究表面加巴噴丁也能夠減小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病幾率。加巴噴丁的治療應該在疾病早期就開始,在避免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的情況下,這種葯物可以和神經注射治療、阿片類鎮痛葯物、其他鎮痛葯物以及抗抑鬱葯物合用。加巴噴丁起始劑量為300mg睡前服用,然後以300mg的增量逐漸增加劑量,在副作用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增加到直到3600mg/天的最大劑量(分兩次服用)。

普瑞巴林是一種加巴噴丁合理的替換葯物,能夠更好的被部分患者接受。普瑞巴林其實劑量為50mg,一天三次,在副作用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增加到100mg,一天三次。普瑞巴林主要通過腎臟代謝,所以腎功能有損傷的患者要適當減量。

卡馬西平在神經注射治療和加巴噴丁都無效的嚴重神經痛患者中可以考慮使用。如果使用這種葯物,需要嚴密監測肝功能,尤其是對於接受放化療的患者。苯妥因可是可能對於神經痛有好處的葯物,但不能在可能患有淋巴瘤的患者身上使用,這種葯物可以導致一種假性淋巴瘤樣狀態,難以和真的淋巴瘤相鑒別。

抗抑鬱葯物是一種有用的輔助治療葯物。這類葯物可以在短時間內顯著緩解這類患者中常見的睡眠紊亂。而且抗抑鬱葯物在緩解神經炎性疼痛方面有一定效果,阿片類葯物對這類疼痛治療效果較差。在抗抑鬱葯物治療數周後,可以起到改善情緒的作用。在服用抗抑鬱葯物期間要密切觀察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這類葯物可以導致尿儲留和便秘,有可能會和帶狀皰疹脊髓炎的症狀相混淆。

一些抗病毒葯物可以縮短急性帶狀皰疹的病程並可以阻止疾病的發展,包括泛昔洛韋和阿昔洛韋。這類葯物在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中會有較好的效果。抗病毒葯物應該和以上提到的治療方法聯合使用,需要小心監測葯物的副作用。

在疼痛區域進行冰敷可以幫助部分病人緩解疼痛。熱療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疼痛,也許是因為增加了小纖維的傳導;總之,如果患者冷敷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嘗試。經皮神經電刺激和震動療法對於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對於皮膚受損區域,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可能會有一定效果。所有這些輔助療法都風險較低,所以當病人不想接受神經注射治療或者不能忍受葯物治療的患者都值得進行嘗試。

局部使用溫的硫酸鋁外敷可以很好的起到乾燥受損皮膚的作用,大部分患者都會覺得很舒服。氧化鋅軟膏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特別是對於溫度敏感的處於恢復期的皮膚。可以使用一次性的吸收墊來保護癒合中的皮膚,避免接觸衣服或者床單等。

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急性帶狀皰疹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但對於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常常會發生並發症。可以是由局部到全身的皮疹播散,也可以引起威脅生命的導致多系統疾病的感染。脊髓炎可以導致腸道、膀胱和下肢的癱瘓。

因為帶狀皰疹引起的疼痛可以在皮膚損傷出現前3至7天出現,所有可能會誤診為一些其他導致疼痛的疾病(例如神經根性病變、膽囊炎、三叉神經痛、青光眼),所以醫生應該告知患者在如果出現皮疹出現一定要馬上就診,因為可能是帶狀皰疹。有一些疼痛專家認為,在一些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中,當VZV感染時可能不會出現典型的皮疹。在這種情況下,不伴有皮疹的感覺神經分部區域的疼痛稱為無疹性帶狀皰疹,是一種排除性診斷,所以下這個診斷需要詳細排除所有其他可以造成這些區域疼痛的疾病。

3. 守住免疫防線,拒絕帶狀皰疹

文/郭岳潭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發作時,病患的身上會冒出一串長條帶狀、群聚性的紅疹、水泡,令人感到疼痛難耐、非常困擾,病灶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蛇纏繞在皮膚表面,所以,又俗稱為「皮蛇」,台語稱為「生蛇」、「飛蛇」,客語稱為「發蛇」,均有類似的意涵。

國泰綜合醫院暨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煜彬表示,帶狀皰疹可說是水痘病毒的「餘孽」,由於小時候得到的水痘病毒與後來的帶狀皰疹病毒,都是屬於同一株病毒;兩者不同的是,水痘是由體外首次進入人體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而帶狀皰疹則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復發所導致。

水痘病毒的「餘孽」

水痘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12歲以下的兒童,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主要是經由飛沫或空氣傳染呼吸道上皮、皮膚直接接觸,或是接觸患者水泡及黏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進而發生間接傳染。患者的全身皮膚會長滿水泡,並且伴隨著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肌肉或關租稿節酸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一般情形下,只要得過一次水痘,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通常不容易再次感染。雖然得到水痘可以痊癒,但是,水痘病毒卻會潛伏在神經節的裡面,免疫力正常的時候,身體沒有任何異狀,完全不會察覺病毒的存在;一旦等到免疫力變差時,水痘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跑出來作亂,沿著神經來到皮膚上,形成具有危險性的「帶狀皰疹」。

局限型帶狀皰疹佔多數

帶狀皰疹分為「局限型帶狀皰疹」及「彌散型帶狀皰疹」。局限型帶狀皰疹只會在某幾條神經分布的范圍發作,也就是稱為「皮節」(dermatomes)的范圍,出現成群紅疹或水泡的病灶,除非沒得過水痘的人直接接觸,否則不具有傳染性。

而「彌散型帶狀皰疹」的病患,皮膚上同樣會有大面積的紅疹、水泡,而且特徵是遠離主要發病的神經皮節之處,會有超過20顆以上的水泡,代表帶狀皰疹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並且在血液中流竄而散布全身,形成「病毒血症」,就可能具有較強的空氣與飛沫傳染性。但是,發生機率比較低,目前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而且被感染者通常沒有水痘的免疫力,感染後會發生水痘,而不是出現帶狀皰疹。

4大高風險族群

曾經感染過水痘病毒的人,無論水痘有無發病,只要免疫力低下時,帶狀皰疹就可能會冒出來。根據研究顯示,人的一生當中,罹患帶狀皰疹的機率為32%。鄭煜彬臨床觀察發現,有4大族群比較容易發生帶狀皰疹。

第1類:免疫力低下的人

許多民眾經常熬夜、晚睡,或是工作、精神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夠,造成免疫力下降,還有糖尿病、白血病、癌症等疾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機能較差,很容易誘發帶狀皰疹發作。

第2類:局部皮膚外傷的人

根據研究顯示,局部皮膚外傷,例如濕疹、手術傷口,都容易誘發帶狀皰疹。臨床上,也有不少民眾到海邊玩棗咐水、日曬過後,局部皮膚發生曬傷、脫皮,或是鼻竇炎患者神經受損,也會增加發生帶狀皰疹的機會。

第3類:使用特定治療葯物病患

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病患,以及使用生物制劑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癬性關節炎、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B細胞淋巴瘤患者等,也都是容易增加發生帶狀皰疹機會的族群。

第4類:60歲以上年長者

隨著年紀越大,帶狀皰疹的發生機率也越高,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者,是最容易發生帶狀皰疹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研究統計,一般人發生率為千分之1~1.5,超過60歲以上的話,凳型純發生率則增加至千分之7~11。

胸部、腰部是好發部位

人體全身上下都有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8對頸神經、12對胸神經、5對腰神經、5對薦神經、1對尾神經,總共有43對神經,各條神經在皮膚表面的神經支配的范圍中分布,根據統計顯示,胸部、腰部等部位,是帶狀皰疹最容易好發的部位。

帶狀皰疹發病前期,大部分的病患會感覺皮膚有抽痛、刺痛的典型症狀,有些患者可能只有搔癢的異常感覺;經過3~7天之後,帶狀皰疹沿著被侵犯的神經皮節部位,首先會出現群聚性的紅色丘疹,接著快速進展為水泡或膿泡,這些水泡或膿泡的大小大約是0.1~1公分,並且伴隨著灼燒般的神經性疼痛症狀。而群聚性的水泡就是帶狀皰疹最典型的症狀,水泡收斂形成痂皮後脫落,至少需要1~2星期的時間,整個疾病發展過程大約2~4星期。

留意非典型症狀,以免過度診斷

鄭煜彬提醒,有些病患的帶狀皰疹發生在腹部,雖然有產生疼痛感,但是皮疹、水泡病灶尚未發生,可能會被當作是腎結石等腸胃道疾病;也有患者的帶狀皰疹長在胸部上,同樣會有疼痛、刺痛等感覺,而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除此以外,發生在腹部肚臍附近的帶狀皰疹,由於神經受傷,導致患處肌肉無力,皮膚可能垂出一塊,外觀就像是疝氣一般,稱為「假性疝氣」。另外,帶狀皰疹病患也可能發生單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通常經過數星期至數個月,就能自然恢復。

這些非典型症狀對身體並無大礙,但是如果病患就醫時,未告知醫師曾經發生帶狀皰疹,而被當成其他疾病過度診斷,例如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承受不必要的輻射暴露,反而對健康有害,甚至發生過度治療,都不正確。

抗病毒葯物才有效,把握黃金治療期

治療帶狀皰疹時間點非常重要,發疹3~4天之內,使用抗病毒葯物的治療效果最好,也能預防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若是超過4天以上才治療,治療效果會比較差。使用外用葯膏並不適合,不但沒有治療效果,更會延誤治療時機。

標准治療葯物有口服抗病毒葯物acyclovir,valacyclovir及famciclovir,或是針劑型抗病毒葯物Acyclovir,視病人發病時間使用約3~7天,水泡就不會再增加,並且進一步結痂脫落。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嚴重程度,來選擇口服或是針劑抗病毒葯物,大部分的患者可自行在家服用抗病毒葯物。如果帶狀皰疹發生在臉部的第一對三叉神經、第二對薦神經,可能影響視力或大小便功能,甚至需要插尿管,則可考慮住院治療,並使用針劑型抗病毒葯物。

無法完全根治,施打疫苗降低發生機率

鄭煜彬強調,目前帶狀皰疹無法完全根治,當免疫力低下時,就有可能再次復發,因此,建議60歲以上年長者,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根據研究統計,帶狀皰疹疫苗能夠提供長達10年的保護力,可以降低帶狀皰疹發生機率51%,並且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機率達66%。

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時,可以與流感疫苗一同施打,但不能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以免效用減弱。若是曾經發生帶狀皰疹,3年內再次復發的機率較低,建議間隔3年之後,再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皮蛇繞一圈會死?

老一輩的人說皮蛇繞身一圈會死掉,真的會如此嗎?鄭煜彬認為,這是民間謠傳,完全沒有根據可言,也不曾發生過皮蛇繞一圈而致死的案例,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事實上,帶狀皰疹造成生命危險的機率很低,絕大部分的患者只有單一神經皮節會長帶狀皰疹,即使免疫力非常低,帶狀皰疹侵犯多條神經皮節,要長在同處雙側神經皮節的情形,也就是繞過脊椎形成一圈,在臨床上相當少見。國內有史以來,也僅有報告過一例雙側神經皮節長帶狀皰疹(繞一圈)的個案,而這名患者經過治療之後,順利康復,並未死亡。

不過,長在臉部三叉神經的帶狀皰疹,危險性會比較高,除了影響皮膚外觀之外,還可能影響視力、聽力,甚至造成腦栓塞、腦出血。由於三叉神經從腦部發展,沿著血管發散到皮膚表面,如果帶狀皰疹嚴重侵犯整個三叉神經,不隻影響神經功能,也可能造成血管受傷發炎引起腦栓塞,或是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

免疫力低下是誘發關鍵

鄭煜彬強調,免疫力低下是誘發帶狀皰疹的關鍵,人體的免疫細胞主要為B細胞、T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其中帶狀皰疹與負責細胞免疫的T細胞與負責抗體免疫的B細胞較有密切關系。當這兩種細胞數目減少、免疫力下降時,就沒有辦法壓制住帶狀皰疹病毒,導致病毒再度活化,並且大量增生,最終帶狀皰疹沿著神經分布的皮膚冒出來,在各個部位都可能發生。

帶狀皰疹抗病毒特效葯即將納入健保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有20萬多人罹患帶狀皰疹,不過,治療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抗病毒特效葯物,卻不是每位患者都能使用,是有條件給付的,能夠透過健保給付的患者,只佔了整體患者約1/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患者得自費購買抗病毒特效葯。

自費葯物的額度,依據不同種類的葯物,每個療程大約需要數百元到千元不等,因此,皮膚科醫學會向健保署提案,建議放寬抗病毒特效葯的給付條件,以便縮短病程,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健保署即將開會討論,若是能夠順利通過本案,最快可在6月開放給付。

6招預防帶狀皰疹

1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2早睡早起。

3均衡飲食。

4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5避免壓力過大。

6避免皮膚外傷。

4. 眼瞼帶狀皰疹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學
  • 4 眼瞼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
  • 5 眼瞼帶狀皰疹的診斷
  • 6 眼瞼帶狀皰疹的治療
  • 附:
    • 1 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穴位
    • 2 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中成葯
    • 3 眼瞼帶狀皰疹相關葯物

1 拼音

yǎn jiǎn dài zhuàng pào zhěn

2 概述

眼瞼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典型的病變多在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各分支(額神經、淚腺神經及鼻睫狀神經)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較少見)的皮膚分布區域,發生群集性水皰樣皮疹。但不跨越瞼及鼻部的中央界線,而僅局限於一側。

眼瞼帶狀皰疹可參照中醫的風赤瘡痍治療。

3 病因學

眼瞼帶狀皰疹為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或其某一主支發生病毒急性感染而致。但其侵犯機理尚未完全明了,常發生在體弱之老年人。有復發性與原發性之分,前者較為少見。

帶狀皰疹按病因分為流行型(病毒性)和症狀型兩類。前者可能是屬於水痘病毒類型感染而引起。後者則為症狀性帶狀皰疹。實際只是以往曾一度發生感染而潛伏下來的隱患,後來經新誘發 *** 而活躍的病變,與流行型者並無本質差別,便後者則多見於年青人且易復發。

4 眼瞼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

1.發病前有輕重不同的前驅症狀,如寒戰、惡心、嘔吐等全身不適,數日後,則在病區出現劇烈的神經疼痛。且有怕光、流淚、皮膚紅腫等症狀。

2.眼瞼皮膚上形成群集性透明小水泡。呈帶狀排列,繼則混濁形成膿皰,破潰糜爛,終則乾燥結痂,一般病程約2周,脫痂後,留下色素沉著之淺在疤痕。有些病例皰疹化膿形成深層潰瘍,合並相應部淋巴結腫大,痊癒後留下永久必疤痕。每可藉此判斷其曾患過此病,有時可以在皰疹周圍出血,或在眼瞼深部形成瞼板炎。

3.眼瞼皮膚群聚性帶狀排列之皰疹,依三叉神經第一分支受累的部位而定,一般出現在三叉神經第1支(眼神經)分布區,遍及前額上瞼,有時侵犯第二支。則病變分布在下瞼顏面部及上唇皮膚等部位,絕不越過前額中線,而侵及它側。第三支很少受累,三個主支同時受累則更為罕見。神經痛可持續1~2個月,有時數月、數年才消失,愈後遺留感覺遲鈍麻木。

4.皰疹出現於鼻側及鼻翼處,則表示鼻睫狀神經受累,致角膜、虹膜、鞏膜、葡萄膜、視神經、視網膜和累及眼肌 *** 可能。

角膜受累、視覺減退,基質混濁甚或形成潰瘍。如侵犯虹膜,即使沒有瞳孔閉鎖,亦可發生繼發性青光眼,但不常見。

5 眼瞼帶狀皰疹的診斷

1.單側三叉神經第一支和(或)第二支分布區出現成族皰疹,不超過顏面中線。

2.皰疹出現前可有怕光、流淚,劇烈疼痛沿神經分豈有分布,局部皮膚紅腫以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3.皰疹大小不一,呈帶狀排列。初為無色透明,繼則混濁化膿,約2周後結痂脫落,留有瘢痕或色素沉著。

4.常並發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偶而也發生眼肌麻痹等。

6 眼瞼帶狀皰疹的治療

1.遲早使用抗病毒葯物,如高濃度(35%~40%)皰疹凈,二甲基氧化硫棉片局部包敷,連用3~4天,可縮短病程並減輕後遺症。1%阿糖胞苷霜局部塗布或阿糖胞苷靜脈注射,第一日劑量按每公斤體重3mg,以後每3天按每公斤體重2mg,同時給維生素B1,維生素B12。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葯物,可用0.5%溶液局部敷治或合並口服100mg,每日三次有良好效果。近來用左旋咪唑口服,每次50mg每日三次,亦可用2%~3%花生油劑滴患處。

2.並發角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者,可用1%阿托品液散瞳,以防虹膜後粘連。

3.口服強的松每日50~60mg,一次服用,痛疼減輕後減量。

4.疼痛劇烈者可服復方阿斯匹林,止痛片和消炎痛等有一定療效。

5.提高機體抵抗力:肌肉注射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和干擾素,防止眼部發生並發症並能縮短療程,或用恢復期血清或血液注射。

6.中葯

⑴板藍根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4ml。

⑵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6g、木通6g、車前子6g、當歸6g、柴胡6g、黃芩9g、山梔子9g、生地9g、析藍根9g、大清葉9g、甘草3g。疼痛劇烈者加生牡蠣、靈磁石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

⑶大青葉或板藍根30g,水煎代茶。

6.對皮膚的紅斑、血疹及水皰可給止癢爐苷石沖劑。水皰破潰可用1%龍膽紫液或粗劑塗布,均勿入眼內。

7.以頑固性疼痛,用x線照射半月狀神經節。

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穴位

  • 巨髎

    接近五官也。巨髎穴主治病證:巨髎穴主治口眼?斜,眼瞼??動,目赤痛,目翳,青盲,角膜炎,視神經萎縮,...

  • 陽白

    穴主治眼目、頭面等疾患:如頭痛,項強,目赤腫痛,眼瞼??動,胬肉攀睛,迎風流淚,瞳子癢痛,目眵,雀目...

  • 攢竹

    額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近視,眼瞼??動,面癱,頭痛,目眩,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眼...

  • 矢光

    額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近視,眼瞼??動,面癱,頭痛,目眩,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眼...

  • 始光

    額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近視,眼瞼??動,面癱,頭痛,目眩,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眼...

  • 更多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穴位

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中成葯

  • 撥雲復光散

    3次。外用,取適量,用蒸餾水或冷開水溶散後,點入眼瞼內,一日2~4次。注意孕婦忌服。規格每管裝0.3...

  • 撥雲眼膏

    胬肉;無名腫痛,紅腫瘡癢。用法與用量:外用,點入眼瞼內,或塗於患處,一日2~3次。規格:每支裝2g貯...

  • 清涼眼葯膏

    眼,麥粒腫。用法與用量:用玻璃棒挑取汪少許,點入眼瞼內,一日2~3次。規格:每盒裝3g貯藏:密封。清...

  • 眼葯錠

    主治:清熱、消腫、退翳。用於雲翳氣蒙,暴發火眼,眼瞼紅爛。用法與用量:將眼葯錠沾涼開水,點入兩眼角,...

  • 馬應龍八寶眼膏

    止癢去翳。用於風火上擾所致的眼睛紅腫痛癢、流淚、眼瞼紅爛;沙眼見上述證候者。用法與用量:點入眼瞼內。...

  • 更多治療眼瞼帶狀皰疹的中成葯

眼瞼帶狀皰疹相關葯物

  • 珍珠明目滴眼液

    ,用於視力疲勞症和慢性結膜炎。【用法與用量】滴入眼瞼內,一次1~2滴,一日3~5次。【禁忌】【注意事...

  • 馬應龍八寶眼膏

    主治】退赤,去翳。用於眼睛紅腫痛癢,流淚,沙眼,眼瞼紅爛。【用法與用量】點入眼瞼內,一日2~3次。【...

  • 珍視明滴眼液

    於青少年假性近視,緩解眼疲勞。【用法與用量】滴於眼瞼內,一次1~2滴,一日3~5次;必要時可酌情增加...

  • 珍珠明目滴眼液

    勞症和慢性結膜炎。【規格】8毫升【用法用量】滴入眼瞼內,一次1~2滴,一日3~5次。【不良反應】【禁...

  • 水楊酸毒扁豆堿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