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手足口皰疹癢嗎
擴展閱讀
寶寶春天發濕疹吃什麼 2025-04-01 12:49:32
枸杞根治濕疹 2025-04-01 12:42:43

手足口皰疹癢嗎

發布時間: 2025-03-30 04:17:56

⑴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腳嘴都有嗎 注意區分:嘴裡有皰疹可能是這種病!

1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腳嘴都有嗎

基本是的。

根據臨床上對手足口病幼兒的觀察來看,基本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都會在手腳心、手臂、腿部、臀部皮膚、口腔內出現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這些疹子不痛不癢,會隨著孩子病癒而逐漸消失,並且病癒後還不會結痂留疤。

2

只在嘴巴有皰疹的是手足口病嗎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若患兒僅僅是嘴巴有皰疹,而手腳、臀部沒有疹子出現的,臨床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通常這種現象可能是口腔潰瘍或皰疹性咽峽炎引起的口裡有皰疹或潰瘍現象,家長不可自行判斷,建議及時就醫診斷,對症治療為宜。

3

只在手腳有皰疹的是手足口病嗎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發的夏季,孩子除了因手足口病而引起手腳長有疹子外,還會因為以下病因導致手腳起有疹子,家長要注意區分,不能隨便下判斷,如:

1、長痱子

痱子是由於汗腺導管口阻塞,汗液瀦留後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一般成批出現。常出現的位置包括腋窩、頸部、胸部、背部,寶寶頭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部位等。

2、濕疹

寶寶得了濕疹也會在身上出現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多發於1月—2歲齡,其中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後6—21天左右才開始發病,前3—5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39—40度左右高燒,口腔第一磨牙對面頰粘膜上出現0.5—1mm針尖大小的白色內疹,2—3天後消失。

接下來從耳後出現紅疹,漸及前額、面部、頸部,然後擴展到胸腹背部,2—3天後遍及全身。紅點直徑2—5mm,壓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嚴重時體溫可達40度,嬰幼兒並發細菌感染較成人多。高峰後1—2天體溫下降,2—3天後紅點按出疹順序消退,整個病程約10—14天。

4、猩紅熱

猩紅熱在中醫上稱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狀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伴有發熱、咽峽炎,退疹後出現脫皮症狀,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5、葯疹

葯疹,說白了就是服葯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因為過敏、葯物過量、副作用、葯物的特發性等。最易引起葯疹的為磺胺類葯。一般起病突然,皮膚發紅、發癢並呈對稱分布,疹型多種多樣,停葯後皮疹消退。寶寶出現葯疹較易判斷,寶媽只要回憶一下近兩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給寶寶用過葯物即可。

6、可能是蚊蟲叮咬引起

如果寶寶的手腳部位被蚊蟲咬傷會出現小紅丘疹、局部瘙癢;在個別的情況下,出現叮痕(即平滑、突起、發紅的皮膚)或硬腫。被咬後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止癢液或凝膠減少紅腫發生。

7、蕁麻疹

另外若是寶寶感染了蕁麻疹的話也會導致手腳部位出現疹子,但這些疹子呈團狀,伴有瘙癢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沒有癢痛感。

4

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如何區分

(1)皰疹位置不一樣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數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心、腳心,少數會發展到手背、腳背。

2.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2)疹子特徵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2.皰疹性咽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2、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區分

(1)長「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

2.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2)疹子不太一樣

1.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

2.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3)伴隨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患兒一般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2.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3、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蕁麻疹如何區分

(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

1.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干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2.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布,多見於胸背和四肢。

(2)伴隨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

2.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4、手足口病和口腔潰瘍如何區分

發病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多伴有發熱現象。

2.口腔潰瘍的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⑵ 手足口皰疹初期圖片及症狀

炎炎夏日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哪個年齡段的兒童最易感染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又有哪些表現?家長什麼時候應該就診?如何辨別危重症患兒以及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呢?針對這些問題,今天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專家和大家聊一聊。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發熱出疹性傳染病。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皰疹和全身發熱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發生死亡,是國家疾控中心每年傳染病上報統計的前5位疾病之一。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重症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尤以嬰幼兒聚集的地方多見,我國近年來的疫情報告資料顯示,每年6~7月為高發季。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現為手、足、臀、口腔可見散在皰疹(如圖),由於不同的病毒分型,近幾年一些患兒四肢及口周也可出現皰疹。可伴隨發熱、咳嗽、食慾不振等非特異性的表現,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炎,絕大多數病例在此病程時期痊癒,且皮疹不痛,不癢、不潔痂、不留疤,無後遺症。如孩子出現上訴情況,請家長帶孩子及時就醫確診。
少數患兒可在病程早期即可表現為重症,需要家長警惕。若患兒持續高熱不退,腋溫>39℃,口服退熱葯聯合物理降溫等常規退熱效果不佳,伴隨精神萎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神經系統表現,以及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發花等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表現,家長需再次就診,以便醫生能及時分辨出重症患兒,不要錯過搶救的關鍵期。
手足口病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接種疫苗,而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的病例多為EV71病毒所致。所以大家請注意,我們接種的手足口病疫苗是EV71病毒滅活疫苗。而且隨著這幾年疫苗接種的推廣,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逐年下降。但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型有多種,EV71病毒滅活疫苗對於其他的病毒分型沒有交叉免疫,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反復得手足口病了。
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傳播,即通過呼吸道飛沫及接觸傳播,所以對於明確診斷手足口病的患兒,一定要做到隔離。對於腸道病毒,75%酒精和5%來蘇水不能將其殺滅,但對含氯的消毒劑和紫外線是敏感的。也就是說,對於患手足口病的患兒,尤其是有二胎的家庭,為了避免孩子之間傳染,把患兒隔離的同時,需要把患兒接觸過的玩具清洗後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把不宜浸泡的物品置於陽光或者紫外線燈下暴曬。同時注意定期通風,每日進行空氣消毒。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手足口病是兒科夏季常見病、多發病,絕大多數患兒通過對症治療可痊癒,但患兒出現症狀需注意及時就醫,發現危重患兒,及時救治。同時需注意消毒隔離,避免相互傳染。

⑶ 寶寶手足口病得皰疹擦什麼

手足口病皮疹沒有痛癢,沒有異常感覺,不需要葯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