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皰疹性咽峽炎怎麼處理
免疫力有點兒低,趕緊去醫院看看,別耽誤病情。
2.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怎麼治
每年夏秋季節,朋友圈、家長群經常會流傳一些「皰疹性咽峽炎在幼兒園爆發流行」的相關消息,引得人心惶惶。這個皰疹性咽峽炎,究竟是什麼鬼?
一、皰疹性咽峽炎是什麼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病毒是柯薩奇A組病毒(一種腸道病毒),另外埃可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的感染途徑主要為糞-口,常發生於夏季和秋季,5歲以下的孩子是高發人群,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幼兒園如果有一個孩子得皰疹性咽峽炎,就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小孩,造成群體感染流行。因此,如果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要注意居家隔離,不要上學,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小朋友,一般要從生病開始隔離2周。
二、皰疹性咽峽炎有哪些症狀表現?
急性發熱(體溫38.9 ℃-40 ℃,甚至更高),一般會持續 3-5 天。
咽喉部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
咽喉疼痛,孩子也會因此而不願意吃東西或喝奶,可能會出現脫水表現。
三、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如何進行家庭護理?
皰疹性咽峽炎屬於自愈性疾病,沒有特效葯,多數在一周內好轉,少數會持續10-14天。
家長可以採取一些家庭護理措施,來減輕孩子的不適。
飲食
飲食要保持清淡,以容易吞咽的流食為主,同時食物的溫度不宜太高;
當孩子因咽部疼痛不願意吃東西時,可以給ta喝點冰水,或者吃點冰鎮水果、冰棒等,以補充水分和能量,緩解疼痛。
衛生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進食後給孩子喝點水,或直接用溫水、淡鹽水漱口;
飯前、便後、玩耍後,提醒或幫助孩子認真洗手;
孩子的餐具、玩具,要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
用葯
當孩子高熱難受時,可以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來退熱;
休息
減少強度大的運動,讓孩子多休息,以保持體力,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
四、什麼情況下,該帶孩子看醫生?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良好,愛玩能睡,食慾尚可,那就不用太擔心。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那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就診了——
孩子持續高熱,即使吃了退燒葯也很難退燒;
孩子精神狀態不好,長時間不願意喝水或吃東西;
有明顯的頭痛、頻繁嘔吐、呼吸急促或抽搐等表現;
出現中度或重度脫水,表現為口唇乾、小便減少、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等。
五、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什麼區別?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部分症狀相似,常常容易被混淆。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1、長皰疹的位置不一樣。
手足口病主要在手心、腳心、肛周和咽喉部長皰疹;而皰疹性咽峽炎則主要長在咽喉後壁。
2、發病的風險不一樣。
因為皰疹性咽峽炎通常是突發高熱再發現皰疹,而手足口病則是先發現皰疹再出現中低熱,因此可能會讓人感覺皰疹性咽峽炎比較兇猛,但從並發症的角度來說,其實手足口病的風險更大一些。
皰疹性咽峽炎極少會引發嚴重的並發症,而部分手足口病可能會轉成重症,如腦炎、肺炎、肺水腫、心肌炎等。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口腔長有皰疹時,不要大意,要留心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果情況嚴重或比較擔心,就要及時就醫檢查。
六、皰疹性咽峽炎如何預防?
讓孩子注意衛生,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在疾病流行時期,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3. 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1到7歲幼兒最易感染,感染這種病後有哪些症狀
皰疹性咽峽炎進入了高發期,一歲到7歲的孩子是最容易感染的。老師和家長必須要加強警惕,不要讓孩子出現這種疾病。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生最容易出現親密接觸,老師一定要進行及時制止。發現孩子有拉肚子和咳嗽的現象時,必須要將其隔離。同學之間感染之後,肯定會讓皰疹一直潰爛。老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身體進行保證,要送孩子盡快的去治療。典型的症狀就是喉嚨上會長出2~4毫米的白色皰疹,會讓自己十分痛苦。
總的來說家長送孩子去上學時,一定要跟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系。一旦孩子生病了,父母便要及時的將孩子送往醫院。家長總是以為孩子食慾不振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平時的零食吃多。其實孩子不吃飯一定要引起重視,說不定是嗓子裡面出現了皰疹。有疾病之後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多喝一些水,盡量的多吃流食。
4. 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和體征
皰疹性咽峽炎,一種常見於夏秋季節、多發於嬰幼兒的特殊感冒表現,在托兒所和幼兒園易小范圍流行。其主要由柯薩基病毒A組引起,與細菌感染不同,孩子的白血球水平通常不升高或下降。該疾病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熱、咽痛,口腔、軟齶、扁桃體和懸雍垂部位會出現小皰疹,初期為灰白丘疹,隨後變成透明皰疹並可能破潰形成潰瘍,這些症狀常常同時存在。由於咽痛,孩子會流涎並拒食,嬰幼兒由於不能表達,常表現為哭鬧不止,影響睡眠,一般病程可持續約7天。
治療皰疹性咽峽炎主要依賴抗病毒葯物,如靜脈點滴病毒唑對於病情嚴重的孩子,口服新博林或利巴韋林等葯物對輕症患者有效。同時,對症治療也很關鍵,如退熱葯物的使用。中葯方面,可以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或板藍根沖劑,重症高熱時可使用紫雪散或羚羊角粉。湯葯常用清熱解毒的葯物,如銀花、連翹、板藍根、薄荷等配合生石膏、竹葉和生地等。
在護理方面,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降低體溫,讓孩子多喝些水,如牛奶、米粥、果汁等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讓孩子攝入辛辣、過甜或油炸食品,飲食應以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為主。總的來說,皰疹性咽峽炎的管理需要綜合抗病毒、對症治療和合理的飲食護理。
5.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這樣吃好得快
作者:卞月梅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三醫院主管營養師/注冊營養師,《中國臨床營養網》簽約作者)
審稿:尤祥妹 (聯勤保障部隊第903(原117)醫院營養科主任,《中國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
最近,我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好幾個班級停課了,原因是班級里出現了很多「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乍一聽這個疾病,很多家長都是一臉懵,但是提起「手足口病」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首先,這兩個疾病非常相似,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 每年的4-7月為高發期,常好發於嬰幼兒和兒童(尤其是5歲以下), 不同的是皰疹性咽峽炎主要是咽部和軟齶長皰疹,咽痛比較明顯,發熱多為高熱,先發熱再出皰疹,且該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傳染性強,但好的也快,預後好;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以外,唇部、手、足、臀部、肛周也會長透明的小水泡,關節部位還可見皮疹,出疹後發熱,發熱多為中低熱,咽痛症狀不太明顯,而且3歲以下的手足口病患兒較皰疹性咽峽炎更易出現腦炎、心肌炎等並發症,病情相對較重。
其次,這兩個病都屬於病毒性感染,所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都屬於自限性疾病,所以臨床治療多以對症治療和護理為主,如退熱、加強消毒、皮膚黏膜和口腔黏膜護理、心理護理等。其中,飲食護理也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環節,尤其是針對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因為患兒咽痛明顯,口腔的皰疹及反復的高燒很容易影響進食,常會出現流口水、拒食的現象。
正確的飲食護理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營養充足
均衡營養是提高患兒免疫力的基礎,考慮到患兒經常性發燒,故宜以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等食物為主,食物宜清淡、軟爛、易消化,如牛奶、雞蛋羹、魚粥、蝦仁粥、菜粥、瘦肉冬瓜粥等,保持營養均衡,少量多餐、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②食物應溫涼:
患兒口腔出現很多皰疹,所以太燙、太酸、太辣、太咸、太干、太刺激、加工過度等食物不適合患兒食用,避免引起口腔潰瘍部位疼痛而拒食,適合進食溫涼的牛奶、粥、水果、軟面條、餛飩、水蒸蛋、不太酸的果汁以及少量的冰激凌等。
③耐心喂養:
患兒因口腔皰疹疼痛,容易影響食慾,應耐心喂養,可給予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或者短時間觀看喜愛的動畫片,分散其注意力,對於哺乳期的嬰兒,可用小勺將奶慢慢喂到口中。
④注意口腔清潔與護理:
進食前後用溫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患兒,可用棉棒蘸取生理鹽水輕輕清潔口腔。口腔潰瘍者,可給予生理鹽水漱口或擦洗後,噴灑冰硼散、西瓜霜或思密達,以促進潰瘍面的癒合。
⑤營養補充:
進食量較少的患兒可以口服補充一些特殊醫用膳食補充劑;對於不能進食的重病患兒可採取鼻飼飲食;對於體溫過高吞咽不適、拒食的患兒可給予靜脈營養補充,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和疾病損耗。
⑥並發症觀察:
對於持續高熱且常規退燒效果不佳,出現驚厥、抽搐、精神萎靡、進食較差、頭痛嘔吐、呼吸增快、口唇發紺等病情較重的患兒宜及時就醫。
最後,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很多是因糞口傳播和呼吸道感染所致,所以預防很關鍵: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勤通風、勤消毒,對玩具、餐具進行消毒,注意飲食調配、注意休息,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6月齡—5歲適齡兒童盡早加種EV71疫苗,以降低患病機率。本病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去人口密集場所,外出戴口罩,已經感染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隔離,尤其是家中有二胎的,隔離是最好的預防傳播手段。
參考文獻:
[1]呂淑華.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預防.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J],2014,14(31):541-542.
[2]陳順珍,李學敏.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的護理及 健康 教育.當代護士,2020,27(16):68-69.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20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