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帶狀皰疹中醫怎麼治 帶狀皰疹用什麼葯最好
1中醫辨證施治帶狀皰疹
1.肝經慾火證: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隨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治則宜清肝火,解熱毒。
2.脾虛濕蘊證:皮損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伴隨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治則宜健脾利濕。
3.氣滯血瘀證:皮損消退居部疼痛不止,舌質黯,苔白,脈弦細, 治則宜活血化瘀,行氣鎮痛。
2
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中葯方劑
肝經鬱火證: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當歸等;發於頭面者,加牛蒡子,板藍根,森橋野菊花;有血皰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
脾虛濕蘊證:蒼術,厚朴,陳皮,澤瀉,豬苓,赤茯苓,白術,梔子,甘草等;發於下肢者,加牛膝,黃柏;水皰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車前草。
氣滯血瘀證:陳皮,柴胡,川芎,止咳,香附,灸甘草,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桃仁,紅花;心煩睡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蠣,梔子,酸棗仁;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葯,蜈蚣等。
3
帶狀皰疹常用葯膳
銀花紫草茶
原料:金銀花10g,紫草5g。
製法:將金銀花,紫草揀雜洗凈,切片,曬干手春悶,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鍾即可。當茶頻頻飲服,可沖泡3-5次。
功效:清熱解毒,肝膽濕熱者適宜。
青葉柴胡粥
原料:粳米150g,大青葉,柴胡各15g,白糖適量。
製法:將大青葉,柴胡加水煎,3碗水煎至2碗,再把粳米,白糖加入煮成稀粥。
功效:疏肝清熱解毒,適用於帶狀皰疹初期皮疹色紅,水皰澄清,口苦,煩躁者。
菱角粥
原料:粳米100g,菱角500g,紅糖100g。
製法:將菱角煮熟去殼取肉,切碎,粳米洗凈加水煮至米粒開花時,放菱角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
功效:解熱利濕。適用於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患者。
馬齒莧薏米粥
原料:馬齒莧,薏苡仁各30g,粳米150g,紅糖適量。
製法:將馬齒莧,薏苡仁分別擇洗干凈,入砂鍋加適量水,上旺火煮沸,後移至小火慢慢煮,加入淘洗凈的粳米煮至熟爛成米湯狀,熟後加入紅糖調味即畢彎成。
功效:解毒祛濕,適宜於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患者。
4
帶狀皰疹中醫外治療法
方法1:
取穴:按皮膚損害所在部位循經取穴,常用穴位為合谷,曲池,內關,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陽陵泉等。
製法:入針後,用瀉法提插捻轉2-3min,留針20-30min,每日1次。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於帶狀皰疹輔助治療。
方法2:
取穴:華佗夾脊穴。
治法:在簇集皰疹間隙點刺後,以閃火法拔罐,令出血5-10ml,患側華佗夾脊穴。亳針刺5-8分,捻轉瀉法,針感向同側肋脅部放射為度,行針1min,留針15-20min,每日1次。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於帶狀皰疹輔助治療。
方法3:
取穴:皰疹邊緣區,夾脊穴及足太陽膀胱經之背腧穴。
治法:採用梅花針叩刺皰疹邊緣區,並從上至下均勻叩刺背部夾脊穴及足太陽穴膀胱經之背腧穴,同時配合體針,取穴以曲池,合谷,阿是穴為主。留針30min,每日1次。
⑵ 中醫治帶狀皰疹怎麼樣
中醫學認為帶狀皰疹外用中葯可根據病情選用清熱解毒消腫或祛濕之葯水煎外敷,另外水皰未破者可用金黃散,水皰已破者可用四黃膏外塗。此外,中醫針刺療法有明顯的消炎止痛作用,對後遺神經痛亦有療效。
⑶ 蛇串瘡(帶狀皰疹)中醫診療方案
蛇串瘡(帶狀皰疹)
蛇串瘡又稱纏腰火丹、蜘蛛瘡等,現代醫學稱為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性感染。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飲食失調,以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兼感毒邪而發。
一、診斷
中醫診斷參考《中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西醫診斷參考《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二、中醫治療方案
(一)熱盛型:
主證: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干、口渴,煩悶易易怒,食慾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治則: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10g、黃芩10g、梔子10g、板藍根15g、大青葉15g、澤瀉10g、車前子15g、元胡10g、赤芍10g、生甘草10g。
發於頭面者加菊花;發生於上肢者加桑枝、片姜黃;發於下肢者加牛膝;血皰者加丹皮、白茅根;口乾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乾燥者加大黃;皮疹繼發細菌感染者加雙花、公英;年老體弱者加黃芪。
中成葯:可用龍膽瀉肝丸加板藍根沖劑。
外用治療:紅斑、小水皰時可用雄黃解毒散30g、化毒散3g混勻後與水調敷或用新鮮馬齒莧或白菜幫搗爛後混合調敷。糜爛破潰時可用硼酸雙黃連液(3硼酸液2000m1加雙黃連0.6g)清理、濕敷,水紗條貼敷。結痂時用化毒散膏、黃連膏。
(二)濕盛型
主證:皮膚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時涯,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治法: 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方葯:除濕胃苓湯加減:茯苓15g、生白術10g、陳皮10g、厚朴10g、大青葉15g、生薏米30g、澤瀉10g、元胡10g、車前子15g、生甘草10g。
(三)氣滯血瘀型:
主證: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餘毒。
方葯:活血散瘀湯加減。
桃仁10g、紅花10g、雞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龍10g、木香6g、陳皮10g、雙花藤15g。
正氣尚盛者加川軍破瘀;年老體弱者加生黃芪、黨參扶正。
三、中醫治療效果
(一)改善臨床症狀,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神經痛。
(二)減少西葯用量,減少西葯的副作用。
四、中醫治療難點
部分患者神經痛劇烈,現代醫學雖然有非甾體類抗炎葯、三環類抗抑鬱葯、卡馬西平、曲馬多、加巴噴丁等,用來止痛,但其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常見。
五、針對難點的中醫葯治療應對思路
中醫葯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和後遺神經痛有一定的優勢,要積極探索。
中醫特色療法
(1)針刺法
針刺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痛閾、改善局部循環、抗菌消炎。針刺治療帶狀皰疹,軀幹部選取背腧穴和華佗夾脊,四肢選取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陽陵泉、血海、三陰交,頭顱部選取百會、風池。每次留針15min ,每間隔5 min 行1 次。每日針刺1 次,7 次為1個療程。
(2)灸法
採用在皮損部位及其周圍皮膚處同時用2 支艾條作廣泛性迴旋灸。
(3)穴位注射
辨證歸經穴位注射,取穴:先選取皮損部位各簇水皰群間正常皮膚進行注射。①屬肝膽型,再選取足少陽、厥陰經之陽陵泉、行間、俠溪、太沖、外關、期門等穴位注射,以疏泄肝膽鬱火;②屬脾胃型,選取足太陰、陽明經之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曲池等穴位注射,以清熱利濕。治療:抽取維生素B12ml、維生素B121ml、2利多卡因2ml混合後,圍注皰疹周圍2-3處。同時根據辨證選取所屬經絡穴位2-3個進行穴位注射,每穴1ml,每日1
次, 10 次為1個療程。
⑷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的好方法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的病因主要在於體內濕氣過重,加之內臟功能虛弱,火氣內生,進而引發風邪侵入人體。這種情況下,氣血變得虛弱,經脈受阻,導致身體產生疼痛感。因此,患者常常會感受到劇烈的疼痛。
針對這種情況,中醫推薦使用五味清疹合劑進行治療。該葯物對帶狀皰疹的治療效果顯著,不僅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疼痛,還能有效預防帶狀皰疹後的後遺症。
五味清疹合劑的主要成分包括黃芩、白芍、丹參、黃連和甘草等,這些葯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在臨床應用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調整用葯劑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中醫治療帶狀皰疹還強調內外兼治。除了葯物治療外,患者還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進身體的恢復。
在治療期間,患者還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以免加重病情。通過綜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帶狀皰疹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五味清疹合劑因其顯著的療效而備受推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葯,並注意日常生活的調理。
⑸ 帶狀皰疹後遺症痛癢中醫治療辦法
中醫《諸病源來候論》雲自:「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人腠理,與氣血相搏,而俱往來於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而患帶狀皰疹有發癢的臨床表現,是因為皮下神經受損導致的。可以用營養神經類葯物配合中葯五味清疹合劑來治療,效果比較明顯。
⑹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民間中醫療法
中醫針對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一般採用治療以扶正祛邪,化瘀止痛為要。根據部位不同加用引經葯加減,中葯五味清疹合劑對帶狀皰疹和後遺症的治療見效平緩但是可以徹底根治,效果非常明顯。
⑺ 中醫治帶狀皰疹的效果如何
帶狀皰疹是一種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本病以成簇水泡呈帶狀分布,伴局部刺痛為主症。多發生於單側,有些患者常於皮膚損害消退後遺留較長時間的神經痛。
帶狀皰疹相當於中醫學的纏腰火丹、蛇串瘡或蜘蛛瘡范疇。一般年輕人症狀較輕,
老年人症狀較重,常於損害消退後遺留長時間的神經痛。發病往往在學習工作緊張勞累、情志不舒、感冒之後,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多見於腰部。卡塔的主要發病部位在面部三叉神經,如果治療不及時會造成角膜病變,有可能影響視力。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效果非常顯著,結合中葯湯劑辨證施治效果更佳,能有效治癒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針灸一般採用圍針療法,即用毫針在患處皰疹皮膚周圍行針,再遠端循經取穴。針對不同的證型,可以分別給予清熱利濕、解毒止痛或健脾利濕佐以解毒之中葯湯劑。還可以用六神丸研末加醋調敷患處,起到清潔殺菌、促進皮損癒合的作用。
民間有纏腰丹龍頭龍尾不能長對頭,否則纏腰把命送的說法,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得了纏腰丹一般不會危及生命,患者不必過於緊張,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患病期間應適當休息,起居有常,心情舒暢,避免局部摩擦;飲食宜清淡,多飲水,多食新鮮水果蔬菜,不宜吃辛辣、腥發動風之品,不宜飲酒。
帶狀皰疹好發於體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
,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感染的水痘-皰疹病毒就會沿著相應的神經播散而發病,針灸治療攻補兼施,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增強免疫功能,並加快炎性物質的滲出,產生較好的鎮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