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出水痘體現出媽媽的愛 作文五百字左右
說到水痘,大家一定不會不認識它。可是誰得過呢?得過的人一定寥寥無幾。
只不過這幾個少之又少的人中就有我。說來也慚愧,小生不幹凈的習慣多如蜂窩內的蜜蜂,說也說不完,所以我才得了這一身水痘。只不過這水痘出得不像常人說的那樣高燒不退、瘙癢難耐,它既不癢又沒讓我發燒。現在我就給大家講一下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件奇怪的事。
記得那是一個周五的上午,烏雲密布下著毛毛的細雨,微風帶著陣陣冬意,讓人不想出門。第四節下課後,忍小便已忍了40分鍾的我,像支離弦的箭,「嗖」的一下便從教室失蹤,在W.C.出現了。我習慣性的上完小便後看了看肚子,不看不知道,一看雙眼直了,我肚子上出現了幾顆「紅寶石」。難道這就是最近學校里瘋傳的可怕惡魔「水痘」?我估計自己長了水痘了,於是平時中午不帶書包的我,收拾了書包,一溜煙跑回了家。
媽媽聽完我的匯報並查看了病情後說:「你回房間,不準出來。」於是從那一刻開始,我一天除了上廁所以外,就連吃飯都要在自己的房間里,我被關禁閉了。剛開始,我有點開心,因為不用上學,還可以不用按點起床,一天到晚就捧著書,用我覺得最舒服的姿勢欣賞著,太爽了。再接下來的時間我就覺得很惱了。因為書看完了,房間又那麼小,只可以睡在床上什麼也不可以做,當然上廁所和吃飯除外,連房門都不可以出。這對於其他人無所謂,可是對於我這種好動的男孩是一種磨難。這時,我開始懷念學校的草草木木,懷念同學朋友,更懷念班主任張老師,懷念張老師那光的如同打過蠟的雞蛋的腦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我依然沒發燒,可是老媽說我還有機會發的,所以我這幾天十分小心的把握住身體健康的小船,使她不給生病之風吹倒,以免生第二種病。日子一日又一日的過了,我開始思考並明白了要珍惜所擁有的,珍惜擁有健康身體的美好時光,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後悔,生氣自己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唉!真的好想學校。唉!真的好想我的朋友們。唉!上天保佑我早點好吧!阿門!
B. 太全了,寶寶在春天最容易生哪些病
寶寶在春天容易得以下疾病:
1、過敏性鼻炎
嬰幼兒臟腑嬌嫩,受花粉,柳絮,環境污染等外物干擾,好發鼻炎。
一般症狀:打噴嚏,流清涕,鼻塞,鼻癢等。
2、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是一種頑固性疾病,多在嬰幼期發病,如果忽視治療,可能伴隨終身。
外因:氣候突變,寒溫失宜,或吸入花粉、灰塵、毛絨等,或飲食不當(如:魚蝦蟹海鮮等)。此外,與精神因素、運動狀態也相關。
內因:本病的發生與肺、脾、腎三臟不足有關。肺虛表衛不固,痰邪內伏;脾虛運化失職,不能行其津液,積濕生痰,上貯於肺;腎虛不能納氣,則氣短而喘。
3、鼻出血
春季肝火旺,寶寶易上火,飲食油膩,鼻粘膜乾燥也是誘因,往往出血比較突然,有的孩子會在一天內連續出血數次,必要時可去醫院排除疾病性出血。
4、扁桃體炎
兒童急性扁桃體炎初起,可見體溫突然升高,咽喉部及扁桃體紅腫或化膿,舌質紅,苔厚白或黃,指紋紫,大便干。
5、發育遲緩
五遲、五軟是古人對小兒局部和全身發育異常的臨床觀察與總結。五遲代表小兒發育遲緩,五軟表示肢體狀態軟弱無力。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於調養為小兒發育障礙的主要病因,腎主骨生髓,脾主運化吸收,先天和後天都要補足這是重點。
6、蕁麻疹
主要是因接觸花粉、粉塵或飲食引起的過敏性疾病,表現為雲片狀紅腫,瘙癢,局部高出皮面伴有瘙癢,尤其夜間瘙癢更為嚴重。
7、寶寶食慾不振:
其沒胃口的主要原因如下:1、由於度某些疾病引起。2、不吸收引導致食慾不度振。
對於不到一歲的七個多月的寶寶來說,如果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鋅,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寶問寶的食慾而導致寶寶不愛吃飯,除此之答外,脾胃不和也會答導致食慾不振。
如缺少要及果補專充如方廣的寶寶食品,及時為孩子補充多種營養。
C. 外科疾病有哪些
感冒,發燒應該是內科疾病。
內科一般用葯物治療,外科一般用手術治療。
胸腹腔臟器非機械性損害找內科;肌肉、骨、韌帶機械損傷,創口感染找外科。
有些外科病未發展到一定程度不必手術治療,某些內科病隨著病程進展也可變為外科病,注意及時就醫。
從歷史淵源上講,最早期的外科只能處理一些身體外部的疾病,比如說一些常見的癤、癰、皮膚的腫塊、還有一些簡單的外科,因此在古代中國被稱為外科。當然歷史上也有傳說,華佗用麻沸散麻醉病人進行開顱手術,這只是傳說而已,姑妄聽之,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首先那個時代對於解剖學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再者就是無菌操作和感染問題。在西方,早期的外科的發展也是一樣的,四五百年前的西方,外科根本就不是一個專門的職業,而是理發師來代理,也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皮膚表面的問題。當然後來隨著西方的解剖學、麻醉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的發展,外科在西方醫學中漸漸發展成熟。
英語中外科的單詞:SURGERY,意思就是「手的技術」。說明了外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動手操作。當然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內科與外科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其中出現了許多的交叉。目前是這樣劃分的,凡是需要外科手術解決的疾病劃歸外科學的范疇,凡是不需要外科手術來治療的疾病歸到內科。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疾病在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科室會診,比如說冠心病,有的人服葯可解決問題,有的人需要做介入治療,有的則需要外科手術。因此這就需要科室之間的協作,和互相的了解和學習。這里提到一個介入治療,其實就是介於內科、外科和放射科之間的一個交叉學科。目前有的醫學有專門的介入科,有的則歸到放射科的一個分組,有的部分則歸到內科,比如心臟介入歸內科,有的則歸到外科,比如神經介入治療。這種劃分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而是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習慣漸漸形成的。
說了半天大家可能越來越不明白了。這兒給出一個目前國內醫院常用的內外科的分科情況。內科一般分為:心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風濕病科;外科分為:心胸外科(也有的醫院將之分為胸外科和心外科兩上專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包括腹部外科、乳腺外科、甲狀腺外科等、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燒傷和整形外科、小兒外科(也屬於兒科的范疇)。
從本質上講,內科和外科雖然都屬於醫學的范疇,即使二者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共通之處,但二者的工作性質以及內外科醫生的思維方式都是大相徑庭的。內科學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雖然的有其實踐性,但是它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它把人體當作一個獨立的系統來進行研究。而外科由於存在人為的因素的介入,更多的時候要把人體當作一個開放的系統來思考。如果把內科醫生稱為「家」的話,那麼外科醫生就是「匠」。但是如果一個內科醫生只是關門做學問,而不去進行臨床實踐,他就永遠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醫家」;同樣如果一個外科醫生,只去鑽研如何把手術做的漂亮完美,而忽略了理論的學習和歸納總結,他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巧匠」。也許是工作性質的不同,內外醫生的外在氣質也有一定的差別,外科工作對醫生的要求是雷厲風行,膽大心細,果斷乾脆,遇事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內科工作要求醫生思維縝密,知識淵博,細致入微。醫學院畢業的女同學一般嚮往干內科工作,因為內科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致。男同學都嚮往做外科工作,因為外科工作更有挑戰性,更有成就感,更有吸引力。外科工作是這樣的,有了手術,大家都想去做,既使手術過程很累,還要擔風險。但是在排手術的時候大家都希望更可能多地上台。我想可能世界上沒有幾種職業象外科這樣的,把工作當作快樂和榮譽來看待。也許這正是這種工作性質吸引著許多有志男兒不計報酬和辛勞投入這項事業,工作著,痛著,並快樂著。
回答者:yj_boy7 - 副總裁 十級 8-21 10:
D. 出水痘體現出媽媽的愛 作文五百字左右
出水痘
2008年10月3日,我們一家人回奶奶家玩耍,但是我一直都非常無精打彩,媽媽覺得我不正常,發現我發燒了,仔細一看,還發現我脖子上有一個包,媽媽連忙問奶奶:「這是什麼東西?」奶奶說:「可能是水痘哦。」一聽此話,在場的人都大驚失色。
媽媽更著急,趕緊打電話給中醫院的羅叔叔,確認真是水痘後,又咨詢該搽什麼葯。因為天色已經晚了,媽媽忙請四爸買了一盒「阿昔洛韋乳膏」來給我搽。
10月4日,我們就急沖沖地回到樂山了。
我身上的皮疹越來越多,長得很大,和豆子差不多大,怪不得叫「水痘」呢。水痘又大又癢,我忍不住就去抓了幾把,結果就破了。媽媽鼓勵我要勇敢、堅強,不能用手去抓,因為容易感染細菌,還要留下難看的疤痕。爸爸媽媽還告訴我,水痘一般要長七天,不能見風見水,不能摳破,容易傳染給沒有出過水痘的人,所以不能洗澡和外出,暫時不能上學。我也不想去摳的,可是你們不知道,水痘癢起來多難受啊,一癢我的意志力就不夠了,摳破了好幾個大的,結果就延長了癒合時間,還真的留下了難看的疤痕,甚至有個在臉上。每次照鏡子的時候,我都自責:為什麼就不堅強呢?
在家裡休息了半個月,我的水痘終於好了,我又可以見到我的同學和老師了,心裡好高興啊!
我會將我的「水痘歷險記」講給我的同學和朋友們聽,讓他們也了解一些水痘的知識,還要告訴他們一定要堅強、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