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帶狀皰疹按摩穴位
擴展閱讀
濕疹吃什麼蔬菜比較好 2025-03-31 09:53:07
腰上有雀斑 2025-03-31 09:47:19

帶狀皰疹按摩穴位

發布時間: 2025-03-28 11:30:02

1. 得了帶狀皰疹怎麼辦

症狀:

腰部或其他地方出現一簇簇小皰,且有劇痛。

方法:

選曲池、合谷、陰陵泉、太沖、血海、水分,針刺後拔罐。

得過帶狀皰疹的人估計一輩子都忘不了這種病,它樣子嚇人,腰上出現一簇簇的小皰,就好像一條火龍纏在腰上一樣,所以中醫上稱它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等等。當然,它並不僅僅是樣子嚇人,更重要的是它會給人帶來巨大的疼痛。

帶狀皰疹好了之後,人就會對它終身免疫,以後再也不會患上了。但是帶狀皰疹不容易調理。

中醫認為,肝鬱化火,痰濕內阻,濕熱火毒蘊積肌膚才會引起帶狀皰疹,所以在調理上應以「疏肝鬱,清肝火,解毒利濕」為主。

選曲池、合谷、陰陵泉、太沖、血海、水分這幾個穴位,用梅花針扣刺,扣後拔罐,留罐10分鍾。一般來講,取下罐後,很多人會感覺疼痛大大減輕了。然後,再用紅外線燈照射局部使皰疹滲出變得乾燥。

記得98年的盛夏,醫生的一個學生的母親得了帶狀皰疹,因為生活在農村,當時也沒有很好的醫療條件,這個學生淚眼汪汪地告訴醫生說,她們老家村裡的大夫說,這種病去哪兒都治不好。

醫生建議她把母親領過來。

後來,她把她母親帶來了。她母親50歲,看起來卻像是六七十的老太太。因為疼痛,她不能直腰,還拄了一根拐杖。檢查中醫生發現,皰疹環繞她整個腰部,紅色、內有黃水。

醫生用上面的方法給她調理了一次,她就感覺疼痛減輕了一半,當時就把拐杖扔一邊兒了。經過一周的連續調理,這位母親的皰疹已經好多了,不像以前那麼疼了。

2. 涓鍖誨備綍娌葷枟甯︾姸鐤辯柟

閫氬父鎯呭喌涓嬩腑鍖繪不鐤楀甫鐘剁柋鐤規柟娉曟湁涓鑽夎嵂娌葷枟銆侀拡鐏告不鐤楃瓑錛屽甫鐘剁柋鐤歸氬父鏄鐢變簬鐥呮瘨鎰熸煋寮曡搗鐨勭毊鑲ょ柋鐤癸紝澶氬彂鐢熷湪鎮h呰韓浣撶殑涓渚э紝浼氭牴鎹紲炵粡鍒嗗竷鍛堢幇鏉$姸鍒嗗竷銆傛ゅ栵紝鏈轟綋鍑虹幇澶栭偑鍏ヤ鏡錛岃繕浼氬紩璧瘋倽鐏鏃虹洓錛屽悓鏃朵即鏈夊彂鐑銆佹伓瀵掔瓑鐥囩姸鍑虹幇銆
1銆佷腑鑽夎嵂娌葷枟錛氬甫鐘剁柋鐤圭殑鍑虹幇鍙浠ラ氳繃鏈嶇敤涓鎴愯嵂鏉ヨ繘琛岀紦瑙o紝鏈変簺灝戦槼閮佺伀鐨勬偅鑰呬細鍦ㄥ叾鑵歸儴鍑虹幇灝忎笜鐤癸紝騫朵即鏈夊彂鐑銆佸彛鑻︾瓑鐥囩姸錛岄氬父鍙閬靛尰鍢變嬌鐢ㄨ繛緲樸佹煷鑳″強榛勮姪絳夎嵂鐗╂不鐤楋紝榪欎簺鑽鐗╁叿鏈夋竻鐑瑙f瘨銆佸寲鐥版竻鐑絳夊姛鏁堬紝鍙緙撹В甯︾姸鐤辯柟鐨勭梲鐘躲
2銆侀拡鐏告不鐤楋細閽堢伕瀵瑰噺杞誨甫鐘剁柋鐤圭棶姣掍篃鏈変竴瀹氫綔鐢ㄣ傚瑰甫鐘剁柋鐤圭棶姣掑紩璧風殑鐤肩棝鍙浠ラ氳繃閽堝埡鍚堣胺絀淬侀槼闄墊硥絳夌┐浣嶈繘琛屾不鐤楋紝瀵瑰矓閮ㄧ棶鍙橀噰鐢ㄨ蛋閽堢殑鏂瑰紡錛屼粠鑰屽噺杞繪偅鑰呯梲鐘躲

3. 帶狀皰疹中醫怎麼治 帶狀皰疹用什麼葯最好

1

中醫辨證施治帶狀皰疹

1.肝經慾火證: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隨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治則宜清肝火,解熱毒。

2.脾虛濕蘊證:皮損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伴隨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治則宜健脾利濕。

3.氣滯血瘀證:皮損消退居部疼痛不止,舌質黯,苔白,脈弦細, 治則宜活血化瘀,行氣鎮痛。

2

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中葯方劑

肝經鬱火證: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當歸等;發於頭面者,加牛蒡子,板藍根,森橋野菊花;有血皰者,加水牛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

脾虛濕蘊證:蒼術,厚朴,陳皮,澤瀉,豬苓,赤茯苓,白術,梔子,甘草等;發於下肢者,加牛膝,黃柏;水皰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車前草。

氣滯血瘀證:陳皮,柴胡,川芎,止咳,香附,灸甘草,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桃仁,紅花;心煩睡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蠣,梔子,酸棗仁;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葯,蜈蚣等。

3

帶狀皰疹常用葯膳

銀花紫草茶

原料:金銀花10g,紫草5g。

製法:將金銀花,紫草揀雜洗凈,切片,曬干手春悶,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鍾即可。當茶頻頻飲服,可沖泡3-5次。

功效:清熱解毒,肝膽濕熱者適宜。

青葉柴胡粥

原料:粳米150g,大青葉,柴胡各15g,白糖適量。

製法:將大青葉,柴胡加水煎,3碗水煎至2碗,再把粳米,白糖加入煮成稀粥。

功效:疏肝清熱解毒,適用於帶狀皰疹初期皮疹色紅,水皰澄清,口苦,煩躁者。

菱角粥

原料:粳米100g,菱角500g,紅糖100g。

製法:將菱角煮熟去殼取肉,切碎,粳米洗凈加水煮至米粒開花時,放菱角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

功效:解熱利濕。適用於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患者。

馬齒莧薏米粥

原料:馬齒莧,薏苡仁各30g,粳米150g,紅糖適量。

製法:將馬齒莧,薏苡仁分別擇洗干凈,入砂鍋加適量水,上旺火煮沸,後移至小火慢慢煮,加入淘洗凈的粳米煮至熟爛成米湯狀,熟後加入紅糖調味即畢彎成。

功效:解毒祛濕,適宜於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患者。

4

帶狀皰疹中醫外治療法

方法1:

取穴:按皮膚損害所在部位循經取穴,常用穴位為合谷,曲池,內關,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陽陵泉等。

製法:入針後,用瀉法提插捻轉2-3min,留針20-30min,每日1次。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於帶狀皰疹輔助治療。

方法2:

取穴:華佗夾脊穴。

治法:在簇集皰疹間隙點刺後,以閃火法拔罐,令出血5-10ml,患側華佗夾脊穴。亳針刺5-8分,捻轉瀉法,針感向同側肋脅部放射為度,行針1min,留針15-20min,每日1次。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於帶狀皰疹輔助治療。

方法3:

取穴:皰疹邊緣區,夾脊穴及足太陽膀胱經之背腧穴。

治法:採用梅花針叩刺皰疹邊緣區,並從上至下均勻叩刺背部夾脊穴及足太陽穴膀胱經之背腧穴,同時配合體針,取穴以曲池,合谷,阿是穴為主。留針30min,每日1次。

4.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推拿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為臨床常見病,一般好發於中年和老年人。老年人容易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症,後遺症是指皰疹病毒感染治療結束以後,神經損傷恢復不佳造成疼痛、麻木等異常反應。此時可以進行推拿治療,一般操作是在受累神經循行部位進行按揉法、彈撥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局部神經營養程度。
另外還可以根據患者體質進行穴位按摩,例如下肢疼痛,可採取下肢穴位按摩,包括承山、委中、陰陵泉、陽陵泉、昆侖、照海等,上肢穴位包括曲池、合谷、手三里、列缺等,此類穴位都能起到促進神經恢復作用。

5. 耳帶狀皰疹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疾病分類
  • 4 疾病概述
  • 5 疾病描述
  • 6 症狀體征
  • 7 疾病病因
  • 8 病理生理
  • 9 診斷檢查
  • 10 治療方案
  • 附:
    • 1 治療耳帶狀皰疹的穴位

1 拼音

ěr dài zhuàng pào zhěn

2 英文參考

zoster oticus

3 疾病分類

皮膚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耳帶狀疤疹是由於水痘一帶狀疤疹病毒侵犯與耳相關的顱神經而發病。常見誘因為受涼、勞累、病灶感染、機體抵抗力低下等。本病多為一側發病。

病人多於受涼或勞累後初感低熱、頭痛和食慾不振,繼而出現患側耳部劇痛,隨後於耳廓前方、外耳道及鼓膜的表面出現散在的淡紅色丘疹,漸成多數薄壁小疤,內含血清,後期小疤漸自行破潰或融合成大疤而破潰,最後結痴癒合。病程中可同時伴有耳聾、面癱、前庭 *** 症狀以及迷走神經受累等多個顱神經被侵犯的症征,藉此可與耳單純皰疹相鑒別。

目前尚無特殊葯物治療。可選用針灸、電針和理療等方法促進面癱恢復。同時肌注維生素Bl每日100mg,維生素B12每日250mg。耳痛劇烈者可服用鎮痛劑。水疤破漬後可局部塗抹金黴素軟膏、磺胺粉劑等,以預防繼發感染。

5 疾病描述

耳帶狀皰疹是由於病毒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所致。

6 症狀體征

表現在外耳道或鼓膜有皰疹, 患側面癱及輕重不等的耳鳴、耳聾等聽覺症狀。此外尚有舌前1/3處味覺消失、 流淚、 鼻齶部水皰、眩暈、惡心、嘔吐及眼球震顫等症狀。當膝狀神經節受累,影響面神經的運動和感覺纖維,產生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

7 疾病病因

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8 病理生理

1、發病機理

在無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數為兒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後,在臨床上表現為水痘或呈隱性感染,以後此病毒進入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且沿著脊髓後根或三叉神經節的神經纖維向中心移動,持久地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在各種誘發 *** 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動,生長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再活動的病毒可沿著周圍神經纖維而移動到皮膚,在皮膚上產生帶狀皰疹所特有的節段性水皰疹。偶爾,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細胞及運動神經根,引起肌無力或相應地區的皮膚發生麻痹。

激發帶狀皰疹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潛伏期間特異性抗體持續低水平,隨著帶狀皰疹的出現,正常肌體的特異性IgG、IgM和IgA水平迅速增高;在播散型,50%病人的血清中可找到抗原抗體復合物,提示組織損傷可能由免疫復合物所引起。在細胞免疫應答方面,特異性細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發生播散的主要原因。據報道,一般非腫瘤住院病人中,帶狀皰疹的發病率為0.22%,而惡性淋巴瘤的住院病人中,其發病率為9%,在白血病中為2%,在其它惡性腫瘤中為0.46%,接受大劑量放療和化療的骨髓移植受者帶狀皰疹的發病率高達50%以上,約1/3發生播散。使用細胞毒葯物及接受大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治療的患者,皆有增加VZ感染的危險性,此外,帶狀皰疹亦可因外傷、過勞、各種感染及應用砷、銻重金屬葯物等而誘發。

2、病理變化

其皮損的病理變化與水痘相似,惟皮膚深部毛囊的表皮細胞亦有氣球狀變性,而水痘無毛囊變化。與皮疹相應的神經節內亦有病變,表現為:①脊髓神經後根與後根神經節有劇烈炎性反應;②單發性周圍神經炎;③脊髓後柱之單側節段性脊髓灰白質炎;④局限性軟腦膜炎。皮疹處真皮內感覺神經纖維之變性要在皮疹出現後第1~4d才逐漸明顯。

9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組織培養可發現帶狀皰疹病毒,免疫熒光檢測在血清中可見有抗體,水皰中含有補體結合抗原,皰液塗片檢查可見多核氣球狀細胞,電鏡檢查可迅速(30分鍾)作出可靠的診斷。

根據成簇水皰,沿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單側性及有明顯的神經痛等特點,診斷不難。當皰疹尚未出現之前或表現為頓挫性帶狀皰疹時,可能將神經痛疑為其它疾病,需加註意。有時需和單純皰疹鑒別,後者好發生於皮膚粘膜交界處,多見於發熱性疾病的過程中,且常有反復發作史。

10 治療方案

對於一般患者,以止痛、縮短病程和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

(一)止痛 給予鎮痛劑,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賽庚啶亦可減輕其疼痛,各種安定葯對後遺神經痛有效,如阿米替林與奮乃靜或氟奮乃靜或硫利達嗪合並使用,多在1~2周內解除疼痛,卡馬西平、氯普噻噸、羅通定等皆可試用。有人使用西米替丁可加速疾病痊癒和緩解疼痛,維生素E400mg 1日3次亦有取得制止後遺神經痛的報道。最近報道外用0.025%辣椒辣素霜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有較好的療效。

(二)抗病毒劑

1.阿糖腺苷 每日15 mg/kg靜注10 d,早期應用可減少急性痛和後遺神經痛,加速痊癒。

2.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 早期應用可抑制病毒及阻止其播散。

3.干擾素 高劑量(每日5.1×105IU/kg)早期應用可作為高危病人活動性感染的輔助治療。

(三)皮質類固醇 對皮質類固醇治療的問題,目前尚有爭論,有人主張老年患者,若無明顯禁忌症時,早期給予潑尼松,可以減輕炎症,阻止對神經節和神經纖維的毒性和破壞作用,減少帶狀皰疹後遺的神經痛,且不影響其特殊免疫球蛋白IgG的形成,但亦有報道應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無效。

(四)維生素及免疫療法 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內服或注射。左旋多巴對老年和眼帶狀皰疹也有一定的療效,帶狀皰疹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對水痘有效,而不能縮短帶狀皰疹病程和其後遺神經痛,故有人認為不要用於治療帶狀皰疹。

(五)針刺療法 有明顯的消炎止痛作用,對後遺性神經痛亦有療效。按損害發生部位取穴或針刺阿是穴。亦可用耳針,在相應部位找刺痛點,間歇留捻20分鍾。

(六)音頻電療法、激光照射或磁穴療法可消炎止痛。

(七)中醫中葯治療 熱盛者清火利濕,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濕盛者健脾除濕,用除濕胃苓湯加減;若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者,則宜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方以柴胡疏肝飲或金鈴子散(金鈴子、延胡索)加減。還可用驗方大青葉或板藍根15g,煎水代茶。並可用板藍根注射液2mL肌內注射,每日1~2次,10次為一療程。高熱病人,尤其三叉神經受累有角膜皰疹時,可用羚羊角粉0.1~0.5g沖服。

(八)局部治療 以消炎、乾燥、收斂、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可外用2%龍膽紫溶液,或復方地榆氧化鋅油(生地榆10.0,紫草5.0,冰片2.0,氧化鋅油加到100.0)外塗。若有繼發感染,可用新黴素軟膏外擦。有壞疽性潰瘍時,可用0.1%新黴素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對眼帶狀皰疹可用0.1%~0.5%皰疹凈溶液滴眼,有人用0.1%磷乙酸霜外用,有減輕疼痛,縮短病程的效果。

治療耳帶狀皰疹的穴位

  • 胰膽

    胰膽穴主治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偏頭痛、帶狀皰疹、中耳炎、耳鳴、聽力減退、急性胰腺炎等。 *** 方...

  • 頭維

    好療效,隨眩暈消失患者的收縮壓也有所下降。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症:皰疹愈後,遺留左側前額及頭頂前部針刺樣...

  • 顙大

6.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的穴位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分析:針灸治療帶狀皰疹主要是疏肝理氣回疏通經絡。
指導意答見:
指導意見:針灸的治療主要是針灸醫生給你治療,自己不要亂扎,選取的穴位為,肝腧,血海、腎腧穴、曲池、合谷、三陰交、膽腧穴等。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