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針灸幾次能治好濕疹
針灸可以治療365種以上疾病。濕疹從病因病機屬於本虛標實,所謂本虛可能有脾虛運化水谷精微差,標實可能有肺熱,針灸可進行扶正祛邪。針灸合谷、曲池穴位可以幫助祛濕,針灸關元可以幫助健脾。所以針灸治療濕疹不是按療程計算。首先需判斷濕疹嚴重程度,其次是治療濕疹的目的。止癢還是使濕疹范圍減少,還是固本健脾。如果為健脾、祛濕治療濕疹,可能針灸較長的時間,針刺8-10天或者針刺5-6次。為緩解濕疹引起皮膚瘙癢或者皮膚紅、腫、熱、脹,可針灸較短的時間或次數。
❷ 濕疹癢不止,針灸有妙法
導讀: 皮膚瘙癢會見於多種疾病,而濕疹之癢,往往令人更加難受。倘若濕疹瘙癢不止,如何是好?用草葯煎湯外洗?
中葯煎湯內服?還是服用中成葯?這些方法只要運用得宜,也能妙手止癢。然而,很少人試過針灸,其實針灸治療濕疹也是頗有良效的。
只是針灸治療濕疹該如何取穴?且看下文分解。
濕疹除了內服、外用葯物之外,選擇一些有效穴位進行按摩或者施灸,也可以取到一些輔助治療的作用,有利於緩解濕疹不適症狀,縮短濕疹病程。
臨床根據濕疹發生的部位不同,特效穴的選擇也不同,如濕疹發生部位在面部時,取百會、天柱、肩髃等;在手部時,取曲池、陽池、手三里等;在肩或胸部時,取中府、肩井等;在足部時,取太溪等足部穴位。特別指出,手部的合谷穴可以治療各型濕疹。
經常按壓或者艾灸、針刺上述穴位,都可以有效治療濕疹。
1.百會
濕疹發生在面部時,首先加以刺激的穴位。百會穴是各經脈氣會聚之處,能夠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連接兩耳尖之間的直線交叉點。
功效:醒腦開竅,息風,止痙止痛,定驚安神,益氣固脫,升提陽氣。
2.天柱
濕疹發生在面部時,配合百會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頸部,後頭骨正下方,斜方肌(大筋)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正中旁開約2cm左右即是此穴。
功效:疏風解表,通絡,調氣血,止痙止痛。
3.肩髃
濕疹發生在面部時,配合百會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肩部,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功效:疏風活絡,通利關節。
4.大椎
對過敏體質引起皮膚異常有效的穴位。
位置:正坐低頭,頸後方下端最突出的一塊骨頭,即第7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中為本穴。
功效:疏風散寒,清熱泄邪。
5.陽池
濕疹發生在手部時,治療效果較強的穴位。
位置:俯掌,於第三、四掌骨間直上與腕橫紋交點處凹陷中為本穴。
功效:清三焦邪熱,舒筋通絡。
6.曲池
濕疹發生在手部時,配合陽池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手臂,曲肘成直角,當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調和氣血。
7.手三里
濕疹發生在手部時,配合陽池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起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約7cm。
功效:祛風通絡,和胃理腸。
8.中府
濕疹發生在肩部或胸部時,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胸前壁,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約20cm。
功效:清熱化痰,宣肺止咳,健脾補氣。
9.肩井
濕疹發生在肩部或胸部時,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正坐位,後頸根部的肩膀中間;當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取穴。
功效:祛風清熱,活絡消腫。
10.合谷
對於一切濕疹治療有效的穴位。
位置:在手背側,拇指、食指的根部之間;或者用一手拇指橫紋放於虎口上,此時拇指尖到達處就是本穴。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瀉肺,調腸胃、氣血,通絡止痛。
11.太溪
濕疹發生在足部時,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滋腎陰,祛虛熱,利三焦。
12.三陰交
濕疹發生在足部時,配合太溪加以刺激的穴位。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約10cm,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補脾益胃,通絡,活血化瘀,行氣散寒。
❸ 濕疹會引起月經不調嗎,針灸哪裡治療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以月經周期異常為主症的月經病,臨床有月經周期不準,月經量不準、經血狀態不好等幾種情況,在中醫上都歸為「月經不調」的范疇。在中醫中治療月經不調問題有很多中方法,其中針灸就是非常有療效的一種方法。那麼針灸哪裡治療月經不調?
針灸哪裡治療月經不調
[治則]和血調經。
[處方]關元、血海、三陰交。
[加減]氣虛加足三里、脾俞;血虛加脾俞、膈俞;腎虛加腎俞、太溪;氣郁加太沖、期門;血熱加行間、地機;血寒加灸歸來、命門。
[操作]諸穴以常規操作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氣虛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於月經來潮前5~7日開始治療,行經期間停針。若經行時間不能掌握,可於月經干凈之日起針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經來潮時為止。連續治療3~5個月經周期。
其他療法
耳針
[取穴]內生殖器、內分泌、肝、腎、脾。
[操作]毫針刺,每次取2~4穴,捻轉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針15~20分鍾。也可杴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一次。
皮膚針
[取穴]取脊柱兩側、下腹部、帶脈區、小腿內側、關元及陽性物反應處。
[操作]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一次,7日一療程,每一療程間隔3~5日,經期暫停。
穴位注射
[取穴]脾俞、腎俞、三陰交、血海、肝腎、足三里、關元。
[操作]用5%當歸液或10%丹參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月經不調病因病機
月經先期主要由於氣虛不固或熱擾沖任。氣虛則統攝無權,沖任失固;血熱則流行散溢,以致月經提前而至。
月經後期有實有虛。實者或因寒凝血瘀、沖任不暢,或因氣鬱血滯、沖任受阻,致使經期延後;虛者因營血虧損,或因陽氣虛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溢。
月經先後無定期主要責之於沖任氣血不調,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氣郁滯或腎氣虛衰所致。本病與腎、肝、脾三臟及沖、任二脈關系密切。
辨證分型
氣虛:經期多提前,色淡質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血虛:經期多錯後,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腹隱痛,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苔少,脈細弱。
腎虛:經期或前或後,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脈沉細。
氣郁:經行不暢,經期或前或後,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血塊,胸脅、乳房及少腹脹痛,喜嘆息;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血熱:經期提前,量多,色深紅或紫紅,經質黏稠,心胸煩熱,面赤口乾,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者為實熱證;經期提前,月經量少,色紅質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弱者為虛熱證。
血寒:經期錯後,量少,色黯紅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苔白,脈沉緊。
❹ 濕疹可以用針灸治療嗎
治法 疏風和營。以手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風邪侵襲版者,加外關、風池;腸胃積權熱者,加足三里、天樞;濕邪較重者,加陰陵泉、三陰交;血虛風燥者,加足三里、三陰交;呼吸困難者,加天突;惡心嘔吐者,加內關。
1.針灸治療本病有較好效果,但部分慢性發作者較難根除。
2.注意避風寒,忌食魚蝦等過敏性食物,遠離過敏原。
全部原文參見:http://www.acucn.com/college/treatment/200604/419.html
❺ 針灸治療濕疹有效嗎
想解決這個其實不是很難,先要搞好心態。濕疹治療:西葯以止癢抗過敏專為主,可選用抗組胺類葯物,屬鈣劑。中葯以清熱利濕,疏風清熱,養血疏風潤燥為主。濕疹治療方法:可搽爐甘石洗劑或振盪洗劑,也可短期應用地塞米松霜或膚輕松軟膏外搽。內服葯有苯海拉明、非那更、塞庚啶等。中葯治療濕疹也有一定的效果,可選擇芷源堂濕疹膏。放心唄。這個可以在淘寶上找。聽我這一言吧。
❻ 針灸可以治療濕疹嗎
濕疹是種多形性皮膚病,病人主要表現皮膚瘙癢,可能像水泡樣,亦可是乾燥結痂。濕疹與免疫系統有關,較多病人可能有過敏因素、精神因素,如緊張、焦慮病人,易產生濕疹。濕疹針刺治療較有效。
對病人情緒緊張,可採用頭部和肢體上腧穴,如百會、合谷、太沖有鎮驚安神、疏肝解郁作用,同時對此種濕疹,是體內內濕反應,還可選用像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及脾俞、胃俞等腧穴,有健脾祛濕調整作用。同時較有特色的是局部,包括整體刺血治療,可用梅花針,亦可教病人自己用梅花針、三棱針對局部進行點刺放血,可選擇背部腧穴,如脾俞、胃俞、膈俞、肺俞的腧穴刺絡放血,亦有祛濕邪作用,對病人局部症狀緩解,均有較好治療作用,或通過這些治療,病人瘙癢症狀有所減輕。但此病針灸還不能達到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