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帶狀皰疹偏方大全
擴展閱讀
下雨長皰疹 2025-02-25 02:31:10
水痘不可入食 2025-02-25 02:16:44

帶狀皰疹偏方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2-24 23:21:21

Ⅰ 誰知道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症的偏方

1. 龍衣、龍須草和鳳凰衣的混合粉末是治療帶狀皰疹的一種偏方。具體方法是將龍衣和龍須草燒成灰,然後與鳳凰衣粉末混合,用香油調成膏狀,塗抹在患處。每天使用2到3次,一般治療3到5天。
2. 該偏方主要適用於帶狀皰疹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身體一側出現不規則紅斑、丘疹,迅速轉變為水皰或血皰,伴有疼痛感,水皰破裂後可能會有糜爛和滲出。
3. 根據臨床使用情況,共有78例帶狀皰疹患者接受了這種偏方的治療。其中,56例患者完全痊癒,20例患者症狀有所好轉,僅有2例患者治療無效。
4. 關於方葯中的龍衣和鳳凰衣,龍衣是指蛇蛻,而鳳凰衣是雞蛋殼內的乾燥卵膜。
5. 另一種偏方是使用煙葉、野顫地塞米松和75%酒精混合製作成葯液。具體方法是將切碎的煙葉浸泡在酒精中3天,然後加入地塞米松攪拌均勻後使用。使用時,先清潔患處皮膚,然後塗抹葯液。每天需要塗抹4到6次。
6. 這種葯液的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收斂止痛,適用於治療帶狀皰疹。

Ⅱ 帶狀皰疹有什麼偏方治療帶狀皰疹的偏方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患者在發病時主要表現為發熱和皮膚症狀。治療帶狀皰疹時,除了常規治療,還可以嘗試一些偏方。以下是一些治療帶狀皰疹的偏方:
1. 蚯蚓外敷:取適量蚯蚓,經冷水游動2小時後洗凈,與等量白糖混合,使蚯蚓融化成液體。塗抹於皰疹處,重復5-6次。
2. 蜈蚣膏:將雄黃9克與3條蜈蚣分別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用香油調和,塗抹於患處,每日3次。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3. 番薯葉外敷:新鮮番薯葉搗爛,加入少量冰片粉,混合後敷於皰疹處,每日2次。
4. 無花果葉外用:新鮮無花果葉切碎搗爛,加入米醋調成糊狀,外敷於皰疹皮損處,葯干更換。
5. 馬齒莧外敷:新鮮馬齒莧搗爛成泥,加入米醋調成糊狀,外敷於皰疹皮損處。
6. 半邊蓮外敷:新鮮半邊蓮50克,洗凈搗爛如泥,敷於患處皮膚,覆蓋紗布,固定。
7. 針灸治療: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採用圍刺法在皰疹周圍皮膚外2厘米處刺入,配合曲池、合谷等穴位,中等刺激,留針30分鍾。
8. 點刺放血治療:用梅花針在皰疹周圍皮膚敲打,或用三棱針在皰疹初發處點刺放血,每日1次,連續3次為一個療程。
帶狀皰疹的病因分析如下:
1.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在感染後長期潛伏在體內,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再次活躍。
2.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與情志不遂、飲食失調、疲勞過度、年老體弱等因素有關,導致氣滯血瘀,阻遏經絡氣血。
3. 現代醫學認為,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在免疫力低下的個體中活躍,引發皰疹。
4. 病毒激活因素包括外傷、中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等,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使潛伏病毒再次活躍。
5. 病毒感染途徑是病毒首次感染後潛伏在神經細胞中,免疫力下降時再次活躍,侵犯神經節,引發皰疹。

Ⅲ 治療帶狀皰疹的幾種偏方

您好, 在治療上,常規治療就是阿昔洛韋片、甲鈷胺、維生素B1和B12等葯物。而內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由容寒濕邪氣侵蝕,肝經郁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所引起的,人體陰陽進一步失衡,就會促使後遺症神經痛的出現。對於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應該從清熱解毒、疏濕散熱入手,以疏通筋絡,調和陰陽,驅邪扶正,使人體內部陰陽平衡為目的,從而達到徹底痊癒的療效。必要時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慢就會痊癒的。

Ⅳ 帶狀皰疹民間土方治療

1

鴉膽子油治療

方法:鴨乳液20ml,每日2-3次,連續服7天,用菜油或鮮菜汁調雲南白葯成糊狀敷於患處。

功效:此偏方可以止痛消腫,對於治療帶狀皰疹有一定的的療效。

2

金錢草治療

方法:取鮮金錢草(最好連根)1兩,碾碎成泥狀(碾葯不能用鐵器),可另加冰片3g,六神丸,仙人掌適量。加入少許茶油拌勻,敷於患處,外加干凈紗布覆蓋固定,每日換葯一次。重者金錢草1兩水煎服,每日1—2次。

功效:此偏方對於治療帶狀皰疹有一定的的療效。

3

蜈蚣土方

葯材:蜈蚣3條。

用法:將蜈蚣置瓦上焙乾,研未,加雞蛋清適量調勻後,塗在皮損處,每天5-6次。

4

伸筋草土方

葯材:伸筋草10克,海金沙5克

用法:先將伸筋草用明火燒成灰,加入海金沙、麻油(其他植物油亦可)調成糊狀, 棉簽蘸塗於患處,每天2-4次。

Ⅳ 治療帶狀皰疹外用偏方有哪些

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偏方之一是使用升麻30克,煎水後濕敷患處,每天進行4至6次。

另一種偏方是將大黃和黃柏各20克混合研細,然後與200克魚石脂軟膏調成糊狀,塗抹於患處,每天一次。

還有一種偏方是五倍子、大黃、黃柏和芒硝各10克,混合研細,用凡士林軟膏調和塗抹於患處,同樣每天一次。

白芷和雄黃等量研細,用醋調和塗抹於患處,每天3至6次,也是一種外用偏方。

雄黃9克,蜈蚣3條,混合研細後用麻油調和塗抹於患處,每天2次,這也是一種偏方。

山慈菇12克,南星和七葉一枝花各10克,混合研細後調和塗抹於患處,也是一種方法。

鮮半枝蓮一大把,搗成泥狀後塗抹於患處,每天1至2次,是另一種偏方。

干芙蓉葉10克,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塗抹於患處,每天2次,也是一種選擇。

最後,將馬鈴薯500克搗成泥狀,塗抹於患處,每天2至4次,也是一種外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