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三畏堂蕁麻疹
擴展閱讀
男性單純皰疹 2025-02-24 13:39:15
單純皰疹1型抗體igg 2025-02-24 13:14:28
皰疹憂慮症 2025-02-24 12:54:51

三畏堂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5-02-24 09:38:44

A. 蕁麻和蠍子草怎麼區分啊

你見過蕁麻嗎?它四海為家,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英姿。以川、陝一帶山區和雲、貴高原的山野生長最為繁多。我省三秦大地,不分南北,都有分布。當你挨著植株從下往上順毛抓它,則平安無事;倘若由上而下逆毛抓或觸上毛芒,即如蜂蜇,奇痛難忍,輕則紅腫,重則潰爛。這是蕁麻莖葉上的蜇毛,用以殺傷來犯的敵人而保衛自己的武器。

蕁麻,俗稱藿麻。古稱毛藐或蕁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蕁麻,蕁音尋」。又雲:「蕁麻又稱毛藪。蕁字本作藪。杜子美有除藪草詩,是也」。《辭源》說:「蕁,草名。俗讀如尋,本作藪」。又「蕁麻,古謂之藪草」。《中華大字典》臼:「按古文藪字皆作尋,故藪通作蕁」。陝南山民有稱「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則叫它「咬人草」。

由於蕁麻其莖葉有刺蜇人,所以許多人對它望而生畏,沒有好感,因而對它的價值也就了解甚少了。

國內外的科研成果證實,蕁麻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和農作物,可供纖維、食物、葯物和優質飼料。蕁麻的莖皮纖維韌性好,拉力強,光澤好,易染色,可作紡織原料,或制麻繩、編織地毯等。

蕁麻的莖和口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各種微量的磷、鎂、鐵、鋅、錳、硅、硫、鈣、鈉、鑽、銅和鈦等元素。其營養價值不亞於苜蓿、三葉草和豆類等飼料作物,對於牲畜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是優質飼料。每年夏秋,將蕁麻收割回來,經晾曬,切碎,用開水煮過,拌些麩皮之類的精料,即可喂豬。不出十天半月,豬身上就油光發亮,開始明顯地肥胖起來。盛夏,正值蕁麻枝葉繁茂的時候,草原上的牲畜是不願意光顧它的。可是,到了秋霜以後,特別是籽實累累的冬春時節,蕁麻莖葉里的苦澀味大部分已消失以後,牛馬駝羊卻是競相採食它。

蕁麻全草可以入葯,其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蕁麻疹初起、蛇咬傷等。宋代《圖經本草》早有記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蕁麻,……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葯。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蠆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魚。氣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嘔吐不止。蛇毒,搗塗之。風疹初起,以此點之,一夜皆失」。因此,農牧民把它視為珍寶。用蕁麻搗碎外敷,治毒蛇咬傷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相當有效。幼株的干葉是一些葯劑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許多疾病的醫治都離不開這些葯物。

蕁麻還可食用。國外俄羅斯等國十分重視對蕁麻的研究和利用,已取得很大成績。除已用於紡織、榨油、飼料、葯物外,還用蕁麻的莖葉烹制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菜餚。有涼拌、湯菜、烤菜、蕁麻汁、飲料和調料等。蕁麻種子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亞麻等油料作物。蕁麻籽榨的油,味道獨特,有強身健體的功能。

俄羅斯酉伯利亞農科所科學家維克托·博加奇科夫,經過25年之久的試驗研究指出:「蕁麻是有價值的農作物,應當廣泛用作飼料,大力開辟專門的蕁麻種植場。」目前,俄羅斯及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有野生蕁麻400多萬公頃。

蕁麻屬蕁麻科(Urticaceae),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春發冬謝,秋果累累。一般株高50~150厘米,莖直立,全株淡綠色,單一或有少數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觸之奇痛。葉對生,托葉離生、條狀披針,生有短毛和蜇。葉片卵形或寬卵形,三出脈,邊緣有粗鋸齒,有齒牙或人裂,兩面密生短細毛,似大麻葉子。花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瘦果卵形,藏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8—9月。我國約有16種,別看它相貌不揚,它卻全身是寶。

蕁麻用途如此之多,分布十分廣泛,資源甚為豐富,可惜過去人們對它不甚了解,造成蕁麻自生自滅,白白浪費。在科學逐漸普及的今天,這種情況應該改變了。應該積極開發利用這一寶貴野生資源,使其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山區人民致富貢獻力量。
龍門澗有一種蠍子草,誰的皮膚要是碰上,被草上的螫毛螫一下,就像蠍子螫了一樣奇疼,要疼好幾個小時呢。

提起蠍子草,還有一段故事呢:大約在遼、金、元代,韃子兵駐扎在燕家台。燕家台的老百姓躲在龍門澗的石堂(崖洞)里,陰冷潮濕,經常感冒、嗓子疼,不少人都得了風濕病。

在龍門澗口外有一座道觀,叫通仙觀,供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又叫老君廟。廟里老道進龍門澗采葯,澗里的中草葯可多啦,何首烏、黨參、五靈脂、刺五加,有一百多種呢,老道走到仙泉一帶見石頭旮旯里有一隻大蠍子,足有八寸長。老道很高興,因為蠍子治風濕有特效,老道小心地把蠍子裝進葯葫蘆里。等回到通仙觀准備泡酒時,打開葫蘆一看蠍子沒有了,里邊有半葫蘆黑葯丸。老道想,這一定是太上老君派蠍子精送的葯,救窮苦老百姓的。老道給太上老君磕了頭,謝過老君,就去龍門澗里給百姓們送葯,有風濕病的窮苦百姓吃一丸病就好。

這件事被駐扎在燕家台的韃子官知道了。韃子官也有風濕病,叫韃子兵去傳老道。老道心想,治好你的病,窮苦百姓更遭殃了!老道不去。韃子官又派韃子兵抓老道,還要沒收葯丸。老道見韃子兵來抓他,抱起葫蘆就跑。老道跑進了龍門澗,韃子兵追進了龍門澗。老道跑著跑著跑不動了,眼看著就要被韃子兵抓住了,老道打開葯葫蘆,往龍門澗溪水裡一倒,黑葯丸就被溪水沖沒了。

以後龍門澗里長出一種新草,螫人,治風濕病,人們管它叫蠍子草,蠍子草的種子隨著清水河傳播了出去,慢慢地門頭溝、房山、河北省都生長蠍子草了,到了明代,李時珍把蠍子草收入《本草綱目》,說他治風濕、消渴病。《辭海》上說:「全草人葯,用以治風濕病,糖尿病等」。
http://www.longmenjian.com/new_page_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