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會生癬
癬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者是指皮膚增厚,伴有鱗屑或有滲液的皮膚病。如牛皮癬、奶癬等。狹義之癬,系指發生在表皮、毛發、指(趾)甲的淺部真菌病(包括頭癬、體癬、手足癬、股癬、花斑癬、菌疹等)。為什麼會生癬呢?下面是由我分享的癬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為什麼會生癬:
由於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濕、熱、蟲、毒,或相互接觸傳染,感染淺部真菌。
(一)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發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屬:侵犯毛發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徵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道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三)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屬的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後可引起組織反應而發生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發、脫發和甲板改變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別,臨床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和甲癬。
生癬的症狀:
一、頭癬
1.黃癬:典型的皮損為黃癬痂,由黃癬菌及表皮碎屑組成,硫磺色,質較硬、乾燥、易碎,邊緣翹起,中心微凹而呈碟狀,從中有一根或數根頭發穿出。黃癬痂與頭皮附著甚緊,不易颳去,颳去後基底潮紅、濕潤。嚴重的可累及面、頸及軀乾等處。
2.白癬:又名小孢子菌頭癬,最常見。初起損害為群集毛囊性丘疹,或環形紅色斑片,繼而變為以鱗屑為主的小斑片。鱗屑為灰白色,較乾燥。頭發略稀疏、無光澤,殘留的毛幹上有灰白色套狀鱗屑包繞,即“菌鞘”,是真菌孢子寄生在發幹上所形成的。
3.黑點癬: 兒童 和成人均可感染。初起損害為小片丘疹、鱗屑,以後發展成為多數甲蓋大小的鱗屑小斑,散在於頭皮或枕部,小斑亦可相互融合形成較大的斑片。患處病發剛出頭皮即折斷,留下殘發在毛囊口,呈黑點狀,故稱“黑點癬”。本病發展緩慢,可終年不愈,愈後可留瘢痕形成、脫發。
4.膿癬:為白癬或黑點癬的—種特殊類型。由於機體反應強烈,引起明顯的炎症,初起為群集的毛囊炎性丘疹,迅即發展成為由多數毛囊性膿皰組成的隆起性腫塊,逐漸擴展,可至胡桃大或更大,邊界清楚,質地柔軟,表面有多數蜂窩狀排膿小孔,從中可擠出膿液。發根松,易拔除。可有輕微疼痛和壓痛,局部紅腫,耳後及枕後淋巴結常腫大,可引起癬菌疹。愈後有瘢痕形成。
二、體癬和股癬
1.體癬:①好發部位:體癬好發於顏面、頸、腰、腹、軀干及四肢等處。②基本損害:原發損害為丘疹或小水皰,逐漸向周圍擴展蔓延,中心炎症減輕伴脫屑或色素沉著。邊緣微高出皮面,由丘疹或水皰連接融合在一起而呈環狀。體癬的損害數目為1個或多個,直徑大小不等。③致病原不同的臨床差異:體癬的臨床症狀相差甚多。由紅色毛癬菌所致的體癬常遷延,皮損呈大片狀,多限於腰、臀和軀干處。由石膏樣毛癬菌引起者則皮損多呈環狀,炎症較顯著,常見水皰或丘皰且易侵犯顏面和小腿等部位。由羊毛狀小孢子菌及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者,損害較小而數目多,較散發,炎症顯著,易侵犯面、頸、胸部及四肢。原發或繼發性免疫缺陷患者的皮損很廣泛。④兒童體癬:常呈同心多環狀或重疊的花環狀。⑤自覺症狀:瘙癢,劇烈搔抓時可引起繼發感染或局部苔蘚化。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男性多見。多在夏季發作或加重,冬季症狀可減輕。
2.股癬:可單側或對稱分布。基本損害同體癬,但由於該部位多汗潮濕易受摩擦,故皮損炎症顯著,瘙癢較重,發展也較迅速。損害多呈環形向周圍擴展,邊界清楚。很少波及到陰囊,嚴重時可向上向後蔓延,累及臀部、下腹部和腰部。
三、癬菌疹
癬菌疹皮疹形態多種多樣,差別很大,常見的皮疹形態有以下幾種:
1.汗皰疹樣型:發病急,常在手指側緣,掌心等處發生群集性小水皰,不融合,周圍無紅暈、分布多對稱,皮疹疏密不一,自覺劇癢。偶可繼發感染。
2.丹毒樣型:多見於小腿,損害常為多片鮮紅色斑疹,呈大片狀,水腫不明顯,疼痛輕,多為單側發病,無淋巴管炎與全身症狀。
3.苔蘚樣丘疹型:多見於頭癬患者,損害為針頭大小的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丘疹,成群發生,呈苔蘚樣。好發於肩背部位,亦可見於四肢或全身。
4.濕疹樣型:大片的濕疹樣損害,多見於四肢,對稱分布。
5.其他:尚有多形紅斑樣、結節性紅斑樣、猩紅熱樣、蕁麻疹樣、脂溢性皮炎樣、玫瑰糠疹樣等癬菌疹。
四、花斑癬
損害為圍繞毛孔的圓形點狀斑疹,以後逐漸增大至甲蓋大小,邊緣清楚。損害可融合成不規則大片形,而周圍又有新疹。表面附有少量糠樣鱗屑。呈膚色、灰白色、淡黃色、淡紅色或褐色。多種顏色共存,狀如花斑。皮疹無炎症反應,偶有輕癢。好發於胸背部及頸、腋、腹部、四肢近心端,嬰幼兒面部也可發生。以青壯年男性多見。病程慢性,冬季皮疹減輕或消失,夏季可復發。臨床分型:①斑疹型;②毛囊型;③色素沉著型;④色素減退型。
B. 肚皮和背上長了紅疹很癢,長的這些是什麼
肚皮和背上長了紅疹,很癢,引起這種原因情況有很多,建議你不要在網上詢問了,你馬上去醫院做一個專業診斷,然後對症治療才好。
以下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肚子和背部的紅斑紅疹:
首先考慮濕疹。還有玫瑰糠疹也要考慮。吃氯雷他定片和撲爾敏片,局部塗皮炎平乳膏。
考慮病毒疹的可能性大哦,建議口服西替利嗪每晚一片,外用爐甘石洗劑每天兩次,復發甘草酸苷片每天三次,每次兩片,注意休息,不食辛辣,不食海鮮哦,建議去醫院傳染科就診,查血常規,考慮病毒性傳染病可能性大哦,風疹或麻疹可能性大哦,不太嚴重,但是還建議去正規醫院哦,感冒的症狀應該是這個疾病的一部分,又叫做卡他症狀,建議您去醫院傳染科麻疹,做抽血化驗。
肚子上長紅點有點癢,大多都和過敏或者是皮炎有關,但是不同的病症治療上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盡快的到醫院找專業的醫生,根據具體的病情來對症治療,在治療期間要注意個人衛生,飲食上也要特別的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海鮮類的發物,以免加重病情。
考慮是皮膚保護能力下降導致的症狀,是蕁麻疹的症狀。蕁麻疹與自身機體免疫紊亂有關,因為體內免疫球蛋白過高引起的,出現上述症狀需要增強機體免疫,避免受風受涼。配合抗過敏,抗組胺,祛風止癢,調節免疫的葯物可以改善。
考慮濕疹樣皮炎,建議你最近飲食清淡,忌吃辛辣刺激和海鮮、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接觸花粉灰塵和各種化學品等。可以服用抗組胺類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外用派瑞松軟膏等塗抹患處治療,可能跟過敏反應有關的。
這種情況建議你擦點爐甘石洗劑,皮炎平和夫西地酸軟膏和阿昔洛韋軟膏試試,吃點氯雷他定和撲爾敏,要考慮帶狀皰疹,還吃點伐昔洛韋片。
這情況多屬於衛生不好刺激導致皮膚過敏的情況,注意休息
指導意見:
建議應該禁止辛辣的食物或者建議選擇皮膚科檢查看看,口服西替利嗪調理一下,注意衛生。
C. 如何區分寶寶身上的各種疹子
出現的速度
濕疹一般都是幾顆幾顆較緩慢地冒出來,不會猛然一下子冒出來一大片,而痱子恰好相反,短時間內就是一片。 蕁麻疹屬於急發性發病,而濕疹的症狀具有持續性。蕁麻疹患者一旦接觸過敏原後皮膚就會過敏,迅速出現皮疹,但在24小時內會自行消退,接著又在患處出現新的皮疹,又消退,病情反復。
「長相」有不同
濕疹:開始時皮膚發紅,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粟粒樣皮疹或瘡疹,然後會伴有滲出液,並可形成痂皮,痂脫落後露出紅色的潮濕表面即紅斑,劇烈刺癢。約數周至數月後水腫性紅斑開始消退,糜爛面消失,皮膚乾燥,呈現少許薄痂或鱗屑。
痱子: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有輕度紅暈,常一片一片地出現,消退後會輕度脫屑。另外,熱痱子常常突然出現並迅速增多,所以,有時候發現寶寶一覺起來滿頭或滿頸熱痱子,我們不用太驚訝。
蕁麻疹患者皮膚上出現大小不一、不規則的、紅色或白色的風團或丘疹,有暫時性的癢感。
表現不同
痱子好發於炎熱季節,而且涼快後就會自行慢慢消退。濕疹患處的皮膚比較乾燥粗糙,像是結了一層痂,長痱子的地方不會這樣。而濕疹一年四季都很常見,不容易好。蕁麻疹則多以紅白色的扁平皰疹為主,多發於易過敏的春季
原因不同
痱子是由於汗孔阻塞引起的,而引起濕疹的原因有很多,常不穩定。
引起濕疹常見有:進食一些如魚蝦、蛋、牛羊肉等;吸入某種花粉,如塵蟎、羊毛等;病灶感 染如扁桃體炎等;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乾燥等;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等;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調、新產代謝失常等。可以看出,痱子是暫時性 疾 病,濕疹是慢 性 病程。
蕁麻疹的誘因有很多,其中一種過敏原就能引起發病,接觸後皮膚和黏膜小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強情況下,出現水腫
D. 蠶腰蛇病怎麼治癒
一般治療局部治療:1)皰疹未破者,外擦爐甘石洗劑,每日數次或阿昔洛韋軟膏外擦;皰疹已破者,用3%硼酸溶液或0.5%新黴素溶液濕敷,或外擦0.5%新黴素軟膏。2)抗病毒葯:阿昔洛韋,每次0.2克,每日5次; 法昔洛韋,每次0.25克,每日3次; 萬乃洛韋每次0.3克,每日2次,療程均為7-10日。3)糖皮質激素:須早期應用,潑尼松(強的松)每日20-30毫克,分2-3次口服,連服7日。4止痛葯:可選去痛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布洛芬,每次0.3克,每日2次; 阿司匹林,每次300毫克,每日2-3次。5)中成葯:四味膠囊,每次2-6粒,每日3次口服。 單方、驗方治療1)雄黃、明礬各10克,琥珀末適量,共同研末,用涼開水調成稀糊狀,用新羊毛刷蘸之擦患處,隨干隨擦。2)雄黃9克,蜈蚣3條,分別研成細末,用香油調和均勻,塗於患處,每日3次。3)青蒿500克,煎湯,帶葯湯溫度降至皮膚能耐受時,用其反復淋洗患處,每日1次,一般5-7次治癒。其他療法燈芯草適量,將燈芯草蘸香油點燃,炙灼皰疹頂端,見皰疹頂部結痂即停止,1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