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好的蕁麻疹治療方法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治療該病需要合適的方法。以下是幾種被認為是治療蕁麻疹效果較好的方法,希望能提供幫助。
1. 針對長期反復發作的患者,建議就醫進行血液常規檢測,以確定是否為感染引起的過敏。如果檢測結果顯示有感染,可以加服抗生素進行治療。
2. 使用中葯預防,如首烏、枸杞、人參、黃芪、靈芝和大棗等,這些中葯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作為茶飲。
3. 使用鮮韭菜汁塗抹患處,每天一次,可以明顯見效。一日三次,2-3天即可明顯緩解症狀。
4. 對於慢性蕁麻疹患者,可以嘗試使用芝麻進行治療。經常食用芝麻可以改善體質,增強體力,強化肌膚,減少蕁麻疹的發生。
5. 慢性蕁麻疹治療時,可以使用桃葉作為入浴劑。桃葉的湯汁可以減輕蕁麻疹的瘙癢感,並具有防治蕁麻疹的作用。將生的桃葉陰干,搗碎後放入紗布袋中,置於浴缸中。將水煮沸後注入浴缸,待水冷卻至適宜溫度後,身體慢慢浸泡在浴缸中,效果良好。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多種:
1. 精神因素:如人的精神緊張可能導致體內乙醯膽鹼物質的釋放,引起血管擴張和血清滲出,進而形成蕁麻疹。
2. 物理因素:如過冷或過熱、強烈日光照射、摩擦或震動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蕁麻疹的發生。
3. 病毒感染:包括細菌、真菌、病原體等各種感染都可能導致蕁麻疹。
4. 動植物因素:如環境、動物或植物引起的蕁麻疹發病率上升。例如,「蕁麻」這類植物可能導致接觸性蕁麻疹。
5. 食物因素:如魚、蝦、蛋類、奶類等食物,以及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等,都可能導致過敏性蕁麻疹。
6. 其他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氣候因素、生活環境、化纖類衣物、消毒劑處理過的衣物等也可能引發蕁麻疹。
為了預防蕁麻疹,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居室清潔,避免使用地毯等容易積累灰塵的物品,減少塵蟎的產生。
2. 保持生活規律,適應外界環境變化,避免外邪入侵。
3. 戒煙戒酒,避免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
4. 盡量避免接觸致敏物品,如香料、橡膠、染發劑等化學物品。
通過以上措施和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療蕁麻疹,提高生活質量。
2.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表現為皮膚黏膜局限性一過性、隆起性紅色風團,此起彼伏,不留痕跡,通常瘙癢,病理改變為真皮淺層一過性水腫。本病絕大多數是由變態反應所致,病因復雜,常見的原因如下:1、葯物過敏,如青黴素、磺胺類、診斷試劑、非甾體抗炎葯、中葯等。2、食物過敏,如魚、蝦、蟹、蛋類、某些肉類、貝殼類、發酵食品等。3、吸入物過敏,如花粉、真菌孢子、動物皮屑、氣霧劑等。4、接觸物過敏,接觸動物的排出物,或植物、化妝品、橡膠等。5、毒素過敏,眼鏡蛇的毒素、魚子醬的毒素,某些植物、昆蟲的毒素等。6、感染,對微生物過敏,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真菌、寄生蟲的過敏。7、物理因素過敏,如運動、冷、熱、日光照射等。8、精神與內分泌因素。9、伴有遺傳性疾病。10、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常先發生皮膚瘙癢,隨之出現皮膚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突然發作,常於24小時之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跡,反復發作,此起彼伏,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以及心血管系統,引起呼吸困難、腹痛、腹瀉甚至過敏性休克。
3. 過敏性蕁麻疹怎麼治療
蕁麻疹通常是復皮膚過敏所制導致,這種被稱為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蕁麻疹最主要的是 隔絕自己的過敏原。 過敏性蕁麻疹的症狀多會出現皮膚瘙癢,發紅或者腫紅等,是一種強烈而繼發的疾病,不但影響人們的美觀,還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4. 什麼是尋麻疹
尋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病因及發病機理】尋麻疹的病因復雜,尤其是慢性尋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種致敏原有關外,與個人的敏感性素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常見的誘因有:
(一)食物 以魚、蝦、蟹、蛋、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最常見,尤其是在一次大量進食蛋白質飲食和酗酒後,發生的蛋白腖性尋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二)葯物 如青黴素、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另一些葯物如嗎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尋麻疹。
(三)吸入物 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某些氣體及真菌孢子等。
(四)感染 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感染,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傳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引起I型或III型變態反應。
(五)昆蟲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膚及黃蜂、蜜蜂、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引起變態反應。
(六)物理及化學因素 如冷、熱、日光和機械性刺激、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引起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
(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
(八)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
(九)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症和遺傳因素有關。
(十)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
尋麻疹的發病機理可分為變態反應和非變態反應兩種,前者主要是由於I型變態反應引起,少數是II型或III型反應,此型的抗體IgE和血管周圍肥大細胞、血中嗜鹼性粒細胞相結合。當抗原再次侵入後,在這些細胞表面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的變化,促使胞漿中的顆粒脫出,同時釋放出各種葯理性活性介質,如組胺、5-羥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醯膽鹼、溶酶體酶、纖維蛋白溶酶、補體、各種激肽和慢性反應物質等,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多,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種症狀。
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是由於某些物質如細菌酶素、蛇毒、蛋白腖、某些葯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紅斑、風團。
【臨床表現】常突然發病,先感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形態不一、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可局限也可泛發全身,數分鍾或數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跡,但新風團又陸續出現,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喉頭及支氣管受累可發生喉頭水腫,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症狀在數日至2~3周內消退者稱為急性尋麻疹;若反復發作,病程達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尋麻疹。
除以上兩型外,還有幾種特殊型尋麻疹:
(一) 皮膚劃痕症 又稱人工尋麻疹,手抓或鈍器劃其皮膚後,該處出現暫時性紅色條狀隆起。
(二) 血管性水腫 又稱巨大性尋麻疹。發生在眼瞼、口唇、包皮、外陰等組織鬆弛部位,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邊緣不清,持續1~2日自行消退,常反復發作。
(三) 壓迫性尋麻疹 皮膚受壓4~6小時後,局部發生深在性腫脹,8~12小時後消退,多發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壓部位。
(四) 日光性尋麻疹 暴曬日光或紫外線後,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並有瘙癢和針刺感。
(五) 寒冷性尋麻疹 分家族性和獲得性兩型。前者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從嬰兒開始持續終生。後者開始於兒童或成人,在氣溫驟降或接觸冷水冷風時,在皮膚露出部位出現風團,持續半小時至3~4小時,冰塊試驗和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多見於女性青年。
(六) 膽鹼能性尋麻疹 在運動、重勞動、受熱、飲酒或情緒緊張時,膽鹼能神經發生沖動而釋放乙醯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直徑2~3mm小風團,不融合,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除掌拓外,皮疹可泛發全身,以青年人多見。
(七) 血清病性尋麻疹 注射血清、疫苗或葯物後除皮膚出現風團外,可有發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有的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
治療
組方:葯用黃芪、首烏、白術各15克,當歸、白蘚皮、丹參(後下)各1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10克,鳥梢蛇(研沖)9克,川芎、甘草、全蠍(研沖)各6克。蜈蚣(研沖)2條。兒童用葯酌減。風寒勝加麻黃、桂枝、透骨草,去丹參、赤芍;風熱勝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當歸;濕熱勝加黃芩、苦參、地膚子,去黃芪;熱毒甚加金銀花、大青葉、黃連,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紅花、澤蘭,偏血熱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術;氣血兩虛加黨參、白芍、熟地、大棗,去全蠍、蜈蚣:瘙癢劇烈加白蒺藜,浮萍、荊芥、蒼耳子;疹塊難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長加三棱、莪術;反復發作加地龍、僵蠶、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鱉蟲。每天1劑,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溫服。葯渣加水濃煎,濾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鍾,早晚各1次。3周1個療程,直至疹消癢除。避風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鮮、蛋品、牛奶、飲料、酒類、辛辣之品。孕婦、月經過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功能: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涼血解毒、活血通絡、化瘀消腫、益氣固表、養血和營、去癢止癢。
療效:輕者1個療程即風團消、瘙癢止;重者2~3個療程疹塊及瘙癢消失,皮膚劃痕試驗陰性,血常規復查嗜酸性粒細胞降為正常。
其他的方子詳見:
http://qiuyi.fx120.net/bfmf/pfmf-pfb/xmz/lm3993_1.htm
5.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發生發癢的情形,如果沒有停止接觸過敏原並加以治療,出疹發癢的情形就會加劇。
其臨床表現為迅速出現風疹塊(風團),在風疹塊出現前幾分鍾,局部常發癢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風疹塊出現數小時或一兩天內有些全身症狀如食慾不好,全身不適,頭痛或發熱。
風疹塊扁平發紅或是淡黃或蒼白的水腫性斑,而邊緣有紅暈。有時,風疹塊呈環形可稱環狀蕁麻疹,幾個相鄰的環形損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圖狀,可稱為圖形蕁麻疹。有時,損害中央有淤點,可稱為出血性蕁麻疹,腎臟及胃腸可以同時出血。風疹塊中有水皰時稱為水皰性蕁麻疹。有大皰時稱為大皰性蕁麻疹。有時,水皰或大皰發生於似乎正常的皮膚上,但常有紅暈,這類風疹塊較易發生於兒童。
蕁麻疹的防治
蕁麻疹的病因是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葯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妝品等等。治療應從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方面著手,有些患者可脫敏治療。盡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並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葯物或食物品等。
如因冷熱刺激而復發者,不應過分迴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膽囊炎、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平時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加強體育鍛煉。
但大部分患者很難找到明確的過敏源,治療辦法可以是口服抗過敏葯,可同時配合加服鈣劑,維生素C,皮質激素等。
慢性蕁麻疹有時治療比較困難,需要從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入手,如堅持較長時間(3-6個月)聯合服用二類抗組胺葯,即撲爾敏、賽庚啶、賽特贊、敏迪這一類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這一類。需要調整用葯時間,為了防止晚間發作,可在下午服葯。另外,為加強療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組織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針等。部分患者隨著身體發育,機體免疫功能會發生變化,慢性蕁麻疹也會自我緩解。
日常生活中蕁麻疹應該注意什麼?
1、保持居室清潔:家中少養貓、狗等寵物,因為貓狗等寵物的毛、皮屑、尿屎,都可能引起人體過敏,是吸入性過敏的重要因素;家中勤清掃,少用地毯,因為屋塵中常含有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塵蟎,如果隨灰塵吸入體內,常引起過敏而又往往不知不覺;另外有過敏史的患者應少去公園,家中也盡量不要養花,避免花粉引起過敏;
2、少接觸致敏物品:對於可能由接觸而引起蕁麻疹的患者,應當少用含有香料的肥皂,盡量不要接觸橡膠、染發劑等化學物品,或是在接觸這些物品時戴上手套;
3、戒煙酒:不要喝酒,包括葡萄酒、啤酒,更不要吸煙,不僅吸煙者本人有過敏傾向,而且其子女等被動吸煙者也有過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