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黃褐斑方劑
擴展閱讀
蕁麻疹能吃豆製品 2025-02-23 05:21:30
濕疹有什麼要忌口的 2025-02-23 05:19:20
蕁麻疹有好的治療方法嗎 2025-02-23 05:17:47

黃褐斑方劑

發布時間: 2025-02-22 22:43:26

A. 可治療黃褐斑的6則膏方_黃褐斑吃什麼膏方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顏面部色素沉著斑,其發生可能與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和激素代謝失調有關,多見於中青年女性。此病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觀,還可能對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中醫理論認為,黃褐斑源於肝鬱脾虛或肝腎不足,通過內外兼治,使用具有補益肝腎、疏肝健脾功效的膏方,常能取得顯著療效。以下是六種治療黃褐斑的內服膏方和外用膏方:
一、內服膏方
1. 阿膠滋容養液膏:此方以女貞子、旱蓮草等葯材為基礎,旨在益脾腎、補氣血,適合體虛、食少腹脹、頭暈目眩的患者。
2. 養女膏:主要由黑芝麻、核桃仁、紅棗等食材組成,旨在補益氣血、健脾溫腎,適合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的患者。
3. 阿膠胡桃方:包含阿膠、胡桃仁、黑芝麻等,補血滋陰,適合面色發黃、易出現皺紋及色斑的患者。
二、外用膏方
1. 面膏:以青木香、白附子等葯材為主,具有增白消斑、潤膚養顏的功效,適合面部和手部皮膚乾燥的患者。
2. 四白豬胰方:主要由白蘞、白附子等葯材和豬胰製成,增白消斑、潤膚養顏,適合面部皮膚乾燥、無光澤的患者。
3. 消斑膏:包含白芷、白附子等葯材,增白消斑、潤膚養顏,適合面色發暗的患者。
以上膏方在治療黃褐斑時,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選擇合適的方劑,並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B. 黃褐斑的日常中葯處理方法

黃褐斑,這種色素斑通常呈淺褐色至深褐色,形狀不規則,多對稱分布於面頰兩側。在中醫理論中,它被稱為面塵或黛黑斑,尤其常見於中青年女性。

針對黃褐斑的治療,中葯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案。方劑包括當歸、茯苓、梔子等多種葯材,每日一劑,水煎服。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如情志抑鬱、脾虛濕盛或腎陰虧虛等,可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對於情志抑鬱、肝鬱化火的情況,可加入生地、柴胡等葯物;對於脾虛濕盛,則可加入薏苡仁、澤瀉等。

除了內服葯物,外用中葯也能有效改善黃褐斑。例如,使用白果、草果和黑豆研磨成的細粉,每天洗臉後塗抹潤膚霜,連續使用一個月,可使色斑變淡,皮膚變得更加白皙。此外,還有另一個配方:將當歸、桃仁等多種中葯粉混合後,加入蛋清和精油製成糊狀,均勻塗抹於面部,可作為日常護膚使用。

內調外治是祛斑的重要原則,中葯祛斑因其溫和有效而備受推崇。對於飽受黃褐斑困擾的女性朋友們,不妨嘗試這種中葯祛斑的方法,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C. 黃褐斑怎麼治療效果好

黃褐斑相當於中醫學「肝斑」、「黧黑斑」等,多因腎氣不足,腎水不能上承;或因肝鬱氣結,肝失條達,郁久化火,灼傷陰血致使顏面氣血失和而發病。本病發病多與日曬、長期服用避孕葯、懷孕、化妝品及遺傳等有關。具臨床觀察,基本上可分為三種:
一、肝腎不足:色斑呈褐黑,狀如蝴蝶,面色晦黯,伴有頭昏目眩、腰腿酸軟,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舒肝理氣。方劑:熟地、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旱蓮草、茯苓、澤瀉、當歸、赤白芍、丹皮、柴胡、枳殼、陳皮、香附子、丹參、益母草。中成葯可服滋補肝腎丸、或地黃丸之類
二、肝鬱氣滯:色斑深褐,或稍帶青藍,彌漫分布、兼有情志抑鬱,胸脅脹滿,少寐多夢,面部烘熱,月經不調,舌有瘀斑脈多弦細。治宜舒肝理氣活血。可用加味逍遙丸、七制香附丸、舒肝丸加減。
三、脾濕大腸滯熱:色斑黃褐如塗污垢,以顴唇部為主,兼有肢體睏倦、納食不香、白帶多、大便干結,舌淡潤,或有齒印,脈濡軟。治宜健脾理氣活血。方劑:白術、茯苓、苡米、枳殼、柴胡、木香、生地、全瓜蔞、雞內金、生槐花野菊花、雞冠花等。
患者也可用下面簡便的方法進行治療五白消斑膏:白芨、白附子、白芷各6克,白蘞、白丁香各4.5克,密陀僧3克。上葯共研細末,每次取少許葯末放入雞蛋清調成稀膏狀,晚睡前先用溫水洗面,然後將此膏塗於色斑處,晨起洗凈,主治面部色斑。退斑湯:生地、熟地、當歸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蠶、白術、白芷各9克,白鮮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若製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治療黃褐斑效好。紫草洗方:紫草30克,茜草、白芷各10克,赤芍、蘇木、紅花、厚朴、絲瓜絡、木通各15克。加水2000~2500毫升,煮沸15~20分鍾,外洗濕敷。對肝斑、中毒性黑皮病及面部繼發性色素沉著療效良好。化斑通絡湯:丹皮、川芎、桃仁、紅花、白僵蠶、白芷、鬱金各12克,赤芍、白蒺藜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用葯20餘劑,即可見效。

D. 黃褐斑該吃什麼中葯,才能治好

葯方:艾葉30克,小桉樹大葉40克,側柏葉25克,白芷12克,白茯苓15克,白僵蠶內13克。
製法:將上葯用水容沖洗干凈,剪碎,放入大砂罐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5~6小時後,濾出葯液,將葯液繼續煎煮成稀糊狀即可。取一消毒好的大口瓶將糊劑放入備用。
用法:搽葯之前,先用濕熱毛巾敷面部5~10分鍾,然後用消毒棉球蘸糊劑塗於患部。每日早晚各塗一次。一般搽葯5天後見效,20~25天後即可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治療期間,忌用其他化妝品搽面,避免日光曝曬。忌飲酒及辛辣性食物,忌吃魚、蝦、羊、牛、鴨肉等。少吃甜食,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