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預防水痘傳染病主題班會
擴展閱讀
防風治蕁麻疹 2025-02-22 16:25:44
水痘留下的疤痕怎麼辦 2025-02-22 16:21:08
寶寶脖子濕疹圖片 2025-02-22 16:21:07

預防水痘傳染病主題班會

發布時間: 2025-02-22 01:17:12

1.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5篇

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那麼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該怎麼開展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希望大家喜歡!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互動交流對疫情的感受、看法、建議等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釋放學生的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

2.說一說心中的抗疫英雄人物是誰?演一演他們的事跡。

3.想一想:如何從點滴小事做起做到自我防護?

教學重點:

1.如何做到自我防護。

2.釋放壓力積極面對疫情。

教學難點:

演一演英雄事跡,想一想小學生的責任是什麼?

課前准備:

學生:做拍手游戲。

教師:關注學生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20__年春節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面對疫情,你害怕嗎?

指名回答。

教師總結:主演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人人戴口罩不串門不聚會等。

二、互動交流:

同桌交流:寒假期間面對疫情自己的感受、看法、建議。

教師指名上台講一講。

同學們:大家通過互相交流、訴說,現在你的心情有沒有變化呢?

指名大聲回答。

教師小結:只要我們做好自我防護,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不聚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聽家長的話就一定能做好自我防護,遠離疫情。

三、展開交流:

在防疫期間你最佩服的抗疫一線英雄是誰?說一說他的事跡。

指名說。

誰願意來演一演英雄人物的某個動作、表情、或者某個感人的瞬間?

指名上台演一演。

學生評價

提問:作為小學生怎樣做好自我防護呢?

指名說。

學生記筆記。

齊讀記錄內容。

四、教師總結:

五、學生反思:作為小學生心中的責任是學習。

六、拓展。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口罩的作。

2.掌握正確的口罩佩戴方法。

3.進一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已認識口罩的樣子,知道近期外出要戴口罩。

物質准備:口罩、噴壺、佩戴口罩步驟圖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在假期里有沒有經常出去玩呀?那你們在出去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大街上的叔叔阿姨,還有小朋友們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嗎?

師總結:假期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讓小朋友們出去玩,出去的時候還要戴上口罩,大街上的叔叔阿姨還有小朋友們也都帶上了口罩。

2.引導幼兒討論近期戴口罩的原因。

師:可是大家為什麼要戴口罩呢?(幼兒討論)

師:因為最近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群叫冠狀病毒的小東西,這群小東西會通過人們的鼻子和嘴巴悄悄溜進小朋友的身體里,然後在小朋友的身體里搗亂,使小朋友們咳嗽、發燒,感覺非常不舒服,這樣,小朋友們就生病了。所以小朋友們只有遮住了鼻子和嘴巴,可惡的病毒才被擋在外面。

二、通過小游戲,了解口罩的作

1.引導幼兒討論口罩能否擋住病毒。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口罩能擋住病毒嗎?

2.通過小游戲,證明口罩能夠擋住病毒。

①幼兒不戴口罩,教師向幼兒噴水,感受到水霧噴灑的小朋友就「中招了」。

師:有的時候,病毒會藏在我們的口水裡,當我們跟別的小朋友說話或者打噴嚏、咳嗽時,就會把口水噴出來。現在老師噴壺代替口水,看看哪個小朋友「中招」。

②教師按照正確的步驟為每位幼兒佩戴口罩,再次向幼兒噴水。

注意:教師向幼兒噴水時,可模仿咳嗽和或打噴嚏時的狀態,僅僅口腔送氣即可,一定注意避免唾沫飛出!

③師:小朋友們帶上口罩後,你們的小鼻子和小嘴巴還能感受到水嗎?那老師噴的水都落在了哪裡呀?我們在摘口罩的時候,我們的小手也不能碰口罩的外側,不然落在口罩上的病毒就會跑到我們的小手上。

④師總結:看來口罩能擋住病毒。所以出門時一定要戴好口罩,蓋住嘴巴和鼻子,這樣病毒才不會鑽進來喲!

三、初步掌握口罩的正確帶法

1.教師講述並示範正確洗手的方法。

①辨上下、辨內外。

②上緣貼緊鼻樑,下緣貼近下巴。

③掛耳固定。

④固定鼻樑處,下緣包裹下巴。

⑤按壓鼻夾,貼合面部。

⑥脫口罩時,捏住帶子,輕輕脫下。之後丟進垃圾桶,洗手。

2.教師念兒歌,並加上相應動作,請幼兒模仿。

洗洗手,取口罩,

出門前要戴口罩。

小繩子掛在耳朵上,

大棉布蓋住鼻和口。

再按按我的小鼻子,

拉一拉我的小下巴。

戴上口罩都安全,

病毒全部擋住了。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注意:活動結束後,提醒幼兒將口罩扔進垃圾桶,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洗手。

活動延伸

1.開展美術活動《我設計的口罩》。

2.放學前帶領幼兒按照正確步驟戴口罩。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野生動物和寵物的特徵,知道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和細菌比較多。

2.能區分野生動物與寵物,知道摸完寵物要洗手。

3.喜愛小動物,有初步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活動准備:

動物圖片、野生動物視頻、保護野生動物公益廣告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出野生動物與寵物

1.教師將圖片出示給一名小朋友,通過模仿其動作或聲音的方式,讓其它小朋友猜出圖片上的動物。

2.猜出後,將圖片分類展示在黑板上。

一、游戲導入,引出野生動物與寵物

1.教師將圖片出示給一名小朋友,通過模仿其動作或聲音的方式,讓其它小朋友猜出圖片上的動物。

2.猜出後,將圖片分類展示在黑板上。

二、認識野生動物,知道野生動物與寵物的區別

1.引導幼兒討論AB兩組圖片中的動物的生活環境的不同之處。

教師事先將圖片分為A(野生動物)B(寵物)兩類。

師:老師將這些小動物進行了一下分類,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這兩組小動物的生活環境有什麼不同。

教師總結:A組的動物他們都是生活在草原、大海、森林,這種遠離人類的地方,而B組的動物都生活在我們人類的身邊,跟我們人類生活在一起。

2.引導幼兒思考AB兩組動物的食物來源有什麼不同。

師:那這兩組小動物們依靠什麼生存,他們的食物來源分別是什麼呢?

教師總結:A組小動物們靠自己捕食獵物生存,而B組的小動物靠我們人類的喂養、照顧來生存。

3.歸納總結野生動物與寵物的特徵。

師:其實,像A組動物這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草原、海、森林、山洞,這種遠離人類的野外,並靠自己的努力捕獲食物的送物,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野生動物。

師:像B組動物這樣,生活在我們人類的身邊,靠人類喂養照顧,陪伴主人生活的動物,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寵物。

三、初步了解野生動物身上存在許多病菌

1.出示野豬與寵物豬的圖片,讓幼兒找不同。

師:老師這還有兩張圖片,它們有什麼不同?哪只小豬屬於野生動物,哪只屬於寵物呢?

2.請幼兒觀察哪只小豬更干凈一點。

師:你覺得哪只小豬更干凈,病毒細菌更少一些呢?(幼兒討論)

師:說寵物豬更干凈的小朋友多一點,那我們將圖片放大看一看。

教師總結:看來,大多數小朋友的判斷是正確的,像野豬這樣的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細菌更多一點,像寵物豬這樣的寵物身上的病毒細菌少一點,但是不代表沒有,所以我們摸完寵物後一定要記得洗手。當我們看到野生動物時,也千萬不要去觸碰它們。

四、激發幼兒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1.教師帶領觀看一小段野生動物生活的視頻(可愛型),幼兒交流感受。

教師總結:這些小動物們好可愛呀,它們在自己的家園里無憂無慮的生活,多快樂呀!可是會有些人會為了自己去打擾了它們的平靜。

2.觀看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益廣告(動畫版),邊看邊講解。

視頻推薦:《WCFF野生動物公益廣告-我有個夢想》

教師總結:野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因為有了它們,才有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保護它們:比如不去打擾它們的生活,不食用野生動物做成的食物,不穿野生動物做成的衣服,不亂丟垃圾,少用木製品。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精選篇4)

教學目標:

通過本次班會的教育,使學生了解春季傳染病的種類、症狀以及預防措施,能加強學生的衛生防控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你們知道有哪些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嗎?它們是怎樣傳播的?春季常見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這次班會,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介紹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種類和症狀及傳播途徑。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 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佔90%)。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3.保護易感者

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

四、預防傳染病,我們該這樣做。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毀。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戴口罩,回宿舍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五、總結: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校園防疫安全主題班會(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班會課中的看圖片等,讓學生對傳染病的發生、傳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讓學生知道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

2、通過小組討論、各類發言等形式激發學生講究衛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決心。

准備:

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的准備,數碼相機拍活動情形,以備存檔。

過程:

一、導入:

初冬由於氣候變化異常,是各種常見病的高發季節,它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由於我們青少年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各個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對疾病往往是防不勝防。望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能使同學們對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作一了解,以便同學們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的發生,從而使我們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課件顯示各種傳染病的圖片:

(一)讓學生討論關於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和預防。

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

1、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主要症狀為發熱、怕光、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出現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伏期14—19日,發熱,耳下或下頜角疼痛,以耳垂為中心1—2天內迅速腫大,張口和咀嚼時疼痛。

4、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發熱,咽炎、全身彌漫性皮疹,疹退後伴皮膚脫屑等,潛伏期1—7天。

(二)報告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預防傳染病其實並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病:

1、頭發:頭發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污垢。

5、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6、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7、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8、桌面:整潔無雜物。

(三)如何預防?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交叉感染等。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5、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

6、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次班會,使同學們認識到,我們在學校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在家裡同樣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

2.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

班會是學校集體活動中最主要的組織活動之一。在班主任領導和指導下或者是同學自發的,以班級為單位,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組織的對全班同學開展 教育 的活動。下面我給大家帶來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希望大家喜歡!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班會課中的看錄像、看照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生、傳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讓學生知道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

2、通過小組討論、演講各類發言等形式激發學生講究衛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決心。

教學准備:

1、關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圖片、視頻;

2、准備知識競賽題十個;

3、每人寫一篇《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文章 ;

4、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圖片,播放視頻

二、組織討論:

1、學生討論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生、傳播和預防。

2、 報告 討論結果

教師 總結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其實並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新型冠狀病毒:

1、頭發:頭發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污垢。

5、紅領巾:整潔,勤換洗。

6、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7、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8、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9、桌兜:整潔無雜物。

三、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知識競賽:

劃分兩個小組,有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類

1、了解春季的常見新型冠狀病毒

春季的常見新型冠狀病毒有以下幾種:

A 流感 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B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8—12日,主要症狀為發熱、怕光、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出現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新型冠狀病毒,伏期14—19日,發熱,耳下或下頜角疼痛,以耳垂為中心1—2天內迅速腫大,張口和咀嚼時疼痛

D 猩紅熱 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特點為發熱,咽炎、全身彌漫性皮疹,疹退後伴皮膚脫屑等,潛伏期1—7天

2、如何預防?

不同的新型冠狀病毒有不同的治療 方法 ,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A 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交叉感染等

B 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

C 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D 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 發熱或有 其它 不適及時就醫;

F 避免接觸新型冠狀病毒人,盡量不到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疫區;

四、課堂總結:

學生活動情況和效果評價。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2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知識、掌握預防方法。

二、教學重點:

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方法。

難點:感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點。

三、教學過程:

1、感冒體現在:

(1)主要症狀: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咽部干癢,頭痛等,一般不發燒或發低燒。

(2)特徵:大約持續3—4天,最多7天經治療和休息後痊癒。

2、新型冠狀病毒體現在:

(1)症狀: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全身不適,四肢酸痛。

(2)特徵:傳播迅速,容易流行,肺炎,中耳炎等。

3、感冒與新型冠狀病毒症狀的區別:

新型冠狀病毒起病急,發高燒,全身酸痛明顯,感冒主要症狀表現於上呼吸道,無高燒及全身酸痛,

4、感冒與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方法:

(1)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注意睡眠和營養,增強身體的耐寒力和病毒,病菌的抵抗力。

(2)注意保暖,預防病毒、病菌的入侵。

(3)不用感冒和新型冠狀病毒病人用過的行活用品。

(4)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盡量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病人,並經常用葯物對住房、課室的空氣進行消毒。

5、布置作業:

1、告知家人與朋友「感冒」與「新型冠狀病毒」有什麼不同?

2、告知家人與朋友如何預防感冒與新型冠狀病毒?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到講衛生的.好處。

2.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3.讓學生學會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教學重點: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教學難點 :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表現及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方法。

教學方法 :講述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學校是人群高密集場所,,因此,新型冠狀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是比較容易入侵的,所以同學們要做好預防的 措施 。

二、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有甲、乙、丙三型。

三、新型冠狀病毒與普通感冒有什麼不同及如何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與普通感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新型冠狀病毒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而我們平時講的感冒,多是指普通感冒,俗稱「傷風」,其特徵是:病因復雜多樣,包括多種病毒、支原體和少數細菌等,都可以引起感冒。感冒每次發病可由不同的病原引起,,但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流行通常為同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引起,患過新型冠狀病毒或注射過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人通常短期內不會反復患新型冠狀病毒。

在症狀方面,新型冠狀病毒常表現為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並容易引起一些並發症,,多以咽痛、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為主。

普通感冒的病原多達百餘種,無法控制疫苗進行特異性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可根據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的種型,注射相應的疫苗得到有效預防。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通過手間接傳播。人群對新型冠狀病毒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對同一型的新型冠狀病毒免疫力可維持較久,對同一亞型的變種間也有交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不斷發生變異,故可引起反復感染發病。新型冠狀病毒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發。

四、新型冠狀病毒如何預防

新型冠狀病毒為乙類法定報告的傳染病。,隔離期為2周。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室內注意通風。公共場所可用1%漂澄清液或3%過氧乙酸噴灑,也可用食醋熏蒸。病人的用物可曝曬2小時或煮沸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注射疫苗預防,尤其適用於老年、嬰幼兒和體弱多病者。

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措施有(討論後總結):

1.勤開窗戶,保持寢室、教室的空氣流通。每天通風至少2次,。保持居室的清潔衛生。

2.注意防寒保暖並勤曬被褥。

3.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常用冷水洗臉,不隨地吐痰、不隨便擰鼻涕以減少空氣飛沫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病毒。

4.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提高耐寒能力,增強體質。

5.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熱開水,少吃辛辣油炸食物。

6.勞逸結合,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7.若有鼻塞、咽痛、發燒、頭痛等上呼吸道症狀時,要及早就醫。

8.盡量少到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

9.學校應加強晨檢,,以減少傳染源的存在。

10.及早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

五、建議同學們應該怎麼做

1.注意衛生的保潔;2.注意宿舍的通風;3.課後加強鍛煉;4.注意早晚溫差變化,做好保暖;5.感覺身體不適馬上就醫;6.多喝水。

六、小結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注意衛生;新型冠狀病毒可怕,但可以預防。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互動交流對疫情的感受、看法、建議等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釋放學生的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

2.說一說心中的抗疫英雄人物是誰?演一演他們的 事跡 。

3.想一想:如何從點滴小事做起做到自我防護?

教學重點:

1.如何做到自我防護。

2.釋放壓力積極面對疫情。

教學難點:

演一演英雄事跡,想一想小學生的責任是什麼?

課前准備:

學生:做拍手游戲。

教師:關注學生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_年 春節 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面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你害怕嗎?

指名回答。

教師總結:新型冠狀肺炎主演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人人戴口罩不串門不聚會等。

二、互動交流:

同桌交流:寒假期間面對疫情自己的感受、看法、建議。

教師指名上台講一講。

同學們:大家通過互相交流、訴說,現在你的心情有沒有變化呢?

指名大聲回答。

教師小結:只要我們做好自我防護,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不聚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聽家長的話就一定能做好自我防護,遠離疫情。

三、展開交流:

在防疫期間你最佩服的抗疫一線英雄是誰?說一說他的事跡。

指名說。

誰願意來演一演英雄人物的某個動作、表情、或者某個感人的瞬間?

指名上台演一演。

學生評價

提問:作為小學生怎樣做好自我防護呢?

指名說。

學生記筆記。

齊讀記錄內容。

四、教師總結:

五、學生 反思 :作為小學生心中的責任是學習。

六、拓展。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5

教學目標:

通過本次班會的教育,使學生了解春季傳染病的種類、症狀以及預防措施,能加強學生的衛生防控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你們知道有哪些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嗎?它們是怎樣傳播的?春季常見的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這次班會,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介紹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種類和症狀及傳播途徑。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 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 兒童 。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的傳染源。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佔90%)。

4、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3.保護易感者

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積極參加 體育運動 ,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

四、預防傳染病,我們該這樣做。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毀。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戴口罩,回宿舍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五、總結: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學校關於防疫的主題班會方案相關文章:

★ 學校2022疫情防控活動總結五篇

★ 2022學校防控疫情活動總結

★ 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疫情防控

★ 疫情期間小學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方案

★ 2020疫情後開學復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教案5篇

★ 2020大學開學第一課防控疫情主題班會講話5篇

★ 2021幼兒園開學前疫情防控預案方案

★ 2020小學疫情防控主題班會導入講話5篇

★ 2022疫情防控主題班會心得感想

★ 小學三年級主題班會方案設計

3. 預防傳染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模板

春季是傳染病高峰期。若平時不注意鍛煉,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行。以下是我整理的預防傳染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預防傳染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範文一

最近一段時間,流感在學校大范圍傳播,影響較為嚴重。春天由於氣候變化異常,是各種常見病的高發季節,它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望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能使學生對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作一了解,以便學生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的發生,從而使學生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成因

冬春交替之際,人體內部系統還來不及適應氣候變化,加之初春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人體免疫系統來不及調節、適應外界變化,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較冬季趨於活躍,就容易患病。

二、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

3、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 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並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5、風疹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凱戚游2天出現皮疹,疹的形狀及分布與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

三、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仔握原體傳播主要途徑有:

(1)飛沫傳播:當學生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通過唾液飛沫、空氣飛沫將病菌傳播給他人。

(2)灰塵傳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於平時不注意衛生,隨地吐痰、擰鼻涕。

這些臟物乾燥後,病菌就夾在灰塵中隨空氣到處飛揚,結果被健康人吸入就會感染。

(3)直接接觸傳盯銷播:手是傳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徑。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們所接觸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觸患者的物品,這是病菌就有可能從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於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後,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

四、預防傳染病的注意點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毀;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學生應學會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教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傳染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範文二

一、主題班會的目的:

通過這次班會,使同學們認識到,我們在學校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在家裡同樣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

二、主題班會活動准備:

1、提前安排主持人,布置活動步驟。

2、提前安排參加活動和講故事的同學。

3、課前在黑板上寫上 「健康 快樂 生活」;

三、主題班會的過程:

1.有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開場白: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也是由冬寒向夏熱過度的時期。春天氣候往往變化無常,一會兒是陽光普照,春風送暖;一會兒又是陰雨連綿,寒氣襲人,故有人把它稱為「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每到春天,各大醫院的門診部內往往人滿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臟病、精神疾病等,一時之間眾症齊發,有人因此把春季戲稱為「多病之春」。那麼,我們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預防疾病呢?

2.表演小品《體育課》

3.看完小品後同學們談談自己平時的做法。

4.表演的小品《COOL》

5.春季防病三招:

①增強體質。主要是多參加戶外體力活動,包括各種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以增強機體免疫力。譬如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極拳、郊遊等。

②調節情緒。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飲食,諸如綠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這些食品能興奮神經系統,消除疲勞,防止「春困」和情緒低沉。另外,處事不要過激,力求心平氣和,情緒安定。

③ 採取必要防治措施。在天氣多變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對一些慢性病進行預防性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結核病、風濕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葯或減葯,而需要強化或做必要的調整,嚴防病情加重或舊病復發。家長應及時為孩子接種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疫苗,不要隨便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

四、 班主任總結:我們在學校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在家裡同樣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春季晝夜溫差大,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飯前便後、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決不隨地吐痰,要保持家中室內空氣流通。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應減少集會,少去公共場所。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我們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勞逸結合。另外,要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顯得相當重要。最後,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學習愉快!

預防傳染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範文三

教學目標:

1、春季傳染病相關類型與相關知識了解。

2、學會如何預防春季傳染病,進行相關知識的了解。

3、讓學生了解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等等,使學生們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教學方法:講解和討論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由於天氣多變,時暖時寒,氣候仍然寒冷、乾燥,特別是在北方,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當春季來臨時,人體內環境很難一下子與外界環境相適應,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特別容易引起流感、流腦、流腮等呼吸道傳染病,同時隨著氣溫轉暖,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逐漸抬頭。若平時不注意鍛煉,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發生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病。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是防範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類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

傳播途徑:病人是的傳染源,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著麻疹病毒。

主要症狀: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症狀像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症狀。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後疹退,脫屑。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但近年來由於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

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最容易發生和流行。雖然水痘屬於急性傳染病,但通常比較溫和,不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症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見於2-10歲的兒童,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等也很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

傳播途徑:病人是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症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並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於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腦膜炎

簡稱:流腦 流行性腦膜炎由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

主要症狀: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隨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復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 1-2日內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兒童發病率高。

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損害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傳播途徑:禽流感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毒隨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屍體的血液,器官組織、飲水和環境以及衣物、種蛋等傳播,造成環境污染,亦可經過消化道和皮膚傷口而感染。

主要症狀: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7天,出現早期症狀與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發熱、流涕、咽痛、咳嗽等,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結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齡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

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接觸禽類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製品後要徹底洗手。

結核病

結核病過去俗稱「癆病」,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

傳播途徑:活動期的排菌(也就是痰塗片陽性或者痰培養陽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主要症狀:結核病多為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倦、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有月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困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腹瀉與便秘交替,還可有血尿、膿尿、脾大、貧血以及婦科疾病的症狀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與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機體對結核菌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體是重點人群。

預防措施: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強鍛煉,保證充足的營養。對於嬰幼兒應按時接種卡介苗,以獲得免疫力。其次,應注意房間通風,避免與已確診的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再次,應積極、有效地治療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誘發結核病的基礎疾病

二、春季預防傳染性疾病傳播的常用方法:

傳染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

多通風: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飛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和排泄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

常喝水:特別在氣候乾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抵抗力。

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涼: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堅持體育鍛煉和耐寒鍛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煉。

注意生活規律:保證睡眠充足。生活不規律易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臟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出門在外要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避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當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並報告給相關部門,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葯,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即耽誤了自己,又可能影響他人。

預防接種:及時給適齡人群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許多呼吸道傳染病。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場所空氣質量差、通風不夠,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盡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簡單做到如下幾點: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活動目標:

三、討論下列行為好不好:

1、咳嗽沒用手捂住嘴;

2、打疫苗害怕,就不打了;

3、平時不注意鍛煉;

4、不洗手就吃飯(東西)。

四、學生交流如何預防傳染病:

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3、 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

4、 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5、 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6、 傳染病人接觸過的用品及居室均嚴格消毒。

五、向全班同學提出要求:

預防傳染病其實並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病:

1、頭發:頭發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污垢。

5、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6、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7、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桌兜:整潔無雜物。

六、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班會課,我們不僅對傳染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預防傳染病,並且,通過剛才大家的交流又進一步加深了印象,那麼,希望我們同學能夠從今天做起,從我做起,人人都做講衛生的好孩子,遠離各種傳染病,願我們都能夠健康成長。

預防傳染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範文四

活動目標:

1、通過班會課中的看錄像、看照片、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對傳染病的發生、傳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讓學生知道講究衛生的重要意義。

2、通過小組討論、演講各類發言等形式激發學生講究衛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決心。

活動准備:

1、關於預防傳染病的掛圖、錄像。

2、准備知識競賽題十個。

3、前黑板上作相應布置,渲染氣氛,桌椅圍四周,中間空出。

4、每人寫一篇《預防傳染病》文章;

5、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的准備,數碼相機拍整節課活動情形,以備存檔展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展示圖片,播放錄像

二、組織討論:

1、學生討論關於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和預防。

2、報告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預防傳染病其實並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病:

1、頭發:頭發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發。

2、臉:潔凈無污垢。

3、頸:脖頸、耳根干凈無污垢。

4、手:手干凈無污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污垢。

5、紅領巾:整潔,勤換洗。

6、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污垢。

7、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8、書包:書包干凈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9、桌兜:整潔無雜物。

三、預防傳染病知識競賽:

劃分兩個小組,有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類,分別給兩個小組計分

1、了解春季的常見傳染病

春季的常見傳染病有以下幾種:

A流感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B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主要症狀為發熱、怕光、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出現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伏期14—19日,發熱,耳下或下頜角疼痛,以耳垂為中心1—2天內迅速腫大,張口和咀嚼時疼痛

D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發熱,咽炎、全身彌漫性皮疹,疹退後伴皮膚脫屑等,潛伏期1—7天

2、如何預防?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A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交叉感染等

B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

C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D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

F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

四、課堂總結:

學生活動情況和效果評價。

(後續活動:出一期《講衛生,預防傳染病》的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