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水痘預防措施是什麼
幼兒園水痘預防措施,首先應從宣傳預防知識開始。定期組織講座,邀請醫生為幼兒家長普及水痘的預防知識。家長的深入理解有助於在幼兒出現水痘症狀時,能夠做出科學合理的應對。
同時,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對於預防水痘也至關重要。幼兒園應教育幼兒養成飯前洗手的習慣,避免將玩具等物品塞入口中。這些基本衛生習慣的培養,能有效降低水痘的傳播風險。
在幼兒園環境管理上,加強清潔和通風工作也很重要。定期對教室、活動區進行徹底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病毒的滋生和傳播。同時,鼓勵幼兒多到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此外,接種水痘疫苗也是預防水痘的有效手段之一。幼兒園應積極與家長溝通,鼓勵適齡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提高群體免疫力,從源頭減少水痘的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園還需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及時發現並隔離疑似或確診水痘的幼兒,避免疫情擴散。同時,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共同關注幼兒健康,形成預防水痘的合力。
綜上,幼兒園水痘預防措施包括宣傳知識、培養衛生習慣、加強環境管理、接種疫苗以及建立健康監測制度等。通過多方位的防控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水痘在幼兒園的傳播風險,保障幼兒健康。
B. 水痘健康小知識
1.關於預防水痘的小常識
1、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學生要多到戶外活動,勤洗手。根據氣候適時增減衣服,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飲水。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勤曬衣被,少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暢的公共場所。
3、堅持適度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過度疲勞,適當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4、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
建議患者在家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預防水痘最好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記住了嗎?呵呵`
2.如何防水痘的小知識
如何防治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兒童期出疹性疾病。水痘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患上水痘後會有低熱、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狀等前驅症狀,24小時後出疹,開始為紅色皮疹,迅速發展為清亮、卵圓形、淚滴狀小水皰,周圍有紅暈,持續3—4天,然後開始干縮、結痂。皮疹主要位於軀干,四肢較少。水痘皮疹是分批出現,故各期皮疹可同時呈現。
患水痘後一般恢復良好。部分病人患水痘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神經節內,當免疫力下降或某些誘因激活病毒,可引起帶狀皰疹。
提示:對於無合並症者仍需對症治療,如退熱,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癢、鎮靜劑;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抗病毒葯物;加強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勤換內衣,剪短病兒指甲,以防抓傷水皰繼發感染;如果出現並發症,如肺炎、腦炎、皮疹繼發感染等,要及時就診。
水痘的臨床表現(症狀等)並不嚴重,但其傳染性強,主要經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和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包括玩具)傳播,易感兒童接觸後90%可發病。感染後須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為止。由於春季和冬季都是水痘高發季節,托幼園所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注意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濕式掃除,加強晨、午檢,及時發現可疑病例,及早進行隔離、治療,避免造成多發、暴發。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最好辦法。兒童入托或入學前選擇居住地附近的免疫預防門診接種一劑水痘疫苗,可減低水痘傳播的風險。
3.如何防水痘的小知識
如何防治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兒童期出疹性疾病。
水痘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患上水痘後會有低熱、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狀等前驅症狀,24小時後出疹,開始為紅色皮疹,迅速發展為清亮、卵圓形、淚滴狀小水皰,周圍有紅暈,持續3—4天,然後開始干縮、結痂。皮疹主要位於軀干,四肢較少。
水痘皮疹是分批出現,故各期皮疹可同時呈現。 患水痘後一般恢復良好。
部分病人患水痘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神經節內,當免疫力下降或某些誘因激活病毒,可引起帶狀皰疹。 提示:對於無合並症者仍需對症治療,如退熱,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癢、鎮靜劑;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抗病毒葯物;加強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勤換內衣,剪短病兒指甲,以防抓傷水皰繼發感染;如果出現並發症,如肺炎、腦炎、皮疹繼發感染等,要及時就診。
水痘的臨床表現(症狀等)並不嚴重,但其傳染性強,主要經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和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包括玩具)傳播,易感兒童接觸後90%可發病。感染後須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為止。
由於春季和冬季都是水痘高發季節,托幼園所和學校等集體單位應注意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濕式掃除,加強晨、午檢,及時發現可疑病例,及早進行隔離、治療,避免造成多發、暴發。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最好辦法。
兒童入托或入學前選擇居住地附近的免疫預防門診接種一劑水痘疫苗,可減低水痘傳播的風險。
4.水痘常識性知識有哪些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多發生於冬春季節。主要通過噴嚏。
咳嗽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由於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衣服、用具等而得病。一次患病可獲得終身免疫力。
臨床表現為發病前2~3周內有水痘接觸史,出疹前症狀輕微,可有低熱、流涕、咳嗽、不適感等症狀,皮疹常在發病當天或第2天出現,隨後在全身皮膚粘膜成批的出現斑丘疹,數小時內演變成水皰,有癢感,1~3天後變乾和結痂。皮疹在3~4天內先後分批出現,主要分布在軀干及頭面部,在四肢較少。
而且斑丘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可同時並存於同一部位。水痘一般病情較輕,個別可發生肺炎、中耳炎等。
生活調理 (1)發現水痘患兒應立即隔離,隔離期限為從發病到皮疹全部結痂為止。 (2)患永痘的小兒應注意卧床休息,加強護理,勤洗手,把指甲剪短,避免抓破皮疹引起繼發感染。
(3)注意飲食調養,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飲開水,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5.水痘有什麼常識呢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
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水痘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
水痘一般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
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
水痘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6.小班健康教案:《怎樣預防水痘》
活動准備: 1、預防水痘的宣傳畫。
2、「宣傳畫」表現的水痘預防方法。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了解水痘. (1)——師:「寶寶們,你從哪裡看出畫上的小朋友生病了?」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畫面的體溫表;小朋友臉上、身上都是小痘痘,臉上表情很痛苦;小朋友在吃葯等。
「你們知道這個小朋友得的是什麼病嗎?」 師小結:得了傳染病人會感到不舒服,沒有精神,很痛苦,如果得了水痘,還會在皮膚上長出一顆一顆的水痘,使皮膚非常的難看! (2)經驗知識的回憶 「哪個寶寶小時候得過水痘?得病的時候,身體感覺怎樣?」 「怎麼會得水痘的?」「萬一被傳染上水痘,該怎麼辦?」(幼兒討論) (3)幼兒聽老師講宣傳畫上的內容:水痘是一種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和帶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的傳染源。
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兒的口腔、鼻腔里含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咳嗽、打噴嚏時,病毒噴到空氣中,健康的寶寶吸入後就會發病;還可通過接觸或使用病人的餐具、玩具、衣、被、毛巾等也可被傳染,此病傳染性很強。 2、觀看報道,了解水痘的主要症狀 「得了水痘,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和反應?」 「皮膚很癢,為什麼不能抓?很癢的時候怎麼辦?」 「德勒水痘為什麼不能上幼兒園?要在家休息多久?」 3、師幼討論:怎樣才能不得水痘。
師小結:寶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傳染季節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不接近帶傳染源的病人等。這樣我們就遠離水痘了。
還有不到得了傳染病的病人家去玩,不能接觸病人摸過的東西,並能勇敢地按時進行接種,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咬手指……),這樣我們就不會生病痛苦了!身體就能棒棒的! 4、那得了水痘,應該怎麼辦呢?使幼兒知道生病了不要害怕,要聽醫生和爸爸媽媽的話,勇敢地打針和吃葯,接受治療,這樣就會很快好起來。小班教案小班德育活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教案與反思小班語言活動《冬天到》教案與反思小班健康《多多什麼都愛吃》教案與反思小班安全活動《滑滑梯》教案與反思小班活動《玩具大家玩》教案與反思小班綜合活動《過橋去做客》教案與反思小班活動《看誰學得像》教案與反思小班活動《小巧手》教案與反思小班音樂《手指兒歌》教案與反思小班體育《拍球接力》教案與反思更多小班教案內容。
7.關於水痘方面的醫學常識能否告訴我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出疹性疾病,通過接觸或者飛沫傳染。易感兒童接觸水痘患兒後,幾乎均可患病,感染後獲得持久的免疫力,但是以後可能發生帶狀皰疹。冬春季多發。
病因與發病機制:
病原體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即人類皰疹病毒3型。該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生活力弱,不耐高溫、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水痘病毒進口、鼻侵入人體,首先在呼吸道粘膜細胞內增殖,2~3天後進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症,可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再次增殖後入血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並全身擴散,引起各器官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計內臟。皮疹出現1~4天後,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和抗體,病毒血症消失,症狀隨之緩解。
病理:
皰疹只限於表皮的棘狀細胞層,呈退行性變和水腫。由於細胞裂解、液化和組織液的慎入,形成水泡。粘膜病變與皮疹類似。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受抑制者可發生全身播散性水痘,病變可波及呼吸道、食管、胃、肺、肝、脾、胰、腎上腺及腸道等,受累器官可有局灶性壞死、炎性細胞清潤,可查見含嗜酸性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並發腦水腫、充血和點狀出血等。
臨床表現:
改天再回答吧!
C. 疾控中心水痘病例處置情況報告
2010年3月31日12點,護家鄉衛生院電話報告:護家鄉興陽小學發生18例疑似水痘病例疫情。接報告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立即派文兵、陳建國赴現場開展調查,經核實為4例水痘聚集性疫情,現場制定了防治措施。現將調查處置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興陽小學距護家鄉場鎮20公里,距縣城約15公里,該校七個年級8班,共有學生393人,其中學前班55人、一年級46人、二年級37人、三年級53人廳困悶、四年級39人、五年級一班45人、五年級二班40人、六年級一班35人、六年級二班35人,教師19人
二、流行病學特徵
1、發病情況:3月30日至3月31日共計發病4人,無重症和住院病人。扮彎
2、臨床症狀及體征:首例陳海梅,女,6歲,興陽小學一年級學生,於3月30日出現低熱(未測體溫)、出疹,當日村衛生室診斷為水痘。其家長述有麻疹疫苗接種史,但針次不詳,無風疹疫苗和水痘疫苗接種史。31日縣cdc對該患兒調查時其體溫正常,咽部充血,以軀干為主散丘疹、皰疹、少部分結痂,面部次之。
縣cdc現場調查核實為4例現症病人,病例起病以低熱或發熱不明顯,部分病例出現咳嗽、咽痛,查體咽部充血或扁桃體腫大,所有病例先於軀乾和四肢近端出現散在皮疹,次為頭面部,四肢遠端較少,皮疹經過斑疹、丘疹、皰疹、結痂的發展過程,調查時發現多數病例的同一部位可見斑、丘、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
3、三間分布:發病時間3月30日2例、31日2例; 6歲1例、7歲2例、8歲1例;男3例,女1例;一年級3例、二年級1例。
4、免疫史:現場調查時,所有病例未接種過風疹疫苗和水痘疫苗,部分家長述患兒有麻疹疫苗接種史,但接種次數不詳。
三、初步診斷
該校學生本次發病臨床特徵較典型,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以及流行病學資料,臨床初步診斷為一起水痘聚集性疫情。
四、流行因素及流行趨勢分析
大量易感人群積聚:由於水痘疫苗是計劃外疫苗,價格昂貴,農村經濟較差,大多數兒童未接種過該疫苗,造成大量易感人群積聚,一旦有傳染源進入,易引發水痘暴發流行。學校人口密集,教室通風較差,學生防病知識欠缺,加之少數學生衛生習慣差,極易造成呼吸道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
如果防控措施落實及時有力,疫情在短時間內會得以控制;如果防控措施落實差,疫情擴散的可能性極大。
五、處理措施
1、對現症病人嚴格執行隔離治療,對輕症病人實行家庭隔離治療,對重症病人應採取住院治療,嚴防並發症,隔離期限為皰疹完全結尺侍痂或出疹後7日,治療以抗病毒、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對於家庭隔離治療的病例,由村醫生負責送葯上門開展有效治療、病情監測及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發生的病例痊癒後,必須持衛生院或本村第一村衛生室出具的痊癒證明方可返校上課。衛生院、村衛生室必須嚴格掌握痊癒標准,絕不允許違規開具痊癒證明。對在家隔離治療病例的監管,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辦法。將4例病人責任到村醫生、教師具體負責,嚴禁現症病例串門、參加集會宴席,避免與其他易感兒童接觸;教師應放學後應下村對病例進行家訪。
2、每日放學後由學校安排專人負責對教室及整個校區環境進行一次徹底消毒,消毒葯物可選用次氯酸鈉(按1:50配製溶液)、泡騰片等,按200-300ml/㎡噴灑,室內消毒後,立即關閉門窗密閉作用1小時後再開門窗通風。村醫生要具體指導有病例的家庭開展好家庭消毒。學校應注意教室平時的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暢通,搞好學校清潔衛生。有關工作人員也要向病例家庭做這方面的宣傳要求。
3、在做好宣傳動員的基礎上,要求在4月1日前對該校所有未發病學生(密切接觸者)注射丙種球蛋白,6歲以下1.5ml,6歲以上3 ml,接種率必須達到85%以上。
4、學校認真落實由各班班主任參加的課前晨檢工作,對無故未到校的學生要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原因,作好相關登記。發現病例,應立即報告鄉衛生院,由衛生院及時派醫生到場進行核實診斷後上報。
5、加強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及家長的衛生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學校全面上好健康教育課,辦好健康宣傳專欄;學校組織印發宣傳資料發給每位學生學習,再帶給家長,提高他們的認識;村衛生室辦好本村的板報專欄;村組幹部、村醫生、教師入戶口頭宣傳等,廣泛深入的向廣大家長、兒童宣傳水痘及其它春季傳染病防治知識,以提高家長、學生自我防病意識和衛生意識,積極爭取他們對疫情防控工作理解與配合。
6、規范疫情信息報告
嚴格執行疫情日報與零報制度,統一報告渠道,家訪教師、村醫生等應將新增病例(應有病人的完整信息,有花名冊登記)、病人隔離與治療、病人病情轉歸、健教宣傳等情況報告給鄉衛生院,衛生院認真核實相關信息數據,同時開展對全鄉小學疫情監測工作,匯總後向縣疾控中心、鄉政府報告,同時向鄉中心校通報。
鄉衛生院每天應按要求收集齊全昨日下午4時到今日下午4時內的新增病例數(有詳細的病例信息名單)、累計病例數、新增痊癒人數、累計痊癒人數、現症病例數、出入院病例情況、相關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等信息資料,匯總後及時完整的向縣疾控中心報。
7、加強周邊學校的疫情監測與防控工作。
D. 水痘的預防方法
水痘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帶有發癢的紅斑與水皰的疾病,是孩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能傳染給孕婦。所以預防水痘非常重要,那麼如何防止傳染上水痘呢?
水痘疫苗
- 01
水痘的疫苗含弱化的水痘病毒,用來促使接種者產生抗體,形成對此疾病的防護。
- 02
水痘疫苗接種的方法是在上臂或大腿處注射入皮層下。成人通常須兩劑、間隔一至兩個月注射。水痘疫苗接種後可能產生如下的副作用,但一般都很輕微:注射處發紅、浮腫、疼痛;稍微發燒;在接種一個月以內出現類似水痘的紅疹,但症狀較輕;過敏反應,通常都很輕微。
- 03
有以下情況者不宜接種水痘疫苗:
對葯品或其他物質產生過敏性反應,如發癢的疹子、氣喘、臉或舌浮腫;
已懷孕或有意在一個月之內懷孕的婦女;
由於異常的血液狀況、癌症、或某種葯療導致免疫力低的人士;
處於嚴重感染並發高熱者;
過去一個月之內曾接種病毒類疫苗,如麻疹、腮腺炎、或風疹者;
平時預防
- 01
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 02
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 03
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 04
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