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為優雅女性的代表,為何宋美齡還是染上了煙癮呢
宋美齡最初抽煙也是有原因的,蔣介石本身也是很討厭煙味的,回所以在宋美齡嫁給蔣介答石之前是不抽煙的。但是在嫁給蔣介石之後,因為要躲避日軍和其他勢力的偷襲,宋美齡有一段時間都是躲在地下,地下陰暗潮濕環境很差,以至於宋美齡得了蕁麻疹,經常會癢的受不了。在西洋醫生治療之後,建議宋美齡可以抽煙來緩解痛苦,宋美齡本來是拒絕的,但因為實在難受最後接受了建議,從那以後宋美齡便有了煙癮。
⑵ 宋美齡和宋慶齡都受過高等教育,卻為何染上煙癮呢
在很多人眼裡,宋美齡和宋慶齡都是近代女性中優雅高貴的代表,她們同樣留學海外,受過高等教育,在眾人面前都是儀態萬千的優雅形象,但這並不妨礙她們有吸煙的習慣,而且兩人煙癮很大。
據說宋美齡吸煙的原因是因為皮膚病,抗日戰爭時期,南京失陷後,蔣介石遷都重慶,宋美齡也一起到了重慶,因為當時環境潮濕,宋美齡染上了蕁麻疹。
因為患有蕁麻疹,發作的時候皮膚奇癢無比,後來宋美齡發現一位女侍從衣袋裡裝著一包香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點燃吸了一口煙,她發現吸煙後可以提神,可以消除皮膚的奇癢,從此後宋美齡便學會了吸煙,慢慢染上了煙癮。
綜上所述,宋慶齡和宋美齡因為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個人習慣而染上煙癮,和她們是否受過高等教育沒有多大關系,完全屬於個人嗜好而已。
⑶ 宋氏三姐妹的一些資料內容多點的
宋藹齡,自上海出發來到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留學歷程.宋藹齡在美求學卻是十分輕松而愉快的。宋藹齡就讀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位於喬治亞州的梅肯市,瀕臨奧克穆爾吉河西岸。市內林木蔥蔥,幽靜閑雅。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創立於1836年,原名為喬治亞女子學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附屬於聯合衛理公會教堂。當初學院規模不大,僅有一幢主樓,學生自然不多。其學生來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後來才增建了配套建築。二十世紀初,主樓由希臘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改為維多利亞式的華美樓房,又增蓋了雙層斜坡式樓頂,使之成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廈」。學生宿舍在頂樓且內部裝備舒適,有大洗臉室和更衣室,每層樓還有一間浴室,里邊有浴盆和瓷製便器。1900年學院又建了一座附屬建築,以為新入學的住宿生提供住處。校園內清靜、舒適的環境,為來這里讀書的女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宋耀如的3個女兒: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後來,這所女子學院也因培養了宋氏三姐妹而名聲大振。
宋藹齡最初在學院里的「預科班」學習,與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一樣,她也是這里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開始的時候,人們都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種說不清楚的復雜心理對待她。宋藹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學生里只有她懂得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服飾打扮,不在於她的外表而在於她的學問。平時沒事的時候,宋藹齡就會站在一旁,去欣賞和研究其他學生的美式服裝。宋藹齡能從一個人的服裝上推算出每個同學的父親到底擁有多少財產。當然這種推斷都是她心裡琢磨出來的。宋藹齡的同學們都把她的沉穩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為這個矮胖的圓臉中國姑娘不會給她們構成任何威脅。
但是,宋藹齡的學習成績異常突出,尤其是數學成績,是所有同學都望塵莫及的。
慢慢地,同學們發現這個看上去很莊重、很嚴肅的中國姑娘,實際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並且熱情、開朗,很好接近,在音樂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華。於是,宋藹齡成了同學們喜歡談論的「熱點」人物。
自從同學們發現了這位中國姑娘的真正性格後,閑暇時都願意聚集在她的身邊,或者懷著極大的興趣擠進她的宿舍,聆聽宋藹齡用甜甜的聲音,講那遙遠而神秘的東方故事。宋藹齡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學們的「俱樂部」。宋藹齡的嗓音甜潤而宏亮,在家父親又教過她唱歌,這使她在演出方面佔有絕對優勢。每當學校集體活動或聯歡時,宋藹齡自然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格里院長的太太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個和藹可親的熱心腸婦女。是她盡力設法使宋藹齡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藹齡對格里夫婦產生了終生難忘的感情。宋藹齡變了,變得更加能適應美國的環境。她穿的全是美國服裝,還學會了五花八門的美國俚語,且英語口語也運用自如。到美國僅1年宋藹齡就剪掉了辮子,梳起了流行的高發式。
宋藹齡的成長還得益於父親的指導。宋耀如經常寫信給自己的女兒,向她介紹最新的上海情況,推薦有關的中國歷史書籍,鼓勵她要自己努力。宋藹齡從父親的信中得到了啟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用東方人的眼光看,宋藹齡的長相並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發生誤會。有一天、威斯里安學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說來藹齡已經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公民」。宋藹齡聽了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反駁說:「我不是美國公民,而是一位中國公民,並且我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
宋藹齡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極為動盪不安的年代。當時中國的落後和美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來藹齡不願做美國公民,而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呢?也許是因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傳統思想的影響造成的,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宋藹齡自始至終都有一顆不變的愛國之心。
為了這位教授的一句話,也為了她初來美國時所遇到的遭遇,宋藹齡的心裡始終憋著一股火。這股火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發泄出來。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1906年1月,宋藹齡經學院特別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溫秉忠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來了。溫秉忠是受慈禧太後的派遣,率領一個清朝教育考察團來美國考察美國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懼怕洋人的慈禧太後,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開明起來了呢?
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被清朝政府勾結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下去了,慈禧太後攜帶光緒皇帝出逃西安後重又返回北京。這時,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變法」,並似乎真的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新政」了。
慈禧太後之所以高唱「變法」,主要是為了應付國內外的危機。《辛丑條約》的簽訂雖然緩和了來自國外的威脅,但她要順應帝國主義的要求,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在列強面前,向他們表明她的政權決不是一個頑固守舊的政權,而是一個能順應「時代」需要的政權。與此同時,慈禧也深知來自國內的危機更加嚴重了。不但在被剝削壓迫的下層廣大群眾中到處埋伏著待燃的火種,而且屬於上層社會的一些階層,包括各地的士紳、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清朝政權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為了緩和這種矛盾,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也為了使人們感到清政權還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後不得不高喊變法,實行新政。
當時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親貴族載振任尚書,工礦業和鐵路都歸該部管理。同時,提出《獎勵公司章程》,允許私人資本自由發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業緊緊控制在官方手裡,到了外國資本已經深深地侵人中國工礦各種部門,官方再無力控制時,清廷才鼓勵私人資本加人。這雖然是對資產階級的一種讓步,但為時已經太晚。
二是廢除科舉考試制度,設立學堂,並提倡出國留學。清政府下令,考試中廢除八股文,整頓京師大學堂,把各省原有的書院改成學堂,要求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設中學堂,各縣設小學堂。各省選派學生用官費送到外國留學。同時,承認了西學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軍制,裁撤舊式的綠營和防勇,組成新式軍隊。清朝末年的各省「新軍」均是在這時形成的。為了培養新式官兵,各省設武備學堂,並以從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學習軍事。
1905年,慈禧太後還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議,居然要實行「君主立憲」了。其實,這只是清王朝妄圖以此向新興的資產階級做一些讓步,以達到他們「解散亂黨」目的的一個伎倆而已。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宋藹齡的姨夫溫秉忠率團來到了美國。宋藹齡立即前往華盛頓看望姨夫。見到溫秉忠之後,宋藹齡非常高興,這畢竟是她來美國後第一次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
隨後,宋藹齡作為溫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中國教育代表團舉辦的招待會。席間,宋藹齡就自己初來美國時的遭遇,向美國總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批評了美國的「民主」。當時,這位美國總統也許是被眼前這位中國姑娘的氣勢給「鎮住」了;據說,羅斯福總統當場向宋藹齡表示了歉意。
當時,宋藹齡的父親來耀如也正在美國為同盟會進行募捐活動。他從當地報紙上得知愛女的表現時非常激動。消息也在同學們中間傳開了。宋藹齡成了新聞人物,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向她打聽當時的情況。
而最令同學們羨慕的還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情景。
宋藹齡和姨夫溫秉忠在華盛頓參加完有關活動後,又前往紐約。在紐約,宋藹齡和自己的父親宋耀如重逢了。站在父親面前的宋藹齡已經不是兩年前離家時梳著一根大辮子、臉上充滿稚氣的小姑娘了。她已經變成了一位操著一口流利英語且打扮入時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妙齡少女了。宋耀如看著兩年獨立生活給女兒帶來的變化,心裡溢滿了欣慰之情。
父女倆從紐約分手後,宋藹齡返回梅肯市,宋耀如隨著溫秉忠渡過哈得孫河,到新澤西州的小鎮薩米特去參觀克拉拉•波特溫小姐創辦的一所朴實無華的學校。宋耀如很喜歡這所學校的氣氛,所以他當場詢問波特溫小姐,明年是否願意錄取他的女兒宋慶齡和宋美齡來這里就學?
波特溫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要求。
1907年夏天,二度赴美考察教育的溫秉忠,帶上外甥女宋慶齡和宋美齡,乘坐「滿洲里」號郵輪啟程。宋家的二女兒和小女兒步大姐宋藹齡的後塵,後踏上了赴美留學的旅程。當時慶齡只有14歲,美齡只有10歲。
10歲的宋美齡是個非常天真和活潑的小姑娘。在旅途中,一天宋美齡同一位從上海回家的美國姑娘在甲板上談天。美國姑娘問她:「你長大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呀?」
「我要當大夫。」宋美齡脫口而出。
「大夫!哦,天哪,我想你不應該干那行,當大夫要去鋸掉人家的腿,你知道嗎?」
「是嗎?」宋美齡大為驚訝,「那我不想當大夫了。這太臟了!」
抵達大洋彼岸時,她們沒有遭遇到大姐藹齡入境時所遭到的可怕經歷,很順利地在舊金山通過了關檢。
最初,宋慶齡和宋美齡姐妹倆被安排在新澤西州薩米特小鎮,在克拉拉•波特溫小姐辦的私立學校補習功課。這是去年來耀如赴美時說好的。
波特溫的學生埃米莉•唐納對宋氏姐妹要來學校的情景記憶猶新:「在我們這個小天地里,這是件饒有趣味的事情,但是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再聽到進一步的消息,因此大家把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有一天早晨我們來到學校的時候,發現她們已經來了。大的那一位非常莊重、文靜,年齡約摸有15歲,看來比我們都大得多。我們當時都9歲左右。她的中國名字叫慶齡,但是不知為什麼,我們總是稱呼她『羅莎蒙德』……我們不常見到她,因為由於年齡和性格上的差異,她自然不會來參加我們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戲鬧。但是,同時還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名叫美齡。她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非常活潑和歡躍,而且相當淘氣。她長得像個滾圓的小黃油球娃娃,她對周圍的一切都興致盎然,不論是新奇的花草樹木,還是房屋和人,她都要盤根問底,打聽清楚。
「這兩個女孩來波特溫小姐的學校後沒有多久,她們的姐姐宋藹齡就來看望她們。藹齡已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女子,她非常和藹,非常友善。她臉上敷著厚厚的一層粉,嘴唇和兩頰塗著硃色。當時已經是1908年,她這種打扮使我們大為吃驚。我們知道,象她這年齡的中國姑娘都喜歡這么打扮,就像年齡大一些的美國姑娘都喜歡輕輕地往臉上撲點香粉一樣。我看得出,她是打扮得很漂亮的。但是我記得,當時還是個小女孩的我,確實是從內心裡希望美齡長大後不要把面孔抹成這副模樣。
「有一天,慶齡和美齡收到一個從中國寄來的包裹,裡面全是給她倆的花花綠綠的漂亮衣物,其中有給美齡的一套漂亮的黑綢服,包括一條黑綢小褲子和一件綉有青龍圖案的上衣。美齡穿上這套衣褲去爬樹玩,爬到樹梢上下不來了。我哥哥趕緊爬上去扶她下來。我們都提心吊膽地站在樹下翹望,只希望她那身漂亮衣裳別扯破了。還好,衣服沒有扯破。」
1908年9月5日,宋慶齡正式考人了姐姐藹齡就讀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此時,宋藹齡正念四年級。
剛入學的宋慶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姐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姐姐還幫助她盡快熟悉那裡的環境,宋慶齡對哲學課最感興趣,文學水平很高又熱心社會活動,因此擔任了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學編輯和哈里斯文學社的通信幹事。
宋慶齡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期間,在《威斯里安》上發表了《四小點》、《阿媽》、《現代中國婦女》和《受外國教育的留學生對中國之影響》等。這些文章宣揚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表達了她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
宋慶齡在美國度過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青年時期。正是留學期間的學習,使宋慶齡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成長為一個成熟豐潤的大姑娘,其愛國主義思想也隨之日趨熾烈,逐漸升華到為革命獻身的境地。
1909年宋美齡12歲時,也考進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此時宋家三姐妹歡聚在了一起。美齡年紀太小,一時還不能當一名正式學生。她也受到了大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美齡從小就崇拜大姐。因為幼時姐妹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她的年齡最小。每當她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傷心地大哭時,大姐藹齡就會輕輕走過來安慰她,為她擦去眼淚和鼻涕。
每逢這時,美齡還是抽抽噎噎地問:「姐姐,你說我能夠長大嗎?」
「能!你一定能長成一個大人!」大姐藹齡肯定的話語給小美齡極大的鼓勵。從兒時起,美齡就產生了對大姐英雄般的崇拜,以後又逐漸轉化為深厚的愛。可以說,這種愛在宋美齡則終其一生末已。
不久,宋美齡和另外兩個和她年齡差不多的美國小姑娘,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班級。她們效仿大姐姐們組織的聯誼會,成立了一個名叫「三個小傢伙」的組織。為了使自己的組織有一間會議室,她們發展了院長為該組織的會員,從而獲准使用大音樂室頂層的一間空房。不久,學校許多老師都成了她們的忠實會員。為了健全「三個小傢伙」,她們還制定了口令、秘密暗號和組織規則。如規定在會議室開會時不準嚼口香糖。一般老師注意不到這一規定,總是津津有味地嚼著口香糖走進會議室,於是三個小傢伙立即大喊大叫表示抗議。
她們還創辦了一份報紙,美齡當文學編輯,另外兩個女孩任美術編輯和記者。報紙是抄寫的,每天發行5份,但每份內容各不相同,售價是每張5美分。
報紙內容獨特,大受同學們歡迎,每天都銷售一空。如其中一份的社會專欄評論說:「多蘿西•迪爾是全校最聰明的姑娘!」
這份報紙賣給了多蘿西•迪爾。
另一份報紙在同一專欄里寫道:「校園里所有的姑娘都說帕蒂•布朗長得美,昨天,有人見她……」
這份報紙賣給了帕蒂•布朗。
三個小姑娘,每天經過辛勤的勞動掙得25美分。她們用錢買來冰激凌、花生和糖果,然後美美地大吃一頓。
三個小姑娘由於辦報辦出了名。一天,她們接到東部一所大學的學生來信,信中說他們聽說了這份獨特的報紙,很想得到一份,以便把它作為美國最年輕編輯的一項紀錄。能受到如此的尊重,當時三個小姑娘們真高興極了。
一個小姑娘說:「我們趕緊給他們寄一份吧。」
「不,」小美齡見解很深刻,「他們沒有附訂報的5分硬幣來。如果這樣便宜地送給他們,我們的報紙不是太沒價值了嗎?」
「對,我們必須讓他們寄錢來。」另一個小姑娘說道。
於是,由文學編輯宋美齡執筆,她們寫了一封信寄去,向對方指出沒附訂報費這一嚴重疏漏。寄信花了她們2美分。她們耐心等待著消息。
不久,東部的索報人寄來了5分硬幣,小傢伙們這才把她們的報紙寄出去。這次又花了2美分郵費。
宋家三姐妹歡聚在威斯里安子學院,這一事情是值得回憶和值得紀念的。但是歡聚的時間太短了。1909年,宋美齡剛剛跨進學院大門,而她的大姐來藹齡做為學院的五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並且面臨著畢業後的選擇。
由於宋藹齡在音樂和表演方面的才能,其主演的《學院生活的變遷》,友善地取笑了衛理公會所屬的學院。這個劇本是學院里的三名高年級的學生根據貝蒂•韋爾斯的著作改編的。其改編人之一就是宋藹齡。
畢業典禮上,自然少不了宋藹齡的表演。她先是朗誦了一段根據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原歌詞改寫的台詞,然後出演了被涉世不深的美國海軍中尉平克爾頓遺棄的忠貞的日本婦女巧巧桑。為了這次演出,宋藹齡專門寫信給父親宋耀如,要他寄綢緞來製作和服。宋耀如給女兒寄來了4丈玫瑰色的錦緞。
5年的時間一晃而過。1909年宋藹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留言冊上,同學們為她寫下了美好的預言:
「看這頭版驚人的新聞!世界前所未聞的中國最偉大的改革領袖的妻子是人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於她的遠見,中國已大步前進。我們現在才理解,當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一位教授稱她是一個優秀的美國公民時,她為何感到奇恥大辱。」
1910年,宋藹齡帶著一紙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畢業文憑,帶著同學們的良好祝願,告別了正在同校低年級就讀的兩位妹妹,穿著一身時髦的美國服裝,回到了風雲變幻中的故鄉。
可惜,同學們的美好預言並沒有實現。後來宋藹齡沒有成為「領袖」的妻子,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此時正在太谷老家繼承和發揚著歐柏林精神,以實現他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
再後來,宋藹齡嫁給了孔祥熙,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女人。
宋慶齡7歲時入上海中西女塾讀書,1907年,15歲時偕妹妹宋美齡赴美國留學。先在新澤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學校學習英語,次年考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宋慶齡聰敏好學,思想活躍,經常參加學校的活動。聽到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熱情歡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她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和振興中華的理想毅然回國,投身於「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爭。
參考資料:四大家族全傳 ........
⑷ 宋美齡休息之前,經常換下一樣東西,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金九銀十,很開心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宋美齡休息之前,經常換下一樣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宋美齡於1917年8月回到上海,渴望到社會上供職但父宋嘉樹堅決反對。直到1918年宋嘉樹病逝,宋美齡才在二姐宋慶齡的幫助下,開始了第一份工作——到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當英語教師。每周兩天到基督教女青年會講英語課,同時還參加一些由基督教女青年會組織的其他社交活動。
宋美齡在基督教女青年會講課很優秀。當年宋美齡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時,就經常當眾朗讀英文課文,所以宋美齡當教員並不怯場。當時前來青年會聽課的都是上海婦女界有名的大家閨秀,還有一些高官的女兒或夫人。
女主逝世後,所有人對她逝世表示深切哀悼。甚至有人並發表談話說,她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對國家分裂,期盼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興盛。好了,今天的解答到這里就結束了,不知道這次的回答有沒有幫助大家,同時也歡迎大家和我一起留言討論。
⑸ 宋美齡有一奇怪習慣,訪問美國時都不改!她睡覺的床單為什麼必須是絲綢
宋美齡大家都知道的,不僅是民國主席蔣介石的夫人和一個著名的政客,還是一個十足的落落大方的美人。宋美齡長相貌美,性格溫文爾雅,生活得非常精緻。宋美齡非常注重生活的細節,她非常愛美,喜歡化妝,所以即使不出門見客人,在家也會給自己化一個精緻的妝容。
不過正是宋美齡格外注重生活細節,注重儀容儀表和生活質量,再加上十分注重養生,其實宋美齡年輕的時候患過癌症,不過她都克服並痊癒了。不僅如此,宋美齡還十分健康的活到了100多歲,這樣精緻美麗的宋美齡真是讓人佩服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