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隱發型皰疹
擴展閱讀
雀斑很可愛 2025-02-19 16:36:11
水痘變黃痂 2025-02-19 16:34:37
沈陽女生殖性皰疹的醫院 2025-02-19 16:00:00

隱發型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2-16 04:59:20

A. 帶狀皰疹是怎麼引起的 帶狀皰疹症狀與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是什麼

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又稱腰纏火丹、串瘡、蜘蛛瘡等。

該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起的。初次感染VZV後,臨床上表現為水痘(兒童多見)或呈隱性感染,此後病毒侵入感覺末端,再經過移動並持久地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當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某些傳染病、惡性腫瘤、全身紅斑狼瘡、外傷、放射治療、使用某些葯物(如砷劑、免疫抑制劑等),尤其是神經系統障礙時,均可導致病毒的再活動,激發該病。

帶狀皰疹的症狀

1.典型表現

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症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持續1~3天,亦可無前驅症狀即發疹。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頸神經、三叉神經和腰骶神經支配區域。患處常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老年患者常較為劇烈。病程一般2~3周,水皰乾涸、結痂脫落後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2.特殊表現

(1)眼帶狀皰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經眼支,多見於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

(2)耳帶狀皰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所致,表現為外耳道或鼓膜皰疹。膝狀神經節受累同時侵犯面神經的運動和感覺神經纖維時,可出現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

(3)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常伴有神經痛,在發疹前、發疹時以及皮損痊癒後均可發生,但多在皮損完全消退後或者1個月內消失,少數患者神經痛可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稱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4)其他不典型帶狀皰疹:與患者機體抵抗力差異有關,可表現為頓挫型(不出現皮損僅有神經痛)、不全型(僅出現紅斑、丘疹而不發生水皰即消退)、大皰型、出血性、壞疽型和泛發型(同時累及2個以上神經節產生對側或同側多個區域皮損);病毒偶可經血液播散產生廣泛性水痘樣疹並侵犯肺和腦等器官,稱為播散型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鑒別診斷

1.本病有時需與單純皰疹鑒別,後者好發於皮膚與黏膜交接處,分布無一定規律,水皰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見於發熱(尤其高熱)病的過程中,常易復發。

2.偶爾也有與接觸性皮炎混淆的,但後者有接觸史,皮疹與神經分布無關,自覺燒灼、劇癢,無神經痛。

3.在帶狀皰疹的前驅期及無疹型帶狀皰疹中,神經痛顯著者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及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症,需加註意。

4.單純皰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復發的病史,而無明顯免疫缺陷的帶狀皰疹病人不出現這種現象。從水皰液中分離病毒或檢測VZV、HSV抗原或DNA是鑒別診斷惟一可靠的方法。

帶狀皰疹並發症

1.並發細菌感染

若帶狀皰疹病損發生於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倘若繼發細菌性感染後,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腦膜炎,病後出現視力下降、失明、面癱等後遺症。

2.皰疹後後遺神經痛

頭部帶狀皰疹多在頭前部即三叉神經第一支分布區,可造成脫發及永久性瘢痕。帶狀皰疹皮膚損害癒合後,疼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部分老年患者神經痛可持續數月或年余,可嚴重影響睡眠和情緒,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較長者可導致精神焦慮、抑鬱等表現。

3.可能誘發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

帶狀皰疹可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節段,三叉神經中有一條神經纖維,即眼神經纖維,部分神經纖維分布在人體眼球的角膜、結膜以至於整個眼球,該部位的神經纖維如果受到皰疹病毒感染,可發生角膜炎、角膜潰瘍、結膜炎,患者可發生怕光、流淚、眼睛疼痛,以致視力減退,重者發生全眼球炎而導致失明。皰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經中的運動神經纖維時,就會產生面癱,出現患側眼睛不能閉合,患側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側歪斜,不能做吹氣動作等。

4.引發內耳功能障礙

發生在耳郭、耳道的帶狀皰疹,會出現內耳功能障礙症狀。患者表現為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聽力障礙、眼球震顫等。

5.引發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

當皰疹病毒由脊髓處的神經根向上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即人體的大腦實質和腦膜時,就會發生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表現為嚴重的頭痛、噴射樣嘔吐、驚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識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險。當皰疹病毒由脊髓處的神經根向體內侵犯內臟神經纖維時,可引起急性胃腸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現為腹部絞痛、排尿困難、尿瀦留等。

帶狀皰疹預防

1.葯物療法

(1)抗病毒葯物 可選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或泛昔洛韋。

(2)神經痛葯物治療 ①抗抑鬱葯 主要葯物有帕羅西汀(塞樂特)、氟西汀(百優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驚厥葯 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③麻醉性鎮痛葯 以嗎啡為代表的鎮痛葯物。可供選擇葯物有嗎啡(美施康定)、羥基嗎啡酮(奧施康定)、羥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氫埃托菲、路蓋克等。④非麻醉性鎮痛葯 包括NSAIDs、曲嗎多、烏頭生物鹼、辣椒鹼等。

2.神經阻滯

重度疼痛葯物難以控制時即應考慮用直接有效的感覺神經阻滯療法。阻滯定位的選擇應取決於病變范圍及治療反應。總的原則應當是從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從末梢到神經干、神經根。

3.神經毀損

射頻溫控熱凝術行神經毀損是治療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經毀損治療還包括內側丘腦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伽瑪刀或X刀),手術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毀損治療、垂體毀損、交感干神經節毀損等。

帶狀皰疹怎麼治療

1.內用葯物治療

(1)抗病毒劑

阿昔洛韋口服,兒童10-15mg/(kg.d),成人400-800mg/次,4-5次/日;萬乃洛韋0.3-1.0 g/次,2次/日,泛昔洛韋0.25-0.5 g/次,2-3次/日,也可應用阿糖腺苷治療,干擾素,300萬U;肌注,隔天一次,一般療程7—10日。

(2)皮質類固醇激素

在無嚴重並發症或禁忌症情況下,早期短程應用,最好在起病初期內應用,效果比較好,一般強的松30-50mg,7-14天。

(3)營養神經劑

VitB1、VitB12。

(4)免疫增強或調節劑

如果病情較重、免疫力低下,可用丙種球蛋白5-10g,連續3-5天,效果好,但費用高。

2.對症處理

止痛、抗繼發細菌感染等。

3.局部治療

(1)皰未破者

爐甘石洗劑、阿昔洛韋軟膏、2%紫葯水。

(2)皰已破者

濕敷,2%紫葯水。

(3)照射,針刺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後期神經痛可作紅外線,音頻電療法,針刺療法也有止痛效果,根據不同的發病部位取不同的穴位。

B. 單純性皰疹有哪些症狀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症簡稱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臨床特徵為皮膚黏膜出現簇集性水皰,有自限性,但易復發,主要症狀發生於面部、口腔或生殖器等局部。全身症狀一般輕微,但若並發皰疹性腦炎或全身播散性皰疹破潰感染,則可危及生命。臨床可分為原發型單純皰疹感染和復發型單純皰疹感染,目前尚無理想的預防復發的方法,主要應消除誘使復發的刺激因素。
單純性皰疹主要分為原發性和復發性:
1.原發型
指首次感染HSV者,一般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臨床可有以下幾種類型:
(1)隱性或亞臨床感染
(2)皰疹性齦口炎:本型最常見,多見於1~5歲兒童,好發於口腔,牙齦,舌,硬齶,軟齶,咽等部位,皮損表現為迅速發生的群集性小水皰,很快破潰形成淺表潰瘍,也可開始即表現為紅斑,淺潰瘍,口腔疼痛較明顯,可伴有發熱,咽痛及局部淋巴結腫痛,病程約2周。
(3)
新生兒皰疹感染一般源於患生殖器皰疹的母親,故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發生於圍產期,大多系在患母陰道娩出過程中受染;或在母親妊娠期感染皰疹後,病毒經宮頸進入宮腔,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出生時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出生後身體,智力發育障礙,即所謂「TORCH」綜合征,其得名於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即「T」),其他病毒其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在一起,即為
「TORCH」,
「TORCH」綜合征是生殖保健醫學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新生兒感染皰疹病毒後,可呈無症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新生兒全身性皰疹感染的臨床表現可為發熱,黃疸,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出血傾向,抽搐,昏迷,在此類患兒中,有1/3並無皮膚皰疹損害,故可能因而被誤診為新生兒敗血症或其他疾病,病死率可高達95%,倖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4)
皰疹性濕疹
系原有慢性濕疹,皮炎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合並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並發病後所致,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濕疹樣皰疹是一種水痘樣皮疹,初期表現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後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皰,有的皰中央可呈臍凹樣;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發熱,可因繼發細菌感染,或因發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死率可達10%~50%。
(5)接種性單純皰疹多見於復發性皰疹或成人初發性皰疹,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紅,出現米粒大的水皰,數個或十數個成簇;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內自行潰破,糜爛,初發性皰疹患者,尤其病毒在皮膚明顯外傷處侵入而發生的外傷性皮膚皰疹,發病期間常伴發局部淋巴結炎及發熱,有的可達39~40℃,但大多病情不重;2~10天後病損皮膚乾燥結痂,整個病程為2~3周,皮損部位一般不會遺留瘢痕,可能存在局部色素沉著,但短時期內即可逐漸消退。
(6)HSV亦可引起生殖器皰疹,屬性傳播疾病。
2.復發性
指部分患者原發感染消退後受到誘發因素刺激而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

C. 求助!!!得了皰疹怎麼辦

就是帶狀皰疹了。老年人情況比較重的,還是上醫院治療會穩妥。抗病毒的阿昔洛韋靜脈輸液一周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口服強的松,一般3到5天,15毫克差不多了。不要長時間服用,再配合中葯內服外敷,效果會更好。因此建議到中醫院住院治療。帶狀皰疹還是要靠吃中葯才能徹底治癒的,因為帶狀皰疹病毒是任何人都有的,但是這種疾病只會在體能下降,免疫力低下是才會發生,容易產生後遺神經痛,尤其是發生於面部的帶狀皰疹,最為凶險,容易導致失明、失聰,面癱等等,嚴重的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的皰疹只是小毛病,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所引起的疼痛,有疼痛存在是判定帶狀炮沒有痊癒的很好標准。因為帶狀皰疹有的只有疼痛,可以始終見不到皰疹,僅僅表現為皮膚敏感,灼熱,潮紅。任何身體部位都可以發生皰疹,疼痛沿神經分布,疼痛的地方不一定會出現皰疹。皰疹的疼痛猶如骨頭疼痛般,初發生疼痛時,有的患者還會以為那裡的骨頭有問題。發生於腰部腹部的皰疹,因為久不出現皰疹往往容易被誤診為急腹症或其他內科疾病,而延誤病情。西醫治療常規抗病毒,營養神經。還可以配合其他有助於修復皮損的葯物,嚴重的需要口服強的松才能控制。中醫中葯益氣活血通絡理氣止痛入手,可以及早控制病情,防止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D. 帶狀皰疹如何有效地診斷和治療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及神經損害性疾病。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後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後根的神經節中,並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發生皰疹,在少數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如眼面神經麻痹,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症狀。本病常呈散發性,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在老年人,局部創傷後,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瘤、白血病以及較長期接受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放射治療的病人,較正常人明顯易感,且病程遷延,病情較重,後遺神經痛也較突出。季節變換時節較多見。一般有自限性。全身各處均可發病,好發於胸部,頭面部和腰腹部,通常只發作於身體單側。

臨床表現

帶狀皰疹發病前階段,常有低熱、乏力症狀,將發疹部位有疼痛、痛覺過敏,疼痛可呈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劇痛。可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衣物摩擦、深呼吸等均可加重疼痛。夜間疼痛加重,可影響睡眠。通常在疼痛4-7天內出現皮疹,呈帶狀、節段性、局限性、單側沿受累神經分布的紅斑基礎上的簇集性粟粒狀小水泡。一般7-10天後停止發展,3-6周皮疹痊癒。

帶狀皰疹通常表現為以下類型:

1、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局部不出現皮疹或只出現紅斑或丘疹?無典型水皰,很快自行消退。

2、大皰型帶狀皰疹:可出現直徑大於0.5cm的大皰,如櫻桃大小。

3、出血型帶狀皰疹:水皰內容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壞疽型帶狀皰疹:皮疹中心可壞死,結黑褐色痂皮,不易剝離,癒合可遺留瘢痕,多見老年人及營養不良的患者。

5、泛發型(播散型)帶狀皰疹:病情嚴重,有死亡報告。本型少見。局部發疹至播散全身時間約1-10天,水皰簇集,有融合傾向?可累及肺、腦等器官,常伴高熱、頭痛等中樞神經受累症狀,多見衰弱的老年人及惡性淋巴瘤患者。

6、眼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眼支):多見於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眼角膜、結膜、虹膜睫狀體、鞏膜等發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明。上行感染可引起腦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帶狀皰疹(Ramsay

hunt綜合征):即面癱、耳聾、外耳道皰疹三聯征。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膝狀神經節後根引起面神經、聽神經受累所致。表現為單側面癱、外耳道皰疹、鼓膜皰疹伴患側耳痛、耳鳴、耳聾、乳突壓痛,舌前1/3味覺障礙,常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症狀。

8、內臟帶狀皰疹:少見。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脊神經後根神經節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支配區發疹?出現胃腸道及泌尿道症狀,可發生節段性胃腸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症或積液。

診斷依據

1、無明顯誘因出現單側神經痛:局部疼痛、壓痛,皮膚痛覺過敏,疼痛可呈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劇痛。可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夜間疼痛加重,可影響睡眠。

2、通常在疼痛4-7天內出現皮疹,呈帶狀、節段性、局限性、單側沿受累神經分布的紅斑基礎上的簇集性粟粒狀小水泡。

3、多見於免疫力低下患者,有糖尿病、血液病、腫瘤等病史;4.影像學檢查排除感染性及佔位性病史。

輔助檢查: X線片,MRI等影響檢查;血常規,ESR,CRP,肝腎功能等。排查感染性、佔位性病變。

治療原則:抗病毒,防治神經痛及皰疹並發症。

治療方法

1、早期應用阿昔洛韋等葯物抗病毒治療5-10天。

2、外用治傷軟膏等葯物治療皮損;給予鎮痛、營養神經及對症支持治療。可給予普瑞巴林膠囊、奧卡西平等葯物治療神經痛。防治局部感染,眼部皰疹,病毒性腦膜炎等並發症。

3、若無禁忌證,盡早行神經阻滯治療,可迅速鎮痛、縮短病程,減輕神經損害,減少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帶狀皰疹患者通常免疫力低下,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術後應用抗生素3天預防感染。

4、若出現頑固性後遺神經痛,可行神經射頻熱凝術,鞘內嗎啡泵或脊髓電刺激儀植入術。

E. 皰疹病毒感染會累及內臟嗎

臨床上可分為原發型與復發型兩型。初發單純皰疹潛伏期2~12天,平均6天,多內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常容為隱性感染,偶出現症狀。病毒感染後潛伏在神經節中,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月經、情緒激動、手術、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某些感染如大葉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流感及普通感冒等的刺激常引起復發。原發型單純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癒合,而復發型單純皰疹的皮損大多於1周內即可消失。臨床上分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