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脾蕁麻疹
擴展閱讀
去雀斑摩氧最快最有效 2025-02-13 19:02:06
濕疹擦什麼粉 2025-02-13 18:36:29
皰疹可以吃豆腐嗎 2025-02-13 18:34:56

脾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5-02-13 15:36:56

A. 蕁麻疹的中醫分型有哪些

專家介紹,臨床上中醫一般將蕁麻疹分為以下六種類型,下面小編就來握檔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一)風熱型一般見於急性蕁麻疹,亦見於慢性者。由於風熱外襲,客於肌腠,傷及營血。證見風疹發紅,大片焮紅,瘙癢不絕,重則面唇俱腫。汗出受熱易起,或有咽干心煩。脈弦滑帶數,舌紅苔薄白或薄黃。(二)風寒型相當於寒冷蕁麻早皮毀疹。由於衛外失固,風寒外襲,營衛不和。證見風疹塊色淡紅或蒼白,受風著涼後,即於露出部位發病。脈緊或緩,舌淡苔薄白。(三)風濕型屬於丘疹性蕁麻疹一類,小兒患者較多見。陸備由於脾運失健,外受風濕之邪,周身散發丘疹水皰或大皰,焮起紅塊,晚上癢重。(四)脾胃型相當於腸胃型蕁麻疹。由於脾運失健,外受風寒。證見身發風塊,胃納不振,腹痛腹脹或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脈弦緩,苔白或膩。(五)血熱型多見於人工蕁麻疹(皮膚劃痕征),中醫稱之為風隱疹。由於心經有火,血熱生風。一般身起風疹塊較少,每到晚間皮膚先感灼熱刺癢,搔後隨手起紅紫條塊,越搔越多,發時心中煩躁不安,脈弦滑帶數,舌紅苔薄黃。(六)血瘀型由於瘀阻經隧,營衛之氣不宣,風熱或風寒相搏,證見:風疹塊暗紅,面色晦黯,口唇色紫,或風疹塊見於腰圍、表帶壓迫等處。脈細澀,舌質紫黯。

B. 從肝脾論治慢性蕁麻疹

一 概述

蕁麻疹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壓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中皮損反復發作為慢性蕁麻疹,每周至少2次 ,超過6周,間歇性發作。

臨床表現

反復發作的風團、瘙癢劇烈、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發生於皮膚上表現為紅色或蒼白色的風團;

發生於眼瞼、口唇等組織疏鬆部位,則表現為水腫。

2、中醫對慢性蕁麻疹的認識

慢性蕁麻疹相當於中醫學「癮疹」、「赤白游風」等范疇。最早見於《素問》「少陰有餘,病皮痹隱軫」。

病因

(1)、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增大。

(2)、飲食不規律,嗜食肥甘厚味。

(3)、臨床表現(損及肝脾)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納差疲勞。

3、肝脾與慢性蕁麻疹

肝與慢性蕁麻疹

發無定處,驟起驟消。風邪:善行而數變。

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內風:風邪伏於內。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氣血失和,肝—氣血調和之樞。

(1)、肝主疏泄—條暢氣機

《血證論》

「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

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

(2)、肝主疏泄—調暢情志

《素問·靈蘭秘典》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3)、肝主藏血

《靈樞·本神》

「肝藏血,血舍魂」

(4)、肝失疏泄

氣機郁滯—肝鬱

日久化熱—肝火

熱盛生風—肝風

(5)、情志不調

慢性蕁麻疹重要誘因

「郁而不舒,此皆肝木之病矣。」

(6)、肝不藏血

肌膚失養,血虛生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脾與慢性蕁麻疹

《舟仙厝述·癮疹》「癮疹多屬於脾,以其隱隱在皮膚之間發而多癢,或通身紅者或不紅者也」。

《證治要訣·發丹》「癮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及章魚動風之物,才食則丹隨發,以此見得系脾風」。

難治性皮膚病—濕邪,濕性黏滯,病程纏綿難愈,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氣血失和:脾—氣血生化之源

病因:飲食勞倦 損傷脾胃,情志失常,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過食肥甘厚味,濕邪困脾。

病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赤白游風屬脾肺氣虛,腠理不密,風熱相搏」,氣血虧虛,生風化燥。脾主運化。濕從內生,日久化熱。濕熱可傷陰,生風化燥。化痰作風。

4、肝脾論治慢性蕁麻疹

加味過敏煎

(1)、疏肝柔肝、補血斂陰:柴胡、烏梅。

(2)、健脾除濕:白術、茯苓。

(3)、清熱燥濕:苦參、白鮮皮、冬瓜皮。

(4)、散風止癢:防風、荊芥、徐長卿、絲瓜絡。

(5)、活血養血化瘀:赤芍、當歸、川芎、雞血藤。

(6)、養心安神:合歡皮。

調理肝脾、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癢。

葯理學研究,抗炎(柴胡、茯苓、苦參、防風、當歸),抗菌(荊芥、防風、苦參、當歸),抗過敏(合歡皮、烏梅、徐長卿、苦參、白鮮皮),調節免疫(柴胡、白術、茯苓、苦參、防風、徐長卿),鎮靜(茯苓、當歸、苦參、防風、荊芥、川芎、徐長卿)。

5、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43歲,初診時間:2013年5月24日。

主訴:軀幹部反復起皮疹伴瘙癢年。

現病史:半年前因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出現軀幹部皮膚風團,自覺瘙癢。曾在多家醫院皮膚科就診,診斷為「蕁麻疹」,給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中成葯及中草葯等口服,症狀稍有緩解,但風團時隱時現,每於工作勞累、加班或熬夜後發作或加重,影響患者情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刻下症:軀幹部起皮疹,伴瘙癢,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納差、四肢疲軟,二便正常。

查體:軀幹部散在風團,正常膚色或白色,自覺瘙癢,皮膚劃痕症。舌淡紅,苔白,脈弦細。

既往體健,近周無用葯史。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過敏原檢測: (—) 。

西醫診斷:慢性蕁麻疹

中醫診斷:癮疹,證屬肝鬱脾虛。

治則:調理肝脾、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疼。

方葯:加味過敏煎

柴胡、烏梅、白術、茯苓、赤芍、當歸、苦參、白鮮皮、防風、荊芥、川芎、徐長卿、絲瓜絡、冬瓜皮、合歡皮、雞血藤、每日一劑,一次一包,開水飯後半小時沖服,分早、晚兩次。

復診:風團、瘙癢等症較前明顯減輕。繼服原方14劑。

三診:諸症痊癒,夜寐安。

三個月後隨訪,未復發。

警告:本方劑僅供中醫愛好者學習和探討之用;因中草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劑,詳情請咨詢當地中醫師。

C. 脾虛蕁麻疹中葯怎麼調理

蕁麻疹是由於風氣客在腠理形成的,
腠理按中醫來劃分是屬於營衛的專,
而風氣的形成是由於兩個原屬因:氣虛和火(這個可以和自然界的風的形成比象的去認識下),
氣虛就是中氣虛(衛氣發於中氣),也就是脾氣虛,
火在肝,在營血,
所以可以用中成葯OTC補中益氣丸和玉屏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