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水痘耳鳴
擴展閱讀
嬰兒臉上好多濕疹怎麼辦 2025-02-13 17:47:10
皰疹部位痛 2025-02-13 17:41:57
濕疹開始脫皮是怎麼回事 2025-02-13 17:39:51

水痘耳鳴

發布時間: 2025-02-13 13:58:16

『壹』 耳鳴不是病,但可能預示了這些要命的病

深夜,當你即將入眠

卻突然有一陣噪音襲來

是不是馬上變得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如果這種噪音長時間伴隨

更是讓人煩躁不已

它就是—— 耳鳴

耳鳴,是指在外界沒有聲源傳入耳朵時,卻能感到耳內有響聲的一種主觀感覺。

人能夠聽到聲音,是聲波經過外耳、耳膜、中耳、內耳、聽覺神經再到大腦中樞,這個路徑叫做聽覺通路,在這條路上,哪個環節出點問題,都可能會出現「無聲自響」的耳鳴症狀。

耳鳴的生理機制目前還沒有完全明確,近來關於耳鳴發病機制理論認為,不是來源於自身體內的音源(血管搏動、動脈雜音等),可以被認為是產生或者源於中樞神經系統,可能與神經活動抑制喪失導致,還有一些理論把耳鳴比作「聽覺性癲癇」。

除了生理因素,耳鳴還被認為和多種疾病息息相關。

會產生耳鳴症狀的疾病,大概可以分為兩種: 耳源性疾病和非耳源性疾病。 (耳鳴症狀常先於其他症狀,有一定預示疾病的作用)

▶ 耳部原發疾病

耳內異物、炎症導致耳內腫脹發生阻塞;耳膜充血、穿孔;中耳積液或感染、耳硬化等疾病,可能會發生傳導性耳鳴。

特點: 多為單側,音調較低,有節律性,如「隆隆聲」,「轟轟聲」。

如果有內耳、耳蝸疾病,或發生內耳震盪、水腫,聽神經痛等疾病,可能會刺激耳蝸而發生感應性耳鳴。

特點: 常呈高音調,如 蟬嗚 音、嘶嘶聲、汽笛聲等,有間歇性。

▶ 病毒性耳鳴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流感、腦膜炎、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能會損害聽覺神經。

特點: 蟬嗚 樣耳鳴,這類耳鳴一般發生在前置疾病痊癒之後。

▶ 外傷性耳鳴

由於外力作用,導致耳內組織或聽覺神經受損,也會產生耳鳴症狀。

特點: 常有頭痛感,有的時候會和外界的聲音共鳴,高調低調可能同時出現。

▶ 噪音損傷

短暫的強雜訊(比如爆炸)或長期反復的雜訊(比如迪斯科音樂),都可以導致聽力下降並伴隨耳鳴和眩暈。

特點: 這類耳鳴多數可自行減弱消退。

▶ 耳毒性葯物中毒

大劑量奎寧、奎尼丁、氯喹等葯物均可引起劇烈耳鳴 常用的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對聽神經及前庭神經均有毒害作用。其中早期可出現耳鳴。

特點: 往往是高音調,呈雙側性,初期有嗜睡的感覺,停葯後有好轉趨勢。

【非耳源性疾病】

▶ 頸部疾病

頸部腫痛或頸椎病等其它頸部疾病,可能導致頸動脈受壓,被壓住的動脈一側可能出現耳鳴。

特點: 有持續性,低音調,耳鳴的程度可隨體位的變化而變化。

▶ 顱腦疾病

腦內血管瘤、顱腦腫瘤有時可能會壓迫聽覺神經或聽覺中樞,導致耳鳴產生。

特點: 常有夜間加劇、音調高而刺耳的特點。

▶ 全身性疾病

肝腎疾病、糖尿病、結核病、內分泌紊亂等疾病,可能會導致全身功能紊亂出現耳鳴。

特點: 常為高音調,雙側性。

耳鳴還與心血管疾病相關,耳與心血管的神經分布在大腦和脊髓及其通路上有許多 共通點 ,耳蝸對缺血、缺氧比心肌敏感。因此, 耳鳴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標志。

▶ 心理障礙

耳鳴還與 社會 環境、心理因素明顯有關。當人的情緒憂郁、焦慮不安時,也可出現耳鳴。

特點: 音調高低不定,多為雙側性,夜間加劇。並伴有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等症狀。

耳鳴實際上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因此治療耳鳴常常要先解決導致耳鳴的病因。

出現耳鳴症狀,首先應該前往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常規檢查、聽力學檢查、耳鳴測試等,有時甚至要做一些必要的神經科、全身性疾病的檢查。

確定了病因,治療好導致耳鳴的疾病,耳鳴自然也就會好轉、消失。

而針對一些病因不明的耳鳴,或疾病痊癒後的遺留耳鳴,就要採取對症治療的方法了,如:習服療法、掩蔽療法、鬆弛訓練、葯物療法等。

對症治療的主要原則就是, 減輕耳鳴對患者生活的影響,幫助患者適應、習慣耳鳴,學會與耳鳴共處。

耳鳴不是病

但它可能預示著一些疾病

需要引起重視哦!

參考文獻:

1.宗和. 耳鳴:疾病的早期信號[J]. 醫葯保健雜志, 2008(2):6-7.

2.蔣子棟. 耳鳴別忘排除外顱腦疾病[J]. 醫葯與保健, 2012(5):8-9.

『貳』 突發性耳聾有哪些病因呢

突發性耳聾又稱「特發性耳聾」,系指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耳聾,簡稱為暴聾或突聾。此種耳聾比較常見,有的很快能發現原因,有的長期查不出原因。常為單側,少數為雙側。主要症狀為輕重不等的耳聾,有時伴發程度不同的眩暈和耳鳴。重者有惡心、嘔吐和眼震。患耳聽力曲線可大致分為四型,即高頻聾、低頻聾、平坦型及全聾。

突聾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主要與下列幾種情況有關。

1、病毒感染

許多病毒都可引起突聾,不少病人在發病前有感冒病史,尤其年輕人更為多見。如腮腺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2、血管病變

目前,對於平坦型和高頻下降型突聾認為與供應內耳的血管有關,如發生內耳供血血管痙攣、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壓、血管內狹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動脈血壓波動以及其他血管障礙,使得內耳缺血缺氧從而產生病變。

3、全身免疫、代謝性疾病

很多全身免疫性疾病均可引起突聾,尤其是低頻型突聾,與內耳水腫有關,免疫治療效果明顯。此外糖尿病患者突聾的發病率也很高,與全身糖代謝異常,微小血管病變受損有關。

『叄』 那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能導致耳聾

由病毒感染引起內耳組織與聽神經的病變,導致組織結構壞死、功能損害,從而出現感音神經性耳聾,或伴有耳鳴。

可以引起耳聾的常見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帶狀皰疹、水痘、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風疹等。

1、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病毒感染所致,經空氣傳染,兒童和青少年多見,亦可發生於成人。該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種腺體組織以及神經系統、肝、腎、心臟、關節等全身多器官。腮腺病毒具有很強的嗜神經性(對神經組織具有親和力),容易侵犯同側內耳,從而引起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症,多屬於單側極重度耳聾或全聾,對小兒患者早期不易發現,容易成為永久性聾。

2、麻疹:麻疹多見於兒童,亦可見於成人。犯病後,麻疹病毒可經血行或其他途徑進入內耳,往往引起雙耳嚴重的感音神經性耳聾,此種耳聾一般視為麻疹後遺症;麻疹病毒亦可經化膿性中耳炎的途徑感染內耳引起耳聾;若妊期感染麻疹病毒後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內耳,則引起先天性聾啞症。

3、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特別是耳部帶狀皰疹容易引起同側感音神經性耳聾,並多伴耳鳴,或有眩暈、惡心嘔吐等症狀。

『肆』 耳帶狀皰疹臨床表現

耳帶狀皰疹,又名帶狀皰疹性耳炎,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感染性疾病。該疾病主要影響老年人及免疫系統受損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接受過放療或化療的個體。


耳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多樣且復雜,包括前驅症狀如全身不適、低熱、頭痛、食慾不振等。隨後會出現耳痛及神經痛,表現為耳廓、耳道內和耳後的劇烈疼痛,燒灼樣疼痛,有時類似於三叉神經痛,但無特定扳機點,且疼痛可放射至咽部及面部。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耳帶狀皰疹的特徵性症狀是皰疹的出現。主要表現為耳廓(以耳甲腔為重)、耳道口、耳道及耳後皮膚的皰疹,隨後局部皮膚可能出現充血、腫脹、糜爛及水泡。大多數皰疹在面癱出現之前。皰疹結痂後約2-3周脫落。皰疹的分布與傳入神經纖維分布相關,可沿耳廓及耳道的面神經感覺神經纖維分布,也可能出現在第V、第IX、第X顱神經的纖維分布區域或頸神經的分支,因此皰疹可能出現在口腔、頰粘膜、軟齶、扁桃體、舌根、喉部及頸部,並伴有這些部位的疼痛。


耳帶狀皰疹還包括面癱症狀,發生率為4.5-9%(亦有報道為3-9%),嚴重程度不一。起初可能為部分性面神經麻痹,數日或2-3周迅速發展為完全性面癱,高峰期為10-14天。


聽力受損是另一常見症狀,通常表現為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耳聾,伴有耳鳴和聽覺過敏。前庭功能受損導致輕中度眩暈、平衡障礙,感走路不穩。大約25%患者的前庭症狀早於面癱發生,可能出現眼球震顫。


顱神經受累也是耳帶狀皰疹的特徵之一。合並顱神經症狀的患者較貝爾麻痹者多。受影響的顱神經包括第V、第VI、第IX、第X、第XI、第XII顱神經。若三叉神經眼支受累,則可能引起眼色素膜炎、角結膜炎、視神經炎、青光眼。表面及深部感覺減退或缺失。面神經受累除面癱外,還可能導致淚液減少、流涎減少、味覺喪失、鼻堵塞等症狀。第X顱神經受累則出現聲嘶、軟齶麻痹。


耳帶狀皰疹的危害不容忽視,感染可能波及顱內引發局部腦膜炎。永久性完全性面癱如未得到適當保護,可能引起角膜潰瘍,導致失明。因此,對於耳帶狀皰疹,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4)水痘耳鳴擴展閱讀

耳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Oticus )是由帶狀皰疹病毒(HZV)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的疾病。因面神經膝狀神經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組特殊症狀,主要表現為一側耳部劇痛,耳部皰疹,可出現同側周圍性面癱,伴有聽力和平衡障礙,故又稱為膝狀神經節綜合征。又因在1907年由Ramsey Hunt首先描述,故又稱為Ramsey Hunt綜合征(Ramsey Hunt syndrome)或Hunt 綜合征(Hunt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