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潮汕的美食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牛肉丸成為潮汕特色美食美名遠揚,其中尤以用料上等口味正宗的--壟美齋牛肉丸著稱。
傳統製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
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於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製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隨著來汕的外地人及老汕頭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還能彈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強烈,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現"江湖"。
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醬,不過還是蘸本地特產沙茶醬最為地道。
牛肉丸還可烤著吃,燒烤時把牛肉丸剖成兩半,抹上醬料和蜂蜜烤熟即可開吃。
Ⅱ 潮汕人稱做「吃豆」的是一種什麼病聽說人一輩子會得一次。別說麻疹了、我查過麻疹不是我的症狀。
是水痘,理論上是會一輩子得一次,但是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得。我小學的時候出過,去看了中醫,拿了中葯,後來就好了。出痘後開始好了會留疤,但是慢慢地就淡了,現在我臉上都看不出來了。只要你早點就醫處理,沒那麼嚴重。
這是水痘網路的解釋,該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 水痘
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時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患者飲食原則
(1)宜給予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宜飲綠豆湯、銀花露、小麥湯、粥、面片、龍須雞蛋面等。 (2)忌油膩、姜、辣椒,香菇等刺激性食物及發物。 (3)宜多飲開水。
Ⅲ 潮汕話領娘是水痘嗎
潮汕話領娘指的是水痘。水痘是由於人體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導致引起的一種急性的、傳染性極強的疾病,水痘一般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性傳播。
Ⅳ 潮汕俗語吃豆是啥病
潮汕話,吃豆就是指水痘。 吃粥,就是麻疹。
Ⅳ 珍珠娘是不是正月十九生曰
你說的珍珠娘,如指珍珠娘娘,是六月初六生曰。
稱是珍珠娘娘、珠珍娘娘、寶珠娘娘是三姐妹,潮州是玉帝的三個女兒分別叫雲霄、碧霄、銀霄。 傳說她們姐妹三人雲游到潮州府潮陽縣,見此處五丈一廟宇,家家奉香燈,人心十分虔誠。但此處風雨無常,多生頑疾,水痘、麻疹、天花平民百姓無葯可治,娘娘心生憐憫,便 施醫救渡,百姓問其來歷卻絕口不提。後來她們覺得這樣並非長久良策,便重返天庭,將此處人心虔誠卻受疾苦之事奏明玉皇上帝。雖然三位娘娘私用仙法干擾人間,但玉皇上帝念在此舉淳善,發心赤誠,不責反封, 敕賜:輔國庇民保嬰護童隨世靈感珍珠娘娘、珠珍娘娘、寶珠娘娘神位。
另一傳說是:她們姐妹三人得知人間水痘麻疹天花瘋行欲界極苦,就向父皇玉帝請旨下天治理潮汕水痘天花麻疹保嬰幼產婦,常穿藍衣藍羅群赤腳化婦人相救治百姓。功績卓著玉帝賜封號《珍珠,珠珍,寶珠》神位《娘娘》。在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消滅了天花,麻疹現在也少見了,水痘還有潮汕人習慣去媽祖廟放一張清貼和檳羅(番石榴的葉子擇成三角形)拜豬肉蛋和飯拿回家給小孩吃,去廟里上12天的香,40天不能碰到露水,傳說是不聽媽媽的話就會長水痘。六月初六是三位媽祖受封的日子。即使有的地方只拜一位那位媽祖也會邀請另外兩位媽祖來一起慶祝共保誠心弟子平安順利。
六月初六是三位娘娘的受封日,因此百姓把這一天作為娘娘誕辰日。
古時生活艱苦,為謀生計而被迫離鄉的潮人出門之前都要到鄉里的娘娘廟前求得香火隨身攜帶,保得一路平安。後來有的潮人在外落地生根繁育後代,為感恩娘娘庇佑則造廟設爐奉敬,弘揚娘娘之高尚品德。由於在異國他鄉,受其他文化影響等因素,潮州文化與其他地方的文化互相影響。例如潮人把珍珠娘娘香火帶到泰國後與當地佛教互相影響。
Ⅵ 吃痘潮汕話什麼意思啊
潮汕話的吃痘,也就是長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乾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該病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並細菌感染會留瘢痕,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態存留於神經節,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Ⅶ 嬰兒也會長飛蛇嗎請大家交流一下
不管年齡大小,只要抵抗力下降,就會生飛蛇。
飛蛇是民間叫法,我們潮汕地區也是這樣叫。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在嬰兒稱為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