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撓嗎
擴展閱讀
皰疹輸液大約幾天能好 2025-02-12 09:33:05
幼兒濕疹應該注意什麼 2025-02-12 09:32:34

蕁麻疹撓嗎

發布時間: 2025-02-12 04:45:52

蕁麻疹癢起來怎麼緩解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性疾病,這種疾病的復發率是比較高的,而且發作的時候皮膚會出現紅腫瘙癢,患者應該要避免用手去撓患處,然後在患處上塗抹紅黴素軟膏或者服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蕁麻疹癢的時候,患者應該要酒精清洗患處,然後在選擇冰敷的方法,最後可以選擇葯熏的方法。
急性蕁麻疹的來去都非常快,來的時候,身上會出現大大小小的風團,呈乳霜白色或者是粉紅色,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並伴有瘙癢症狀和惡心嘔吐症狀;去的時候,則會在數分鍾或者數小時之內消退,而且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但一天之內還會反復發作。而慢性蕁麻疹則有所不同,病因比急性蕁麻疹復雜,而且瘙癢難耐,遷延不愈,在治療方面的難度較大,治療過程比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得了蕁麻疹,瘙癢難耐怎麼辦?這幾種止癢的辦法,或許你能用得上,不妨趕緊試試,助您遠離皮膚瘙癢。
一、冷敷
當蕁麻疹瘙癢難耐的時候,可以試試冷敷的辦法,可以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的症狀。具體做法是將濕毛巾沾涼水直接敷在瘙癢的皮膚上,或者是將打濕的毛巾放在冰箱冷卻幾分鍾,再放在瘙癢的部位進行冰敷。
二、盡量不要抓撓
有許多蕁麻疹患者在感覺皮膚瘙癢難耐的時候,會忍不住用手抓撓身上的風團,殊不知越抓越癢,越癢越想抓,這是因為抓撓風團會使其溫度提高,從而會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進而導致蕁麻疹越來越嚴重。由此可見,得了蕁麻疹,盡量不要抓繞。
三、服用中葯或用中葯熏蒸
中醫葯在治療蕁麻疹方面還是有一定功效的,可以起到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的作用,比如服用中葯去除體內的濕氣和毒氣,或者通過中葯熏蒸來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都可以有效緩解蕁麻疹的皮膚瘙癢症狀,而且這些做法的副作用都極少,還可以提高蕁麻疹的治療效果。
四、服用抗過敏葯物
一般來說,蕁麻疹患者去醫院就診,醫生為了緩解患者皮膚瘙癢的症狀,可能會給患者開一些口服的抗過敏葯物以及塗抹的止癢膏。需要提醒的是,抗過敏葯物不能長期服用,否則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五、盡量不要吃海鮮等食物
由於蕁麻疹的發病大多數因為過敏因素所致,所以在蕁麻疹瘙癢難耐的時候,盡量不要吃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否則可能引發體內熱性反應,導致皮膚瘙癢的症狀加重,得不償失。

㈡ 蕁麻疹能撓嗎

蕁麻疹患者出現瘙癢不能夠搔抓皮膚,因為搔抓是一種物理性刺激,皮膚搔抓後皮下肥大細胞會脫顆粒,誘發變態反應加重,使蕁麻疹皮疹更加嚴重。搔抓部位可以出現條帶狀隆起風團,更加瘙癢,從而產生惡性循環。
蕁麻疹瘙癢的情況可以外塗止癢的洗劑,比如爐甘石洗劑或者薄荷麝香草酚搽劑等,其具有收斂、保護、止癢的功效。最主要的還是需要服用抗組胺葯來控制過敏反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常用的像氯雷他定或者鹽酸西替利嗪,都有很好的抗過敏、止癢的效果。

㈢ 蕁麻疹為什麼不能抓

蕁麻疹是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風團是其常見的臨床症狀。不建議抓撓是因為在反復刺激後,皮膚的敏感性會越來越高,就會導致風團形成越來越多。

㈣ 蕁麻疹有分幾類的,具體症狀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病,通常與過敏反應相關。這類疾病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且患者可能會反復發作,影響生活質量。

蕁麻疹,也稱為風疹塊,是皮膚和粘膜的小血管擴張和滲透性增加導致的局限性水腫反應。這種病症通常在2到24小時內消退,但新的皮疹可能持續出現。

蕁麻疹的症狀以「奇癢難忍」為最明顯特徵。患者在發作時難以忍受瘙癢,有時會忍不住撓癢處,但這樣只會加劇症狀,導致更難以入睡。

部分患者在蕁麻疹發作時,除了瘙癢感外,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在嚴重情況下,患者可能出現胸悶、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情況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醫。

蕁麻疹的基本特徵是皮膚瘙癢並出現風團,風團的顏色可能是鮮紅色或蒼白色,有時也會呈現皮膚色。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可逐漸蔓延融合,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形成「橘皮樣」外觀。風團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

蕁麻疹可以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在短期內痊癒,而慢性蕁麻疹則指每周發作兩次並連續六周以上的病症。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和葯物治療。一般治療措施旨在去除病因,如感染或過敏源,同時避免誘發因素,如寒冷性蕁麻疹的保暖、乙醯膽鹼性蕁麻疹的運動控制、接觸性蕁麻疹的接觸減少等。

葯物治療主要依靠抗組胺葯物,常用葯物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撲爾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服用抗組胺葯物可以緩解蕁麻疹症狀。尋找過敏原是根治蕁麻疹的關鍵,記錄日常接觸的食物、葯物、物質以及環境變化有助於識別可能的過敏原。一旦確認過敏原,避免接觸可減少發作。

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葯膏,如潑尼松軟膏、丁酸米松軟膏、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塞米松軟膏、糠酸莫米松軟膏等,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減輕皮膚炎症反應。

若服用葯物後風團消退不明顯,需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