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得了濕疹如何檢查
濕疹的發病原因較多,針對濕疹的檢查目前無特異性指標,目前臨床上可通過檢測過敏原,確定患者對何種物質過敏,迴避該過敏原,可減少濕疹復發頻率。也可查血常規,確定嗜酸性粒細胞有無增高。由於過敏原檢測的是臨床上常見的、大部分患者可能會過敏的物質,不是包括所有的物質,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查出過敏原。
『貳』 濕疹如何檢查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膚病,診斷依據沒有特徵性的檢查指標,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
皮疹為多形性,對稱發作,呈慢性過程。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濕疹表現為大小不等的紅斑、紅色丘疹,伴瘙癢,搔抓後流水、糜爛、滲出。隨著病程的延長,滲出減少,過渡到亞急性濕。隨著時間的變化,局部皮疹增厚,逐漸演變為慢性濕疹。根據這些典型的體征,可以診斷濕疹。由於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外界環境因素對濕疹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可以在這方面找一下原因,可以到醫院做過敏原篩查,篩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吸入性過敏原。
手足部的濕疹要與真菌感染相鑒別,可以取皮屑做一下真菌檢查,排除手足癬。一些特殊部位的濕疹,如陰囊濕疹、女性的乳房部位的濕疹,如果長期發作,不能癒合,需要警惕濕疹樣癌,這種情況需要取組織做病理檢查。
總之當皮膚出現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等多形性皮疹時,需要考慮濕疹,根據情況,還可以做過敏原檢查、真菌檢查、組織病理檢查等輔助診斷。
『叄』 濕疹具體應該做哪些檢查
濕疹的診斷主要依賴於其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易滲出液,劇烈瘙癢,對稱發作以及慢性期的浸潤和肥厚等特徵。其中,手足濕疹和汗皰疹常常容易與手足癬混淆。在鑒別診斷時,需要注意手足癬常單側起病,進展緩慢,並伴有小皰和乾燥脫屑的症狀。當手足癬蔓延至手、足背時,會出現邊緣清晰的損害,此時結合真菌檢查結果呈陽性,可以明確診斷。
在臨床實踐中,針對濕疹的確診,醫生會通過觀察皮損的外觀特徵來進行初步判斷。對於疑似手足癬的情況,真菌檢查是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通過直接鏡檢和培養方法,可以檢測出皮膚上的真菌是否存在,從而為診斷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的觀察和檢查外,醫生還會詢問患者詳細的病史,包括皮損的起始時間、發展過程、治療經歷以及家族病史等。這些信息對於排除其他可能的皮膚病,如銀屑病、接觸性皮炎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綜合病史、臨床表現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醫生可以更准確地診斷濕疹,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此外,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過敏原檢測。濕疹患者常常伴有食物或環境因素引起的過敏反應,通過檢測這些過敏原,可以幫助患者識別並避免接觸過敏源,減少濕疹發作的可能性。
在治療方面,醫生會根據濕疹的類型、嚴重程度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可能包括外用葯物(如皮質類固醇、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等)、內服葯物(如抗組胺葯、免疫調節劑等)以及光療等。
總之,濕疹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包括觀察皮損、真菌檢查、病史詢問、過敏原檢測等。通過這些手段,醫生可以為患者提供准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幫助他們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肆』 濕疹的檢查方法
濕疹呈多形性發疹,分布常對稱,有瘙癢,易滲出,常慢性反復發作,不難確診。急性濕疹應和接觸性皮炎相鑒別,後者有明顯的接觸致病史,發病部位多局限於接觸部位,境界比較清楚,去除病因後即迅速痊癒。慢性濕疹應和神經性皮炎相鑒別,後者先有瘙癢,再發扁平丘疹,後呈苔蘚樣變;常局限於頸、肘、膝等極易摩擦部位;可耐受多種治療,不易對外用葯物過敏。手足濕疹需與手足癬相鑒別,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可能增加。
『伍』 濕疹需要做哪些檢查
引起濕疹的原因較多,醫生的主要職責是要幫助病人尋找可能的誘因,盡量避免和減少濕疹的發作。
目前皮膚科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特異性IgE抗體檢查:包括蟎蟲、花粉、部分食物、貓狗皮屑以及黴菌等;
2、特異性IgG抗體檢查:主要是食物;
3、斑貼試驗:將一些接觸性的過敏原試劑放於斑貼紙上,貼在患者後背,48h後去除,觀察對應皮膚位置有無發紅、瘙癢的症狀,從而確認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