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濕疹外洗的中葯方子有哪些
濕疹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針對濕疹的不同分類,外洗的方葯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急性濕疹,伴有明顯的滲出,局部溫度高,就要用溶液濕敷,常用的溶液中葯有復方黃柏溶液、硼酸洗劑、馬齒莧溶液、黃柏溶液、金銀花溶液等,取溶液浸泡紗布,用紗布局部冷敷,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止癢的作用。
對於慢性濕疹,皮膚肥厚、乾燥、粗糙、龜裂,用溶液局部浸泡,可以用的中葯飲片有苦參、透骨草、當歸、郁李仁、桃仁、雞血藤、威靈仙等,取中葯水煎,放置常溫,然後局部泡。泡多長時間,一般20-30分鍾,泡完之後不用清洗,只需要擦乾,塗抹中葯葯膏或凡士林,每天晚上泡一次。什麼時候抹凡士林呢?乾燥就抹,保持局部的滋潤,乾燥、皸裂就會逐步癒合。
Ⅱ 慢性濕疹中葯方
濕疹,一種常見且反復發作的皮膚病,其症狀多樣,治療需對症下葯。針對不同類型的濕疹,中醫提供了多種中葯方劑。
首先,針對「風濕蘊毒」型濕疹,其主要症狀為皮損肥厚,乾燥,瘙癢無度。治療時需熄風止癢,除濕解毒,採用全蟲方,包括全蟲、皂刺、豬牙皂角、苦參、刺蒺藜、炒槐花、威靈仙、黃柏、白蘚皮、川軍等葯材,每日一劑,分兩服,忌食辛辣。
其次,「陰虛濕盛」型濕疹,濕疹日久,膚色暗褐,表皮粗糙,乾燥,舌質紅絳而少津。治療上需滋陰除濕,選用生地、當歸、丹參、玄參、茯苓、澤瀉、白蘚皮、蛇床子等葯材,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忌辛辣腥發之物。
再者,「濕熱浸淫」型濕疹,表現為皮損潮紅,水皰,糜爛,流液,瘙癢,口乾飲水不多。治療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方葯包括地膚子、白蘚皮、赤小豆、蠶砂、紫花地丁、黃花地丁、金銀花、大青葉、川萆解、土茯苓、硫黃、蟬蛻等葯材,每日水煎一茶杯,分四次涼服,忌食辛辣。
在面對濕疹時,中醫提供了多種治療方案,旨在根據濕疹的具體類型,對症下葯,以達到治療效果。同時,濕疹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葯物選擇,避免使用激素類葯物,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引發其他皮炎。
中葯治療濕疹的方劑,不僅在理論基礎上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體現了中葯的獨特魅力。從風濕蘊毒到陰虛濕盛,再到濕熱浸淫,不同的濕疹類型對應不同的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特點。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多樣,根據濕疹的不同類型,採用相應的方劑,能夠有效緩解濕疹症狀,幫助患者恢復皮膚健康。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遵醫囑,合理選擇和使用中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慢性濕疹用什麼中葯擴展閱讀
慢性濕疹常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轉變而來;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為慢性濕疹。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慢性濕疹比較頑固,要及早治療。慢性濕疹其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著,皮損多為局 限性斑塊,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