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持續咳嗽然後長東西是不是水痘啊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為小兒過敏性咳嗽?
1)反復咳嗽,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可能是乾咳,也可能會有少量白色泡沫狀的痰液;
2)不發熱,劇烈運動後或大笑後咳嗽症狀加重;
3)可能有打噴嚏、流鼻涕或鼻塞等過敏性鼻炎症狀;
4)愛搓鼻子、揉眼睛;
5)接觸環境中的某些物質時咳嗽加重,比如靠近寵物時,接觸床塵、冷空氣、煙霧、化學物品的氣味時;
6)咳嗽發作可能跟時間有關聯,比如早晚或夜間加重,到戶外後會得到緩解等;
7)抗生素治療後沒有效果。
過敏性咳嗽還有一個特點,它通常晚上睡覺前咳一陣,半夜醒來咳一陣,早上醒來咳一陣,且每次咳嗽時間不長,日間一般很少或基本不咳,但在運動後或哭鬧時加重,因此易與百日咳混淆。不過,過敏性患兒通常有家族或個人過敏史。若服用抗過敏葯物,症狀會有所緩解,這也是辨別的一種方法。
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的方法
1、小兒過敏性咳嗽臨床檢查常見嗜酸性粒細胞高,血清IgE大於200以上,用葯主要以抗組胺類葯物和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來降低血清中的IgE抗體,減緩過敏性咳嗽或喘息。
2、調整過敏體質是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的根本,欣敏康益生菌是含有多種新的乳酸菌菌株的組合物,其所含菌株可以刺激TH1免疫系統的發育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並挑選對人體無害的微生物,也就是益生菌,這樣的抗過敏益生菌菌株能夠有效的刺激免疫細胞,使TH1免疫系統發育完整。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通過促進白介素質12(IL-12)和干擾素γ的分泌增加,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型免疫反應過度的過敏現象,可有效改善過敏症狀,防止過敏性咳嗽反復發作,還能有效阻斷過敏進程,預防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預防過敏性咳嗽小常識
1、在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時,家長應為孩子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2、家裡不養寵物和花,不要鋪地毯,避免接觸花粉、塵蟎、油煙、油漆等;
3、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症狀的食物,如海產品、冷飲、碳酸飲料等。
4、不讓孩子抱著長絨毛玩具入睡。
『貳』 如何預防水痘和猩紅熱
水痘:注射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重要措施,1~12歲的兒童接種一劑量(0.5ml)即可;13歲及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種2劑量,間隔6~10周。流行期間切勿與水痘患兒密切接觸,更不要使用患兒的生活器具。如已經接觸,或者不小心被患兒的分泌物污染,可肌肉注射胎盤球蛋白或兩種球蛋白。不要用臟手揉擦眼睛,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猩紅熱:治 療
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症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症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葯運用 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
主症 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彌漫全身,見疹後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後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葯運用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症,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葯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後傷陰
主症 丹痧布齊後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症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乾燥,或伴有乾咳,食慾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乾燥、食慾不振等症。
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葯運用 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慾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症,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葯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其他療法
1.單驗方
(1)黃芩:為清熱解毒之品,對丹痧的防、治均有療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
服,連用3天。
(2)板藍根、大青葉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錫類散:取葯少許吹喉中,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2)珠黃散:吹於患處,用於咽喉紅腫、潰爛時。
3.針刺療法 取風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陰交,用瀉法,每日1次。
二、西醫治療
(一)抗生素療法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葯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並發症,療程至少10天。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用紅黴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葯,療程7—10 日。
(二)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兒應卧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
『叄』 帶狀皰疹如何治療減少後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對此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發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由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布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並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本病好發於成人,春秋季節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
帶狀皰疹減少後遺神經痛最好的方法是早期診斷、早治療。治療最好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我一般建議患者這么治療,所以未見有後遺神經痛的患者。採用西葯抗不毒、營養神經治療;中葯辨證內服,中葯湯劑口服。中葯湯劑是每周方葯需要根據患者舌苔、脈象調整,早起清熱解毒止痛,中期解毒通絡止痛,後期益氣活血,通絡止痛。具體面診,辨證論治。同時配合針灸治療,效果顯著。另外,患者要樹立戰勝疼痛信心,適當活動,飲食沒有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