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肝火型蕁麻疹
擴展閱讀
寶寶皰疹性咽峽炎症狀 2025-02-11 08:42:26
阿拉斯加犬得濕疹怎麼辦 2025-02-11 08:20:44
蕁麻疹長期不好會怎樣 2025-02-11 08:20:11

肝火型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5-02-10 21:12:32

① 性蕁麻疹發作,全身起紅斑,皮膚發熱,該怎麼辦

問題分析: 您這樣的症狀是肝火旺盛的明顯表現,主要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回。
意見建答議:個人推薦您服用三黃片和丹參逍遙丸,這類葯物針對性比較強,效果也比較好,平時多注意飲食習慣,象辛辣、油炸食物就不要多吃,可以多喝點金銀花茶、菊花茶或決明子茶,對治療也是很有幫助的。

② 這是什麼類型的蕁麻疹 怎麼治 嚴重嗎 如何防止發展成慢性蕁麻疹

喉嚨不舒服和尋麻疹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此病毒進入內臟會更麻煩。
濕疹、尋麻疹(風團、風疹、冷旦)的治療方法: 目前,很多人認為「火越」是由於內外因素激發而引起的一種遲發性變態反應。相反,火越「濕疹、尋麻疹」是由胃火和肝火同時出來所產生的一種疾病,大多數患者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胃火和肝火向外出,在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中,房間內溫度突變,當胃火和肝火同時出來時受到外來寒氣的相合,之使毛細孔突然閉合,將寒氣關在毛細孔內,熱氣出不來,而寒氣進不去,造成此症也,一旦內火氣出來時,就會引起皮膚癢。尋麻疹它是一種演變性病毒非常難以治療的疾病,用全中葯外用的治療方法,方便又簡單,效果顯著,三至五天就痊癒,治癒後不復發。

③ 急性蕁麻疹為什麼會復發

蕁麻疹的皮疹反復起落有以下幾種原因:1、過敏原持續存在,沒有得到有效的隔離,如果患者專反復接觸過敏原,屬蕁麻疹的症狀就容易反復發作,所以最好在服用抗過敏葯物的同時尋找到過敏原並且進行有效的隔離,避免再次接觸,進而減少蕁麻疹復發的可能性。2、患者停葯過快,在病情有所好轉但是並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時候患者自行停葯,此時過敏原尚未完全清除,所以很容易再次復發。3、由內臟疾病所導致,比如慢性胃炎、系統性疾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蕁麻疹也會反復發作。

④ 晚上睡覺皮膚癢起疙瘩

晚上睡覺皮膚發癢有可能是因為急性蕁麻疹引起的。急性蕁麻疹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床上的床上用品不衛生,細菌滋生導致出現過敏源而致使的。如果症狀輕微,則可能不需要治療,蕁麻疹的出現會通過身體自身免疫而自行清除。但如果出現劇烈的瘙癢不適,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則需要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改善。

其次,晚上睡覺皮膚發癢還可能是因為蚊蟲叮咬導致的,蚊蟲叮咬後所攜帶的細菌進入皮膚會引發過敏反應,尤其在蓋被子導致體溫升高的時候會相對明顯,常會有在睡覺時皮膚發癢並且起疙瘩的症狀出現,這時則需要注意睡覺衛生並且購買一些驅蟲葯物放置在床邊進行改善。

此外,到晚上睡覺皮膚發癢還可能是因為肝火引起的。肝火異常常見症狀是皮膚發癢,並伴隨著起疙瘩症狀,一般考慮與肝膽疾病有關,血清和皮膚中膽鹽濃度升高濃度升高,刺激肌神經末梢而引起的全身性皮膚瘙癢。需要服用相關的葯物清熱解毒,改善肝火引起的皮膚發癢起疙瘩症狀。

⑤ 尋麻疹是什麼引起的

建議:您好!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映,嚴重的患者可以出現腹痛、腹瀉、喉頭水腫等症狀。中醫認為是由於血虛風燥,胃腸濕熱等原因引起。蕁麻疹是一種有多種原因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過敏性的疾病。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或機體功能失調紊亂,由於自身體內有存在相應的抗體.當受到外界誘因刺激後,體內發生Ⅳ型變態反應,導致全身出現過敏表現。
治療建議:
蕁麻疹從中醫上講就是血虛風燥、胃腸濕熱等原因引起,您可以用中葯進行調理性治療,逐漸清除體內的燥、熱。雖然沒有西葯見效快,但是療效穩固,副作用較小。盡可能找到疾病的發病或發展加重的原因,盡可能的去除。急性期治療可以用抗組胺類、鈣劑、嚴重的患者可以短期服用皮質激素類葯物。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從中醫疏風清熱止癢、清脾化濕、祛風止癢調和氣血等方面辯證治療。
注意事項:
1. 保持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 避免強烈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葯物。
3. 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治療慢性病,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4. 忌海鮮發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飲酒。保持清淡飲食,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建議:
1.盡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急性發作期可以內服抗組胺葯物,有全身症狀者可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對症治療;
3、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心情愉快,學會自我調 節,快樂生活.

⑥ 從肝脾論治慢性蕁麻疹

一 概述

蕁麻疹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壓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中皮損反復發作為慢性蕁麻疹,每周至少2次 ,超過6周,間歇性發作。

臨床表現

反復發作的風團、瘙癢劇烈、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發生於皮膚上表現為紅色或蒼白色的風團;

發生於眼瞼、口唇等組織疏鬆部位,則表現為水腫。

2、中醫對慢性蕁麻疹的認識

慢性蕁麻疹相當於中醫學「癮疹」、「赤白游風」等范疇。最早見於《素問》「少陰有餘,病皮痹隱軫」。

病因

(1)、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增大。

(2)、飲食不規律,嗜食肥甘厚味。

(3)、臨床表現(損及肝脾)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納差疲勞。

3、肝脾與慢性蕁麻疹

肝與慢性蕁麻疹

發無定處,驟起驟消。風邪:善行而數變。

反復發作,病程較長。內風:風邪伏於內。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氣血失和,肝—氣血調和之樞。

(1)、肝主疏泄—條暢氣機

《血證論》

「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

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

(2)、肝主疏泄—調暢情志

《素問·靈蘭秘典》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3)、肝主藏血

《靈樞·本神》

「肝藏血,血舍魂」

(4)、肝失疏泄

氣機郁滯—肝鬱

日久化熱—肝火

熱盛生風—肝風

(5)、情志不調

慢性蕁麻疹重要誘因

「郁而不舒,此皆肝木之病矣。」

(6)、肝不藏血

肌膚失養,血虛生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脾與慢性蕁麻疹

《舟仙厝述·癮疹》「癮疹多屬於脾,以其隱隱在皮膚之間發而多癢,或通身紅者或不紅者也」。

《證治要訣·發丹》「癮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及章魚動風之物,才食則丹隨發,以此見得系脾風」。

難治性皮膚病—濕邪,濕性黏滯,病程纏綿難愈,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氣血失和:脾—氣血生化之源

病因:飲食勞倦 損傷脾胃,情志失常,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過食肥甘厚味,濕邪困脾。

病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赤白游風屬脾肺氣虛,腠理不密,風熱相搏」,氣血虧虛,生風化燥。脾主運化。濕從內生,日久化熱。濕熱可傷陰,生風化燥。化痰作風。

4、肝脾論治慢性蕁麻疹

加味過敏煎

(1)、疏肝柔肝、補血斂陰:柴胡、烏梅。

(2)、健脾除濕:白術、茯苓。

(3)、清熱燥濕:苦參、白鮮皮、冬瓜皮。

(4)、散風止癢:防風、荊芥、徐長卿、絲瓜絡。

(5)、活血養血化瘀:赤芍、當歸、川芎、雞血藤。

(6)、養心安神:合歡皮。

調理肝脾、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癢。

葯理學研究,抗炎(柴胡、茯苓、苦參、防風、當歸),抗菌(荊芥、防風、苦參、當歸),抗過敏(合歡皮、烏梅、徐長卿、苦參、白鮮皮),調節免疫(柴胡、白術、茯苓、苦參、防風、徐長卿),鎮靜(茯苓、當歸、苦參、防風、荊芥、川芎、徐長卿)。

5、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43歲,初診時間:2013年5月24日。

主訴:軀幹部反復起皮疹伴瘙癢年。

現病史:半年前因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出現軀幹部皮膚風團,自覺瘙癢。曾在多家醫院皮膚科就診,診斷為「蕁麻疹」,給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中成葯及中草葯等口服,症狀稍有緩解,但風團時隱時現,每於工作勞累、加班或熬夜後發作或加重,影響患者情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刻下症:軀幹部起皮疹,伴瘙癢,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納差、四肢疲軟,二便正常。

查體:軀幹部散在風團,正常膚色或白色,自覺瘙癢,皮膚劃痕症。舌淡紅,苔白,脈弦細。

既往體健,近周無用葯史。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過敏原檢測: (—) 。

西醫診斷:慢性蕁麻疹

中醫診斷:癮疹,證屬肝鬱脾虛。

治則:調理肝脾、清熱除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疼。

方葯:加味過敏煎

柴胡、烏梅、白術、茯苓、赤芍、當歸、苦參、白鮮皮、防風、荊芥、川芎、徐長卿、絲瓜絡、冬瓜皮、合歡皮、雞血藤、每日一劑,一次一包,開水飯後半小時沖服,分早、晚兩次。

復診:風團、瘙癢等症較前明顯減輕。繼服原方14劑。

三診:諸症痊癒,夜寐安。

三個月後隨訪,未復發。

警告:本方劑僅供中醫愛好者學習和探討之用;因中草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劑,詳情請咨詢當地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