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口齒皰疹圖片
擴展閱讀
水痘痂吹風 2025-02-09 03:05:20
蕁麻疹跟風疹 2025-02-09 02:38:02
新兵得了水痘 2025-02-09 02:37:50

口齒皰疹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2-09 00:18:38

⑴ 冰硼散是什麼冰硼散是粉末嗎

冰硼散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卻沒有見過,那麼冰硼散到底是什麼呢,下面的我為你們介紹冰硼散是什麼?冰硼散是粉末嗎?
冰硼散是什麼
冰硼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硼砂,而硼砂功能主治有:化結痰,通喉切,去目中翳障之葯也。此劑淡滲清化,如請病屬氣閉而呼吸不利,痰結火結者,用此立清;治上焦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積塊結瘀肉,陰潰,骨硬惡瘡及口齒諸病。那麼,冰硼散的配方如何?

冰硼散出自明代《外科正宗》一書,由冰片、硼砂、玄明粉、硃砂組成,為粉紅色的粉末。其實冰硼散由冰片、硃砂、玄明粉、硼砂組成,具有清熱消腫、涼血解毒、斂瘡生肌之功,中醫傳統用於治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口腔疾病。近年臨床應用發現它有不少新用途。

冰硼散是粉末嗎
一般買到的冰硼散都是粉末狀的。

冰硼散如何外用
冰硼散是傳統中成葯,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常用治口舌生瘡、牙齦腫脹、咽喉疼痛等症。有資料表明,此葯對其他病症也有較好治療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取冰硼散3克,用冷開水調成稀糊狀塗患處,外加紗布塊,貼膠布固定,每日換葯1次,一般用葯3~5次可愈。如以魚石脂軟膏調冰硼散,如上法外敷效更佳。

帶狀皰疹:取適量冰硼散,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塗患處,每日1次。芝麻油調葯也可,連用3~5天即獲良效。

陰囊濕疹:俗稱「綉球風」,為老年人較常見的皮膚病,用冷開水調適量冰硼散塗搽局部,每日塗葯3次,結合口服維生素B2(即核黃素)葯片,數天後迅即告愈。

足癬(糜爛型):每晚臨睡前先用溫水(加入一些食醋)洗浴雙腳,揩乾後撒布適量本品患處,幾天即愈。

外陰瘙癢症:是老婦的常見病,先用蛇床子、苦參各50克煎湯外洗,然後撒上冰硼散,每晚1次,1~2次可愈。

皮炎:多種皮炎(神經性皮炎除外)均可用本品以溫開水調成糊狀塗搽患處,很快就能減輕瘙癢與腫痛。

上火食療方
治療上火嗓子疼的偏方:白蘿卜蜂蜜汁

取沒有削皮的白蘿卜3個,洗凈切片,加水250毫升,放鐵鍋中煮沸10-15分鍾,然後取汁冷卻,接著加入適量的蜂蜜攪拌,慢慢漱喉咽下,每天2-3次,一般連服3-4天既可消除或減輕上火嗓子疼的症狀。蜂蜜蘿卜汁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也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⑵ 怎麼從辨別小舌頭紅腫

寶寶的健康狀況可以在身體的某些部位表現出來,例如舌頭,爸爸媽媽們可以了解一下健康寶寶舌頭的狀態,進行仔細觀察與對照,及時發現寶寶的身體隱患,保障寶寶健康。



每位媽咪都時時關心寶貝是否吃飽穿暖,如果寶貝稍有發燒不適,很快就會被細心的媽咪發現,但很多媽咪卻沒有注意留心觀察一下寶貝的小舌頭有什麼變化。只有寶貝吃飯不好或是訴說舌頭疼痛時,媽咪才會讓他張開嘴巴,看看嗓子紅不紅,可也不會注意寶貝的小舌頭有什麼變化。即使發現寶貝的小舌頭上有一層厚厚的東西,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原因引起,更不知道應如何預防和處理這種情況。其實,寶貝的小舌頭上大有學問,媽咪可透過寶貝的小舌頭巧識一些疾病:






寶貝的舌頭光滑無苔時

有些經常發燒,反復感冒、食慾不好或有慢性腹瀉的寶貝,會出現舌質絳紅如鮮肉,舌苔全部脫落,舌面光滑如鏡子,醫學上稱之為鏡面紅舌。出現鏡面舌的寶貝,往往還會伴有食慾不振,口乾多飲或腹脹如鼓的症狀。

處理對策:

1.對於鏡面紅舌的寶貝千萬不要認為是體質弱,而給大補或多食肥甘油膩食物。應該多食豆漿或新鮮易消化的蔬菜,如花菇、黃瓜、西紅柿、白蘿卜等。

2.可把西瓜、蘋果、梨、荸薺榨汁飲用,或是早晚用山葯、蓮子、百合煮粥給寶貝食用,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特別提示:

1.新生兒的舌質紅無苔和乳嬰兒的乳白色苔屬於正常現象,媽咪不要過於緊張,以為是疾病所致。

2.一些寶貝吃了某些葯品或食物,往往也會使舌苔變色,如吃紅色糖果後舌苔可呈紅色,吃楊梅、橄欖後舌苔會變成黑色,喝橘子水、蛋黃後舌苔會變黃厚,這些均不屬於病苔。一般來講,染苔的色澤比較鮮艷而浮淺,而病苔不易退去,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區別,千萬不要將正常的舌苔誤認為病苔而虛驚一場。





當寶貝小舌頭生瘡時——

在氣溫較高時,如果寶貝喝水少或是感染病毒、細菌後,會引起口舌生瘡。突出的表現是舌質紅赤、舌尖發紅、舌苔發黃而厚,舌邊或舌頭表面可見到白色的潰瘍面,同時伴有口臭和流口水。同時,大多數寶貝還伴有發熱不退、煩躁哭鬧、夜晚睡覺不安穩、尿少而黃、大便干結等現象。

這時,媽咪一定要更注意寶貝的口腔清潔。每天用生理鹽水為寶貝清潔口腔,注意多給寶貝飲白開水,少進食油膩食物或甜度太大的水果。除此之外,媽咪還可到葯店去為寶貝購買一些新鮮的蘆根或者干品蘆根,拿回家中加入適量菊花或淡竹葉煎水代茶服用。如果小舌面上有皰疹或潰瘍,可用錫類散塗口腔,或用思密達少許塗在小舌面上的潰瘍處,對保護創面起到止痛作用,可幫助小舌面上的潰瘍早日癒合。5個小妙方可緩解

將西瓜一個只取瓤,把籽去掉,然後切小條,曝曬至半干後酌情加白糖腌漬,再曝曬至干。用時適量取瓜條酌情加白糖煮汁,隨量常飲,適用於心脾積熱而口舌生瘡的寶貝。

取豬血、豆腐各適量,入沸水煮熟切塊,加一些香油及鹽給寶貝進食,經常吃可預防口腔潰瘍。可用西瓜翠衣50g,鮮蘆根50g煎水頻頻喂服,尤適應於寶貝發熱時。

可用玉竹10 克,沙參、麥冬10 克,白扁豆10 克,生甘草6 克,煎水喂服用,寶貝熱退時有助於清除余熱。

取芝麻油10滴,化於5-10毫升鹽水中,每天十餘次滴入寶貝的口中,每次4-5滴,適用於滿口白屑、躁動不安的寶貝。

⑶ 面神經炎的防治小知識

1.如何防治面癱 中醫防治面癱的小常識
1、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護眼: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 *** 患側, *** 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面癱的預防知識都有哪些
面癱的發生常常是由於勞累、緊張或汗出後體虛,身體抵抗力下降,且頭面部受風寒所致。

面癱這種疾病比較復雜,正是因為面癱很復雜,所以患上面癱之後患者的面癱的症狀也是復雜的,大家要多多的積累一些面癱的常識,警惕這種疾病的發病。那麼面癱的預防知識都有哪些? 一、要預防面癱,首先注意保暖,出門盡量戴口罩,避開寒風對面部的直接襲擊。

冷天出門時,要輕拍、輕按、耳後、頸部的一些重要穴位,增加自己的禦寒能力。乘車時,最好不要搖下車窗。

少吃或不吃冰凍飲料或食物,年老體弱、過度勞累、患有高血壓、關節炎、神經痛等慢性疾病更要注意。要以樂觀平和的精神狀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減輕心理壓力,避免過度勞累。

如果出現面部麻木等不適,應及早就醫。 二、正常的生活規律。

正常的生活規律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早睡早起的睡眠習慣,充足的睡眠時間,不會讓眼睛過度疲勞。 三、不要用冷水洗臉。

很多人用冷水洗臉,長時間的冷水 *** ,就會使面部神經得到損傷,從而誘發面癱。 四、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非常的重要,油膩,不助於消化的食物不能多吃,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這些食物來補充維生素和營養的能量供給,增加抗病的能力。 五、體育鍛煉。

適當的體育鍛煉對預防面癱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選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比如太極拳,散步等,運動強度不要太大,長期堅持,會使你的體質不斷的增強,對風寒的預防能力就會有所提升。 以上所述就是對面癱的預防知識都有哪些的相關講解,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面癱的存在。

患有面癱後,也應及時去醫院接受治療。希望大家在平日生活中注意做好預防工作,那麼您就會減少患上這種疾病機率。
3.面神經炎的治療要點包括哪幾個方面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為主, 後期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

(1)激素治療。常用潑尼松或地塞米松。

(2)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可用706代血漿或右旋糖酐 40,可加用脫水利尿葯。

、(3)神經營養代謝葯物的應用。B族維生素、胞二磷膽鹼、輔酶Q10等。

(4)理療。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晶體管脈沖治療。

(5)針刺治療。取翳風、聽會、太陽、地倉、下關、頰車, 並配曲池、合谷等穴。

(6)血管擴張葯及頸交感神經節阻滯。可選用妥拉唑啉、煙 酸口服,可用加蘭他敏,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4.怎樣防治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系指莖乳突孔內面神經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圍性面癱,又稱為顏面神經麻痹、倍耳氏麻痹。

本病以口角歪斜、周圍性面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中年以後較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常發生於一側。該病是一種常見病,發病不受季節影響。

[發病原因] 1.感受風寒。部分患者可因頭面部吹風或著涼,導致局部血管痙攣,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致病。

2.感染因素。一部分病人因患風濕性疾病導致面神經炎,或者莖乳突孔內的骨膜炎產生面神經腫脹、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面神經麻痹。

3.免疫功能降低。少部分患者還可因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使面神經水腫,髓鞘或軸突等不同程度變性,形成本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於人體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痰、火等邪氣痹阻經絡,以致經氣不利,筋脈失養,氣血痹阻於面,屬中醫「中經絡」、「?僻」、「歪嘴風」等病證。 [臨床表現] 1.發病突然。

病人常在晨起洗漱時發現口角漏水,歪斜,面肌麻痹,症狀在數小時或者2~3天內達到頂峰,部分病人在病前幾天感覺病側耳後、耳內及面部有輕度疼痛或壓痛。 2.口角歪斜。

病側的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斜,在哭笑露齒時口角明顯歪向健側,常伴有流誕,味覺障礙或消失。 3.面肌癱瘓。

患者表現為病側面部的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擴大,眼瞼不能緊閉或閉合不全,眼輪匝肌反射減弱或消失,角膜反射、瞬目等反射減退,癱瘓側眼球轉向上內方時,可露出白色鞏膜。 4.食物殘留。

進食咀嚼時,食物常殘留在齒頰間隙中,鼓頰、吹口哨時,患側口唇漏氣。 5.聽覺障礙。

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及外耳道感覺遲鈍,或者出現聽力減退。 6.後遺症。

多數病人在起病後2個月內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個別可延至1年而痊癒,少數恢復不全者可出現各種後遺症,如面肌攣縮時,口角反牽向患側,鼻唇溝變深,瞼裂縮小,面肌發生不自主的抽動,在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更明顯。 [預防措施] 1.避免風寒。

注意局部保暖,外出或夜間盡量避免受風寒侵襲,以防誘發本病。 2.穩定情緒。

做到精神愉快,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焦慮、急躁,盡量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以調節神志,保持恬愉心情。 3.勞逸結合。

充分休息,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但不可過於安逸,應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4.合理安排飲食。

平時在高蛋白、低鹽飲食的基礎上,宜多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選用各種動物食品,如蛋、乳、魚、肉等,少吃甜食。此外,可以常食些粗糧及豆類製品,如玉米、花生、黃豆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胡蘿卜、青紅辣椒、西紅柿、菠菜、韭菜、桔子、杏子、枇杷等。

5.治療其他疾患。由於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免疫機能降低導致本病發生,因此,要積極採取防治措施,及時消除各種誘發因素。

[治療方法] 1.西葯治療。在急性期可用強的松,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用葯7~10天後可根據病情逐漸減量停葯;亦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靜脈滴注,7~10天後改口服;選用維生素B族葯物,用維生素B11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或口服每次20毫克,每天3次;亦可用維生素B12100~300微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口服水楊酸鈉每次0.3~0.6克,每日3次;或地巴唑口服,每次10毫克,每天3次。

2.中醫辨證治療。脈絡空虛,風邪入中,表現為突然口眼歪斜,患側面部表情動作消失,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流口水,伴耳部疼痛者,宜以牽正散加減(白附子10克、白僵蠶12克、全蠍6克、蜈蚣3條、防風15克、地龍15克、川芎10克)以疏風散寒,活血通絡;若氣血瘀阻,表現為口眼歪斜,面部抽搐,病側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擴大,日久不愈者,用當歸補血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生黃芪3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生地30克、紅花10克、地龍12克、全蠍6克、僵蠶12克)以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3.葯膳療法。面肌痙攣、疼痛者,可自製川芎白芷鱅魚湯,做法是:川芎9克、白芷9克、鱅魚頭1個,加水適量,同燉至熟,調味食之。

4.針刺治療。在麻痹側取陽白、四白、翳風、地倉透頰車、太陽、迎香、下關、攢竹、廉泉等穴;或用電針 *** 相應穴位,如地倉、頰車、陽白、合谷等,通電量以面肌跳動,局部舒適為宜,每次5~10分鍾。

5.磁電療法。取風池、陽白、攢竹、四白、下關、頰車、地倉、合谷等穴,每次選3~6穴,各穴交替使用。

具體方法是:以二塊高磁塊作一對磁極,一面接觸皮膚穴位上,另一面與脈沖電極導線接通,通電20~30分鍾,每日或隔日一次。 6.熱敷法。

用當歸9克、桂枝9克、雞血藤15克、防風9克、紅花6克、桃仁9克、川芎9克、桑枝15克、天仙藤15克、透骨草15克,水煎15分鍾後,用毛巾浸透葯汁趁熱敷於患處,每次10分鍾,每日2~3次。 7.穴位膏葯敷貼。

取制馬錢子0.5~1克,研成粉末,散於香桂活血膏中,貼在患部壓痛點(太陽、下關、頰車等穴),隔2~3天更換一次。 8.單方驗方及中成葯。

取活黃鱔魚1條,斬頭取血,塗於面部歪斜的一側,每天1次,3~5天即愈,但此法僅適用於病初期;亦可用蜈蚣、全蠍、僵蠶,其量為1∶2∶3,焙乾研末,每。
5.面神經炎的治療
面神經炎(Bell麻痹)

概述

面神經炎又稱Bell麻痹,系指莖孔以上面神經管內段面神經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症。

病因

面神經炎在腦神經疾患中較為多見,這與面神經管是一狹長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結構有關,這可能是面神經炎發病的內在因素。面神經炎發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推測可能因面部受冷風吹襲,面神經的營養微血管痙攣,引起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但一直未分離出病毒。近年來也有認為可能是一種免疫反應。膝狀神經節綜合征則系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使膝狀神經節及面神經發生炎症所致。

症狀

可見於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多為單側,雙側者甚少。發病與季節無關,通常急性起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可於數小進內達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側外耳道耳後乳突區疼痛,常於清晨洗漱時發現或被他人發現口角歪斜。檢查可見同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因眼輪匝肌癱瘓,眼裂增大,作閉眼動作時,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而眼球則向外上方轉動並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現象。下眼瞼外翻,淚液不易流入鼻淚管而溢出眼外。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被牽向健側。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動作,鼓腮進病側口角漏氣,進食及嗽口時湯水從病側口角漏出。由於頰肌癱瘓,食物常滯留於齒頰之間。

若病變波及鼓索神經,除上述症狀外,尚可有同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時,因蹬骨肌癱瘓,同時還可出現同側聽覺過敏。膝狀神經節受累時除面癱、味覺障礙和聽覺過敏外,還有同側唾液、淚腺分泌障礙,耳內及耳後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帶狀皰疹,稱膝狀神經節綜合征。

檢查

1.腦脊液檢查。

2.肌電圖檢查可見自發電位,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3. 頭、頸MRI可正常。

治療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為主,後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

(一)激素治療:強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連續7-10天。

(二)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可用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滴1/d,連續7~10天,亦可加用脫水利尿劑。

(三)神經營養代謝葯物的應用:維生素B150-100mg,維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膽鹼250mg,輔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療:莖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直流電碘離子導入,以促進炎症消散。亦可用晶體管脈沖治療機 *** 面神經干,以防止面肌萎縮,減輕癱瘓側肌受健側肌的過度牽引。

(五)針刺治療:取翳風、聽會、太陽、地倉、下關、頰車、並配曲池、合谷等穴。

(六)血管擴張劑及頸交感神經節阻滯:可選用妥拉蘇林25mg或煙酸100mg,口服,3/d或患側頸星狀神經節阻滯,1/d,連續7-10日。

恢復期除上述治療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蘭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

此外,保護暴露的角膜,防止發生結、角膜炎,可採用眼罩,滴眼葯水,塗眼葯膏等方法。對長期不恢復者可考慮行神經移植治療。一般取腓腸神經或鄰近的耳大神經,連帶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經分支,計有效率約60%左右。

一般預後良好,通常於起病1~2周後開始恢復,2~3月內痊癒。約85%病例可完全恢復,不留後遺症。但6個月以上未見恢復者則預後較差,有的可遺有面肌痙攣或面肌抽搐。少數病側還可出現「鱷淚征」即進食時病側眼流淚。肌電圖檢查及面神經傳導功能測定對判斷面神經受損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復的程度,有相當價值,可在起病兩周後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