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臂上和身上出現小紅點,癢,出水,慢慢紅點會變大,這是什麼
應該是皮膚皰疹。附加相應的說明:
皰疹主要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多侵犯皮膚黏膜交界處,皮疹為限局性簇集性小水皰,病毒長期潛伏和反復發作。
皮膚皰疹: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初起局部皮膚發癢、灼熱或刺痛,進而充血、紅暈,後出現針頭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皰群,基底微紅,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自行潰破、糜爛、滲液,2—10天後乾燥結痂,脫痂後不留瘢痕。
預防方式:
1、保持皮膚清潔,每天洗澡,炎熱天氣可以每天洗2—3次。衣著要適宜,不要出汗過多。
2、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應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歷御疾病的能力。
3、預防感染。感染是誘發本病的原因之一,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節,寒暖交替,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應積極給予治療。
4、防止外傷。外傷易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患者應注意避免發生外傷。保護皮膚不受損傷,衣服、和被褥要柔軟。勤剪指甲,以免抓傷表皮。
5、避免接觸毒性物質。盡呈避免接觸化學品及毒性葯物,以防傷害皮膚,影響身體健康,降低機體抵抗力。
6、增進營養。應注意飲食的營養,多食豆製品,魚、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質的寶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預防發生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疾病。
7、避免與皮膚感染病的人接觸,要勤洗手。
㈡ 手臂上的有這個東西很久了,不痛不癢,究竟是什麼鬼啊
不少朋友一到夏天手就容易出汗,時間久了,竟然發現手上長了一些小水泡,不痛也不癢,其實,這是常見的汗皰疹,主要是因為手部真菌感染引起的。那麼,手上起小水泡不癢不痛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解決手上起小水泡不癢不痛的五大妙招。
1、使用抗真菌葯
一般情況下,手上起小水泡時通過塗抹真菌葯膏可以快速得到治療。只要在患處塗抹適量的葯膏,幾天後水泡就能有效消除而恢復正常皮膚。
2、多吃涼血解毒食物
身體上火、毒素過多也會導致出現小水泡的症狀,因此可以通過多吃涼血解毒食物得到緩解。一般情況下,苦瓜、綠豆、西瓜、青瓜等都可以有助於治療起水泡症狀。
3、生薑泡白酒塗患處
生薑切成片狀後,放入適量的白酒當中浸泡。浸泡24小時後,用浸泡液塗抹患處,每天2次左右。此方法對於治療起水泡並有癢的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4、維生素C注射液塗患處
手上起小水泡癢的情況嚴重時,可以使用維生素C注射液塗患處,每天塗抹2到3次,幾天後症狀可以得到緩解。此外,還可以通過多攝入維生素C而預防手上起小水泡。
5、白醋泡患處
手上長小水泡,並且有癢的症狀,可以用適量的白醋塗抹、泡患處。每天泡大約5分鍾左右,幾天後水泡便慢慢地消除。
㈢ 早期艾滋病皮膚圖片
艾滋病初期皮膚圖片:手臂上出現小疹子。
艾滋病初期的皮膚症廳虛好狀多種多樣,但不能出現了類譽滾似於上述症狀就扮鉛判斷為艾滋病感染,有過高危行為出現皮膚症狀,首先不考慮為艾滋病感染,可以去當地的醫院皮膚科進行就診,同時進行艾滋病的抽血檢測。這樣即使是感染艾滋病,也可以同時進行皮膚症狀的綜合治療。
㈣ 這是什麼病
濕氣,腳氣吧,真菌感染了。建議你用鹽水泡腳,平時盡可能穿透氣,乾燥的鞋子,勤換襪子,用足光散泡腳,或者達克寧葯膏敷,盡量不要用手撓,或者擠破,否則會更多。不用著急,是癬,是真菌,用除真菌葯膏一塗就好。以後你不長還難受!這是濕疹,也叫手上皰疹。是身體內的濕氣比較重所導致的,可以吃一些去濕的東西,我以前也犯過,每到春季,夏季的時候最容易發出來。汗皰疹,叫皰疹性腳氣,是一種真菌,別用手撓,去正規的皮膚病醫院看醫生,醫生會開葯治療的汗皰疹,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腳氣,其實完全不一樣的,一旦發症每年的初夏都會發,除了癢和難看以外其實對身體沒有什麼壞處。一般放著不管3-4周左右就會自愈。但是來年還是會出,治不好的。濕疹而已,那個擠了會出膿,很癢,我以前小時候也得過,就每天換一雙襪子,鞋子勤洗勤換,穿透氣一點的鞋子(建議穿運動鞋,比如新某倫某克之類的)注意個人衛生就好了。這應該是腳氣,又叫香港腳。去醫院皮膚科找醫生看,平時腳少沾水,有水一下就插干。用很燙的水加鹽多泡泡腳。
㈤ 手臂上長的這個是什麼,求大神解答
皰疹:帶狀皰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潛伏在體內再發,造成沿神經支配的皮膚區出現帶狀排列的成簇皰疹,伴隨神經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帶狀皰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為嚴重。民間把這種病稱作「串腰龍」,文獻上叫「纏腰火丹」,這是因為侵犯胸腰部位的帶狀皰疹占本病發病率的60%以上。實際上,這種病還可侵犯頭、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於這種病毒有親神經的特點,發病總是沿神經走向,呈條帶狀,故稱「帶狀皰疹」。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因為肝膽火盛及脾濕郁久,外感毒邪而發。現代醫學已經知道這種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體內,潛伏到脊神經後根神經節或其它發病部位的神經細胞中。這種病毒平時可以不發病,但由於老年人及久病體虛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體勞累、感冒等誘因,則易發此病。 發病機制:病毒感染後無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數是兒童)可發生原發感染,即發生水痘。或病毒隱性感染,經血行傳播到皮膚感覺神經末梢,經神經通路到脊髓神經後根或三叉神經,然後傳播到顱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例如:創傷、感冒、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等等),潛伏的病毒就會大量繁殖,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時病毒沿神經通路下傳,到該神經支配的區域引起節段性皰疹。病毒也會感染運動神經元,引起病人肌無力和運動麻痹,但很少見。發病之初,主要表現為全身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輕度發燒,很快發病部位感覺灼熱,跳著疼痛。如果發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誤診為心臟病或急腹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