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水皰型手癬汗皰疹
擴展閱讀
臉上長雀斑不能吃什麼 2025-02-07 10:53:02
雀斑是炎症嗎 2025-02-07 10:51:44
濕疹怎麼提高免疫力 2025-02-07 10:40:26

水皰型手癬汗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2-07 07:50:45

① 【科普】水皰型手癬和汗皰疹

老粉都知道,這段時間比較忙碌,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文章了。

隨著最近天氣越發炎熱,來咨詢辨別手部皰疹樣感染的朋友越來越多,這兩者也確實難以分辨,索性也就總結一期,專門用以區分水皰型手癬和汗皰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汗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濕疹樣反應,呈季節性發作,好發於春末夏初,症狀往往會隨氣溫升高而加重。

發作時手掌、指端、指側常對稱出現米粒或針尖大小的丘狀皰疹,無傳染性,略突出皮膚表面,皰液透明、清亮,皮損較深,周圍皮膚基本不會出現紅色暈染等明顯炎症反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或灼痛。

水皰型手癬由皮膚癬菌引起,屬於手足癬病其中的一種感染類型。

喜濕熱環境,多為單側感染起病,起病時掌心、食指或拇指的曲面和側緣出現針頭大小的水皰,呈分散或積聚分布,癢覺明顯。

水皰潰破後乾涸脫屑,皮損部位炎症反應明顯並向四周蔓延,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其他部位健康皮膚。

二者常因表麵皮損症狀相似、好發季節雷同而使人混淆不清,但其實二者之間有較大區別,應對方式也多有不同。

為了避免判斷失誤導致的處理方向偏差,以下就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汗皰疹和水皰型手癬二者之間的顯著差別:

【病理性質】

水皰型手癬-- 皮膚淺部真菌感染 真菌鏡檢:陽性

汗皰-- 特應性皮膚炎症與過敏反應(濕疹) 真菌鏡檢:陰性

【自愈性】

水皰型手癬-- 感染後不可自愈

汗皰-- 發作性疾病,可自愈

【好發部位】

水皰型手癬-- 起病時掌心、食指或拇指的曲面和側緣,也可蔓延至手背及手臂,因其具有傳染性,亦可根據感染部位隨機生長,生長位置具有一定偶然性。

汗皰-- 好發在手指、指間,常常對稱分布。

【致病因素】

水皰型手癬:西醫研究認為,水皰型首選多為皮膚癬菌(主要為紅色毛癬菌)感染所致;中醫認為,手足癬主要由「外感濕熱之毒,蘊積皮膚,毒邪相染成病或病久濕熱化燥傷血,皮膚失於榮養而發病。」

汗皰:其致病因素尚不明確,目前研究認為汗皰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接觸性刺激(鎳合金及部分香料)、真菌感染、過敏體質、日照、多汗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真菌感染只是包含在其中的一項誘發因素。

【治療方式】

水皰型手癬:西醫治療:外用類(克霉唑、咪康唑、聯苯苄唑等);口服葯類(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角質剝脫(水楊酸、冰醋酸等)。

中葯治療:多以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為治則,多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抗菌消炎效用的中葯類型,如:百部、蛇床子、土茯苓、地榆等。

汗皰:西醫治療:糖皮質激素類(米松類、可松類);口服類(免疫抑制劑、抗組胺劑);光療類(氦氖激光照射、UVA照射、窄譜紫光照射等);皮內注射(注射A型肉毒素)。

中葯治療:多以消除濕邪阻滯、血虛風燥為治則,多選用具有健脾、除濕、養血、潤燥、殺蟲止癢效用的中葯類型,如:白術、烏蛇、蟬衣、參苓、土茯苓、側柏葉、蛇床子、三仁湯、硫礬散等。

【注意要點】

水皰型手癬:1.清除致病真菌、2.避免自體感染擴散和交叉感染、3.提高個人免疫力、4.保持皮膚乾燥清潔。

汗皰:1.避免接觸致敏物、2.緩解緊張及焦慮情緒、3.保持局部衛生乾燥、4.季節交替時少碰水和清潔劑。

大家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汗皰不具有傳染性,但皰疹性手癬屬於真菌感染,是極具傳染性的,癬類皮膚問題處理起來比較棘手,所以越早發現、越早干預、清菌效果越好,越能夠徹底根除!

對於癬類的傳染性皮損,應當選擇效用溫和、有效的方法進行清菌處理,盡量避免對感染部位的皮損造成進一步的刺激和傷害,從而加大感染面積、加重感染程度。

在清菌介質的選擇上,也最好使用高滲透性、高覆蓋型和能夠保證持續作用的清菌類型,如此才能保障清菌的徹底性,有效避免遺漏導致的復發問題!

② 夏天手上長泡怎麼辦夏天手上有小水泡怎麼去除

在夏天的時候由於天氣或者身體的原因,很多人的手上會出現一些異常的反應,長小水泡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手上長水泡不僅影響面部美觀,而且還會導致患者非常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非常想去掉手上的水泡,那夏天手上長水泡是什麼原因呢?
1、水皰型手癬
夏天手上長出小水泡考慮是水皰型手癬,臨床表現為:在掌心、指側發生針頭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皰,皰壁發亮、較厚,可融合為多房性水皰,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瘙癢。多發生在夏季。水皰自行乾燥後可形成白色點狀及環狀鱗屑。
2、水皰型手癬
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特比萘芬,咪康唑或酮康唑霜劑塗於患處,每天2-3次。皮損糜爛者,可用2%龍膽紫液外塗。但由於真菌感染在皮膚深部,外用葯物難以根治。要徹底治癒手癬還應到醫院皮膚科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口服抗真菌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3、汗皰疹
夏天手上長小水泡可能是由於汗皰疹引起的。汗皰疹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皮膚病,有人認為它屬於特殊類型的濕疹,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春末秋初也就是每年的4、5月和9、10月份多發,水皰深在皮下如小米粒大小,密集成片分布在手指的側面、手掌,嚴重的雙足相應部位也會發生。
4、手上長小水泡怎麼辦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惡化以及發生並發症的主因,所以盡可能減少搔抓是相當重要的。
2、保持清潔:手腳保養盡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並且多擦乳霜。如此不但能減低癢感,還能避免發生慢性濕疹或黴菌感染的並發症。
3、局部使用葯膏:在瘙癢的狀況下,靠單純的保養減低癢感相當困難,這時候需要局部使用葯膏采減少癢感並且控制病情。
4、使用葯物治療:發生汗皰疹,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在患部外搽爐甘石洗劑、5%水楊酸、甘油、酒精等葯物,促使水皰乾涸脫屑。水皰屑後,外塗低濃度的水楊酸軟膏,促進露出的嫩紅皮膚盡快形成角質層,使皮膚恢復正常。
5、注意事項
1、避免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惡化以及發生並發症的主因,所以盡可能減少搔抓是相當重要的,
2、手腳保養:在季節交替時,盡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多擦乳霜。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
3、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情緒,精神因素對病情影響非常明顯,良好的情緒對疾病治療極為有效。
4、飲食清淡:少吃燒烤和海鮮,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有效排除體內毒素。

③ 【科普】水皰型手癬和汗皰疹


久違的粉絲們,感謝你們的耐心等待!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關於手部皰疹的咨詢日益增多,今天就為大家揭秘一個常見的皮膚困擾——如何區分水皰型手癬和汗皰疹,讓這些困擾迎刃而解!


水皰之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汗皰疹,它是一種季節性皮膚病,春末夏初尤為常見。手掌和指端會出現米粒或針尖大小的丘狀皰疹,無傳染性,皰液清澈,皰疹略高出皮膚表面,周圍皮膚僅有輕微的瘙癢或灼痛感,炎症反應不明顯。而水皰型手癬,是由皮膚癬菌引發的,通常單側起病,皰疹主要在掌心、食指或拇指的曲面和側緣,瘙癢感強烈,皰液乾涸後會脫屑並引發炎症擴散。


病理差異


關鍵的區別在於病理性質:水皰型手癬是淺部真菌感染,通過真菌鏡檢可確認;而汗皰疹則屬於特應性皮膚炎症,非真菌性,鏡檢結果為陰性。在自愈性上,水皰型手癬不可自愈,而汗皰疹則會隨季節變化而自行緩解。


生長地帶


水皰型手癬可能在手背、手臂蔓延,位置不定,有傳染性;而汗皰疹主要集中在手指和指間,呈對稱分布,無傳染性。


致病因素


水皰型手癬多由皮膚癬菌引發,中醫認為與濕熱毒素和久病濕熱有關;而汗皰疹的致病因素復雜,包括遺傳、接觸性過敏、真菌感染等,真菌僅是誘發因素之一。


治療策略


水皰型手癬採用西醫治療,如外用抗真菌葯、口服抗真菌葯,中葯則以清熱燥濕為主;汗皰疹則傾向於使用糖皮質激素、光療和免疫調節葯物,中葯則以除濕養血為主。


護理要點


對於兩者,保持皮膚乾燥清潔是基本要求。水皰型手癬要防止感染擴散,而汗皰疹則需避免接觸過敏源,減輕情緒壓力。


最後提醒大家,盡管汗皰疹非傳染,但手癬具有高度傳染性,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對於控制病情、防止擴散至關重要。選擇溫和、高效的清菌方法,確保感染部位得到全面清理,是避免復發的關鍵。


④ 汗皰疹和手癬的區別有哪些

手癬有很多類型,有水皰型、角化過度型,最混淆的就是水皰型手癬,與汗皰疹很相似。
汗皰疹一般有一定季節性,也就是在換季時,春夏交界處容易長汗皰疹,發病部位主要在手指側面長很多小水皰,而且很癢。手癬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在潮濕的季節容易得手癬,一般手癬范圍相對比較局限,往往在大魚際位置比較容易長出。如果在就診的時候比較難區分手癬和汗皰疹時,可以去檢驗科做真菌鏡檢塗片,兩者就很容易區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