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過敏原。對蚊子高度過敏、所以只要被咬了。包就會慢慢發展成濕疹啊蕁麻疹啊之類的一大片。不容易好
Ⅱ 提問:蕁麻疹。濕疹。幾個月不好。有想要假條的理由能開嗎
做過過敏原。對蚊子高度過敏、所以只要被咬了。包就會慢慢發展成濕疹啊蕁麻疹啊之類的一大片。不容易好
Ⅲ 產後請假條怎麼寫,產後濕疹很癢怎麼辦
產後有些產婦會出現濕疹的狀況,濕疹會讓身體渾身發癢,想要治療濕疹一定要在平時的生活上多注意些,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時多注意保暖盡量不要受寒和受到濕氣的入侵,多喝點熱水排除體內的濕氣,屋內的環境一定要干一些,平時皮膚一定要清潔好,不要總是讓皮膚處於臟的狀態,不要去洗澡和玩水。
產後濕疹很癢怎麼辦
應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產後媽媽在患上濕疹後,要不就是過度聽從老一輩父母的觀點,如月子期間不能吹風,忍幾天病情就會好轉等;要不就是盲目的使用偏方,如將苦瓜韭菜等榨汁塗在患處等,這既是對自己,對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也可能會在無形之中導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建議出現濕疹時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治療,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好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如塗抹葯膏,吃葯打針等。
3應注意衣著的寬松
在我國,大多數女性都秉承著產後坐月子的傳統習慣,一來可以使身體更好的恢復,二來可以通過飲食等來彌補身體的空缺。雖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在有些時候由於經驗等的不足,使得有些產後媽媽在坐月子時,要不就是穿太多太厚的衣服,要不就是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穿過緊的內衣,長期下去是很容易影響排汗功能進而出現濕疹的。因此建議在生活中產後媽媽應盡量選擇比較寬松輕軟的衣服,穿衣量也不要太大,根據天氣情況適可而止就好。
4應保證飲食的合理性
對於產後媽媽來說,飲食是否健康,是否合理不僅意味著個人的身體健康,更直接關系著寶寶的健康。因此建議在生活中產後媽媽應盡可能的保證飲食的清淡性與營養性,可適當食用些清蒸魚,瘦肉粥,雞蛋,新鮮蔬菜水果等,不要吃海鮮,煎炸食品,辛辣刺激的食物。
5應盡可能的做好皮膚的清潔工作
造成濕疹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及時的將身體排出的汗清理干凈。雖說坐月子時不能洗澡洗頭,但若連最基本的擦洗都做不到的話,不僅容易影響個人的形象,更可能會導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建議在生活中產後媽媽應每天堅持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應盡量讓皮膚保持乾燥性與潔凈性。
6應盡量減少外部刺激
濕疹的典型症狀就是伴隨有劇烈的瘙癢感。若忍不住用手抓的話,一來容易加重病情,二來可能會留下疤痕。因此建議在生活中產後媽媽應盡可能的控制一下自己的雙手,可以通過和寶寶玩耍睡覺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另外也應注意不要讓肥皂,過強的陽光,帶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等接觸患處。
7應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產後媽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帶娃經驗而出現精力交瘁,晝夜顛倒的情況,長期下去不僅會對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產生影響,更可能會加劇各類疾病的產生,如產後抑鬱症等。因此建議在生活中產後媽媽應學會和寶寶同時休息同時起床,這樣既有利病情的好轉,又可以休息與帶娃兩手兼顧。
產後請假條怎麼寫
標題
在請假條上方的中央位置,用較大的字體註明「請假條」三個字,根據請假事由的不同,也可以將「產假」兩個字加上,註明「產假請假條」也是可以的。
2向誰請假
根據每個單位請假制度的不同,有時候需要向單位辦公室請假,有時候需要向人事部門請假,有時候需要向某位領導請假,不管向誰請假,在標題下方、正文的左上方都需要寫明向誰請假,應該頂格寫上「某某單位辦公室」、「尊敬的某某單位領導」等稱呼,稱呼後面加上冒號。
3正文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請假條,正文都是最主要的內容,也是很多請假人最不會寫的部分。第二步寫完稱呼之後,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請假條的正文內容。根據國家規定,產假一般為90天,但也有其他的特殊情況,可以參照「注意事項」。產假請假條的正文應該寫明預產期和具體的請假日期,譬如「本人是____年____月____日的預產期,經醫生建議,定於____年____月____日提前待產,特從____年____月____日開始請假,到____年____月____日假期結束,期限為_____天。」寫完請假日期之後,另起一行並空兩格,寫上「特此申請,懇望批准」或「特此申請,望領導審批」的字樣。這樣,產假請假條的正文就完成了。
4落款
請假條正文結束之後,在請假條的右下角寫明請假人的姓名,格式是「申請人:某某」,也可以更加具體的註明申請人的部門,格式是「xx(部門)xx(姓名)」。
5時間
落款寫完之後,另起一行,在落款的正下方,註明時間,這個時間一般是提交請假條的時間,譬如我在今年11月10日寫了請假條,在11月16日將請假條提交給了單位相關部門或是相關領導,那麼日期一般寫「2012年11月16日」。
Ⅳ 我有張空白假條,濕疹的假條應該怎麼寫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應該屬於皮膚科.
濕疹根據不同症狀開出的葯也不一樣.
(1)濕熱證: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發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①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葯液洗患處。
④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⑤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葯液,放冷後洗患處。
⑥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葯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該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①白術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枯礬、爐甘石、苦參、蛇床子、吳茱萸、青黛、蒲公英、土荊皮、蒼術黃柏、五倍子、冰片、皮膚滲透劑、濕康12克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