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病從口入得了蕁麻疹切忌吃這些食物,生活中需要盡量避免
如若提起最令人煩惱不已的皮膚病,蕁麻疹必定名列前茅。蕁麻疹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科疾病,又被稱為風疙瘩或風疹,可發於任何年齡群體。病情發作時,患者的局部皮膚往往會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或水腫性風團,還可能會伴有瘙癢感或血管性水腫,對正常的生活造成明顯的影響。蕁麻疹一旦發病,患者往往坐立不安,瘙癢難耐,著實是令人焦灼。
蕁麻疹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高低不一,最低為1%,最高可達30%,在中國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為23%左右。臨床上的調查數據顯示,蕁麻疹多見於女性群體,致病因素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方面,往往與食物過敏、感染、過度勞累、自身免疫以及精神等因素有密切的聯系,通常不具有傳染性。
目前為止,治癒蕁麻疹的關鍵就是徹底去除病因,常用葯物療法和生活方式改善等方法緩解病症。如若無法明確病因,患者就需要盡量避免接觸潛在的致病因子。為了盡量降低蕁麻疹的發作幾率,患者在飲食中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應該盡量避免食用部分食物以免導致病情反復發作。
1、海鮮食物
蕁麻疹患者不宜頻繁食用魚、貝類、蝦以及蟹等海鮮食物,以免導致病症發作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一方面,海鮮類食物是常見的致敏原,容易使得過敏體質者出現過敏性應激反應。另一方面,大多數海鮮食物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組織胺,部分人的機體內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酵素,因此食用過後會引起過敏反應,還可能會激發蕁麻疹的不良反應。
2、蛋白性食物
在飲食中,蕁麻疹患者不宜頻繁食用牛奶、奶油製品、雞蛋、羊肉、牛肉、雞肉、鵝肉以及豬頭肉等一系列蛋白性食物,否則可能會引發激惹性反應。
3、富含添加劑的食物
添加劑中通常含有較多的化學成分,蕁麻疹患者攝入過多可能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刺激,還會誘發皮膚過敏炎症。在烹飪菜餚時,蕁麻疹患者應該盡量少放辣椒粉和胡椒粉等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調味品。
4、不宜飲酒
無論是酒精度數偏低的葡萄酒或啤酒,還是酒精度數偏高的米酒,都含有大量的刺激物。普通人飲酒尚且會發熱臉紅,蕁麻疹患者飲酒後的反應往往更加嚴重。蕁麻疹患者攝入過多會對個人的免疫力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加重不適症狀。
溫馨提示:
從飲食方面著手可以盡量避免接觸致病因素,從而降低病症發作的風險。患者在生活中還需要保證充足的休息,不宜過度勞累,從而促使免疫系統恢復正常,盡量減輕對自身的影響。如果蕁麻疹患者急性發病且病情嚴重,那麼就需要立即去醫院搶救,可以肌肉注射腎上腺素並建立靜脈通道,盡早使用糖皮質激素改善現狀。
⑵ 你覺得蕁麻疹是醫學界的難題嗎
春季是蕁麻疹的高發季節,因為氣溫下降,空氣乾燥,室內外溫差較大,每當由寒冷的室外驟入到溫暖的室內或解衣入睡時,肌膚便可能立即出現片狀的紅疙瘩,並伴有嚴重的瘙癢症狀,搔抓會使其連成片,最後變成了蕁麻疹。
蕁麻疹的成因有哪些
1、環境因素
主要包括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內部環境是指家居生活條件臟、亂、差,不經常換洗衣物、打掃衛生、消毒、晾曬床單被褥。外部環境則於成人從事的工作環境和大氣環境有關。
2、過敏性體質
因為過敏體質的人皮膚容易過敏,因此患上蕁麻疹的可能性要大於常人。經常過敏的人對皮膚刺激較大,同一部位反復過敏很容易引起該部位的不良反應,從而容易引發蕁麻疹症狀。
3、葯物濫用
亂用葯物因濫用葯物而導致蕁麻疹加重等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亂用激素類葯物治療,容易產生依賴性,容易導致蕁麻疹反復發作,如果用激素類葯物治療,前期治療效果會比較好,一旦停葯,往往很容易出現再次復發,甚至還會加重病情。
得了蕁麻疹應如何治療?
第一步:要先調理脾胃,食物是對身體調節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1、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2、紅棗(大棗)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第二步:益生菌治療蕁麻疹,調整過敏體質。
目前,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葯物是抗組胺葯。抗組胺葯物對蕁麻疹起效很快,可是吃上葯就能控制,不吃葯依然會起蕁麻疹,從急性蕁麻疹到慢性蕁麻疹,葯物治療斷斷續續,依然是無法擺脫蕁麻疹困擾。
現代醫學對微生態的研究發現新的抗過敏的乳酸菌菌株群,[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以通過促進機體自身γ干擾素的分泌量使TH2(2型T細胞)的活性下降,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對腸道裡面的免疫機能產生作用,把過於低下或者是過高的免疫活性調節到了正常的狀態之下,更好地促進了腸道的成熟,慢慢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同時對於全身的免疫系統的成熟也有刺激的作用,從而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蕁麻疹就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自然消退了。其次它不會像其他葯物需經肝腎代謝,從而避免了葯物對人體的不良反應。
⑶ 蕁麻疹是什麼樣子的
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風團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後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
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
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每周至少兩次並連續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蕁麻疹,還有以下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3)蕁麻疹患病人數擴展閱讀:
蕁麻疹相關延伸:過敏蕁麻疹治療:
治療蕁麻疹應從三個方面著手:避免、護理與治療。
1、過敏蕁麻疹避免
盡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並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葯物或食物品等。
2、過敏蕁麻疹護理
蕁麻疹是比較頑固,發作期間需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不要抓,不要刺激皮膚,避免壓力,多注意鍛煉身體,同時需要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海鮮等發物。
3、過敏蕁麻疹治療
傳統療法應用息斯敏、撲爾敏、或仙特敏等抗組胺葯,配合口服維生素C,但這種療法只是暫時控制病情,過後又會復發,就這樣反復發作,最終導致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增加病人的痛苦。只有從內治療,改善過敏體質才能根治。
⑷ 蕁麻疹為什麼叫蕁麻疹
蕁麻疹為什麼叫蕁麻疹?因為蕁麻疹(Urticaria)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粘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為時隱時現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中醫稱「癮疹」,俗稱「風疹塊」。
它屬於流行病學,是全球范圍內發生的疾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率高低取決於病因。人群發病率為1-30%,中國研究患病率為23%。
它的發病機制主要是過敏、自身免疫、葯物、飲食、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蟲叮咬等原因引起肥大細胞依賴性和非肥大細胞依賴性導致的炎症介質(組胺、5-羥色胺、激肽及慢反應性物質等)的釋放,造成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如下:
一、皮疹為發作性的皮膚黏膜潮紅或風團,風團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顏色蒼白或鮮紅,時起時消,單個風團常持續不超過24~36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
二、自覺瘙癢劇烈,少數伴發熱、關節腫痛、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氣憋、呼吸困難、心悸等全身症狀。
三、主要類型的臨床特點
(一)急性蕁麻疹 發病急驟,經治療或脫離誘因多於數日內痊癒。詳細詢問病史後,多數患者能找到病因,如食物、葯物等。病程小於6周。
(二)慢性蕁麻疹 病程大於等於6周,風團反復發作。80%~90%以上的病人找不到病因,治療較困難。
(三)皮膚劃痕症 又稱人工蕁麻疹,往往先有皮膚瘙癢或灼熱,搔抓或輕劃後局部皮膚出現線狀風團,即皮膚劃痕征陽性。
(四)寒冷性蕁麻疹主要分為兩型:
1.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 可於任何年齡突然發病。皮膚在暴露於冷風、冷水等後,數分鍾內局部出現瘙癢性水腫和風團,可持續30~60分鍾,保暖後緩解。貼冰試驗陽性。
2.遺傳性寒冷性蕁麻疹 屬顯性遺傳,女性多見。嬰兒期發病,持續終生。於受冷後數小時出現泛發性風團,有燒灼感,不癢,可持續48小時。同時伴畏寒、發熱、頭痛、關節痛和白細胞增多等。貼冰試驗陰性。
(五)蛋白腖性蕁麻疹 多在暴飲暴食(特別是海味、牛羊肉、豬肉),並有飲酒、情緒激動後,皮膚出現潮紅、風團,伴頭痛、乏力。病程短,僅持續1~2日。
(六)膽鹼能性蕁麻疹 多青年期發病。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後出現。皮疹的特點為1~3mm大小的小風團,周圍有紅暈,多在軀干及四肢近端,伴瘙癢。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炎症,如腹痛、腹瀉等。
(七)血管性水腫也叫巨大蕁麻疹,主要分為兩型。
1.獲得性血管性水腫 突然發生的大片暫時性水腫,邊緣不清,膚色或稍帶蒼白及淡紅色,不癢或輕度燒灼和不適感。數小時或24小時消失。好發於皮下組織較疏鬆的部位,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和手足背部。發生在咽喉部者可出現喉頭水腫。
2.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常10歲前開始發病,有家族史。突然發生局限性水腫,非凹陷性,不癢,常單發,局限於面部或一個肢體,1~2天消退。有產生喉頭水腫導致窒息的危險。化驗血清C1酯酶抑制物、C4和C2補體值均減少,在發作時尤顯著。
另外附上「蕁麻疹」網路詞條http://ke..com/view/17144.htm,供感興趣的同學繼續閱讀。
⑸ 蕁麻疹不能見風
不能見風。蕁麻疹盡量不洗澡,避免受風刺激,蕁麻疹治療比較頑固,需要堅持服葯數月。但是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