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歲半的寶寶發熱,有什麼物理降溫辦法快速而且最安全
你好寶媽,寶寶發熱要多喂水,加速身體代謝。另外用溫水洗毛巾,擦拭寶寶的脖子,腋下,大腿根部和腿關節內側,還可以用溫毛巾貼在額頭,都能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另外寶寶發燒有時是身體自身的免疫力在和病菌做斗爭,過快降溫對寶寶身體並不好,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
㈡ 濕疹為什麼晚上會加重
晚上注意力集中
濕疹晚上感覺癢,是因為白天周圍環境影響注意力,所以感覺不回明顯,夜晚安靜答,注意力就集中到瘙癢上,感覺就特別強烈;而且白天陽氣壯,身體抵抗力強,症狀也差些,而夜晚屬陰,抵抗力下降,疾病就活躍。
被窩溫度高引起
晚上被窩里的溫度高,濕疹一熱就會癢,所以有人晚上睡覺感覺濕疹更癢,尤其在冬天加明顯。另外夜間身體的內分泌狀態和人在安靜時對皮膚發癢的感覺明顯。
㈢ 麻疹的恢復期要怎樣護理
小兒蕁麻疹的治療
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蕁麻疹的治療,蕁麻疹症狀,人工蕁麻疹,蕁麻疹治療,小兒蕁麻疹,急性蕁麻疹,蕁麻疹的症狀讓美寶來過敏專家告訴你:更多詳情,請登陸美寶來網站: http://www.opcmbl.com/zhtz/gmtz7.asp 專家熱線:0755-61280656
蕁麻疹俗稱「風疙瘩」,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它的病因很多,可能並發於細菌、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機體對某種食物如魚、蝦、蛋等過敏;還可能是對某種葯物如青黴素、磺胺葯過敏或是對花粉、灰塵及被昆蟲叮咬過敏。少數病人有家族史,屬於遺傳性過敏體質。小兒蕁麻疹多發病急,最初為煩躁,皮膚瘙癢,很快出現淡紅色風團,形態不規則,迅速增大,融合成片,短的十幾分鍾自行消退,長的一兩天自行消退,不留痕跡。追問病史,很多小兒在發病前幾天曾有輕重不同的咳嗽、發燒、流涕、吐瀉、腹痛等症狀。小兒出現蕁麻疹之後,應先找出原因,停服、停用引起過敏的葯品和食物,同時服用抗組織胺葯,如撲爾敏。孩子癢得厲害可以塗爐甘石洗劑等葯水,以防患兒搔抓皮膚,還可用其他辦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不要讓他總注意皮膚瘙癢。
根據病患情況,小兒蕁麻疹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小兒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蕁麻疹又稱急性單純性癢疹。多因跳蚤、臭蟲、蟎、蠓、蚊等節肢動物叮咬所致。春秋季多見,好發於學齡前兒童。 皮疹為黃豆至花生米大小梭形風團群丘疹,中央常有小丘疹或小水皰,有時可見緊張快大皰,紅腫消退後可形成硬質丘疹,並持續1周以上。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經久不退。皮疹成批出現於四肢、軀乾等處,散在或群集分布,不對稱,伴劇癢。常因搔抓導致濕疹化或繼發細菌感染。易反復發作,通常在7歲左右逐漸減輕並停止發作。 預防本病應改善環境衛生和居住條件,消滅跳蚤、臭蟲、蠓、蚊等。患兒應避免與貓、狗等動物接觸。局部外用各類止癢劑,必要時口服氯苯吡胺(撲爾敏)等抗組胺葯。
2.兒童急性蕁麻疹
兒童蕁麻疹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皮膚下的小血管擴張,尤其是過敏反應,使其內血漿滲出,形成皮膚發癢、發紅隆起的皮疹,又叫「風疹塊」,看起來很像蚊子叮過後引起的紅疹。典型的急性蕁麻疹,其皮疹持續存在的時間為2小時至24小時,但常常退了又來,反復發作。皮疹常有地圖狀的邊緣,異常搔癢,分布於四肢及軀干,但可在任何部位發生,紅疹大小形狀不一,常會變來變去。可伴隨血管性水腫血漿滲出液,若是發生在較深層的真皮或皮下組織,會造成眼睛四周、嘴唇、舌頭等,有疏鬆皮下組織的部位,發生皮膚腫脹現象,稱為「血管性水腫」。通常不會癢,反而會有些痛,與四周正常皮膚境界不明顯,如果發生在喉頭,引起腫脹,病人會無法呼吸,有生命危險。40%的蕁麻疹,可並發血管性水腫,50%則單獨發生,另有10%的病人,可單獨發生血管性水腫。
蕁麻疹的分類
一般性蕁麻疹可分為急性、慢性或間歇性。發作時間在6星期內稱為急性,超過6星期為慢性,除一般性蕁麻疹之外,物理性、接觸性、血管炎性蕁麻疹,是比較特殊的蕁麻疹病變。急性蕁麻疹大多在孩童及年輕人身上出現,慢性則多為大人易發生。
小兒蕁麻疹的治療
嬰幼兒由於對某種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肝油等異性蛋白過敏而發病。外界溫度突然變化,穿化纖、毛織品等衣服,肥皂的刺激以及消化不良、便秘等也可致病。有時還可以是多種致敏源共同引起,患兒大多為遺傳性的過敏體質者。 嬰幼兒由於年齡小,過敏時不能使用副作用很大的成人使用的常規抗過敏葯物進行治療,由於皮膚太嫩,也不能使用外用塗抹葯物,防止引起皮膚硬化,留下疤痕。
小兒麻疹的護理措施
1.高熱的護理絕對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體溫正常。室內宜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 次(避免患兒直接吹風以防受涼),保持室溫於18~22C ,濕度50%~60%。衣被穿蓋適宜,忌捂汗,出汗後及時擦乾更換衣被。監測體溫,觀察熱型。
高熱患兒可用小量退熱劑,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響透疹,導致並發症。
2.皮膚粘膜的護理及時評估透疹情況。保持床單整潔乾燥與皮膚清潔,在保溫情況下,每日用溫水擦浴更衣1 次(忌用肥皂),腹瀉兒注意臀部清潔,勤剪指甲防抓傷皮膚繼發感染。如透疹不暢,可用鮮芫荽煎水服用並抹身,以促進血循環和透疹,並防止燙傷。
加強五官的護理。室內光線直柔和,常用生理鹽水清洗雙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維生素A 預防乾眼病。防止嘔吐物或淚水流入外耳道發生中耳炎。及時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口腔護理,多喂水,可用生理鹽水或朵貝液含漱。
3.飲食護理發熱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蒸蛋等,常更換食物品種並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慾利於消化。多喂開水及熱湯,利於排毒、退熱、透疹。恢復期應添加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指導家長做好飲食護理,無需忌口。
4.病情觀察麻疹並發症多且重,為及早發現,應密切觀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暢、疹色暗紫、持續高熱、咳嗽加劇、鼻扇喘憋、發紺、肺部羅音增多,為並發肺炎的表現,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患兒出現頻咳、聲嘶、甚至哮吼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三凹征,為並發喉炎表現。患兒出現嗜睡、驚厥、昏迷為腦炎表現。出現並發症時可導致原有結核病的惡化。應予以相應護理。
5.預防感染的傳播對病人採取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後5 天,有並發症者延至疹後10天。接觸的易感兒隔離觀察21天。病室通風換氣進行空氣消毒,患兒衣被及玩具曝曬2 小時,減少不必要的探視預防繼發感染。流行期間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托幼機構暫不接納新生。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對8 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的小兒可接種麻疹疫苗。接種後12日血中出現抗體,1 個月達高峰,故易感兒接觸病人後2 日內接種有預防效果。對年幼、體弱的易感兒肌注人血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接觸後5 日內注射可免於發病,6 日後注射可減輕症狀,有效免疫期3 ~8 周。
6.家庭護理指導麻疹患兒無並發症時可在家治療護理。醫務人員每日家庭訪視1 ~2 次,並進行上述護理指導。
參考資料:http://www.fitcn.net/baby/D76486/A06596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