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治濕疹看老中醫有名的是哪
這類的話,當然是長江啦,可以先面診張兆霞醫生,到實地觀察一下。
『貳』 銅仁哪裡看皮膚好,中醫也行,好像得了濕疹
在銅仁10中後面有個老中醫 貌似很有名氣 叫陳皮膚 很擅長治療這個皮膚病的
你在10中校區裡面去問就知道了 我也忘記他住哪個單元了
『叄』 臨床效驗方:「 頑固濕疹 」 專治方
古道瘦馬王幸福
主方:
土茯苓60g 莪術10g 川芎10g 甘草6g 白鮮皮30g 苦參10g
水煎服,每日一劑;
有滲液者加黃連5g,銀花12g,乾性者加地骨皮10g 紫草15g。
主治:急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等
古道瘦馬體悟:
此方是治療急慢性濕疹和神經性皮炎的卓有顯效之方。
我最早是三十前從《幹家妙方》一書中看到,作者是湖南老中醫胡天雄先生,後又在《中醫臨床家---胡天雄》一書中,再次看到,胡老稱其為皮膚解毒湯。
據胡先生介紹,本方出《續名家方選》(日本村上圖基撰),分量為余所擬定。
原名從革解毒湯,據雲為治疥瘡之有效方。
原注雲:
「不用他方,不加他葯,奏效之奇劑也。」
經多年之臨床觀察,知本方對多種皮膚病有效,對過敏性皮炎效果尤著,對疥瘡無顯著效果,當是誤認濕疹為疥瘡也。
概皮膚瘡瘍,多濕熱為病,而瘙癢則主於風邪,土茯苓解風濕熱毒,故為此方主葯。
凡皮膚病濕熱勝而滲出旺盛者,方內有黃連、銀花,收效殊佳;
其風熱勝為乾性者,瘙癢較劇,則以地骨皮、紫草易黃連、銀花,大有涼血止癢之功,氣血不足者,歸、芪亦可加入。
因去「從革」二字,改用今名。
治療皮膚病中的濕疹類病證,我過去一直以消風散為主加減,臨床時有效時無效,很不順手,一直想找一個療效較好的方子。
經過查找文獻,翻閱名老中醫之醫案,發現了這首皮炎解毒湯,驗證於臨床,確無虛言,治療急慢性濕疹十中八九,心中甚為愜意。
該方簡潔明了,很好掌握,易於加減。
我臨床上因嫌其中個葯量偏小,常增量,並加入其它葯,效果更好,更顯著。
現舉二例示之:
驗案一
患者:唐某某,男,11歲。
刻診:全身搔癢,尤其是雙臂雙腿,泛紅色暗深,因出小濕疹,癢甚,被抓撓的血痂遍布,慘不見睹;
身上其餘地方散在癢疹,但不及腿臂集中,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飲食二便基本正常。
經省二院皮膚科診斷為濕疹,屢用西葯和外用葯膏無效,於是轉治於中醫,
余為其處方上方加減:
土茯苓60g 莪術10g 川芎6g 生甘草10g 地骨皮30g 紫草15g 苦參10g 白鮮皮30g 地膚子12g
七劑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後復診,據其母雲,真見效,已不癢了,也未見再出新疹。
效不更方,又續七劑,基本痊癒,僅雙腿胳臂遺留暗紅色印跡。
三診調整上方為:
土茯苓60g 莪術10g 川芎10g 甘草6g 地骨皮10g 紫草15g 桃仁6g 紅花6g 當歸6g 赤芍6g 生地10g
十劑鞏固治療,後徹底痊癒。要求忌口三個月。
——《古道瘦馬醫案》
『肆』 過敏性濕疹中葯方子
濕疹 可分為手部濕疹、 陰囊濕疹 等,臨床結合 中醫 治療濕疹的 偏方 驗方,可增強療效。對於濕疹的治療,應按遵從皮膚科常規處理,切忌盲目 用葯 。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過敏性濕疹 中葯 方子,希望能幫到你。
過敏性濕疹中葯方子
組方: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
適應症:凡過敏試驗陽性者,均可採用本方。
隨症加減:
如過敏性 蕁麻疹 屬於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
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
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
過敏性 哮喘 ,常加萊菔子、白介子、蘇子、葶藶子、杏仁。
過敏性 紫癜 ,常加藕節炭、血餘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過敏性 鼻炎 ,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
冷空氣過敏症,加桂枝、白芍、生薑等。
烏梅20g 五味子12g 丹參20g 荊芥10g防風12g 蟬蛻10g 桔梗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劑。 我感覺加減之後比原方效果更好一點。
這不是我個人的方子,是我在中 醫學 院一附院 實習 時楊友鶴老中醫給的一張方子。以前也沒有怎麼在意,最近用了幾十例病人,療效肯定。
烏梅20g 五味子12g 酸性,入肝,肝 屬木 ,可以起平肝息風,丹參20g 血行風自滅
荊芥10g 防風12g 蟬蛻10g 皆去風之葯。
桔梗10g 甘草6g 應該用於發疹 故本方更適於風疹隱隱之時 。
此方吸取了現代中葯研究 經驗 ,根據現代中葯葯理研究,消風散里最主要的配伍就是荊芥、防風、蟬蛻,如果減去這3味,則治療過敏療效大打折扣。 另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蕁麻疹效果肯定。
日常生活中治療濕疹的三種食物
一、苦瓜 苦瓜內含奎寧。具有 清熱 解毒 、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
二、番茄 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鈣、磷、鐵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
三、韭菜 韭菜內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鐵、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濕疹。
『伍』 徐宜厚靠譜嗎
靠譜。徐宜厚是靠譜。徐宜厚是武漢巿中醫院的一名老中醫,從事中醫皮膚病臨床4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被遴選為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在其專業領域是非常靠譜的。他是中醫皮膚科,中醫葯管理局認定的全國繼承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新加坡中華醫學會學術顧問等,擅長皮膚濕疹、蕁麻疹、痤瘡、銀屑病、瘙癢病、血管病、結締組織病等。
『陸』 老中醫治療濕疹最有效的方子,太神奇了,一治一個准
濕疹 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嚴重瘙癢的皮膚病。
濕疹一般可分為 急性濕疹 , 亞急性濕疹 , 慢性皮疹 ,3種類型,急性濕疹常有紅斑、疙瘩、水皰、侵蝕、滲出物等,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導致淋巴管炎、發熱性皮膚病如毛囊炎,亞急性濕疹,炎症比急性濕疹輕,但病程可長,不及時治療可演變成慢性濕疹。慢性濕疹可以從急性、亞急性發展,或者在一種情況下可能是慢性的,但無論哪種類型的濕疹具有相同的特徵,它在夜間都比白天非常癢。發癢,雖然濕疹不屬於任何重大疾病,但由於其劇烈的瘙癢和炎症很容易影響人們的生活,所以當濕疹出現及時治癒時,這是每個人所希望的。
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濕疹。哪種中葯可以用來治療濕疹?現在讓我們與您分享5種可用於治療濕疹的中葯。這些葯物可以與其他葯物一起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一、 Purslane:根據《國家中草葯匯編》,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和痔瘡,濕疹,丹毒,蛇咬等。很常見,農村人經常用它來外部粉碎治療癰和痔瘡。另一種用途是洗滌水以治療各種皮膚病。
濕疹、接觸性皮炎: 取200克新鮮馬齒莧,洗凈切碎,加水1000ml,煮沸,當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痰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或者用紗布浸漬將液體濕潤地施加到受影響的區域也可以在外部使用新鮮的馬齒莧。
二、白蘚皮:白蘚皮,又稱白鮮皮,據中國葯典》號,白鮮皮有清熱利濕,祛痘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瘡,濕疹,痤瘡疤痕等。白鮮皮通常用於治療伴有地膚濕疹,蛇床子,苦參等的肛門濕疹。
濕疹: 白鮮皮,加水300ml,煎水,當水溫降至40°C左右時,用毛巾痰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白鮮皮的用量。
三、紫草:根據中國葯典》》,紫草具有涼血,促進血液循環,排毒和皮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斑,麻疹,瘡,濕疹,水和火燒傷。根據相關臨床研究,使用甘草油輸液治療女性生殖器濕疹、侵蝕、潰瘍等,應用紫草油後3~5天即可見效,現在許多濕疹膏用於治療紫草。
濕疹: 紫草經常與油一起製作紫草或使用其提取物,但它也可以通過用紫草洗滌來治療濕疹。
四、土茯苓:根據《國家中葯匯編》,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梅毒,類風濕性關節痛,腫脹毒,濕疹,皮炎等疾病。皮膚、紫草、軟木等中草葯也可單獨使用。
濕疹: 取200克,加水1000ml,煎水,當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蘸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或直接沖洗患處。土瑕疵,也熬煮土茯苓服用,土茯苓是治療皮膚病最常用的中葯。它可以治療各種皮炎。即使是梅毒治療梅毒也可以達到90%。
五、苦參(Sophora flavescens):根據中國葯典》號,苦參(Sophora flavescens)具有清熱利濕,殺蟲的功能。它可用於治療水腫和瘙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蕁麻疹和外部毛滴蟲病。炎症是一種用於治療皮膚病的傳統中葯。然而,由於苦參的毒性很小,劑量不應太大,通常的口服量不應超過9克。
濕疹、瘙癢: 苦參20克,水300ml,煎水,當水溫降至40℃左右時,用毛巾蘸液沖洗患處,每日3次,根據實際情況,加大sophora和水的數量,許多老中醫醫生喜歡使用苦澀治療皮膚病。它也是速效最快的中葯,但應該注意的是,由於其毒性小,不應大量服用。例如,在使用過程中,節奏並不完整。、呼吸、脈搏匆忙、如果您因抽搐中毒,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