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嬰兒濕疹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小學出水痘 2025-02-05 16:57:04
產後雀斑是怎麼引起的 2025-02-05 16:49:18
水痘後期處理 2025-02-05 16:46:01

嬰兒濕疹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2-05 14:15:25

『壹』 如何區別15種嬰兒常見皮膚病圖片

以下內容整理自國外知名健康科普網站Webmd及BabyCenter~
一、尿布疹(Diaper Rash)見下圖
如果你的寶寶在尿布區域周圍的皮膚有發紅的現象 那麼很可能就是尿布疹。大多數尿布疹的發生是因為皮膚遭受刺激所致。尿布太緊 濕尿布留了太久 不合格的尿布或嬰兒濕巾的使用 都是尿布疹形成的可能原因。
處理:盡量保持寶寶尿布周邊空氣暢通 一旦發現寶寶弄濕尿布在第一時間更換 清潔上盡量不要用嬰兒紙巾以免其中成分對寶寶皮膚形成進一步刺激 而用溫水沾濕毛巾來輕輕擦拭 可以考慮給寶寶上氧化鋅霜。
二、嬰兒痤瘡(Baby Acne)見下圖
嬰兒痤瘡通常與油脂分泌旺盛有關 跟青春期痤瘡長得也很類似。但是也有研究表明 嬰兒痤瘡可能是酵母而不是油脂導致的。
處理:嬰兒鼻子和臉頰上的痤瘡一般會在幾周內自行清除。所以一般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療或者使用葯膏。保持正常的清潔工作就好。
三、胎記(Birth Mark)見下圖
超過十分之一的嬰兒會有胎記出現。可能是痣也可能是如圖的不均色塊。可能剛出生就有 也可能幾個月後才出現。
處理:不用擔心 也無需治療。但是如果寶寶的胎記有面積增大的趨勢 可以咨詢醫生。
四、濕疹(Eczema)見下圖
寶寶濕疹通常表現是皮膚有大面積發癢紅疹。濕疹的發生通常都有一個引發原因 如果父母患有哮喘 過敏 特硬性皮炎的話 嬰兒患有濕疹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濕疹有可能出現在寶寶的臉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 可能變厚 變干甚至呈鱗片狀。你可能還會在寶寶的肘部 胸部 胳膊 膝蓋後方看到。
處理:杜絕寶寶濕疹的主要方法就是盡量避免可能觸發濕疹的原因 反復發作的濕疹應該去醫院確診是否有過敏源。使用成分溫和的洗護產品 並且注意皮膚的保濕。如果情況嚴重時 需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五、乾裂脫皮(Dry Skin)見下圖
如果寶寶是新生兒 那無需擔心 一般隱藏在乾燥表皮下的肌膚依然是柔軟健康的。尤其是晚產兒。
處理:無需處理 一般這種情況會隨著寶寶表面角質的代謝而好轉。如果情況一直沒有好轉 就去看醫生吧
六、乳痂(Cradle Cap)見下圖
經常出現在頭皮 眉毛 眼瞼 鼻子兩側或耳後的鱗狀 糯紅色皮疹。多出現在1-2個月大的嬰兒身上 並且在一年之內消失。乳痂屬於嬰兒溢脂性皮炎的一種 是因為皮膚分泌過多的油脂引發的。
處理:最好咨詢下醫生 為寶寶推薦最好的治療方案。這可能包括使用特殊配方的洗發水 嬰兒油或者保濕乳液等。
七、痱子(Heat Rash)見下圖
針尖狀的皮疹 可能是透明的 也可能是紅色 有時尖上有水泡 嚴重時會有膿尖。通常出現在寶寶身體的容易出汗的部位 如:頸部 尿布區域 腋下和皮膚褶皺處。
處理:保持寶寶皮膚的乾燥涼爽 給寶寶穿寬松的衣服 請注意痱子不僅僅是在夏天 如果冬天給寶寶過度保暖的話 同樣可能出現。冬天嘗試給寶寶穿多層衣服替代一層厚衣服 這樣可以隨著室溫變化及時調衣服厚度。
八、米莉亞囊腫(Millia)見下圖
幾乎一半的新生兒都會出現的一種白色囊腫。小小的 多出現在臉上 鼻子上。這是因為油脂腺被皮膚表面的死皮細胞堵塞。
處理:無需特別治療 寶寶的皮膚腺體一般會在幾周內逐漸完善並開放 囊腫也會隨之消失。
九、酵母感染(Baby Yeast Infections)見下圖
經常出現在寶寶使用了抗生素後。呈現方式根據出現在寶寶皮膚上的位置而有所不同。鵝口瘡出現在舌頭和嘴裡 看起來像是干牛奶。出現在尿布區域被叫做酵母尿布疹 通常表現為小的紅色粉刺。
處理:帶寶寶去看兒科醫生。如果表現為鵝口瘡需要用抗酵母液體葯物治療 表現為酵母尿布疹則需要用抗真菌乳膏。
十、水痘(Chicken Pox)見下圖
多出現在一歲以上的寶寶 開始是小紅疙瘩 讓寶寶瘙癢難耐。很快變成透明水泡 基部是粉色 最後變成褐色結痂。可能出現在頭皮、面部、軀干 或者遍布全身。可能會長幾百個 也可能只長幾個 多伴有低燒。
處理:帶寶寶即刻就醫 這個不就醫也真的是心大…
十一、蕁麻疹(Hives)見下圖
凸起的紅色塊狀皮疹 瘙癢。來得快 去得也塊 可能持續幾小時或幾天 但也可能會數周甚至數月不退。食物過敏 潮濕 腸胃障礙如腹瀉 精神不安等均可致病。患兒睡覺時應該給其帶上手套 以免抓破患處 造成皮膚表皮破裂而引起繼發性皮膚感染。
處理:帶孩子去看醫生確認過敏源。如果小孩除了局部搔癢的皮膚症狀外 還伴有腹痛、下痢、嘔吐 甚至呼吸困難時 這就是全身性急性蕁麻疹 必須即刻送醫治療。
十二、麻疹(Measles)見下圖
開始會發燒 流鼻涕 眼睛發紅 有眼淚 咳嗽 幾天後兩腮內出現帶白尖的紅疹。接下來 皮疹出現在臉部 並向下蔓延到背部和軀干 胳膊和手 最後到腿和腳部。蕁麻疹是一種因為接觸了某一種過敏性的物質從而發作的一種過敏性疾病 無傳染性。但是麻疹是一種因為麻疹病毒從而引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 傳染性極強。
處理:這是病毒感染 要盡快就醫。
十三、疥瘡(Scabies)見下圖
這由被稱為Sarcoptes scabiei的蟎引起的皮膚疾病。未經處理 這些微小的蟎蟲可以在皮膚上活幾個月。它們在皮膚表面再現 然後挖入並產卵。這會在皮膚上形成瘙癢 紅疹。有分散而且互不相連的紅斑 非常癢。有時候旁邊還有彎曲的白線或細細的紅線。洗澡後或者夜裡瘙癢最嚴重 寶寶會睡不好 而且可能會傳染給家裡其他人。
處理:盡快就醫 避免傳染
十四、黃疸(Hives)見下圖
黃疸是寶寶皮膚和眼睛的黃色著色 通常在出生後2或3天出現 並且在早產兒中更為常見。這是由於過多的膽紅素(紅細胞分解產物)引起的。當嬰兒1-2周齡時 病情通常消失。治療可能包括更頻繁的餵食 或對於更嚴重的情況 進行光療。
處理:盡早咨詢醫生。
十五、體癬(Ringworms)見下圖
一個或幾個紅色皮疹環 大小從一分硬幣到一元硬幣不等;皮疹環呈硬皮或鱗片 內部光滑;皮疹環時間長了可能會逐漸長大;如果長在頭皮上 也許類似頭皮屑或是斑禿。兒童體癬主要是真菌感染引起的 真菌種類主要是犬小孢子菌。這種真菌常寄生在動物尤其是貓和狗身上。因此 當兒童與患癬病的小貓小狗玩耍而密切接觸時 真菌即可接種於易感兒童的皮膚上而引起體癬。兒童皮膚角質層較薄 真菌在消耗角蛋白同時向四周推進 構成大環狀損害。
處理:兒童接觸寵物之後及時洗手 患病時及時就醫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真菌外用葯膏來治療。

『貳』 濕疹圖片是什麼樣子

1. 濕疹在小嬰兒中雖然很常見,但如果誤將寶寶身上突然出現的皮疹當作濕疹治療,那就是一個常見的錯誤。
2. 嬰幼兒常見的皮疹類型包括濕疹、熱疹(痱子)、幼兒急疹、蕁麻疹和嬰兒痤瘡等。那麼,我們該如何簡單辨別和區分它們呢?
3.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炎症,大多數寶寶在2-6個月大時開始出現濕疹,尤其是在喝配方奶的寶寶中更為常見。濕疹的特點包括發紅、乾燥、連片、脫屑,以及明顯的瘙癢,嚴重時可能伴有滲水、結硬痂、輕微紅腫等。
4. 這張圖片中的寶寶濕疹特徵明顯,皮膚乾燥且出現皮屑,紅疹連成一片。寶寶臉上的濕疹已經很嚴重,結硬痂有皮屑,皮損嚴重,有小裂口。
5. 濕疹的治療:輕微的濕疹通常不需要用葯,清潔皮膚後塗抹低敏度的潤膚霜(如絲塔芙、郁美凈等)即可;也可以使用無激素成分的嬰兒濕疹膏。
6. 熱疹,也就是痱子,在夏天比較常見,但其他季節也可能出現。在悶熱的環境中,出汗後汗液停留在皮膚表面不易蒸發,刺激皮膚後出現熱疹,嚴重時可能形成膿皰疹
7. 熱疹的特點是受熱後出現,密集的小顆粒狀丘疹,皮疹消退後可能有輕度脫屑。有時可能出現針頭大小的圓形或尖形的水皰或膿皰。
8. 嬰幼兒熱疹常見於頭面部、脖頸、軀乾等部位。這是典型的紅痱子,熱疹都是凸出皮膚表面的,有顆粒感。
9. 寶寶胸前的熱疹大片出現,可能是由於穿得過多,也就是捂出來的。
10. 寶寶臉上的膿皰疹是熱疹嚴重後繼發感染形成的。
11. 寶寶脖子上的熱疹已經開始連成一片,但仍然可以看出小顆粒疹子。這種情況在一歲以內的嬰兒中比較常見。
12. 熱疹的治療:首先要加強護理,避免寶寶過熱,出汗後及時用清水擦拭清洗干凈,然後塗抹水性潤膚霜或液體痱子水(不要使用痱子粉);如果熱疹嚴重,可以使用收斂、消炎的葯物(如爐甘石洗劑),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皮膚。
13. 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膿皰疹等皮膚問題,建議最好去醫院,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14. 幼兒急疹,也稱嬰兒玫瑰疹,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6個月至2歲是高發年齡。
15. 幼兒急疹的特點是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通常先出現在面頸部及軀干,然後蔓延到四肢近端。
16. 這是軀幹部位的幼兒急疹,與痱子相似。
17. 這是面頸部位的急疹,雖然嚴重但消退也快。
18. 這是大腿部位的急疹,如果寶寶出疹前發熱超過3天,與痱子容易區分。
19. 幼兒急疹通常無需治療,持續3天左右後會自然消退。
20. 嬰兒痤瘡以新生兒痤瘡最為常見,是由於嬰兒體內母體激素水平降低導致的,皮膚會出現小疙瘩樣的痤瘡。
21. 新生兒痤瘡通常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內出現,主要在面頰、額及頦部,以丘疹和膿皰為主,偶爾可見黑頭粉刺,結節和囊腫較少。
22. 丘疹、膿皰和黑頭粉刺通常在數周內消退。
23. 嬰兒痤瘡通常無需治療,長大後會自行消退,但要加強護理,避免捂熱。
24.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或風團,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有時會反復發生新的皮疹。
25. 蕁麻疹的特點是常先有皮膚瘙癢,抓撓後出現風團,風團大小不一,高出皮膚界限不清,逐漸蔓延融合成片,一般可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26. 圖中是大腿根部抓撓後出現的蕁麻疹,可以看到明顯的小風團。
27. 圖中寶寶手臂上的風團已經逐漸連成片。
28. 蕁麻疹的治療:如果症狀輕微,通常不需要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建議立即就醫;反復出現蕁麻疹最好進行過敏原檢測。
29. 寶寶出現皮疹除了上述幾種常見類型外,還有麻疹、風疹、水痘、猩紅熱等感染性疾病。當寶寶皮疹嚴重且無法自行判斷時,應及時送孩子就醫。

『叄』 嬰幼兒熱疹和濕疹的區別圖片

天氣冷了,家裡人都怕小寶寶凍著,於是紛紛給穿了厚厚的衣服,蓋上了厚厚的被子。天一亮,發現寶寶全身竟都長滿了小紅點,這可急壞了大人。「這看著怎麼像是夏天的痱子(熱疹)啊?冬天也會起痱子?」 冬天孩子身上的疹子可能是熱疹!濕疹和熱疹是寶寶最常見的兩種皮膚病,但是有很多媽媽卻不能完全區分這兩種皮膚病,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下這兩種皮膚病區別,好讓媽媽們一下就能區分出來,然後對症下葯!
什麼是熱疹?熱疹就是我們常說的痱子,是當嬰兒身體周圍的溫度過高時,皮膚上出現淡紅色皮疹的一種症狀,這種皮疹在孩子的肌膚涼爽後會消失。那麼為什麼熱疹多見於嬰幼兒呢?因為小孩體溫調節功能不成熟,皮膚汗腺發育不全,體溫調節功能不穩定,產熱散熱容易出現不平衡,導致體溫波動,這是原因之一。當然另一個更重要原因就是和家長有關,家長們、熱心的鄰居大媽們總是擔心孩子涼到,給孩子總是穿多、蓋多,少開或不開空調,讓孩子捂出汗,導致孩子反復發生熱疹。
什麼是濕疹?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嬰兒發生率最高。嬰兒濕疹發病大多在出生後 40 天,由於皮疹反復發作、瘙癢,可能有造成不同程度的進食及睡眠障礙,繼發感染等嚴重影響嬰兒健康成長。濕疹發生因素多種多樣,主要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及環境因素相關常見的如:嬰兒患濕疹通常都與過敏有關系,最多發生的是對牛奶、雞蛋等過敏,不小心食用後就誘發了濕疹。吸入某種花粉,如塵蟎、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體炎等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乾燥等;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等;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調、新陳代謝失常等。如果冬季嬰兒皮膚太過乾燥,也會引發乾性濕疹。另外,化纖衣物刺激,口水淹了皮膚,也可能引起濕疹。
如何鑒別濕疹和熱疹?
1. 發生季節和人群不同:熱疹多發生在夏季,多見於嬰幼兒,而濕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
2. 發生部位不同:熱疹常出現在嬰兒的多汗部位,如顏面、頸部、肩部、肘窩、腹股溝、腋窩等。濕疹可發生於寶寶皮膚的任何部位。
3. 癢感不同:熱疹的皮疹邊界清晰,不會融合擴散,而濕疹的皮損常會融合成片,並向周圍蔓延,邊界區有少量皮疹分散,邊界不清。
寶寶濕疹該如何護理?
1. 排查可能過敏的食物: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要回憶自己吃了哪些食物,找出導致寶寶濕疹加重的原因,並避免再次食用。平時飲食上不要吃過於辛辣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2. 如果是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建議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確認是否對牛奶蛋白過敏。對於較小嬰兒,可以採取食物迴避原則,改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的奶粉,觀察濕疹是否減輕。
3. 添加輔食的寶寶,每添加一種新食物(如蛋黃、肉泥等),要注意觀察三天,看是否出現濕疹加重的情況。如果有過敏,要及時停掉,六個月後再嘗試添加。
4. 做好皮膚護理:輕度濕疹可以使用保濕的嬰兒面霜塗抹;稍重的濕疹可以用濕疹膏塗抹起疹部分;嚴重的濕疹,出現皮膚裂口、滲出嚴重的情況,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有激素的葯膏和抗生素葯塗抹,避免自行購買葯物塗抹,以免加重濕疹。
冬季預防熱疹要注意室內溫度不要過高,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不要給新生寶寶過度捂熱蓋被子。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勤洗澡,勤換內衣。
溫馨提示:小寶寶的皮膚護理非常重要,大多數孩子出生時皮膚是非常漂亮的,他們隨著年齡增長臉上就會慢慢出現濕疹或者熱疹,這些皮膚問題都是避免不了的。關於濕疹與熱疹的區別,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這樣才能對症治療。大家在日常照顧新生寶寶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我們致力於分享更多實用性技能,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肆』 寶寶濕疹的圖片

如圖:

治療濕疹只是外用激素類葯膏,這類葯物長期使用的不良反應常常局限於皮膚,表現為皮膚變薄或色素沉著。即使不用激素葯膏,濕疹部位的皮膚在恢復期也會出現皮膚色素的改變,這是疾病自身引起的皮膚顏色變化,並不一定是激素造成的色斑,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色斑也會淡化褪去。

(4)嬰兒濕疹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濕疹雖然不能治癒,但可以控制可以自愈!寶寶患濕疹了,焦慮地尋找過敏源,對治療意義並不大,反而給寶寶增加負擔。

如果是輕度的,家長精心護理,經常用低敏護膚霜保持皮膚滋潤,避免過熱日曬和衣物摩擦等物理刺激,避免洗護用品的化學刺激就能控制病情。

如果病情屬於中重度,除了上述護理手段外,還要聽醫生的話,該用激素葯膏時就明明白白地用,以免延誤治療。合理使用外用激素葯膏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伍』 兒童各種皮膚病對照圖)

友情提示:本文圖片較多,有些圖片可能引起閱讀不適,但對准確描述皮疹特點大有裨益,建議收藏。
作者 |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兒科蠟筆小新
來源 | 醫學界兒科頻道
在《收藏丨我見過最全的皮疹描述圖庫(非醫慎點)》我們通過圖文解析簡要介紹了兒童常見皮損特點,如能熟練掌握,相信對臨床准確描述兒童皮損特點有所幫助,對進一步認識和診斷兒童常見皮膚病也奠定一定基礎。本文將繼續通過圖文解析,介紹兒童常見的皮膚病特點。
一、濕疹(Eczema)
濕疹(Eczema),是一種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是由於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真皮及表皮炎症,屬於IV型變態反應,患者多有過敏性體質。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也可來自體內,兒童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牛奶蛋白、雞蛋、魚蝦等。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及易反復發作等特點。
圖一:
濕疹嬰兒,急性期皮疹以丘皰疹為主(左圖),有滲出傾向(右圖),慢性期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復發作。
二、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稱之為「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過敏體質有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瘙癢、多形性皮損並有滲出傾向,常伴發哮喘、過敏性皮炎。
圖二:
特應性皮炎患兒,60%於1歲內發病,以頰面部瘙癢性紅斑,繼而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針尖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密集成片,界限不清,搔抓、摩擦後很快形成糜爛、滲出和結痂。
那麼,特應性皮炎和濕疹有什麼區別呢?
濕疹是一個很泛的概念,特應性皮炎可以看成是特殊類型的濕疹。二者區別在「特應性」: 1.病程及嚴重程度:特應性皮炎相對嚴重,病程長;2.家族史及疾病傾向:常有易患哮喘、過敏性皮炎、濕疹的家族傾向;3.過敏體質:對異種蛋白過敏;4. 免疫狀態: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外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診斷多採用1994 Williams制定的標准:
圖三:
特應性皮炎的1994 Williams診斷標准(來自:人衛八版皮膚性病學)
三、蕁麻疹(urticaria)
蕁麻疹(urticaria),俗稱 「風疹塊」,是皮膚黏膜由於暫時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生的局限性水腫。根據病因、病程,本病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物理性蕁麻疹和其他特殊類型蕁麻疹。
(1)急性蕁麻疹:
起病急,先有瘙癢感,隨後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或蒼白色風團,數分鍾至數小時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逐漸消退,皮損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新風團可此起彼伏,不斷發生。
圖四:
急性蕁麻疹:起病急,突然覺得癢,很快於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風團可呈蒼白色。有時可融合成片,表面凹凸不平,呈現橘皮樣外觀。
(2)慢性蕁麻疹:
皮損反復發作超過6周以上,且每周發作次數至少兩次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常和感染及系統性疾病相關,阿司匹林、NSAID、青黴素、ACEI降壓葯、乙醇等會加劇蕁麻疹。
(3)物理性蕁麻疹:
包括皮膚劃痕症(人工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熱性蕁麻疹、震顫性蕁麻疹等。
圖五:
皮膚劃痕症屬於物理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種。
四、膿包瘡(impetigo)
膿包瘡(impetigo),俗稱「黃水瘡」,是兒童常見的接觸傳染性的淺表皮膚感染性疾病,以發生水皰、膿皰,易破潰結膿痂為特徵。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鏈球菌感染引起。
圖六:
膿皰瘡皮疹特點:起初為水皰,一天後由於膿液沉積於皰底部,變成半月形膿皰,皰壁薄而鬆弛,破潰後露出糜爛面,乾燥後形成黃色膿痂。
五、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4S),好發於新生兒或小嬰兒,又稱新生兒剝脫樣皮炎、金黃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鬆解症、細菌性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Ritter氏病。本病是發生在新生兒的一種嚴重的急性泛發性剝脫型膿皰病,是在全身泛發紅斑基底上,發生鬆弛性燙傷樣大皰及大片表皮剝脫為特徵。
圖七:
SSSS皮膚呈燙傷樣,某些葡萄球菌也可產生表皮鬆解毒素,此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引起皮膚損害和剝脫。初在口周或眼瞼四周發生紅斑,後迅速蔓延到軀乾和四肢近端,甚至泛發全身,在紅斑基礎上發生鬆弛性大皰,1~2天內在口周和眼瞼四周出現滲出結痂,可又大片痂皮脫落,其他部位的表皮淺層起皺,稍用力摩擦,即有大片表皮剝脫,露出鮮紅水腫糜爛面,類似燙傷。
由於4S因皮膚如燙傷樣而得名,在醫學上還曾因誤以為燙傷而發生醫鬧。2013年7月中國青年報、騰訊等媒體在未查名病因情況下報道發生在福建省泉州市兒童醫院的一起「女嬰疑被醫院保溫箱烤死」的消息,後來證實為4S可能性大。
六、尿布皮炎(diaperdermatitis)
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又稱新生兒紅臀,是指在新生兒肛門附件、臀部、會陰處等皮膚發紅,有散在的斑丘疹或皰疹。
圖八:
在尿布部位發生邊界清楚的大片紅斑、丘疹或糜爛滲液,甚至繼發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可因嬰兒尿布更換不勤或洗滌不幹凈,長時間接觸、刺激嬰兒皮膚;尿布質地較硬,發生局部摩擦而引起。
七、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
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
稱川崎病
,本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男多於女,臨床多表現為發熱、皮疹、頸部非膿性淋巴結腫大、眼結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彌漫充血、楊梅舌、掌跖紅斑、手足硬性水腫等。
圖九:
川崎病典型的皮膚黏膜改變
八、小兒感染性出疹性疾病
小兒感染性出疹性疾病在臨床上多見,病種多,皮疹特點復雜,出疹性順序及與發熱有一定關系。包括風疹、水痘、猩紅熱、麻疹、斑疹傷寒、傷寒、幼兒急疹、手足口病等。兒科蠟筆小新將在醫學界兒科頻道及醫學界感染頻道發文《我看過最好的小兒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記憶策略》及《我看過最好的小兒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皮疹圖庫》有詳細介紹,可以參考看看。
九、其他特殊皮損
兒科病種繁多,許多疾病都可表現出不同皮損,有些皮損極具特徵性,甚至見過一次就終身不忘,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幾種特殊的皮損。
(1)獸皮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
獸皮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痣,是神經皮膚黑變病系神經皮膚綜合征的一種罕見類型,皮膚損害多在出生時即有,表現為多處大片輕度浸潤的伴有少量毛發的黑色素痣,有時甚至遮蓋整個軀干,或似帽子、肩墊、衣袖或長襪狀,故又稱為「獸皮痣」。為皮膚和腦膜的先天性異常色素沉著所致,表現為原發性腦膜黑色素病變伴有先天的巨大或多發的皮膚黑色素痣。
圖十:
獸皮痣典型皮損
(2)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也稱Bloch-Sulzberger病,主要見於女性,是一種X連鎖顯性遺傳性疾病。有特徵性皮膚改變,可伴眼,骨骼和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和異常。
圖十一:
本病徵皮膚損害臨床可分3期,第Ⅰ期:紅斑和大皰;第Ⅱ期:角化過度的疣狀皮疹和斑塊組成的損害。第Ⅲ期:為奇特的網狀色素沉著(左圖明顯),以軀幹部損害最顯著。典型者乳頭處色素沉著過度,腹股溝和腋部色素沉著最有特徵性。
(3)白化病(albinism)
白化病(albinism)是由於黑色素合成減少或缺乏而導致的遺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毛發極易眼部色素減退。
圖十二:
白化病患兒典型皮膚、毛發及眼部色素減退
(4)Stevens-Johnson 綜合征/中毒性表皮壞死鬆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JS/TEN)
SJS/TEN是一種嚴重的皮膚黏膜反應,最常由葯物引發,以表皮的廣泛性壞死和剝脫為特點。總死亡率約為30%,其中SJS患者的死亡率約為10%,TEN患者的死亡率超過30%。
SJS/TEN進展迅速、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本症主要有葯物引發,最常見的包括別嘌醇、芳香族抗癲癇葯、磺胺類抗生素、拉莫三嗪、奈韋拉平昔、康類非甾體類抗炎葯等。在兒童中,最常與SJS/TEN有關的葯物是磺胺類抗生素、苯巴比妥、卡馬西平和拉莫三嗪。磺胺類抗生素在兒科應用不多,筆者在臨床上接觸過的2例SJS都是由抗癲癇葯拉莫三嗪引發。
圖十三:
SJS/TEN的症狀和體征包括發熱超過38°C、黏膜炎、皮膚壓痛和水皰形成;隨著疾病進展,水皰和大皰形成,數日內皮膚開始脫落(左上圖);口腔黏膜和唇紅緣幾乎均會累及,表現為疼痛的出血性糜爛,其上附有灰白色膜(右上圖);80%的患者中有眼部受累,最常見的改變是重度結膜炎伴膿液排出(左下圖);尼氏征,即輕輕側向推壓外觀正常部位皮膚的表面從而使該淺表脫落區延伸的能力可能呈陽性,最終的皮膚外觀類似於大面積熱燒傷患者的皮膚外觀(左上圖及右下圖)。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21
2.William L. Weston, Alfred T. Lane, Joseph Gmorelli. Color Text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4th edition. Elsevier
3.圖片來源於網路及其他文獻

『陸』 嬰兒濕疹和熱疹的區別圖片有哪些

濕疹,是對多種不同皮膚疾病的一種總稱。
在寶寶身上最常出現的是特應性皮炎和接觸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一般多出現在特應性皮炎、食物過敏、哮喘、花粉症和環境過敏家族史的嬰幼兒身上。
接觸性皮炎是當皮膚接觸到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的時候,就會發生接觸性皮炎。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原因
:就是過敏導致的濕疹性皮炎,可能是對入口食物的過敏,也有可能是皮膚接觸的過敏。
對於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可能是對牛奶蛋白過敏,這時要換成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也可能有遺傳因素,如果爸爸媽媽小時候有濕疹,寶寶也有可能患濕疹。對於添加輔食的寶寶,有可能是對某種食材過敏。對於皮膚接觸過敏產生的濕疹,可能是由於衣服的材質、染料、洗衣劑、蟎蟲、氣候等各種原因造成的。
症狀
:小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很輕微的刺激就能使寶寶的皮膚患病。嬰兒濕疹一般都出現在出生後1月到2歲這段時間,又以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常發生於雙頰、頭皮、額部、眉間、頸部、頜下或耳後,也可擴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態大同小異,有的嬰兒是在潮紅的皮膚表面覆有黃色油膩性鱗屑或痂皮,有的卻是在潮紅的皮膚上散布著疹子與小水皰。
不論哪一種皮疹,都伴有一陣陣奇癢,嬰兒往往倚著媽媽的身體磨擦止癢,直到小水皰擦破,形成大片潮紅濕潤的糜爛才肯罷休。這時候滲液很多,可濕透衣被,乾燥後結成痂皮,也可繼發成化膿性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奶癬經過適當治療,會很快痊癒,但常常復發,一般幾個月或幾年大多會自行消失,但也有遲遲不愈的,發熱時皮疹減輕,出牙時皮疹加劇,冬春季重,夏季較輕。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防止皮膚乾燥、發癢,同時避免接觸容易誘發濕疹的物質。
治療總原則
:先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合理喂養,精心護理
如果是皮膚過敏原因造成的濕疹,我們必須去除過敏原,如果說緊緊是皮膚乾燥引起的話,我們要通過皮膚本身的護理來根治。
大多數濕疹是過敏引起的,所以塗抹激素葯膏就會好轉,但是因為根源不在皮膚上,所以不抹激素葯膏就會又出現。對於濕疹的治療,要根據寶寶身上不同部位疹子嚴重程度來定。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出現濕疹後,可以從以下幾個階段來治療:
1. 破潰、出水的皮膚用激素葯膏加抗生素葯膏
當濕疹出現滲水、滲血、紅腫時,不能只用激素葯膏治療,要加抗生素葯膏一起治療。常用的激素葯膏是氫化可的松,抗生素葯膏較常見的是百多邦,最好不要用紅黴素,因為它是油性成分含量較多,同樣會滲到皮膚里層,引起過敏。用了激素葯膏和抗生素葯膏之後,皮膚很快會出現好轉,一兩天後破潰的皮膚就變完整了。注意,皮膚有破潰時,不要給寶寶用保濕霜、潤膚露,因為他們所含的成分會通過破潰處進入血液,造成寶寶對保濕霜、潤膚露過敏,要在寶寶皮膚完整以後才能使用。
(PS:使用激素的時候,很多家長可能會擔心激素對孩子有副作用,不用擔心,我們在濕疹上外用的激素,對孩子全身沒有任何副作用,所以要積極治療。)
2. 皮膚完整以後用保濕霜
當皮膚不再滲水、也沒有裂口了,就說明皮膚已經完整了,這時治療就進入第二階段了:保濕霜。因為皮膚有裂口、滲水的時候,水分流失很多,特別容易變得乾燥,因此濕疹又叫做乾性皮炎,爾乾燥又會加重濕疹,所以當寶寶皮膚完整後,要給寶寶用保濕霜將皮膚水分鎖住,使皮膚變得比較潤澤,幫助寶寶恢復。患濕疹時皮膚比較敏感,所以要用寶寶專用保濕霜,充分塗抹在皮膚上。
3. 皮膚顏色基本正常後用潤膚露
在使用保濕露之後,觀察皮膚的表現,發現皮膚表面顏色基本正常、沒有紅腫現象後,就可以轉入第三階段治療了,使用潤膚露,繼續為皮膚保濕。治療濕疹時,皮膚的清潔很重要,因為濕疹特別容易感染,為避免感染,必需每天給寶寶洗澡,但每次洗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用沐浴露,只用溫水洗就可以。
濕疹和熱疹區別
從發生部位上說,濕疹和熱疹,都屬於全身性的皮疹,在寶寶身上的各個部位都有可能出現
從原因上說,寶寶皮膚發育不不健全,容易長濕疹,而熱疹是捂熱引起的,寶寶身上被遮蓋的地方,就可能出現熱疹
從表現上說,有濕疹時,寶寶會有意識的抓撓。但寶寶對熱疹反應很小,通常都沒什麼感覺。
如果是熱疹,應注意保持寶寶皮膚涼爽透氣,別給寶寶穿蓋過多的衣物,熱疹慢慢就好。
如果是濕疹,就需要注意皮膚的清潔和保濕,每天用溫水給寶寶洗澡,擦乾後,塗抹潤膚露。濕疹嚴重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葯膏。反復、嚴重的濕疹,還可能與過敏有關,應積極尋找過敏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