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純皰疹的症狀
按照皰疹病損部位的不同,單純皰疹的症狀可有如下不同的臨床表現類型。
(1)皮膚痘疹: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紅,出現米粒大的水皰,數個或十數個成簇;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
(2)口腔皰疹:典型病變為急性牙齦口腔炎,皰疹和潰瘍出現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甚可延忡至食道。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發熱及頜下淋巴結或頸淋巴結腫大。
(3)生殖器皰疹及皰疹性直腸炎:接觸後4—7日可發生初期病變,病變為疼痛程度不一的成簇的小皰疹糜爛,形成表淺的帶有紅暈的環形潰瘍,潰瘍可相互融合,也可發生點狀或片狀糜爛。
(4)眼皰疹:主要表現為皰疹性角膜炎,或伴發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
(5)濕疹樣皰疹:初期表現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後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癌,有的皰中央可有臍窩;伴局部琳巴結腫大及發熱,可因繼發細茼感染,或因發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6)皰疹性甲溝炎:皰疹病變發生於末端指節,導致末端指(趾)骨腫脹、紅斑樣病變,並深入至甲床形成蜂房樣壞死。
(7)單純皰疹病毒性胸炎:無論初發性或是復發性皰疹感染,均可能導致皰疹性腦炎。皰疹性腦炎主要累及顳葉和腦干,常形成出血性壞死灶。
(8)腦膜腦炎:較少見,輕者類似腸道病毒所致的無菌性腦膜炎,重者出現言語困難、共濟失調等神經功能障礙,少數可見驚厥及偏癱。
(9)全身播散性皰疹感染:患者多為新生兒,但亦可發生於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功能抑制者(例如艾滋病病人或器官移植患者)。
2. 單純皰疹的治療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或者是見過身邊的人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甚至有些人自己也感染過。那麼,一定也有很多人想知道,單純皰疹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治療單純皰疹呢?
單純皰疹有哪些治療方法
我們都知道,單純皰疹是一種可傳染而且有點麻煩的疾病,那麼,單純皰疹的治療應該怎麼進行呢?
現代醫學認為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而中醫則認為患有單純皰疹的原因較多,有如下幾個。一是因為外感風熱濕毒,攻竄頭面。二是因為腸胃濕熱積滯,上蒸於唇周面頰。三是因為沖任不調,肝經郁熱。反復發作的人多數為氣陰不足,虛熱內擾。
一般治療小范圍淺表處皮膚黏膜的單純皰疹病損可以只採用局部用葯抗感染治療,腸溶阿司匹林口服可用於皮膚黏膜皰疹部位疼痛較為明顯的人,還有,生殖器皰疹患者患病期間應禁止性生活。而對於症狀較重,尤其重要臟器受累的患者,則應該給予全身性抗感染用葯及相應的對症支持治療,對某些患者而言,需要與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實行必要的隔離。對局部用葯沒有效或病情較重的患者(特別是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需要採用抗病毒葯物進行全身性用葯。給予患者抗病毒治療可以減少嚴重初發感染的病毒擴散和症狀以及復發病例的病毒擴散和症狀,治癒免疫受損病人的慢性感染。單純皰疹的治療除了內治以外,最好還要結合外治,這樣能促進水皰早日干斂結痂,防止合並細菌化膿感染。
單純皰疹的症狀是怎樣
很多人都想知道,單純皰疹的症狀是什麼。其實,它可以根據發病情況分為初發性皰疹和復發性皰疹。
初發性皰疹大多呈局部皮膚黏膜的皰疹糜爛性損害伴有明顯疼痛感。在紅斑基底上出現飽滿的小水皰,每簇水皰大小不等,約O.5—1.5cm.可連成片狀。這些水皰持續數日,後逐漸變干,形成淡黃色的薄痂。初發性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癒合,單個皰疹病損常能完全癒合。初發性皰疹一般全身症狀相對較輕,但往往比復發性皰疹明顯,持續時間也更長。
初發性皰疹經治療或自行緩解後,病毒仍能長期蟄伏於體內,可因發熱、紫外線照曬、風吹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現為復發性皰疹。其症狀與初發性皰疹相像。但是復發性皰疹症狀一般較原發症狀輕,患者的病損大多可於1周內消失。
此外,按照皰疹病損部位可有如下不同的臨床表現類型:包括可發生於人體任何部位的皮膚痘疹、口腔皰疹、生殖器皰疹及皰疹性直腸炎、眼皰疹、濕疹樣皰疹、皰疹性甲溝炎、單純皰疹病毒性胸炎以及全身播散性皰疹感染。
單純皰疹的預防
我們都知道,單純皰疹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疾病。那麼,單純皰疹的預防應該要怎麼做呢?單純皰疹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如果我們能夠盡量避開傳染源或者是在接觸了已患病的人之後及時做出一些措施,就能很好地預防。
要預防單純皰疹,首先要防止被感染。所以平時盡量不要接觸患者或者是攜帶者的病損部位,切忌與病人接吻,共用洗漱用品或者是有性接觸。與患者或者是健康的攜帶者直接接觸之後後應洗手,千萬不能揉眼睛。可以吃一些富含賴氨酸食物或直接補充賴氨酸,也可以多吃一些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除了預防被傳染,已經病發過的也要注意,以免復發。單純皰疹其實比較容易復發,尤其是在人的免疫力低下的時候,一旦機體抵抗力降低,在如發熱、月經、受涼、消化不良、情緒激動等誘因下,潛伏狀態的皰疹病毒就會被激活,從而引起單純皰疹復發。所以患者發作時要積極地治療,平時也要生活規律、飲食清淡、戒煙限酒、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等,可減少本病的復發。
單純皰疹的的飲食禁忌
我們都知道,單純皰疹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疾病,那如果是不幸感染到了這種疾病的話,應該怎麼辦?單純皰疹的飲食禁忌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單純皰疹患者飲食方面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以素菜為主,多吃一些高纖的食品,可以每天用檸檬泡水喝,檸檬汁還可以用來擦長疹子的地方。禁止刺激性強的煙、酒、咖啡、濃茶等,忌辛辣魚腥及雞肉、狗肉、蝦、蟹、豬頭肉、鵝肉、甜膩品等發物。宜進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清淡之品,如綠豆芽、冬瓜、黃瓜、西瓜、絲瓜、小白菜、鮮藕、馬蘭頭、薺萊、芹菜等。可以吃一些富含賴氨酸食物或直接補充賴氨酸,也可以多吃一些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此外,中醫認為,本病多是因為情志不暢,肝氣郁結,久郁化火,復感毒邪所致,所以治療應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酸澀收斂之品如豌豆、石榴、芋頭、菠菜,易使氣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劇。還有,肥肉、糖、牛奶等甜食多具滋膩、肥甘壅塞之性,會使此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也應該注意。
3. 單純皰疹病毒臨床表現
單純皰疹病毒HSV歸人類皰疹病毒科,α亞科,HSV基因組為雙鏈線形DNA,在病毒體內以環形和線形兩種形式存在。HSV具有能長期潛伏、反復發作及嗜神經組織的特點。根據基因組的限制性內切酶圖譜和編碼的蛋白質的不同,分為HSV-1和HSV-2兩個亞型,兩者有50的同源性。HSV-1主要以面部和腰以上的皮膚和黏膜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偶見於外生殖器;HSV-2主要以生殖器和腰以下的皮膚和黏膜病變偶見於口腔病變。HSV感染的重要特點為病毒可長期存在於體內。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李乃芳
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分為原發型與復發型兩型。初發單純皰疹潛伏期2~12天,平均6天,多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常為隱性感染,偶出現症狀。病毒感染後潛伏在神經節中,在某些因素如發熱、日曬、月經、情緒激動、手術、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某些感染如大葉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流感及普通感冒等的刺激常引起復發。原發型單純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癒合,而復發型單純皰疹的皮損大多於1周內即可消失。臨床上分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局部感染
1)皮膚皰疹多見復發皰疹或成人初發性皰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等處多見。初起局部皮膚發癢、灼熱或刺痛,進而充血、紅暈,後出現針頭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皰群,基底微紅,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自行潰破、糜爛、滲液,2~10天後乾燥結痂,脫痂後不留瘢痕。
2)口腔皰疹表現為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甚至食管出現大面積水皰,隨之變為潰瘍。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發熱及頜下淋巴結和(或)頸淋巴結腫大。多見於兒童,成人多見口交行為者。
3)生殖器皰疹主要為HSV~Ⅱ型感染所致。生殖器、會陰、外陰周圍、股部和臀部皮膚均可受累,出現皰疹、潰瘍及點片狀糜爛。男性多發生在龜頭、包皮、冠狀溝、陰莖,亦可累及陰囊;女性則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陰道、宮頸,亦可累及尿道及周圍皮膚。有肛交史同性戀者可引發皰疹性直腸炎,繼而出現肛周和直腸化膿性感染或腹股溝淋巴結炎。少數患者因發生骶神經根炎導致神經痛、尿瀦留或便秘。
4)眼皰疹表現為單皰性角膜炎、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及耳前淋巴結腫大。反復發作者可致角膜潰瘍、渾濁,甚至穿孔致盲。在新生兒和AIDS等全身播散性感染患者中,可發生脈絡膜視網膜炎或急性壞死性視網膜炎,常導致失明。
5)皰疹性甲溝炎手指的HSV是原發口或生殖器皰疹的一種並發症。病毒可經手指上皮破損處進入或由於職業及其他原因而直接進入手指表皮內,皰疹病變常發生於末端指節,深入至甲床形成蜂窩狀壞死;故局部疼痛劇烈,呈跳痛樣,常伴有發熱、肘窩和腋窩淋巴結炎。經常裸手接觸皰疹患者的牙醫和護士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險。
6)新生兒皰疹新生兒HSV感染中的70由HSV-Ⅱ所致,皆因出生時接觸生殖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先天性感染常是原發性HSV感染的母親在妊娠期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先天畸形,或智力發育障礙。新生兒感染HSV後可呈現無症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7)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新生兒70以上的HSV感染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年長兒和成人少見。除新生兒以HSV-2原發感染外,原發性的HSV腦炎少見。多為潛伏在三叉神經節或自主神經根的HSV-1激活後擴散到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感染主要累及額葉和顳葉,以出血壞死性腦炎為主。不同型別HSV性腦炎臨床表現不同,HSV-1型主要引起局灶性腦炎,HSV-2型則傾向於腦膜腦炎。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發病,前驅症狀可有發熱(最高可達40℃)、全身不適、頭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瀉等。1/4患者有口唇皰疹史。2~5天後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症狀,如頭痛、嘔吐、神志改變、神經症狀、精神症狀,2/3患者可有局部和全身抽搐、腦膜刺激征等。病程極期,因腦水腫和腦實質壞死導致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而致死。其中抽搐、意識障礙及精神異常為本病特點。
8)單純皰疹性肝炎主要見於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力低下患者,易發生急性肝衰竭。主要表現為發熱、肝酶增高、明顯白細胞數減少症,可不出現皰疹性皮膚病。
2、全身感染
1)全身播散性單純皰疹感染播散性HSV感染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兒童,亦可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見於細胞免疫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臨床表現重,多器官受累。初起可表現為重症皰疹性口齦炎、食管炎、外陰陰道炎,高熱、甚至驚厥,繼而全身發生廣泛性水皰,皰頂臍凹,同時可發生病毒血症,引起皰疹性肝炎、腦炎、肺炎、胃腸炎以及腎上腺功能障礙等內臟損害。病死率高達70。
2)濕疹樣皰疹系由慢性濕疹、皮炎等病損區及其周圍皮膚突然發生HSV病毒感染,致病情急劇進展,出現廣泛皮損,並出血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皰瘡,偶可發生血行播散或繼發細菌感染,累及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
4. 單純性皰疹有哪些症狀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症簡稱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臨床特徵為皮膚黏膜出現簇集性水皰,有自限性,但易復發,主要症狀發生於面部、口腔或生殖器等局部。全身症狀一般輕微,但若並發皰疹性腦炎或全身播散性皰疹破潰感染,則可危及生命。臨床可分為原發型單純皰疹感染和復發型單純皰疹感染,目前尚無理想的預防復發的方法,主要應消除誘使復發的刺激因素。
單純性皰疹主要分為原發性和復發性:
1.原發型
指首次感染HSV者,一般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臨床可有以下幾種類型:
(1)隱性或亞臨床感染
(2)皰疹性齦口炎:本型最常見,多見於1~5歲兒童,好發於口腔,牙齦,舌,硬齶,軟齶,咽等部位,皮損表現為迅速發生的群集性小水皰,很快破潰形成淺表潰瘍,也可開始即表現為紅斑,淺潰瘍,口腔疼痛較明顯,可伴有發熱,咽痛及局部淋巴結腫痛,病程約2周。
(3)
新生兒皰疹感染一般源於患生殖器皰疹的母親,故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發生於圍產期,大多系在患母陰道娩出過程中受染;或在母親妊娠期感染皰疹後,病毒經宮頸進入宮腔,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出生時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出生後身體,智力發育障礙,即所謂「TORCH」綜合征,其得名於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即「T」),其他病毒其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在一起,即為
「TORCH」,
「TORCH」綜合征是生殖保健醫學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新生兒感染皰疹病毒後,可呈無症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新生兒全身性皰疹感染的臨床表現可為發熱,黃疸,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出血傾向,抽搐,昏迷,在此類患兒中,有1/3並無皮膚皰疹損害,故可能因而被誤診為新生兒敗血症或其他疾病,病死率可高達95%,倖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4)
皰疹性濕疹
系原有慢性濕疹,皮炎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合並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並發病後所致,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濕疹樣皰疹是一種水痘樣皮疹,初期表現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後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皰,有的皰中央可呈臍凹樣;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發熱,可因繼發細菌感染,或因發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死率可達10%~50%。
(5)接種性單純皰疹多見於復發性皰疹或成人初發性皰疹,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紅,出現米粒大的水皰,數個或十數個成簇;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內自行潰破,糜爛,初發性皰疹患者,尤其病毒在皮膚明顯外傷處侵入而發生的外傷性皮膚皰疹,發病期間常伴發局部淋巴結炎及發熱,有的可達39~40℃,但大多病情不重;2~10天後病損皮膚乾燥結痂,整個病程為2~3周,皮損部位一般不會遺留瘢痕,可能存在局部色素沉著,但短時期內即可逐漸消退。
(6)HSV亦可引起生殖器皰疹,屬性傳播疾病。
2.復發性
指部分患者原發感染消退後受到誘發因素刺激而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
5. 何謂單純皰疹怎樣診斷單純皰疹
由皰疹病毒中的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引起。根據病毒抗原性的不同,可分為HSV――I型和HSV―Ⅱ型。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膚黏膜和器官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皮膚黏膜及新生兒感染。中醫稱「熱瘡」或「火燎瘡」。
診斷
1、皮疹為成群的小水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和淺表潰瘍,逐漸乾燥結痂,1~2周痊癒。
2、自覺灼熱、疼痛,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
3、患者首次接觸HSV發生感染者稱為原發性感染,發生皰疹性齒齦口腔炎、新生兒單純皰疹等。
4、原發感染消退後,患者受到某些因素激發,如發熱、月經來潮、疲勞等,可以復發。復發性單純皰疹多發生皮膚黏膜交界處,以顏面及生殖器如口唇、包皮、龜頭、外陰等部位好發。易反復發作。
5、常見的單純皰疹多為復發型,根據其臨床特點即可診斷。皮損刮片用單克隆抗體進行直接免疫熒光檢查病毒抗原有助於臨床診斷和病毒分型,血清抗體測定IgM對近期感染的臨床診斷有幫助。
鑒別診斷
1、膿皰瘡:單純皰疹的水皰小而緊張,群集,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膿皰瘡的水皰較鬆弛,皮損覆有較厚蜜黃色糜爛痂,二者病原體不同。
2、固定型葯疹:皮損為圓形水腫性紅斑,發病與服葯有關。
治療
1、中醫葯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是上焦有熱,或是余熱未清復感時令毒邪所致,本病中醫辨證:
(1)肺胃風熱型:治宜清肺胃風熱;方用清肺飲加減。
(2)濕熱蘊結型:治宜清熱利濕,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3)或可內服清開靈膠囊、了哥王片、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
(4)局部外用紅海石洗劑、復方洗劑1號、黃連潤肌膏、青黛散等。
2、西醫葯治療:
(1)病情嚴重者可口服抗病毒葯物如阿昔洛韋、萬乃洛韋、泛昔洛韋等。
(2)局部治療以抗病毒及防止感染為主,可外用5阿昔洛韋軟膏、3酞丁胺霜、2甲紫液或抗生素軟膏。
(3)禁止內服或外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