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見皮膚病之飲食生活調護
常見皮膚病之飲食生活調護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皮膚病雖然長在皮膚上,卻是身體健康變化的一面鏡子,且大部分皮膚病容易反復發作,因此皮膚病的日常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不少患者對此知之不多,甚至存在諸多誤區,因此在這里將常見皮膚病的飲食、生活及皮膚護理詳細介紹如下,以期各位患友能更詳實全面地認識皮膚病,更正確合理地掌握皮膚病的日常護理,從而早期預防和控制病情,減少疾病復發。
一、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
本病因感染單純皰疹病毒而引起,好發於口唇、外陰等皮膚粘膜交界部位,常在某些疾病之後或高熱過程中發生,免疫力低下者易反復發作,感冒、緊張、勞累、受涼、經期等都可能引起復發。
1、飲食宜忌:飲食宜清淡,同時富含營養;忌食辛辣刺激及腥膻發物(韭菜、香菜、茴香,生的蔥姜蒜等)。忌飲酒,多飲白開水,少喝咖啡、濃茶。
2、生活調理:應預防感冒,不宜精神緊張、勞累、受涼、熬夜、疲勞等;平素宜勞逸結合,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復發。
3、皮膚護理:保持局部皮膚乾燥清潔,皰疹結痂時忌用手摳抓,防止繼發感染。患處接觸過的毛巾、衣物應經常燙洗,暴曬消毒,防止病毒擴散。
二、帶狀皰疹(蛇串瘡)
本病因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好發於感冒、勞累等情況下,老人或體質虛弱者易感染此病毒,應盡量避免接觸。病毒侵犯神經,因此神經痛明顯,尤其老年患者。在發病初期盡早就醫,進行中葯調理可明顯降低後遺神經痛發生的幾率。
1、飲食宜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飲白開水,忌食辛辣、海鮮、牛羊肉、狗肉、韭菜、茴香、生的蔥姜蒜等發物及肥甘厚味。
2、生活調理:發病宜及早就醫,初期應盡量休息,避免緊張勞累,避免風吹受涼,保持心情舒暢。
3、 皮膚護理:保持皮膚乾燥、清潔,皮損處忌水洗,不要碰破水皰。皰壁有保護作用,皰壁破了創面暴露,容易繼發感染。若水皰較大者應到醫院及時處理。
三、尋常疣、跖疣、扁平疣、絲狀疣(疣)
本病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是一種良性贅生物。發於局部,皮損數目較少者適合冷凍、微波、激光等物理手段治療。皮損廣泛、易反復或發於特殊部位者宜中葯內服或外洗以扶正祛邪。
生活調理:患處不要用手搔抓、手摳或用剪刀削,這樣容易引起病毒擴散導致自身感染播散,而長出新疣。正常皮膚的角質層有保護作用,搓掉會增加感染病毒的機會,故扁平疣患者應避免使用搓澡巾搓澡,盡量少用去角質的膏劑;跖疣患者注意鞋要合腳。
四、傳染性軟疣
本病因感染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治療主要通過外治療法――到醫院由專業人員進行擠疣處理;皮損數目多者,可服用中葯以祛風散邪。
1、生活調理:患者的內衣、浴巾等物品應燙洗消毒,且避免與他人同用。
2、皮膚護理:皮損區避免搔抓和搓澡,以防自身傳染播散。
五、股癬、花斑癬、手足癬、甲癬(體癬、汗斑、鵝掌風、腳氣、油灰指甲)
此類疾病因感染真菌引起,具有傳染性。真菌在溫熱、潮濕條件下易大量繁殖,所以夏季容易復發;真菌不耐熱,開水燙洗可殺菌。 手足癬因其發病的廣泛性、反復難纏困擾著較多患者,在治療方面中醫葯有其獨特的優勢,內服可清熱利濕,外洗可燥濕殺蟲止癢,內外治結合,有助於縮短病程,減少復發。
1、生活調理:患處接觸過的衣物、毛巾及用具等,應煮沸消毒。特別注意的是足癬常可在家庭內互相傳染,因此腳盆、鞋襪、腳布不要共用。
2、皮膚護理:禁止搔抓,以免自身傳染及搔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注意保持患處皮膚乾燥清潔――股癬患者衣物盡量寬松舒適透氣;足癬患者夏季宜穿透氣的布鞋,鞋墊、襪子要勤更換、燙洗。
3、治療指導:a手足癬皮疹消退後,真菌可能沒有完全消滅;因此,應在皮損消退後繼續用葯一段時間。b甲生長速度緩慢,一般需3個月或更長時間,用葯療程要足夠,並注意生活調理,可減少甲癬復發。c使用抗真菌葯膏時,要覆蓋皮損范圍並輕柔片刻,促進葯物吸收,發揮抑菌/殺菌作用。
六、膿皰瘡(黃水瘡)、丹毒
膿皰瘡因細菌感染引起,有接觸傳染及自身接種的特點,易在兒童聚集的場所如幼兒園等傳播,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治療。皮炎、濕疹等瘙癢性皮膚病經搔抓,皮膚損傷時易致細菌侵入發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丹毒因細菌從皮膚黏膜破損處侵入引起,患者應避免搔抓、摳鼻等造成皮膚黏膜損傷的行為。患者應休息為主,下肢丹毒者抬高患肢;下肢復發性丹毒者,須徹底治療腳氣,以減少復發。
1、飲食宜忌:多喝白開水,飲食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膩、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
2、皮膚護理:溫度較高、出汗較多容易導致細菌在皮膚上繁殖;因此,患者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患者接觸過的衣物應進行消毒處理。
七、蕁麻疹
本病發生主要與患者敏感體質有關,本病治療和預防的重點是去除病因。避免接觸已發現的致敏物(可到醫院皮膚科檢查過敏原)。吸入過敏也是蕁麻疹的重要誘發因素,患者居室應保持清潔,尤其注意牆角、床底等易積存灰塵、蟲蟎等地方;花草、寵物應慎養。本病治療較難,很多患者不能找到確切病因,中醫葯治療以養血祛風為主,辯證論治,整體調理,療效較好。
1、飲食宜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海鮮、牛羊肉、韭菜茴香、生的蔥姜蒜等發物,及肥甘厚味。
2、生活調理: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心理應激、緊張或勞累、冷熱刺激有一定關系,注意觀察每次發作或加重的可能誘因,總結規律,可減少復發。慎起居,調情志,避免緊張勞累,適當鍛煉可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復發。
八、濕疹
本病為過敏反應性皮膚病,易反復發作,誘發因素較多,應盡量回憶發病時情況,預防和治療的重點是尋找並去除誘發因素。有條件者可到醫院做過敏原測試。因本病纏綿難愈,病人較痛苦,但應盡量避免為暫時解除痛苦而口服或大面積濫用激素類軟膏(激素的使用副作用較多,易產生依賴性,可能導致炎症加重、反復難治,長期使用有時會產生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中醫認為本病因風、濕、熱邪阻滯肌膚所致。用中葯辯證施治,改善敏感體質,常可取得較好療效。
1、飲食宜忌:忌煙酒,忌食辛辣、海鮮、牛羊肉、韭菜茴香、生的蔥姜蒜等發物,油炸油膩之品會助生濕熱,應盡量少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2、生活調護:避免各種外界刺激。熱水、鹽水、肥皂水燙洗、化纖衣物、洗滌劑、橡膠品等,會加重皮膚炎症;搔抓會使局部皮損肥厚,頑固難愈;患者的貼身衣物盡量選用純棉、寬松的;手部濕疹更為頑固,因手接觸外界刺激的機會較多,患者應盡量減少和水的接觸,如洗碗,洗衣服等;有需要戴橡膠手套時應先戴上一層棉布手套。
3、皮膚護理:濕疹皮損皮膚屏障破壞,有滲出時,特別要注意預防感染。
九、特應性皮炎
本病是一種與患者的遺傳過敏體質有關的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又稱為異位性濕疹。已發現的過敏物避免接觸,同時注意減少生活環境中的可能過敏原,如粉塵、塵蟎、動物皮毛、人造纖維及各種揮發性物質。
1、飲食宜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護養脾胃;忌食辛辣、魚腥海鮮、牛羊肉等發物;避免食用含食品添加劑的食物。
2、生活調理:本病慢性病程,易反復,緊張勞累、熬夜、情緒刺激等會加重皮損,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勞累、情緒刺激。
3、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潤澤,避免過度清潔、燙洗及搔抓,沐浴後應塗擦清爽潤膚之品。貼身衣物應選用純棉製品,避免刺激摩擦加重皮損炎症。
十、接觸性皮炎
本病為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後,引起的皮膚過敏性反應,停止接觸後皮損可消退。尋找病因,迅速脫離接觸物是治療的關鍵。
1、飲食宜忌: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發物。
2、皮膚護理:忌用熱水及肥皂水清洗患處,熱水燙洗會使紅腫加重,肥皂對炎症皮損是一種化學刺激,避免搔抓摩擦,刺激會加重炎症皮損。
3、生活調理:積極尋找致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觸。如洗發液、膏葯、紋身等或與職業有關的。平素易過敏體質者,在使用新的化妝品或護膚品等物質時,可在前臂內側皮膚小面積塗抹,觀察72小時,沒有瘙癢、紅斑等刺激性反應才可使用,可減少過敏性皮炎的發生。接觸某種物質有明顯瘙癢不適感,要盡快去除,否則容易加重過敏症狀。
4、治療指導:面部皮膚薄嫩,若為面部的皮炎,不宜用是含激素類葯物,激素類葯膏雖能快速減輕炎症,但有副作用,易產生依賴性,使皮損反復難愈,長期使用可能會使皮膚變敏感,出現色素沉著、紅血絲等。
十一、唇炎
1、飲食宜忌: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除煙酒,飲食宜清淡,進食時食物盡量不要接觸皮損,避免刺激加重炎症。進食後即用清水洗凈並塗葯。
2、口唇護理:口唇部為皮膚黏膜部位,較薄嫩,口水、氟都會刺激口唇,加重炎症,應避免使用含氟牙膏。盡量不用唇膏,減少冷熱刺激,避免暴曬――刺激會加重唇炎。
3、忌盲目用葯,尤其是激素類軟膏。激素類葯膏雖能快速減輕炎症,但有副作用,易產生依賴性,可能導致炎症加重、反復難治,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
十二、葯物性皮炎(葯毒)
葯疹的發生與用葯劑量無關,已出現葯疹反應的,不論是輸注、口服或者外用的葯物,馬上停葯,及時到醫院就疹,同時牢記過敏葯物,以後均應避免再次服用及接觸已知的過敏葯物及結構類似的葯物。就診於醫院時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1、飲食宜忌:多飲白開水,飲食清淡,多食蔬菜,保持二便通暢,促進毒在素排泄。忌食海鮮及辛辣發物(辣椒、牛羊肉、韭菜、香菜、生的蔥姜蒜等)。
2、皮膚護理:皮損處避免搔抓及燙洗,以免刺激加重炎症反應,同時預防繼發感染。
3、其他:患者使用葯物前要熟悉其使用說明書,嚴格執行葯物使用規范,對青黴素、抗毒血清制劑等,用葯前要皮試,皮試陽性者禁用。
十三、過敏性紫癜
本病病因復雜,細菌、病毒、食物、葯物等外來誘因均可誘發本病。本病除皮膚的症狀外,可伴有關節痛、腹痛和腎臟病變,易反復,宜及早就醫。某些地區為該病的高發區,可能與當地環境污染有關系,注意不喝生水,蔬菜、水果去皮後食用,葉類蔬菜清水洗凈後食用。
1、飲食宜忌:忌食辛辣刺激發物,如海鮮、牛羊肉、韭菜、辣椒、香菜、生的蔥姜蒜等。飲食宜清淡,且富含營養。
2、生活調理:尋找並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防治感冒、扁桃體炎、齲齒等,避免攝入可疑致敏食物及葯物。急性期以及有腎臟病變、關節病變、腹部症狀的患者要卧床休息,減少活動。患病期間間斷抬高下肢,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
十四、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皮膚粗糙肥厚似牛皮樣,好發於眼瞼、頸項、肘臀等摩擦部位,劇烈瘙癢。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精神刺激是主要誘因,反復摩擦、長期消化不良、飲酒、進食辛辣等也可加重病情。
1、飲食宜忌:戒煙酒,忌咖啡、濃茶及辛辣刺激、腥膻發物,如牛羊肉,海鮮等。宜多食用雜糧。
2、生活調養:情緒波動時瘙癢加重,所以平時宜培養樂觀心態,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鍛煉。
3、皮膚護理:反復摩擦刺激可加重病情,所以盡量避免用手搔抓及熱水燙洗,穿衣力求寬松舒適,貼身衣物要純棉製品,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瘙癢劇烈時可外用消炎止癢類葯膏,如我院自製復方苦參止癢軟膏等。
另外,因為本病往往瘙癢劇烈,因此也有患者為圖一時之快,反復用力搔抓揉搓,流出血來才罷手,或者使用熱水燙洗、用所謂的偏方治療,比如在水中放「大鹽」、花椒、黃酒等進行浸泡,這些不良做法雖然能止一時之癢,但都能令皮膚變粗變厚,進一步加重皮膚損害,導致疾病經久不愈且容易反復發作,長遠來看有百害而無一利。
十五、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一種皮膚僅有瘙癢感覺卻未見明顯皮疹的疾病,可在皮膚上見到因搔抓後形成的抓痕、血痂、色素沉著、苔蘚樣變等繼發損害。情緒刺激、秋冬寒冷氣候、嗜食辛辣發物、局部摩擦刺激等可加重本病。中醫認為本病多與風邪有關。
1、飲食宜忌:禁煙酒,忌食辛辣之品,少食魚蝦蟹等生風之品,多食水果蔬菜。
2、生活調養:精神因素可加重瘙癢,避免情緒過大波動,放鬆心情,適當運動鍛煉。
3、皮膚護理:老年瘙癢症者,因本身皮脂分泌減少,過度洗浴使皮膚更加乾燥,所以應減少洗澡次數,避免過度清洗、熱水燙洗,忌用鹼性強的肥皂洗浴,洗浴後可全身塗擦潤膚乳,同時推薦老年人的內衣、床上用品選用純棉織物,不用化纖製品。局部瘙癢(陰部、肛周)者,與局部摩擦刺激、多汗潮濕密切相關,所以應保持外陰、肛周處清潔乾燥,勤換內衣褲,穿寬鬆柔軟的棉質內衣褲,減少摩擦。
4、就診指導:部分老年瘙癢症患者與糖尿病、肝膽病、尿毒症、血液病等慢性病相關。部分局部瘙癢(陰部、肛周)者與真菌、細菌、寄生蟲感染等相關,可先到醫院檢查,以除外可能引起瘙癢的原發疾病。
十六、結節性癢疹
結節性癢疹是一種半球形堅硬結節,劇烈瘙癢的慢性皮膚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精神刺激、昆蟲叮咬、胃腸功能紊亂及內分泌障礙有關。
1、飲食宜忌:忌食辛辣及腥膻發物,如牛羊肉、海鮮等。
2、生活調養:避免昆蟲叮咬,盡量少去草叢、農田,外出遊玩時做好皮膚防護工作;樂觀積極的心態,保持心情舒暢。
3、皮膚護理:反復摩擦刺激會加重皮膚損害,應避免搔抓、摩擦、熱水燙洗等方式止癢。
十七、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但不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癬,故不傳染,輕者僅有皮膚、指甲損害,重者可引起關節腫脹畸形以及紅皮病。與遺傳、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炎、扁桃體炎)、精神壓力、嗜煙酒等因素有關。本病容易反復發作,目前國內外尚無任何葯物和方法可根治,但是經正規系統治療後,大部分病人皮膚可基本恢復正常,數年甚至終身不再發作。某些不正規醫療機構利用病人有病亂投醫的心理,鼓吹快速根治牛皮癬等虛假誇大廣告,治療中加入激素、免疫抑制劑或某些有毒成分,使病人得一時之快,卻反復發作,甚或對內臟產生某些傷害,既耽誤了治療,又浪費了錢財,病情反而加重。因此治療牛皮癬一定要到正規醫院。
1、飲食宜忌:因中醫認為本病與血熱、熱毒有關,故應戒煙酒,忌食辛辣發物及易上火食物(辣椒、牛羊肉、狗肉、海鮮、荔枝、桂圓等)。宜多飲水,鱗屑較多者易補充優質蛋白如蛋奶、精瘦肉等。
2、生活調養: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銀屑病復發,因此氣候交替時,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咽炎、扁桃體炎,得病後應及時治療。精神和心理因素在銀屑病的發病中佔有重要位置,應避免過度緊張、勞累,按時作息不熬夜。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微微出汗為度),增加機體免疫力。
3、皮膚護理:銀屑病進行期(斑塊鮮紅,不斷有新疹產生者)存在「同形反應」,即在刺激、外傷的部位長出新的皮損,因此進行期避免熱水燙洗及搔抓,忌用刺激性強的葯物,慎用葯浴、光療及針灸治療,因此時皮膚敏感,容易激惹成紅皮病,加重病情;銀屑病靜止期及消退期(斑塊色暗,肥厚脫屑,頑固不退者)可以適當光療及葯浴治療,葯浴可去除皮屑,改善血液循環,待皮損軟化變薄後可外用滋潤消炎類膏霜,如我院自製黃連膏。
十八、紅皮病
紅皮病又稱「剝脫性皮炎」,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表現為全身90%以上皮膚彌漫性潮紅、浸潤、腫脹、脫屑。
1、飲食宜忌:戒除煙酒,忌食辛辣發物及溫燥之品(辣椒、牛羊肉、狗肉、海鮮、生的蔥姜蒜、韭菜、香菜、花椒、茴香等)。大量脫屑致蛋白質丟失,宜高蛋白飲食,如蛋奶、瘦肉,豆製品等,同時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
2、生活調養:需住院治療,應卧床休息,不宜過勞,放鬆心情。
3、皮膚護理:感染是紅皮病常見並發症,因此忌搔抓燙洗等刺激,注意皮膚的清潔及保持良好的環境,如空氣流通、定期空間消毒、衣物被褥的清潔等,尤須做好口腔、眼、外陰的護理及防止褥瘡發生。
十九、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橢圓形玫瑰紅色斑疹、覆有糠狀鱗屑、好發於軀乾和四肢近端。本病好發於中青年人,春秋季節好發,痊癒後不易復發,但少數病人遷延難愈。可能病因有病毒、細菌、真菌感染及過敏等。中醫認為本病多血熱風熱。
1、飲食宜忌:辛辣發物易生熱動風,加重病情,因此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魚腥發物,如辣椒、花椒、羊肉、狗肉、魚蝦蟹等。
2、生活調養:適當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保持樂觀心態有利於病情恢復。
3、皮膚護理:熱水燙洗及搔抓會使炎症皮損加重,應避免。
二十、痤瘡
痤瘡俗稱「青春痘」,表現為產生於面部、前胸後背的粉刺、丘疹、膿皰,甚則有囊腫、結節及瘢痕。與雄激素分泌旺盛,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角化,繼發細菌感染,遺傳等因素相關。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肺胃蘊熱導致。
1、飲食宜忌:患病者濕熱體質居多,應忌食生濕生熱之品,如酒、辛辣刺激、油膩、油炸、甜食、生冷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及雜糧,保持大便通暢。適當攝入海產品、動物內臟等含鋅豐富的食物對治療痤瘡有益。
2、生活調養:此類疾病常反復發作,因此規律生活很重要,平時應平和心態、勞逸結合,避免工作勞累、過度緊張、經常熬夜、長時間面對電腦。
3、皮膚護理:平時應注重皮膚清潔,經常用溫水洗臉,不要用冷水洗臉,以防毛孔收縮,粉刺加重。選用清爽的護膚品,不宜用含油脂、粉質過多的化妝品堵塞毛孔,禁用激素類葯膏加重病情。出現膿皰時,應用專業消毒針排膿或者來醫院就診,不可直接用手擠壓,以防感染,遺留瘢痕。
4、就診指南:輕度痤瘡(粉刺為主)者可僅外用葯物治療,可選用溶解角質類葯品,如我院自製香柏酊等;中度痤瘡(丘疹膿頭為主)及重度痤瘡(囊腫結節為主)者需口服聯合外用葯物治療。口服葯需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外用葯可選擇去脂消炎類如我院自製二黃散、消腫拔毒類如我院自製如意金黃膏等。另外可配合中葯面膜治療。
二十一、玫瑰痤瘡
玫瑰痤瘡俗稱「酒渣鼻」,輕者僅為紅斑及毛細血管擴張,重者可形成鼻贅。本病與感染毛囊蟲、冷熱刺激、精神緊張、嗜食辛辣食物及酒等有關。中醫認為本病多濕熱血熱所致。
1、飲食宜忌、生活調養參考痤瘡病人。
2、皮膚護理:毛囊蟲陽性者忌飼養寵物,減少接觸毛絨玩具,同時要經常換洗床單、被套、清潔地毯,因為這些物品中毛囊蟲大量存在。因皮膚敏感,故避免冷熱水、冷熱空氣頻繁刺激。
二十二、斑禿
斑禿即民間俗稱「鬼剃頭」,勞累、緊張壓力、失眠等情緒刺激後引發,部分可遺傳。多數病人可完全治癒,不必過分擔心,由於頭發一個月僅長1cm,故不可能要求一下子恢復原狀。
1、飲食宜忌:中醫認為多因肝腎虧虛所致,可多食補益肝腎的食物,如紅棗、桑葚、核桃仁、黑芝麻等。少食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2、生活調養:精神因素對本病至關重要,因此盡量做到精神放鬆,睡眠充足,釋放壓力,勞逸結合。
3、頭發護理:不燙發染發,加強頭發護理,經常按摩頭皮,或用手指梳頭,可以促進頭皮血液循環,促進毛發的生長。
二十三、黃褐斑
黃褐斑俗稱「肝斑」、「妊娠斑」,日曬、懷孕、口服避孕葯、月經不調、情緒刺激、化妝品使用不當、肝病、結核可誘發或加重病情。
1、飲食宜忌:戒煙,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櫻桃、紅椒、黃椒、柑橘類、西紅柿、草莓、獼猴桃等,必要時可口服維生素C 片。
2、生活調養:精神因素對本病發生發展起重要作用,應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生悶氣或暴躁易怒;規律作息,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
3、皮膚護理:對於所有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包括雀斑、老年斑等,防曬都很重要。春夏季節外出時應在面部塗抹防曬霜,或打傘、戴草帽防曬;慎用含香料的葯物性化妝品(易刺激皮膚,或受紫外線照射後刺激皮膚,引起皮膚炎症反應,炎症消退後留有色素沉著,加重黃褐斑);忌用激素類葯物。有條件者可到醫院用中葯內服、外擦或面膜治療。
二十四、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減退性皮膚病,常在暴曬、精神創傷、急性疾病或手術後迅速擴散,也可緩慢進展或長期穩定不變。大約1/5的人有家族史。本病是難治性疾病,經正規治療後白斑可常年穩定不再進展,面積小或者對葯物敏感者也可部分消退。
1、飲食宜忌:忌食辛辣腥膻性發物,如羊肉、辣椒、魚腥海味等。宜多食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黑木耳、動物肝、胡桃、黑豆、黑芝麻、豆製品,可用銅質餐具。日常生活中正常食用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是可以的,但不可長期、大量食用補充維生素C類的葯物。
2、生活調養:白癜風是常見病,慢性病,一定要調整心態,既來之,則安之,並堅持規律治療。切記放鬆心情,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過度。
3、皮膚護理:慎用刺激性強葯物,避免機械性摩擦及外傷,以免發生同形反應(即在摩擦、受傷的部位出現白斑),應選擇純棉、亞麻、絲質等材質的衣物,力求寬大舒適;少接觸含酚類的製品,如橡膠手套及增白祛斑類化妝品;適度室外鍛煉身體及日曬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注意光照強度和時間,以白斑處輕微發紅為宜,勿暴曬,正常皮膚要採取防曬措施。(註:使用我院的補骨脂酊時,應用棉簽點在白斑處,不應超出白斑范圍,用葯後無需刻意暴曬,以免起皰)
二十五、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常見於15-40歲女性,輕者僅有皮膚黏膜受損,系統性紅斑狼瘡可波及全身任何臟器。本病有遺傳傾向,感染、葯物、懷孕、日曬可加重病情。
1、飲食宜忌:注意營養均衡,忌煙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牛羊肉、狗肉、辣椒等。香菇、無花果、油菜、莧菜、萵苣等能引起光敏感的食物,不宜食用。水腫時減少鈉鹽攝入。
2、生活調養:避免日光和紫外線照射,避免受涼感冒。活動期應卧床休息,緩解期可做有氧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
3、就診指導:本病應堅持治療,不可自行減葯停葯。避免使用易於誘發本病的葯物,如抗生素類(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降壓葯(利血平、肼屈嗪)、普魯卡因、抗癲癇葯(苯妥英、乙琥胺、撲米酮)及避孕葯等。補充說明:活動期患者妊娠和分娩能加重病情,應盡量避免;緩解期懷孕後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觀察,定期隨訪。
二十六、硬皮病
硬皮病主要是以皮膚腫脹硬化萎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病。局限型僅有皮膚改變,系統性可波及全身多處臟器。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風寒濕邪引起,採用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等葯物治療,往往可取的較好療效。
1、飲食宜忌: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寒涼、油膩的食物。
2、生活調養:禁止吸煙(硬皮病伴有真皮內血管狹窄及閉塞,吸煙會致使血管收縮,進一步加重末梢缺血的狀態,加重病情);本病與寒濕之邪有關,要注意防寒保暖,居住環境宜通風向陽,忌居濕冷之處。盡量避免重體力勞動及活動,但同時要注意關節功能的鍛煉,以防止關節攣縮,活動受限。
3、皮膚護理:注意防止外傷,保護受損皮膚。即使較小的外傷,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由於末梢供血不良,及皮膚纖維化改變,皮膚癒合較正常人緩慢,且容易繼發感染和潰瘍,故防止外傷相當重要。
二十七、天皰瘡、類天皰瘡
天皰瘡和類天皰瘡是一類表現為皮膚黏膜出現水皰、大皰等損害的自身免疫病。天皰瘡多見於中年人,侵犯皮膚及黏膜,病情相對較重,部分病人與葯物、腫瘤有關。類天皰瘡多見於老年人,主要侵犯皮膚,黏膜損害少,病情相對較輕。
1、飲食宜忌:加強飲食營養,高蛋白、高纖維素、低鹽低糖飲食,多食蛋奶、瘦肉,豆製品等,多吃蔬菜水果。
2、生活調養:冬季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溫度,注意保暖。床單、被褥、衣服等均應使用消毒過的物品,以免繼發感染。
3、皮膚護理:眼、口腔、外生殖器應保持清潔,預防感染;糜爛面用油類葯物滋潤保護;皮損結痂或脫落時,可用植物油濕潤,輕輕揩之,不宜水洗。
❷ 腳部皮膚病
腳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人們要正常活動都離不開腳。而腳部皮膚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平時不勤洗腳的話,就非常容易出現腳部皮膚病。腳部皮膚病的類型特別多,不同的皮膚病表現出來的症狀以及具體的治療措施都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大家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那麼,腳部皮膚病到底有哪些呢?
space
1、足癬
足癬俗稱「腳氣」,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但也是最讓人困擾的一種足部皮膚病,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潮濕、悶熱的時候容易發,主要表現為腳癢、脫皮、水皰等,臨床上常分為角化過度型,浸漬糜爛型,水皰型,丘疹鱗屑型等。抗真菌治療有效。平時要勤換鞋襪,勤洗腳,保持鞋襪透氣,才能防止復發。
2、濕 疹
濕疹是過敏引起的皮膚病,全身都會發,腳上當然不例外,常與食物、灰塵、鞋子顏料、膠水等過敏刺激有關,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常有紅斑、滲液,慢性主要是增厚及脫屑。濕疹常常雙足對稱發生,境界不清,真菌鏡檢陰性。口服抗過敏葯及外用鹵米松等有效,有時與足癬不易區分,有時濕疹可合並足癬,自己切勿亂用葯,應至醫院就診治療。
3、汗皰疹
春夏季易發,與環境過敏及精神因素等有關,表現為密集深在性小水皰,瘙癢劇烈。調節情緒、避免刺激、抗過敏治療及外用激素葯膏有效。
4、跖疣
跖(讀,第二聲)疣是發生在足底部的尋常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老百姓俗稱「刺瘊」「瘊子」「千日瘡」。跖疣具有傳染性,主要是自身傳染,長了一個之後很容易變成三五個,甚至更多。冷凍治療效果較好,不留疤痕,也可以用激光、手術、干擾素、葯物腐蝕等。
space
5、雞眼
雞眼是足部皮膚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圓錐狀角質增生,行走較多、腳骨異常的人較易發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很多人對雞眼和跖疣傻傻分不清,其實很容易分別:雞眼是圓形蠟黃色的丘疹,中央可見硬的角質芯;跖疣表面粗糙,常有散在黑點。雞眼可以用手術剜除、冷凍或雞眼膏治療。穿軟底鞋子,避免擠壓是關鍵。
6、胼胝(pián zhī)
俗稱老繭,也是足底皮膚受壓或摩擦引起,成片的角質層增厚,不像雞眼那麼疼痛,胼胝通常沒有症狀,可以用熱水泡腳後自己修剪去除。
7、丹毒
丹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細菌常從足癬所致的微小皮膚傷口入侵,繼而發生感染。常伴有畏寒、寒戰、發熱,不僅足背累及,且很容易蔓延至小腿伸側,表現為紅腫熱痛。青黴素類葯物治療有效,療程較長,需10~14d,治療期間盡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有足癬的應抗真菌治療,防止丹毒復發。
8、癬菌疹
癬菌疹是皮膚對足癬等感染時釋放的真菌抗原表現出來的急性過敏反應,瘙癢劇烈,短時間內會蔓延到遠處部位,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抗過敏治療為主,有時需使用小量激素才壓得住病情。
space
9、丘疹性蕁麻疹
與昆蟲叮咬有關,夏秋季穿著衣物較少時容易發,足部離地面近,尤其是調皮的小朋友,更容易被昆蟲叮咬,表現為紅斑、丘疹,伴瘙癢,有時候有水皰,需要與水痘鑒別。口服抗組胺葯及外用爐甘石洗劑,避免搔抓。
某秘方膏葯就能治好的,需要醫院尋找病因,對症治療。
❸ 腳上長了好多小痘痘
簡單版】:
通常說的腳氣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葯物為主,主要有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等多種,只要堅持使用,症狀消失後繼續使用一周維持通常可以治癒。同時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鞋子要透氣性好。
【完全版】: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
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
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腳氣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病。一旦發病,病人往往感到奇癢難忍,腳趾間出現紅斑、脫屑,症狀嚴重的患者整個腳底都會發紅、脫皮。腳氣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極易傳染給他人。然而,因患腳氣而就診的病人並不多。北京友誼醫院皮膚科主任趙俊英說,大多數腳氣患者都是在症狀比較嚴重的時候才來醫院看病,而在發病的初期、症狀較輕的時候,通常是利用一些民間土方進行自我治療。
家住北京宣武區的張先生是一位「老」腳氣患者了,為醫治頑疾,多年來,他用了許多偏方:往患處抹大蒜,用花椒水洗腳,將腳浸泡在濃醋里,甚至往腳上塗蜂膠……方法用盡,可是腳氣病不僅不見好,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當張先生不得不到醫院看病時,腳底已經整個潰爛,走路也不利索了。
趙主任指出,用土方法治療腳氣,有時雖能起到止癢的效果,但絕對去不了根。而且有些土方法由於刺激性較大,還會造成過敏反應。如往患處抹大蒜,反而會使患處出現紅腫甚至流水的症狀,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趙主任提醒腳氣病患者,一旦出現腳氣症狀,應該盡早接受治療。早期治療,不僅用葯少,而且有利於痊癒,而一旦病情加重,治療也就更加困難。
從臨床表現來看,腳氣可分為三型,治療方法也因型而異。當患者足部出現脫皮、裂口子的症狀時,屬於角化乾燥型,對於此類患者,用葯應以霜劑、膏劑為主;如果......
希望您發財嘍~!
❹ 皮膚病都有那些種類
病毒性類的皮膚病:比如常見的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還有疣,疣的種類比較多,比如尋常疣、跖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還有水痘、風疹、以及手足口病。
細菌性類的皮膚病:因為是細菌感染,在日常一定要更加註意。常見的細菌性皮膚病有膿皰病、毛囊炎、癤、癰、蜂窩織炎、丹毒及麻風。
真菌性類皮膚病:一般是由於真菌感染,比如有頭癬、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糠疹。
由動物引起的皮膚病:有時是因為過度接觸動物,或者是動物過敏的人容易感染,比如疥瘡、蟎皮炎、隱翅蟲皮炎、虱病、蟲螯傷或咬傷。
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如果人體的免疫力過低,就會很容易發生這種類型的皮膚病,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葯物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
物理性皮膚病: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紫外線很強的陽光,寒冷等引起,常見的有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手足皸裂、壓瘡。
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這種類型的皮膚病比較頑固,因為涉及到神經,所以治療起來也是比較困難,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