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中醫濕疹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帶狀皰疹與胎兒 2025-01-24 20:56:48
水痘患者為 2025-01-24 20:56:47
蕁麻疹掌跖 2025-01-24 20:55:13

中醫濕疹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5-01-24 15:50:41

濕疹為什麼治不好

濕疹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皮膚疾病;與精神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版、遺傳因素有關。權
用以下方法:
☆ 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然後將其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鍾加入紅糖即可。
☆避免用手抓癢以及熱水燙洗,可塗抹純植物的蘊磯霜改善。

❷ 濕疹中醫怎麼辦用什麼中葯好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非傳染性、過敏性表皮炎症,在中醫文獻中擁有「浸淫回瘡」、「旋耳瘡」答、「綉球風」、「四彎風」、「奶癬」等多種別稱,分發作部位及人群不同又有多種分類。
去除濕疹的話建議用以下三種方法:
一:取洋甘菊蘊磯霜。
蘸取適量後直接在患處進行塗抹,待皮膚自動吸收即可。每日可塗抹3次。
二:取土茯苓10克,草龜1隻,白糖適量。
將草龜殼碾碎,然後和土茯苓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以慢火反復熬煮成膏。每次服用時,用葯匙舀取30毫升,放入碗中,撒入白糖,倒入溫開水沖飲。每日可食用2次。
三:取陳皮15克,雲苓10克,蒼術6克,白術6克,白扁豆5克,蒼耳子3克,甘草3克。
將上述葯材全部置於鍋中,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浸泡並煎煮,煎煮至沸騰後濾出,待溫時服用。每日服用2次。

❸ 中醫治療濕疹效果較好,附葯方

濕疹是一種皮損形態多樣,伴有瘙癢、糜爛、滲出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疾患,中醫稱濕瘡、浸淫瘡、血風瘡、粟瘡等,特殊部位的濕疹又稱旋耳瘡(耳周濕疹)、四彎風(肘窩、腘窩濕疹)等,中醫辨證治療此病效果較好。

濕熱蘊膚型 發病快,病程短,皮膚潮紅,有丘皰疹,灼熱瘙癢,抓破有滲液,伴心煩口渴,身熱不揚,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治宜清熱利濕止癢。

方葯 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水皰多者,加土茯苓、魚腥草;熱盛者,加黃連;瘙癢重者,加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脾虛濕蘊型 發病較緩,皮膚潮紅,有丘疹,瘙癢,抓後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納少,腹脹便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治宜健脾利濕止癢。

方葯 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血虛風燥型 病程久,反復發作,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皮膚粗糙肥厚,劇癢難忍,遇熱或肥皂水洗後瘙癢加重,伴口乾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弦細。治宜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葯 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加丹參、雞血藤、烏梢蛇。瘙癢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先煎)、徐長卿、夜交藤、酸棗仁。

❹ 得了濕疹怎麼辦引發濕疹的原因有什麼,中醫調理有妙招

相信春天到了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煩惱就是濕疹又犯了,又癢又難受。今天帶大家了解預防治療濕疹。

中醫學稱之為「濕瘡」。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血風瘡」、「旋耳瘡」、「綉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近年來,隨著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

一、病因

濕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是復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一)遺傳因素: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系。

(二)環境因素:

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復雜的環境性變態原,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霉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態原料。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葯、人工飼料、飼料添加劑,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代飲食的環境性變態原。

3、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料製品、橡膠製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態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製造 汽車 ,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態原料。

5、洗滌劑工廠中製造洗滌劑所有的酶制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制葯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代職業的環境變態原。

6、與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過敏原,如化妝品及貓、鸚鵡等。

當人體長期在這種不良環境下,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濕疹。

(三)感染因素:

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枝孢霉、點青黴、煙麴黴、黑麴黴及黑根霉等。

(四)飲食因素:

有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從而導致濕疹的產生,容易引起變態反應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海產類食物(蛤蚌類、魷魚、烏賊)、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蔥、姜、蒜、洋蔥、辣椒、酒、芥末、胡椒等;某些殼類果實,如杏仁、栗子、核桃;種子類食品,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等;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蘿、桂圓、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細菌的食品,如死魚、死蝦、死螃蟹以及不新鮮的肉類;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

近代食物生化研究發現,在香蕉、菠蘿、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組胺成分,雞肝臟、牛肉、香腸內亦含有相當高的組胺,而易導致濕疹的發生。

(五)葯物因素:

葯物是某些濕疹,尤其是濕疹型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葯物均有引起濕疹性葯疹的可能性。

(六)其他因素:

濕疹的產生也與苦悶抑鬱、憂慮緊張、情緒激動等精神因素有關。疲勞、失眠等體質狀況,以及寒冷、潮濕、乾燥、日光、紫外線、摩擦等氣候、物理因素也能引起。另外慢性腸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腸寄生蟲以及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皆是濕疹發生的原因。

濕疹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皮膚病,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我國人群患病率為3%-5%,兒童可達10%-20%。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以紅斑、丘疹、丘皰疹為主的皮損多形性,常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容易反復發作。

濕疹(濕瘡),是一種由多種內外因素所引起的具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損、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自覺瘙癢、反復發作、易成慢性為臨床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和季節。

中醫對濕疹的認識,首見於《金匱要略》:「浸淫瘡,黃連粉主之」。中醫認為:稟賦不耐,風、濕、熱阻於肌膚;飲食不節;素體虛弱;濕熱蘊久是患上濕疹的主要原因。想要治療濕疹,分清證型是關鍵!

濕疹常或因體質稟賦不耐,又外感六淫邪氣而致,但與風、濕、熱關系最為密切;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或嗜酒,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濕熱內生,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合邪,兩相搏結,浸淫肌膚發為本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發為本病。也與衛表虧虛,經絡瘀滯和情志失調等因素有關;現代醫家趙炳南進一步闡述了其臨床特點,夾風者瘙癢明顯,化火者皮膚焮赤灼熱,夾濕者流漬纏綿。

針對證型,辨證施治

濕熱浸淫證

主症:發病迅速,急性期皮損,伴有身熱,口渴,心煩,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利濕。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減。

組成:龍膽草、黃芩、澤瀉、半夏、丹皮、丹參、地黃、厚朴、桃仁、公英、地丁、車前草、龍骨、牡蠣。

脾虛濕盛證

主症:發病緩慢,皮損潮紅,瘙癢,糜爛或鱗屑,伴有神疲、腹脹、便溏,舌淡,苔薄白或膩,脈弦緩。

治法:健脾利濕。

方葯:除濕胃苓湯加減。

組成:防風、蒼術、白術、茯苓、陳皮、厚朴、豬苓、木通、澤瀉、滑石、甘草。

血虛風燥證

主症:病久,慢性皮損為主;伴口乾不欲飲,鈉差腹脹;舌淡,苔白,脈細數。

治法:養血潤膚。

方葯:當歸飲子加減。

組成:當歸、川芎、地黃、黃芩、苦參、薏苡仁、車前草、法半夏、白鮮皮、地膚子、龍骨、牡蠣。

除此之外,治療濕疹還可選用中成葯。濕熱浸淫證選用龍膽瀉肝顆粒或膠囊;急性患者選用一清膠囊;慢性患者選用玉屏風散。外用葯選擇金黃散、除濕止癢軟膏、膚痔清、青鵬膏。 以上葯物,請在專業指導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