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痘疫苗要打幾針
1~12歲的兒童接種一劑量(0.5ml);13歲及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種2劑量,間隔6-10周。兒童及成人均於上臂皮下注射,絕不能靜脈注射。疫苗應通過提供的稀釋液復溶,並應完全溶解。應在消毒劑完全揮發後再行接種。對於健康人,水痘減毒疫苗可與其他減毒活疫苗或滅活疫苗同時接種;對於免疫缺陷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水痘減毒疫苗可與其他滅活疫苗同時接種。但均需接種於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如水痘減毒疫苗不能和麻疹疫苗同時接種,則接種間隔至少1個月。
接種時間
寶寶在1~2歲時需要注射水痘疫苗,第1針屬於免疫針,等到寶寶4~6歲的時候是可以注射第2針水痘疫苗,第2針水痘疫苗主要是加強針,可以加強體內的抗體,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出現水痘感染。水痘主要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發的一種皮膚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的傳播性是比較強,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以及飛沫傳播,通常是會發生在2~12歲的寶寶之間,所以寶寶注射水痘疫苗之後,可以防止寶寶出現水痘感染。
水痘簡介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成人發病症狀比兒童更嚴重。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乾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該病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並細菌感染會留瘢痕,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有時病毒以靜止狀態存留於神經節,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病因
該病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致。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屬皰疹病毒科,為雙鏈的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病毒糖蛋白至少有8種,決定了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生存力很弱,不耐熱和酸,能被乙醚等消毒劑滅活。人類是該病毒唯一宿主,患者為唯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相同。
水痘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病毒感染人體後,先在鼻咽部局部淋巴結增殖復制4~6天,而後侵入血液並向全身擴撒,引起各器官病變。本病病變主要是在皮膚棘狀細胞層,細胞腫脹變性形成囊狀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細胞裂解及組織液滲入後即形成皰疹。水皰液中含有大量的感染性病毒顆粒。水皰也常見於口咽部、呼吸道、胃腸道、眼結膜和陰道黏膜表面。
任何年齡人群均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發病較多,6個月以下的嬰兒較少見。水痘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決於氣候、人口密度和醫療衛生條件等因素。
臨床表現
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較急,年長兒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現前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惡心、嘔吐、腹痛等前驅症狀,小兒則皮疹和全身症狀同時出現。
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開始為粉紅色小斑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黏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
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脫痂後不留瘢痕。水皰期痛癢明顯,若因撓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
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此外,若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兒畸形、早產或死胎。
⑵ 水痘一共打幾次
在水痘疫苗剛上市的時候,建議只打一次,但是這樣的預防效果目前發現並不是特別好,並不能夠讓絕大部分注射水痘疫苗的人不得水痘。所以目前建議水痘的疫苗最好注射兩針,能夠阻止大部分人得水痘。第一針最好在一周歲到一周歲半的時候注射,而第二針最好在四周歲以後。如果青少年要注射疫苗,也可以採用兩針疫苗的方法,但兩針之間的間隔要大於四周。注射一針水痘疫苗之後,有可能出現輕微發熱的表現,但一般發熱並不會太重,可以自然地消退。注射兩針之後,這個人基本上不會再得水痘,雖然這個免疫效果並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能夠達到基本滿意的水平。如果得了一次水痘,那麼水痘出現的症狀,會因為注射過水痘疫苗而減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