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俗名熱瘡,又稱為火燎瘡。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中醫認為是外感風熱之毒,或肺胃二經有熱,蘊蒸皮膚而生。本病多見於高熱病的發病過程中,如疫喉痧,濕溫、感冒、瘧疾、乳癰等,若無高熱病程者亦可發生。熱瘡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如口唇及鼻孔的周圍、面頰、外生殖器等部位。局部症狀為初起時在皮膚上出現成群大小不一的小水皰,四周有紅暈,皰液澄清,後變渾濁,久結痂脫落,留有輕微色素沉著,數天後消失。重者可在頜、頦等部引起腫痛。自覺有瘙癢及灼熱感,容易反復發作。在飲食上也應作相應調治。
[飲食原則]1.宜進清熱解毒作用之清淡食品,如綠豆芽,冬瓜,菊花腦,黃瓜,絲瓜,小白菜,鮮藕,馬蘭頭,薺菜,芹菜等。
2.宜以綠豆衣或金銀花泡湯代茶。
3.夏季可多吃西瓜。
4.多飲水,以利於毒素排泄。
5.忌食辛辣魚腥及雞、肉、蝦、蟹、豬頭肉、鵝肉,甜膩之品。
6.忌煙酒、咖啡、濃茶水。
[食療驗方]1.綠豆湯:粳米100克,綠豆10克。綠豆先以溫水浸泡2小時,粳米加水後和綠豆同煮,豆爛米花湯稠時即可。每日可服2~3次。
2.赤豆湯。
3.魚腥草、生山楂各15克,水煎飲。
4.荷葉粥:以粳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稀粥,粥熟後,以鮮荷葉1張,蓋粥鍋上,約10分鍾,即可移去荷葉。
5.綠豆30克,蘆根50克,加水煎飲。
Ⅱ 手足口病症狀,具體點,比如:手腳上起小泡,小泡什麼樣的。六周歲的孩子能不能發病怎麼防治
手足口病症狀及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好發於小兒的傳染病,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臨床為口腔內、手、足部等部位發生皰疹,故而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兒常見的皰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有發病,但3~11月份多見,6~8月份為高峰期。這種病傳播速度極快,傳播范圍極廣,發病年齡可從4個月的嬰兒到30歲的成人,但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這種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規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我國近10年來有過兩次較大的流行。
治療手足口病採用中葯效果最好,一般用內服葯和口腔塗葯相結合,無並發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癒預後良好。也可採用抗病毒葯物治療。要定時讓患兒用溫水沖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給予鹹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飲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質軟、溫性的飯菜,多喝溫開水;要讓患兒有足夠的休息;要保證患兒衣服清潔,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證治療本病多例,效果不錯。
治療方法
急性發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滿布皰疹或潰瘍,疼痛、發熱煩燥,舌紅、苔白或黃,指紋青紫或脈數。證因外感時邪病毒,脾胃蘊熱淚盈眶鬱蒸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方用自擬清熱瀉脾飲。葯物組成: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動風之亦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米之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苡仁;兼陰虛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恢復期 熱退或微熱。皰疹逐漸消退,胃納欠佳等,此乃余邪未盡,治宜理脾助運,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蟬蛻6克,鉤藤、淡竹葉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葯古籍未有專門記載,但根據本病症狀和特徵,似屬於中醫「溫病」、「濕溫」、「時疫」等范疇,系實證、熱證,治療方法有疏風清熱、清心瀉火、清暑化濕、滋陰降火等。本人在臨床觀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發熱、口臭、流涎、拒食、煩躁、大便秘結或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或指紋紫滯等症狀和體征。多為外感時邪病毒、內有脾胃蘊熱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在急性期間用自擬方清熱瀉脾飲。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燥濕除煩之功。使用本方應注意病中即止,以防過用苦寒易傷脾胃,即在熱漸退、皮疹縮小、其他兼症緩解時改用理脾助運兼以清化之葯物,務使祛邪不傷正,邪去正安。
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主要是隔離病兒,加強嬰幼兒衛生保健,以減少感染機會。同時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造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