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帶狀皰疹長在眼周 及時治療減少並發症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也有可能長在眼周與額頭,患者不得不小心!一名25歲男性,在最近3天發現在左眼周圍及左側額頭有疼痛的感覺,而後出現紅色疹子與群聚的水皰,有甚至有的形成膿泡,至皮膚科門診就診。經過皮膚科醫師診斷為帶狀皰疹,並轉介至眼科檢查,所幸無眼部並發症,經抗病毒葯物治療後,患者水皰幹掉及結痂,但仍有帶狀皰疹愈後神經痛的問題,必需持續接受神經痛治療。
小心帶狀皰疹也可能長在眼周。(圖片提供/台北榮總醫院)
台北榮總皮膚部王文正科主任表示,帶狀皰疹的成因,是水痘病毒的復發。兒童時期感染的水痘皰疹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內,一旦這些病毒被活化,復發的病毒便由神經節沿神經跑出來,而由這條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紅腫起水皰局銷,而神經發炎受傷導致皰疹後神經疼痛的問題。病患免疫力的降低通常導致潛伏病毒活化,一般而言,帶狀皰疹通常一生只長一次。
但在免疫力低下、年紀大的人群中,再次發生的機會很高。而在免疫力很差的病人,帶狀皰疹的病灶可能會分布全身各處,不限於某個神經分布部位,此類患者應該盡早給予抗病毒葯物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包括在急性期和慢性塌基並發症的治療,為了研究帶狀皰疹相關之流行病學特徵與醫療支出,台北榮總皮膚部研究團隊從國家衛生研究院所提供的全民健保資料庫中,以回溯的方式,自2000至2006年,隨機選取一百萬人,進行流行病學特徵與相關醫療費用的分析。
研究發現自2000至桐衫游2006年,共34280位病患診斷為帶狀皰疹。全人口的發生率為4.89/1000人年。而在帶狀皰疹皮疹出現3個月後,共有2944位(8.6%)病患罹患皰疹後神經痛,發生率為0.42/1000人年。在老年族群、糖尿病患者及免疫低下的患者,較一般人有較高的帶狀皰疹發生率,也較易罹患皰疹後神經痛等後遺症。
王文正醫師提醒,免疫力低下的民眾,當發現有帶狀皰疹時,應盡速至醫院診治,可減少並發症的發生,並減少健保資源的浪費。
B. 這是不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學齡前兒童多見。臨床以皮膚黏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為特點。該病為自限性疾病,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病前2~3周有與水痘或帶狀皰疹患者密切接觸史。2.發熱與皮疹(斑丘疹、皰疹)同時發生,或無發熱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軀干、頭、腰處多見。皮疹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疹→結痂,不同形態皮疹同時存在,痂蓋脫落後不留疤痕。3.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高。這是參考圖片,望採納,希望還是去醫院確診以免耽誤治療。
C. 皰疹什麼樣子圖片
皰疹的樣式圖片
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其表現形式多樣。以下將從圖片的角度來直觀展示皰疹的外觀特徵。
皰疹的外觀特徵
皰疹的典型表現是皮膚上出現紅色斑塊,隨後發展為水皰。這些水皰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膚表層、口腔、生殖器等區域。皰疹的圖片通常可以展示這些特徵,但請注意,不同種類的皰疹在外觀和症狀上可能有所不同。
圖片展示
由於文字表述的局限性,提供一張皰疹的圖片能夠更直觀地展示其外觀。您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找皰疹的圖片,以了解不同類型皰疹的具體表現。圖片上的皰疹通常呈現為紅色斑塊上的水皰群集,有時可能伴有疼痛和瘙癢感。這些水皰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破裂、結痂並最終癒合。但症狀可能會因人而異,具體表現可能略有差異。
皰疹的種類與表現
皰疹主要分為多種類型,包括口腔皰疹、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和生殖器皰疹等。每種皰疹都有其特定的症狀和表現。例如,生殖器皰疹在男性通常表現為包皮或龜頭周圍的小水泡,而在女性則可能出現在外陰周圍。帶狀皰疹則表現為沿著神經分布的水皰帶。不同類型的皰疹具有不同的症狀,如有疑慮或症狀出現,建議及時就醫確診。
總結來說,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通過圖片可以直觀地了解其外觀特徵。不同種類的皰疹在症狀和表現上有所不同,因此如有疑慮或症狀出現,應及時就醫確診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D. 各種皮膚病症狀圖片
以下是各種皮膚病的症狀圖片概述:
1. 熱瘡(單純皰疹):表現為小水皰或潰瘍,常發生在嘴唇或周圍。
2. 蛇串瘡(帶狀皰疹):特徵為成串的水皰,沿著神經分布區域排列,常見於背部或面部。
3. 疣:
- 尋常疣:堅硬的丘疹,表面粗糙,通常出現在手或腳上。
- 扁平疣:表面平滑的小丘疹,常見於面部或頸部的皮膚。
- 傳染性軟疣:小的、硬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小體,通常出現在生殖器區域。
- 跖疣:腳底的硬疣,可能導致行走時的疼痛。
- 絲狀疣:細長的突起,頂端尖銳,常出現在眼瞼或頭皮。
4. 廯:
- 白禿瘡:頭發脫落區域,邊界清晰,通常出現在頭皮。
- 肥瘡:皮膚增厚、粗糙、脫屑的斑塊,常見於頭皮或面部。
- 鵝掌風(手廯):手掌和手指間的皮膚乾燥、裂開、脫皮。
- 濕腳氣(足廯):腳部皮膚濕潤、發炎、瘙癢。
- 圓廯:圓形或多邊形的皮膚斑塊,邊緣清晰,中心萎縮。
- 白癜風:皮膚上出現的白色斑塊,毛發也可能變白。
5. 疥瘡:由疥蟎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和隧道。
6. 濕疹:
- 慢性濕疹:皮膚乾燥、瘙癢、發炎,可能出現皮膚厚化和滲液。
7. 接觸性皮炎:因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導致的皮膚紅斑、瘙癢或炎症。
8. 隱疹(急性蕁麻疹):迅速出現的紅色或皮膚色的風團,伴瘙癢。
9. 葯疹:因葯物引起的皮膚反應,可能表現為皮疹、水皰或其他皮膚改變。
10. 牛皮鮮:皮膚上有紅色斑塊,伴隨銀白色鱗屑和瘙癢。
11. 滑膜純貓眼瘡:關節附近的皮膚出現圓形斑塊,中心有凹陷,周圍有紅暈。
12. 白庇:皮膚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斑塊,邊界清晰,顏色較淺。
13. 粉刺(痤瘡):毛孔堵塞導致的皮膚丘疹,常見於面部和胸部。
14. 酒糟鼻:鼻子變紅、腫脹,可能伴有丘疹和膿皰。
15. 結節性紅斑:皮膚上出現硬的、疼痛的結節。
16. 紅斑狼瘡:皮膚上出現蝶形紅斑,常見於臉頰和鼻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