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在泰國長水痘
擴展閱讀
惠比壽的皮膚好看嗎 2024-11-30 01:37:10
濕疹止癢用什麼 2024-11-30 01:34:33
蕁麻根治療蕁麻疹 2024-11-30 01:34:25

在泰國長水痘

發布時間: 2024-11-29 23:17:44

❶ 脖子上出幾個小制猴、喝板蘭根行嗎

手口足病Hand-mouth-foot disease 什麼是手口足病手口足病是一種發疹性傳染病,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以夏秋季節患病最多,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兒的咽部、唾液、皰疹和糞便中,不僅可通過唾液、噴嚏、咳嗽,說話時的飛沫傳染給別的孩子,還可通過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間接傳染。一旦流行,就會使很多孩子被傳染,被傳染上的孩子會在手、足皮膚或口腔粘膜上出現類似水痘樣的小皰疹,因而被稱為手足口病. 傳播途徑: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兇是腸病毒。可引起該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常見。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胃腸道或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患者皮膚上的水皰和分泌物傳染。傳播途徑有:*大人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通過接觸或飛沫使寶寶感染;*寶寶接觸到無症狀帶病毒的家長或患病寶寶的口鼻分泌物;*在托幼機構,玩具往往成為寶寶疾病傳染的媒介,尤其是絨毛玩具更容易儲存大量病毒;*吃入被含病毒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在寶寶發病的前幾天,喉嚨和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道排出病毒的時間可以持續數周之久,發病後的一周內腸病毒的傳染力最高。腸病毒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如何預防:●要加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因為此病病程初期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熱、咽痛等。而口腔潰瘍往往會誤診為單純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長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如果發現寶寶發熱、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早期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就地隔離避免接觸。發現有手足口徵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兒所、幼兒園;在家隔離治療也要同其他孩子分開食宿,用具、玩具應分開;直到病癒後才可回校,以免傳染其它兒童。●把住病從口入關。防止糞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徹底處理好孩子的糞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凈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經常消毒,不讓孩子隨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飲料。●養成衛生習慣。教育寶寶自幼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不良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清潔環境;養成游戲後、飯前、便後一定用香皂徹底洗手的習慣。●強化環境衛生。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最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來指導處理。注意糞便無害化處理,絕不允許污染用水。●根據臨床經驗,用「紫草二豆粥」食療小驗方,可預防手足口病。驗方為紫草根、綠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適量,煮粥口服,香甜可口,療疾防病。表現:1、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首先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體溫持續不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2、患兒發熱的同時或發熱1-2天後,可在他們的口腔粘膜、唇內見到皰疹,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表現出煩燥、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不適。3、口腔皰疹後1-2天可在患兒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膚斑丘疹,以腳心部最多,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較硬並內有混濁液體疹子周圍繞以紅暈。4、小兒手足口病的疹子較少出現在軀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會造成瘢痕,更不會留下印跡。5、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情較輕的自愈性疾病,絕大部分患兒預後較好,少數重症患兒可合並心肌炎、腦炎、但這種可能很小。6、整個病程大約在1周左右結束,一般不會並發什麼嚴重的後果,只要護理得當,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跡或疤痕。

登革熱的歷史(又名;骨痛熱,英;Dengue)骨痛熱的另一名詞登革熱,登革一詞由英語Dengue一詞翻譯而來。Dengue由來也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原自斯瓦希里語(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猶如被惡魔纏身。在台灣被稱為「天狗熱」或「斷骨熱」。目前,對這種病的最早來源仍然眾說紛紜。人類最早記錄,是在晉朝時,有文獻記錄了類似骨痛熱症的病。近代歷史上,登革熱疾病的醫學文獻記錄是:1779年於開羅發生1779年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發生1780年在菲律賓也有相似的疾病發生1780年在美國的費城也發生1780年在印度的馬得拉斯也發生1873年在台灣的澎湖縣發生1897年在澳大利亞出現1910年在貝魯特出現1916年-1931年之間在台灣相繼發生1917年中國海南省也傳出疾病發生,據資料顯示,可能是第3型骨痛病毒造成的。(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1928年在希臘出現,造成約一千人亡從此以後,世界各地相繼傳出發生骨痛熱症。至今登革熱的名詞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登革熱在東南亞地區造成日本軍隊和盟軍的傷亡人數增加後,日本和美國科學家便積極投入研究,1943年日本科學家首次發現登革熱病毒,美國也相繼發現這病毒。其病因學直至1944年才被了解,1952年登革熱病毒首次被分離了出來,也依血清學方法定出一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1 virus)及二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2 virus);1956年在馬尼拉從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別分離出三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3 virus)及四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4 virus)。除了人類埃及斑蚊(Aedes mosquitoes)外,登革熱病毒的自然宿主尚有低等靈長類(黑猩猩、長臂猿、彌猴),1931年Simmons等學者首先證實登革熱病毒可經由猴子傳播猴子或經由猴子傳播給人,1978年Rudnick學者於馬來西亞森林區捕獲之Aedes (Finlaya) niveus complex分離到四型登革熱病毒,1984年Yuwono等學者於馬來西亞、越南、高棉、印尼及菲律賓森林區彌猴身上發現四型登革熱病毒抗體。1987至1990年南台灣大流行時,由捕獲之成蚊埃及斑蚊(學名Aedes aegypti)體內分離到的骨痛熱病毒,證實為台灣型之登革熱感染病毒;而白線斑蚊(學名Aedes albopictus)卻一直SM未分離到登革熱病毒,但1983年Rosen等學者證實四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4 virus)能藉由SM白線斑蚊垂直傳播給下一代。1993年Chen W-J, Wei H-L, Hsu E-L, Chen E-R等學者也證實白線斑蚊確實具有傳播一型登革熱病毒(dengue 1 virus)之能力,白線斑蚊在台灣之分布較埃及斑蚊廣,且大部份地區密度均高於埃及斑蚊,故白線斑蚊仍為不可忽視的登革熱病媒蚊之一。自1953年開始,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等地,陸續發現一種變異型之登革熱,主要侵襲對象為3至10歲的兒童,會造成嚴重且致命的出血性登革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或骨痛休克綜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其亡率達12%至44%。 什麼是登革熱(dengue fever)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登革熱[病原學] 登革熱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現在歸入披蓋病毒科(togaviridae)黃熱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顆粒呈啞鈴狀(700×20--40nm)、棒狀或球形(直徑為 20--50nm)。髓核為單股線狀核糖核酸(RNA)。病毒顆粒與乙型腦炎病毒相似,最外層為兩種糖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異性抗原,用中和試驗可鑒定其型別。登革病毒可分為4個血清型,與其他B組蟲媒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應。登革病毒在1~3日齡新生小白鼠腦、猴腎細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細胞株內生長良好,並產生恆定的細胞病變。但接種猴子、猩猩和其他實驗動物,不產生症狀。登革病毒對寒冷的抵抗力強,在人血清中貯存於普通冰箱可保持傳染性數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熱,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滅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線或0.05%福爾馬林可以滅活。 登革熱[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感染後對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並可維持多年,對異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時感染登革病毒後,對其他B組蟲媒病毒,也產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熱流行後,乙型腦炎發病率隨之降低。(四)流行特徵1.地方性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均可發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時間之後,可逐漸向周圍的城鎮及農村傳播,在同一地區,城鎮的發病率高於農村。2.季節性發病季節與伊蚊密度、雨量相關。在氣溫高而潮濕的熱帶地區,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發病。我國廣東、廣西為5~10月,海南省3~10月。3.突然性流行多突然發生,不少國家在本病消慝十餘年之後突然發生流行,我國40年代在東南沿海曾有散發流行,至1978年在廣東佛山突然流行。 4.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首先發生登革熱,迅速波及幾個市、縣。1980年3月海南省開始流行,很快席捲全島,波及廣東內陸幾十個省、市。病率0.016%~0.13%。本病可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故多發生在交通沿線及對外開放的城鎮。 登革熱的發病原理與病理變化登革病毒通過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網狀內皮系統增殖至一定數量後,即進入血循環(第1次病毒血症),然後再定位於網狀內皮系統和淋巴組織之中,在外周血液中的大單核細胞、組織中的巨噬細胞、組織細胞和肝臟的Kupffer氏細胞內再復制至一定程度,釋出於血流中,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體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體,可促進病毒在上述細胞內復制,並可與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抑制骨髓中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系統,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出血傾向。登革出血熱的發病原理有三種假說:一是病毒株的毒力不同。Ⅱ型病毒引起登革出血熱,其他型病毒引起登革熱。二是病毒變異,認為病毒基因變異後導致毒力增強,但目前病毒變異的證據尚不充分。三是二次感染學說,認為第一次感染任何型登革病毒,只發生輕型或典型登革熱,而當第二次感染後,不論哪一型病毒,即表現為登革出血熱。有人報告55例登革出血熱患者,其中51例均為二次感染。其機理是,當第二次感染時,機體出現回憶反應,產生高滴度的IgG,與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和大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激活這些細胞釋放可裂解補體C3的蛋白酶、凝血活酶和血管通透因子。這些酶和因子再激活補體系統和凝血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及血液有形成分滲出,引起血液濃縮、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變。病理變化有肝、腎、心和腦的退行性變;心內膜、心包、胸膜、胃腸粘膜、肌肉、皮膚及中樞神經系統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內小血管內皮腫脹,血管周圍水腫及單核細胞浸潤。重症患者可有肝小葉中央壞及淤膽,小葉性肺炎,肺小膿腫形成等。登革出血熱病理變化為全身微血管損害,導致血漿蛋白滲出及出血。消化道、心內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軟組織均有滲出和出血,內臟小血管及微血管周圍水腫、出血和淋巴細胞浸潤。腦型患者屍檢可見蛛網膜下腔及腦實質灶性出血,腦水腫及腦軟化。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我國近年來所見的登革熱可分為典型登革熱、輕型登革熱和重型登革熱。一、典型登革熱(一)典型登革熱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5.其他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二)輕型登革熱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三)重型登革熱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二、登革出血熱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一)登革出血熱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二)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躁、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亡。 診斷登革熱一、流行病學資料在登革熱流行季節中,凡是疫區或有外地傳入可能的港口和旅遊地區,發生大量高熱病例時,應想到本病。二、臨床表現凡遇發熱、皮疹、骨及關節劇痛和淋巴結腫大者應考慮本病;有明顯出血傾向,如出血點,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試驗陽性,血液濃縮,血小板減少者應考慮登革出血熱;在本病過程中或退熱後,病情加重,明顯出血傾向,同時伴周圍循環衰竭者應考慮登革休克綜合征。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確疹和新疫區的確定,必須結合實驗室檢查。三、實驗室檢查(一)血象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低點(2×109/L),退熱後1周恢復正常,分類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可見中毒顆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達13×109/L。部分病例尿及腦脊液可輕度異常。(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單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效價超過1:32,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效價超過1:1280者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確診。中和試驗特異性高,但操作困難,中和指數超過50者為陽性。(三)病毒分類將急性期患者血清接種於新生(1~3日齡)小白鼠腦內、猴腎細胞株或白紋伊蚊胸肌內分離病毒,第1病日陽性率可達40%,以後逐漸減低,在病程第12d仍可分離出病毒。最近採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用C6/36細胞培養第2代分離材料作為病毒紅細胞凝集素進行病毒分型的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或做為補體結合抗原作補體結合試驗分型,可達到快速診斷的目的。登革熱應與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葯疹相鑒別;登革出血熱的登革休克綜合征應與黃疸出血型的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敗血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黃熱病等相鑒別。 登革熱的預防和治療[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二、對症治療(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G-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二)維持水電平衡對於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雲南白葯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預防] 應做好疫情監測,以便及時採取措施控制擴散。患者發病最初5天應防止其受蚊類叮咬,以免傳播。典型患者只佔傳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單純隔離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預防措施的重點在於防蚊和滅蚊。應動員群眾實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樹洞。對飲用水缸要加蓋防蚊,勤換水,並在缸內放養食蚊魚。室內成蚊可用敵敵畏噴灑消滅,室外成蚊可用50%馬拉硫磷、殺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噴霧,或在重點區域進行廣泛的葯物噴灑。登革熱的預防接種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不能用於疫區。 出血熱 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出血熱不是鼠疫,而是一種由病毒所致的經鼠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出血熱的病名全稱是流行性出血熱,目前國際上統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中國首例出血熱病例1931年出現在東北地區,至今全國發現病例已愈百萬。天津市近年發病出現了增多,而且患者中市區人口所佔比例逐漸提高。對這種病,人類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也有十分有效的預防手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引起出血熱的病毒是漢坦病毒。這種病毒侵入人體後直接作用於全身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或器官的水腫,從而出現全身皮膚粘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頰、鼻、頸部、前胸、上臂等處發紅或有出血點,並危及心、肺、脾、胃、腎、腦垂體、腎上腺等多處臟器;有些病人還有廣泛的微血栓形成,極易出現嚴重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最為嚴重的是損害人的腎臟,重者往往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病毒還會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嚴重的頭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現高熱。重症或未能及時治療的病人,後期往往出現心力衰竭、肺腫、自發性腎破裂等嚴重並發症。該病病情凶險、病程多會遷延月余,即使治癒也需要嚴格休息至少1—3個月,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出血熱的治療重在發病早期出血熱病毒對人的危害涉及機體多種器官,病變可累及全身各系統,但是這種危害是漸進性的。倘若患病後盡早治療,盡早使用抗病毒葯物,盡早休息,即可抵禦病毒的毒性作用,也可能減少機體的損耗,因此可明顯增加康復的機會。早治療的前提在於早發現。出血熱病人發病早期的典型表現為突起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這種高熱通常持續4—6天。由於病毒引起的神經中毒現象,病人會出現頭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還會出現顏面、頸、上胸部皮膚充血潮紅,俗稱「三紅」,很象「酒醉貌」,軀干及上肢皮膚出現條索狀出血點,眼球結膜血。病人還常伴有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症病人會出現咯血、嘔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現象。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血小板下降,並有尿蛋白陽性、血尿、尿內出現膜狀物等腎功能損害表現。如果對早期病人不細心鑒別,很容易誤以為是「感冒」。我國南方高發病區流傳著這樣幾句話:「寒熱臉紅酒醉貌,頭痛乏力象感冒;皮膚粘膜出血點,嘔吐腹瀉蛋白尿」。這是當地基層醫務人員早期發現病人的經驗總結,也是普通老百姓認知出血熱的基本點,大家可以據此對出血熱有個初步的認識。出血熱除腎綜合症(漢坦)出血熱最常見外,尚有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的登革病毒Ⅱ型引起的登革出血熱,非洲和亞洲的叢林中的的埃博拉出血熱,德國和南斯拉夫、非洲的馬爾堡出血熱,後二種以高病率著名。

❷ 珍珠娘是不是正月十九生曰

你說的珍珠娘,如指珍珠娘娘,是六月初六生曰。
稱是珍珠娘娘、珠珍娘娘、寶珠娘娘是三姐妹,潮州是玉帝的三個女兒分別叫雲霄、碧霄、銀霄。 傳說她們姐妹三人雲游到潮州府潮陽縣,見此處五丈一廟宇,家家奉香燈,人心十分虔誠。但此處風雨無常,多生頑疾,水痘、麻疹、天花平民百姓無葯可治,娘娘心生憐憫,便 施醫救渡,百姓問其來歷卻絕口不提。後來她們覺得這樣並非長久良策,便重返天庭,將此處人心虔誠卻受疾苦之事奏明玉皇上帝。雖然三位娘娘私用仙法干擾人間,但玉皇上帝念在此舉淳善,發心赤誠,不責反封, 敕賜:輔國庇民保嬰護童隨世靈感珍珠娘娘、珠珍娘娘、寶珠娘娘神位。
另一傳說是:她們姐妹三人得知人間水痘麻疹天花瘋行欲界極苦,就向父皇玉帝請旨下天治理潮汕水痘天花麻疹保嬰幼產婦,常穿藍衣藍羅群赤腳化婦人相救治百姓。功績卓著玉帝賜封號《珍珠,珠珍,寶珠》神位《娘娘》。在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消滅了天花,麻疹現在也少見了,水痘還有潮汕人習慣去媽祖廟放一張清貼和檳羅(番石榴的葉子擇成三角形)拜豬肉蛋和飯拿回家給小孩吃,去廟里上12天的香,40天不能碰到露水,傳說是不聽媽媽的話就會長水痘。六月初六是三位媽祖受封的日子。即使有的地方只拜一位那位媽祖也會邀請另外兩位媽祖來一起慶祝共保誠心弟子平安順利。
六月初六是三位娘娘的受封日,因此百姓把這一天作為娘娘誕辰日。
古時生活艱苦,為謀生計而被迫離鄉的潮人出門之前都要到鄉里的娘娘廟前求得香火隨身攜帶,保得一路平安。後來有的潮人在外落地生根繁育後代,為感恩娘娘庇佑則造廟設爐奉敬,弘揚娘娘之高尚品德。由於在異國他鄉,受其他文化影響等因素,潮州文化與其他地方的文化互相影響。例如潮人把珍珠娘娘香火帶到泰國後與當地佛教互相影響。

❸ 初一地理生物試卷

生物。 一、單項選擇題: 1.動物的生活環境不同,其運動方式也不盡相同。家鴿的運動方式是 A.飛行 B.蠕動 C.游泳 D.攀援
2.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種類眾多的珍稀動植物。下列四種 動物中,哪種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 A.袋鼠 B.揚子鱷 C.北極熊 D.企鵝
3.小新同學最近刷牙時牙齦經常出血,你可以推薦他多吃一些富含哪種維生素 的食物 A.維生素 A B.維生素 B C.維生素 C D.維生素 D
4.以下哪種說法不能正確描述生物進化的趨勢 A.從簡單到復雜 C.從水生到陸生 B.從低等到高等 D.從地下到地面
5.小麥中的澱粉是通過下列哪個生理過程製造的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騰作用 D.光合作用
6.成熟的紅細胞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 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請問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 A.運載血細胞 B.運輸氧氣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7.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下列四種反射活動中,哪種屬於非條件 反射 A.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術 B.同學們聽到預備鈴聲後走進教室准備上課 C.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吮吸 D.小明聽到老師叫他的名字後站起來回答問題 8.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以下各組性狀中,屬於相 對性狀的是 A.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 C.菜豆的圓粒和豌豆的高桿 B.羊的黑毛和短腿 fc1 D.兔的白毛和貓的白毛
9.小皓和他的表妹去登記結婚,被告知我國婚姻法禁止近親結婚,原因是近親
結婚 A.後代都會得遺傳病 C.後代長相都很難看 B.後代都會得艾滋病 D.後代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增加
10.青蛙的成體既能生活在陸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其幼體蝌蚪生活在 A.陸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陸地上
11.牛奶的保鮮可以選用以下哪種方法 A.巴氏消毒法 B.曬干法 C.煙熏法 D.腌製法
12.下列疾病中,不屬於傳染病的是 A.近視 B.流行性感冒 C. 「非典」 D.艾滋病
13.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時,轉動下列哪個結構,能較大范圍地升降鏡筒 A.轉換器 旋 14.自然選擇學說是由哪個科學家提出的 A.巴斯德 B.達爾文 C.孟德爾 D.牛頓 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 D.細准焦螺
15.科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將生物分成若干個界,每個界又被分為六 個更小的等級:門、綱、目、科、屬、種。其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 A.界 B.門 C.屬 D.種
16.酸奶的口味老少皆宜,是利用下列哪種生物將牛奶經過發酵而成的 A.白蘿卜 B.病毒 C.乳酸菌 D.香菇
17.進入青春期後,人體會出現一系列正常的生 理現象,如女孩會出現 A.長胡須 B.喉結突出 C.遺精 D.月經
18.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旺盛的時期,需要多種營養物質。請為自己選擇一份 既合理又經濟實惠的午餐食譜 A、牛奶一盒,雞蛋一個,冰淇淋一杯 B、米飯一碗,炒肉片一份,紅燒帶魚一塊,豆腐湯一碗,青菜一份,水果一 個 C、肉包一個,紅燒肉一份,可樂一瓶,巧克力一塊
D、米飯一碗,龍蝦一隻,草魚一隻,燒雞一隻,肉片湯一碗,青菜一份 19.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下列選項中屬於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熬夜學習到凌晨 C.為減肥不吃早飯 B.為忘掉憂愁而酗酒 D.不挑食,合理營養
20.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而成。以下屬於器官的是 A.口腔上皮細胞 B.肌肉組織 C.肝臟 D.神經系統
21.對人的性別起決定作用的是 A.細胞膜 B.性染色體 C.細胞質 D.線粒體
22.科學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擾素基因植入煙草細胞中的 DNA 分子上,使煙 草獲得了抗病毒的能力。這個事實說明,DNA 上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是 A.基因 B.糖類 C.脂肪 D.蛋白質
23.關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麻雀會偷吃糧食,所以應當斬盡殺絕 B.建立自然保護區 C.不經論證引進一些外來物種 D.捕獵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來製造葯物 24. 如圖一表示澱粉、 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 中各部份被消化的程度。 請據圖判斷: 澱粉開 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 B.食道 C.小腸 D.大腸
25.煤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它主要是由以下哪種古代植物的遺體在地層中經 過漫長的年代形成的 A fc1 ??藻類植物 二、非選擇題: 26.某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這種現象說明 植物生活需要 。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7. 2000 年的世界衛生大會決定把每年 6 月 14 日正式定為世界獻血者日。我 國從 1998 年 10 月 1 日開始實行 意義的獻愛心活動。 獻血制度。我們應該積極參加這種有
28.母愛是偉大的,母親的辛苦是從十月懷胎開始的。胎兒在母體內發育的場所 是 。
29.如圖二,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是

該器官中的瓣膜能起到防止血液的作用, 因此血液在該器官中是從 流向心室。
30.科學家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將其分為兩類: 一類是無脊椎動物; 另一類是 於 動物。 動物。 常見的蝗蟲屬
31.免疫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注射水痘疫苗可使人不患水痘,這種 免疫屬於性 免疫。
32.生活中,人的手偶然被針扎到,會迅速縮回,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 為 ,完成這一生理現象的神經結構是 。
33.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要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他們給種子萌發提供的必要外界 條件是:充足的空氣、適量的 條件,種子都不能萌發。 34.食物中含有糖類、 質。其中, 、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 、適宜的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外界
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植物。松的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 植物。
35.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 被,松屬於種子植物中的
36.春天到來,花紅柳綠。圖三是「花 發育成果實」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桃的果實是由雌蕊中的 的, 種子是由雌蕊中的 發育來 發育來的。
37.請你來判斷:(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⑴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 )
⑵科學家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⑶我們一定要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⑷所有的細菌都能使人和動植物患病 ⑸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⑹只有昆蟲才能在天空中飛行
( ( ( ( (
) ) ) ) )
38.請你觀察圖四,將雞卵的結構和相應的 功能用線連接起來:
卵殼 卵黃 胚盤 氣室
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 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 提供胚胎發育所需的氧氣 起保護卵細胞的作用
39.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圖五是一個植物細胞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⑴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庫是 ⑵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A〕 。 。 。
40. 你和你的同齡人正步入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青春期。 在青春期, 男女同學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發生著顯著的變化,你感受 fc1 到這些變化了 嗎? 請分析圖六並回答下列問題。
⑴從圖六-A 的曲線可知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的身高生長速度 ⑵從圖六-B 的曲線可知進入青春期後,男性的 和女性的卵巢迅速發育。 。
⑶從圖六中可知女性進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齡比男性來得 41.閱讀下面《蛇與莊稼》的故事,然後回答問題。
廣東沿海曾經發生了一次海嘯,許多田地被海水淹沒了。洪水過後,那兒的 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接連幾年都是這樣,即使風調雨順,也不見起色。後來, 老農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託人去外地買了一批蛇回來,把蛇放到田裡。說也 奇怪, 那一年莊稼就獲得了豐收。 大家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 老農把秘密說破了, 原來那場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給淹死了,田鼠卻游到樹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 命。後來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裡糟蹋莊稼,沒有蛇來捕捉它們,它們又繁殖 得特別快,莊稼都讓田鼠給糟蹋了。現在田裡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讓蛇給吃掉 了,因而莊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⑴故事中的田地是一個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 構成食物鏈。請寫出故事中的食物鏈。( ⑵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這條食物鏈中的 ⑶該食物鏈中的蛇等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屬於 )→( )→( 。 者。 )
⑷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外來干擾超 過這個限度,將會破壞生態系統的 。
42、下圖是人的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示意圖(不完整) ,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中的「 」 代表染色體,A 和 a 代表 ⑵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過程中,體細胞中的每對染色體中的條進 入精子(或卵細胞) ⑶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的特點是。
⑷若圖中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男孩,請寫出下列細胞中的性染色體組成: 受精卵,母親的體細胞,父親的體細胞 XY;精子,卵細 胞 X。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8.A 15.D 22.A 2.B 9.D 16.C 3.C 4.D 5.D 6.B 7.C 14.B 21.B
10.B 11.A 12.A 13.C 17.D 18.B 19.D 20.C
23.B 24.A 25.B 27.無償 30.脊椎 無脊椎 28.子宮 31.特異
二、非選擇題: 26.水 29.心臟 32.反射 倒流 反射弧 心房
33.水溫度 35.被子 裸子 ⑷ × 36.子房 ⑸ √ 胚珠 ⑹ ×
34.脂肪 蛋白質 37.⑴ √ 38. 卵殼 卵黃 胚盤 氣室 39.⑴ 細胞核 ⑵ √
⑶ √
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營養 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 提供胚胎發育所需的氧氣 起保護卵細胞的作用 ⑵ 細胞膜 ⑶ 葉綠體 ⑵ 睾丸 田鼠(鼠)→蛇 ⑶ 消費 ⑷ 平衡(穩定) ⑶ 小(早)等
40.⑴ 加快(相近答案也可) 41.⑴ 莊稼(草、植物)→ ⑵ 莊稼(草、植物)
42、 (1)基因 (2) 一 (3)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 (4)XY XX Y參考資料:網路上的答案

❹ 「生蛇」(俗名)是一種什麼病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帶狀皰疹,當人體免疫系統降低時就容易發,特別是老人容易發皰疹,這病在醫院輸液治療容易留後遺神經痛,神經痛是什麼?簡單說就是疼痛的時候會感覺做人沒意義,對於老人這種疼痛感更加強烈,這種感覺有的人伴隨幾年,10多年,甚至找不到針對性葯物,會伴其終身,所以是很恐怖的。說到治療,以下提供幾個建議:
1、西醫治療:首先很多後遺神經痛患者前期就是是在醫院治療,醫院採用多是西醫西葯,如使用一些抗病毒類西葯:阿西洛韋、輸液抗病毒等,這類治療方法只暫時的壓制住病毒,用葯量大,皮膚表面水泡會消下去,但病毒會侵入神經,繼而形成後遺留神經痛。但是為何很多患者輸液時間越久皰疹消失了,卻感覺更疼了?因為皰毒在神經線,不在體內,神經線處於皮膚表層和體內的中間!比如感冒發燒,炎症或病毒在體內,打針輸液幾天就好了,但是皰毒卻不是在體內,而是在神經線!所以在醫院治療時間越長,留下後遺症的概率越大。只有對症的中醫中葯才能根治後遺神經痛是病毒侵入神經末梢。
2、中醫治療:另外如果皰毒在皮膚表層,用葯膏也可以祛除皰毒,但是皰毒在神經線,需要使用液體葯物進行治療,因為液態葯物具體滲透性,其它膏狀或者固態葯物,都不具備滲透性。中醫使用純中草葯酒,液狀葯酒比固態、膏狀葯物,有更強的皮下組織滲透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如網路馊 ---·'疱·免·忧·,一般初發皰疹外敷一周到10天左右時間可愈,如後遺症根據不同嚴重程度15-45天減輕和痊癒,網路有。只有具備滲透性的葯物,方可直達皮膚深層完全祛除皰毒!
3、治療時間越早越好,需提高對待此病的重視,剛發皰疹,建議少運動,因皰疹喜熱容易擴散,另外患處盡量少接觸水,保持開朗樂觀心情對於治療也很重要,只要堅持外敷可達到減輕疼痛或根治的目的,堅持信念,健康無價,期望健康每一天。
·
·
·
·
最早關於荔枝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割去枝丫之意。原來,古人已認識到,這種水果不能離開枝葉,假如連枝割下,保鮮期會加長。對此,明代李時珍也認可。《本草綱目·果三·荔枝》〔釋名〕:「按白居易雲: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大約東漢開始,「離支」寫成「荔枝」。
17世紀末從中國傳入緬甸,100年後又傳入印度,大約在1870年左右傳入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1873年由中國商人傳入夏威夷,1870-1880年又從印度傳入佛羅里達,並於1897年傳入加利福尼亞,1930-1940年才傳入以色列,1954年由中國移民帶入澳大利亞。現荔枝廣泛種植於中南美洲、非洲的一部分及整個亞洲,當今世界荔枝主產國為:中國、印度、南非、澳大利亞、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及泰國。
常綠喬木,高通常不超過10米,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狀,褐紅色,密生白色皮孔。
葉連柄長10-25厘米或過之;小葉2或3對,較少4對,薄革質或革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4厘米,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腹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麵粉綠色,兩面無毛;側脈常纖細,在腹面不很明顯,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小葉柄長7-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