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桂花皰疹
擴展閱讀
皰疹達人 2024-11-25 19:41:40
身上起白色的小疙瘩 2024-11-25 19:39:14
減肥臉上皮膚鬆弛 2024-11-25 19:37:37

桂花皰疹

發布時間: 2024-11-25 17:24:34

㈠ 哪些花草植物可以提神和安神的

1、薄荷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於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

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葯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葯,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2、碰碰香

也稱絨毛香茶菜,是一種會散發淡淡清香的盆栽植物, 一般用在家居室內書桌、幾案等做點綴品。因觸碰後可散發出令人舒適的香氣而享有"碰碰香"的美稱, 又因其香味濃甜,頗似蘋果香味,故又享有"蘋果香"美譽,聞之令人神清氣爽。

宜盆栽觀賞,或懸吊在室內,葉片泡茶、酒,奇香誘人;亦可烹飪,煲湯炒菜,涼拌皆可;可清熱解暑,驅避蚊蟲。

3、白蘭

白蘭(學名:Michelia albaDC.):常綠喬木,高達17米,枝廣展,呈闊傘形樹冠;胸徑30厘米;樹皮灰色;揉枝葉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黃白色微柔毛,老時毛漸脫落。

花潔白清香、夏秋間開放,花期長,葉色濃綠,為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多栽為行道樹。花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葯用,有行氣化濁,治咳嗽等效。

少見結實,多用嫁接繁殖,用黃蘭、含笑、火力楠等為砧木;也可用空中壓條或靠接繁殖。原產印度尼西亞爪哇,現廣植於東南亞。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栽培極盛,長江流域各省區多盆栽,在溫室越冬。

4、薰衣草

薰衣草(拉丁學名:Lavan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香水植物,靈香草,香草,黃香草,拉文德。

薰衣草的提取精油主要應用於芳香療法或按摩方面。在國外,1993年,愛爾蘭的Tullamore在Genoral醫院把從羅勤、刺柏、薰衣草和甜牛至屬植物中提取來的揮發油混合使用於改善老年人的睡眠。

5、迷迭香

拉丁學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是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科、迷迭香屬植物灌木。性喜溫暖氣候,原產歐洲地區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

迷迭香具有鎮靜安神、醒腦作用,而且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植物,生長季節會散發一種清香氣味,有清心提神的功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薄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碰碰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薰衣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迷迭香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導讀: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對於皮膚病患者,外洗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服葯痛苦;另一方面,皮膚病局部用葯能更好的吸收。(編輯/閆奇峰)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作者/龔景林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葯外洗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葯物煎湯乘熱在患處淋洗、浸泡、濕敷或坐浴的一種治療方法,古稱「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禮記•曲禮》篇即載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瘡則浴」,《外科精義》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發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火有葯滌之功……此謂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如葯二兩用水二升,為則煎取一升半,以凈帛或新棉蘸葯水稍熱溻其患處,漸漸洗溻沐浴之」張山雷氏說:「外瘍既潰,膿水浸淫,以洗滌潔凈為第一要義,庶幾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則惡腐不除,必多滋蔓」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曾用苦參湯治療狐惑病,狼牙湯治療陰䘌。

洗劑在民間也常為人們所慣用,如用白礬水洗濕瘡,花椒水洗癢瘡,蔥椒水洗凍瘡,桂花葉水洗漆瘡等。這些方法簡便,而且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九法,茲不揣淺陋,介紹如下。

一、祛風止癢法

由於人體腠理不密,衛氣不固,風邪客於肌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導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去潤養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發病迅速,消退亦快,遊走不定,瘙癢無度,多發於上半身或泛發全身,皮疹多為紅色丘疹、風團、鱗屑或苔蘚樣變、疣目,損害為乾性,不滲出,以及抓後起鱗屑及出血等,常見於急性瘙癢性皮膚疾患,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治擬祛風止癢為主。

葯用艾葉30克,搖竹消30克(我註:徐長卿),路路通30克,蠶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溫熱後外洗患處,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鍾。

臨床上如尋常疣、扁平疣等,均屬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皮損表現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膚,粟米至黃豆大小,色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膚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療以祛風解毒為主。

葯用木賊15克,蒼耳子15克,敗醬草30克,露蜂房10克,馬齒莧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熱濕敷患處,然後用水擦洗皮損,皮損以擦紅發熱為宜,每天一次。

二、清熱消腫法

不論外感邪熱或臟腑實熱,蘊阻肌膚,不得外泄,熏蒸為患。皮損多見紅斑、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灼熱癢痛。常見於急性濕疹及皮炎類疾患,如帶狀皰疹、丹毒、膿皰瘡、過敏性紫癜、葯疹、接觸性皮炎及大皰性皮膚病、剝脫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治宜清熱、消腫、解毒。

葯用馬齒莧30克,黃柏30克,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煎水1500毫升,待溫熱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鍾。

三、燥濕收斂法

濕有內濕與外濕之分,但以外濕為主,因濕邪侵入腠理,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而浸淫肌膚發疹。證見水皰,瘙癢糜爛滲液,水腫,浸淫四竄,汁水淋漓。常見的皮膚病,如皮炎、濕疹、脂溢性皮炎、天皰瘡等。

治宜燥濕收斂。

葯用馬齒莧60克,蒼術30克,側柏葉60克,苦參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鍾。

四、涼血解毒法

由各種「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常見的有葯物毒、食物毒、蟲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膚,郁而化熱,毒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證見紅腫、丘疹、風團、糜爛等多種形態。常見的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葯疹、中毒性紅斑、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

治宜涼血解毒。

葯用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朴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五、溫經散寒法

由於陽氣不達,皮肉受寒,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所致。皮損為紫暗或淡紅斑,局部皮損紅腫發硬,嚴重時可發生水皰、潰瘍。常見的皮膚病有凍瘡、血管炎。

治宜溫經散寒。

葯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吳茱萸15克,煎水1000毫升,浸泡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鍾。

六、活血散瘀法

肝氣郁結或外邪入侵,以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阻塞經絡而致。證見皮損色暗紅、青紫、瘀點、瘀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常見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紅斑、硬紅斑、過敏性紫癜、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

治宜活血散瘀。

葯用鬼箭羽30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

七、養血潤膚法

由於血虛不能營養肌膚,膚失濡養,血虛生風生燥,逗留肌膚所致。其皮損表現為乾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苔蘚樣變。常見的皮膚病有神經性皮炎、銀屑病、魚鱗病、手足癬鱗屑角化型、掌跖角化過度症。

治宜養血潤膚。

葯用白芨60克,黃精30克,紫草30克,五靈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後再外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鍾。

八、殺蟲除䘌法

由於對蟲體的過敏或蟲的毒素侵入機體,日久蘊毒,發於肌膚所致。皮損為丘疹、風團、水皰、血痂、抓痕、糜爛等。常見的皮膚病有疥瘡、丘疹性蕁麻疹、桑毛蟲皮炎。

治宜殺蟲除䘌。

葯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楓子30克,硫磺60克,藜蘆15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

在臨床上還有由黴菌所引起的手足癬皮損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

治宜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葯用丁香10克,黃精30克,黃柏30克,川椒10克,枯礬15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與外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九、脫脂除垢法

多因內蘊濕熱,外感風邪,蘊阻肌膚,濕熱上蒸,或因濕熱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皮損為潮紅、滲出、糜爛、結黃厚痂、鱗屑(乾燥或油膩的鱗屑)。常見的皮膚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

治宜清熱利濕,脫脂除垢。

葯用透骨草60克,側柏葉60克,黃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洗後頭部不要另用溫水沖洗,待頭發自干。

總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膚病中葯外洗的法則,在使用這九個法則時,一定要根據皮損的部位、范圍、性質以及患者皮膚的耐受情況辨證施治,合理的選擇有針對性的葯物和外洗方法,採取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法則進行洗浴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