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自擬方
擴展閱讀
為什麼濕疹這么癢 2024-11-23 20:18:15
孕婦濕疹結痂 2024-11-23 20:18:14
風寒性蕁麻疹怎麼根治 2024-11-23 20:16:20

蕁麻疹自擬方

發布時間: 2024-11-23 17:35:00

1. 寶寶濕疹破皮流水怎麼辦 五種方法幫助解決寶寶濕疹

1

寶寶濕疹流水,葯膏塗抹

青黛黃柏油

方葯組成:青黛50克,黃柏、爐甘石各100克,枯礬5克,麻油500克。

使用方法:分別將黃柏、青黛、爐甘石、枯礬研成細末,加入麻油調和備用。有明顯滲液者,用地膚子、黃柏、苦參、五倍子各適量,煎水洗滌後,除以青黛黃柏油,日數次。

適應病症:嬰幼兒急、慢性濕疹。

2

寶寶濕疹流水,口服中葯治療

消疹湯

方葯組成:蒼術、黃柏各7克,銀花、連翹各10克,白芷7克,土茯苓15克,蟬蛻7克,地龍搏野9克,白蘚皮、地膚子各15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1.煎劑。清潔水適量,先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煎沸10分鍾,濾取汁;

2.再取適量的水,煎沸15分鍾。濾取汁;再人適量的水,煎沸15分鍾,濾取汁去渣。

3.將3次煎取的葯汁和勻,收200~250毫升。以上葯汁分4~5次溫服,一日1劑,7~14天為一療程,食前食後服均可。

清熱祛濕湯

方葯組成:白芷4克,生地、地膚子、敗醬草各9克,青黛3克,荷葉、白蘚皮各9克。

使用方法:上葯加水浸泡,濃煎1次,開鍋後約15分鍾,去渣濾取清汁備用。每日服用2~3次,其量隨患兒年齡大小而異。

適應病症:頑固性濕疹、皮疹大量滲出或結痂瘙癢。

注意事項:服葯期間,切忌魚腥、牛羊肉及-一切過敏食物、辛辣食物。若外感傷風,可緩服數日。

清熱解毒活血利濕湯

方葯組成:黃芩、連翹各6-10克,蒲公英6~15克,川芎、當歸各6~9克、地膚子6~10克,白蘚皮6~12克,荊芥6~9克,川椒3~6克,赤芍6~9克,蛇蛻、防風各3~6克。

使用方法:先用冷水浸泡30分鍾左右,文火煎30分鍾,取汁200-300毫升,一日分數次頻服。剩餘葯渣再加水1000毫升,水煎外洗患處。一日1劑。

適應病症:濕疹,濕熱型。紅色丘疹瘙癢流黃水,反復發作。

嬰幼兒濕疹方

方葯組成:忍冬藤9克,炒黃芩2克,制僵蠶6克,蟬蛻2克,白蘚皮6克,藿香、陳皮各5克,炒積殼2克。

使用方法:先將諸葯加水(約400毫升)浸泡15-20分鍾,然後用文火煎至一半量,每日分2次服。以上午9~10時,下午3-4時為宜。7劑為一療程。

適應病症:濕疹外發於頭面、軀干、四肢,瘙癢不安,初起為丘疹,繼則中起水泡,搔破流脂水,平時胃納欠佳,大便多粗糙不化,氣穢,昔白膩,脈濡稍數。

紫草苦參湯

方劑來源:周端求自擬方。

方葯組成:紫草10克,苦參6克,土茯苓10克,脊銀激地膚子5克,生地10克,薏苡仁10克,僵蠶4克,草薛、黃柏各5克,滑石6克。

使用方法:上葯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40毫升,濾出葯液再加水200毫升,煎至30毫升,.二次葯液共70毫升為一日量。日2次,飯前服用,7歲以上患兒分兩次服;7歲以下者可酌情遞減。

適應病症:濕熱蘊結、郁於肌膚之急、慢性濕疹症見丘疹密集,奇癢,寢食不寧,或伴有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等症。

3

寶寶濕疹流水,中葯熏洗治療

濕疹洗劑

方葯組成:苦參、蛇床子各30克,白蘚皮、明白礬各20克,川椒15克。

使用方法:將葯用紗布包紮,用瓦罐或鋁鍋加水2000~3000毫升,煎煮30分鍾,去葯待水溫洗滌患處或全身,用干毛巾擦乾,穿衣避風。每日1次,連用3天。

適應病症:小兒濕疹,皰疹性蕁麻疹。症見遍身皮膚瘙癢,起粟粒狀小丘疹或包塊狀中起水泡,破流黏液,反復分批出現,煩躁不安等。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刺激性和魚、蝦等海產食物。

新加萆薛滲濕湯

方葯組成:革薛、土茯苓各6克,苦參5克,黃連3克,黃柏4克,茵陳5克,白蘚皮6克,車前草5克,白花蛇舌草、麥芽各櫻襪6克。

使用方法:加水煎熬,煮沸後15-20分鍾即可取計待用,每劑煎3次。口服,一日分4次服完,煎第3次葯計外洗患處。

適應病症:奶癬濕熱型(嬰兒濕疹)。症見嬰兒頭部、兩耳垂後向面部漫發密集丘疹,或臀部、前後陰部,狀如粟粒,色紅,有黃水滲出,融合成片,奇癢,吵鬧不寧,小便短黃。

注意事項:用葯期間息食辛辣、腥味食物。

燥濕止癢方

方葯組成)苦參30克,蛇床子、荊芥、防風各15克,川椒、艾葉各9克。

使用方法:頭煎急火煎煮10分鍾,二煎文火煎煮20分鍾,共煎500~1000毫升。每日1劑,用煎液洗浴局部2次,第2次洗浴前應先將葯液煮沸。

適應病症:小兒濕疹(滲液多者療效更好),小兒濕疹並發感染。

4

寶寶濕疹流水,中葯外敷治療

苦參濕疹方

方葯組成:苦參、黃柏、蛇床子、地膚子、敗醬草各30克。

使用方法:上葯水煎後冷卻,浸紗布做冷濕敷,然後用葯水洗之。每次10~20分鍾,每日3次,每付葯可洗1天。

適應病症:嬰兒濕疹。症見頭面、眉間、頸部甚或全身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水皰,糜爛滲液,浸淫成片或結黃色厚痂,瘙癢無度。

注意事項:

1.病兒及乳母應忌食海腥發物及辛辣刺激食品。

2.患兒不宜穿著動物羽毛做的衣被枕頭、化纖織物,不用熱水及肥皂之類燙洗皮疹局部。

3.患者暫緩接種牛痘及預防注射。

濕疹散

葯物組成:白芨、白芷、白枯礬、黃連、黃柏、硫黃各等份。

使用方法:

1.將上葯共研細末混勻備用。其中白礬必須焚化成枯礬方可人葯。

2.將葯末放人胡麻油內(油必須提前煮沸待涼),調成稀糊狀備用。

3.如濕疹尚未流水或糜爛時可直接將調好的葯塗敷患處;如滲水淋瀝,皮膚糜爛甚者可直接撒葯末於患處,24小時換葯一次。換葯時用溫開水將瘡面洗凈,再用葯棉擦乾,保持瘡面清潔,一般連續上葯3~5次即可痊癒,不留疤痕。

4.瘡面不需用紗布覆蓋。如系慢性濕疹,皮膚丘疹瘙癢且不局限,可用凡士林油調葯末塗擦患處。

適應病症:小兒濕疹、黃水瘡。成人亦可應用。

2. 慢性尋麻疹子可以吃哪些蔬菜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為常見皮膚病。中醫稱為「癮疹」、「風痦痞」、「赤白游風』j。其臨床特點是皮膚起風團,為紅色或蒼白色隆起的斑塊。其大小不等、瘙癢劇烈、時起時伏、發無定處、消退不留痕跡。反復發作超過6周則稱為慢性蕁麻疹。
風團是皮膚或黏膜的小血管反應性擴張、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暫時性、局限性水腫反應。這種反應若發生在皮膚疏鬆部位,如眼瞼、口唇、陰部等處,表現為患處突然水腫、邊緣不清、麻木發脹、瘙癢較輕;若發生在胃腸道黏膜,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若發生在喉頭、支氣管,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風團廣泛,可伴面色蒼白、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過敏性休克症狀。
1病因病機
蕁麻疹發病率高及易反復發作的特點源於其病因病機的復雜多樣性。食物、葯物、動植物、氣候冷熱、皮膚受壓、感染、精神緊張、體內疾病及吸入花粉、塵蟎、化學氣味等,都可成為誘發蕁麻疹的病因。
蕁麻疹發病機制多屬於變態反應。①主要為i型變態反應。因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釋放,引起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及液體滲出而出現風團。②少數為ii型、iii型變態反應。炎性介質除組胺外。緩激肽、5一羥色胺、纖維蛋白溶酶等也能致病。③其他可導致蕁麻疹的發生的因素,如某些葯物、細菌毒素、蛋白等可活化補體引起組胺釋放;而飲酒、受熱、受寒、運動、緊張等,可直接作用y- 血管或通過激素作用於肥大細胞釋放介質,而引起風團。
祖國醫學認為風團是風邪致病。其發無定處、時起時伏、瘙癢劇烈的特點,符合風邪善行而數變的特性。而稟賦不耐,風邪搏於肌腠,營衛失和是蕁麻疹的基本病機。外風常與其他外邪相合致病,如風寒、風熱、風濕之邪侵襲,客於皮膚腠理,營衛失和而發生風團。內風多由食入腥膻、辛辣發物,腸胃蘊濕動風,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而發為風團;或因氣血不足,衛外不固,風邪侵入,與氣血相搏而發生風團。
2西醫治療
2•1 抗組胺葯 分h,受體拮抗劑和h:受體拮抗劑兩大類。第1代h。受體拮抗劑作用時間短,有嗜睡的不良反應。適用於晚上發生風團,瘙癢重,影響睡眠者。常用葯有氯苯那敏4~8rng/次或賽庚啶2mg/次,晚上臨睡服葯。第2代h,受體拮抗劑作用時間長,嗜睡作用輕。常用葯有西替利嗪10mg/次或氯雷他啶10mg/次或咪唑斯汀10mg/次等,每天服用1次即可。h:受體主要分布於消化道,h,受體拮抗劑可拮抗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擴張。常用葯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受體拮抗劑與h: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治療慢性
蕁麻疹,能提高療效。
2.2 維生素c和鈣劑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與抗組胺葯同用有協同作用。口服或靜脈給葯。
2.3 急性蕁麻疹病情嚴重,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者,需立即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2.4蕁麻疹伴高熱、白細胞總數增高及中性白細胞分類增高者,為感染引起的蕁麻疹,應使用抗生素治療。
抗組胺葯治療蕁麻疹,多數患者能緩解症狀,但停葯後風團又復發。這是因為抗組胺葯通過與組胺競爭靶細胞的受體,使組胺不能與靶細胞的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並不能去除機體所產生的組胺。所以一旦停葯,組胺又能與靶細胞的受體結合,風團又會發生。
3中醫辨證論治
蕁麻疹的病因病機復雜,癥候亦多種多樣。總的治療原則是:祛除外邪,調理氣血,調和營衛。
3.1風寒證冬季多見。
主症:遇冷受涼皮膚瘙癢、發脹、起風團,風團顏色蒼白或淡紅,得暖則消,兼見怕冷惡風、無汗、口不渴等症,舌質淡紅,苔白,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調和營衛。
主方: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
處方示例:麻黃3~6g,桂枝6g,荊芥9g,防風9g,杏仁9g,白芍9g,生薑9g,大棗12g,炙甘草6g。
加減:惡風易感冒者,加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易汗出者,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調和陰陽,鎮潛固澀。
3.2風熱證臨床最多見。
主症:風團色紅,時起時伏,遇熱受風加重,瘙癢劇烈,兼見心煩、口渴等症,舌質偏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調和營衛。
主方:消風散加減。
處方示例:荊芥9g,防風9g,柴胡9g,苦參9g,黃芩9g,白鮮皮9g,丹皮12g,當歸9g,白芍9g,五味子6g,生甘草6g。
加減:若風團鮮紅,灼熱,加生地、赤芍清熱涼血;伴過敏性鼻炎,鼻癢鼻塞、打噴嚏、流清涕者,加辛荑、蒼耳子祛風通鼻竅;伴汗出、咳嗽、氣喘者,可用麻杏石甘湯加減。
3.3 風濕證 長夏季節多見。常由熱體汗出吹空
調、電扇,或沐浴後受風引發。
主症:皮膚起淡紅色風團,瘙癢,兼見納差,或食腥膻發物加重,舌苔白膩或淡黃而膩,脈滑。
治法:祛風燥濕止癢。
主方:自擬荊防蒼朴湯。
處方示例:荊芥10g,防風10g,蟬衣6g,浮萍10g,蒼術10g,厚朴10g,枳殼10g,雲茯苓12g,烏梅6g,黃芩10g,生甘草6g。
加減:風濕蘊久,病程遷延的頑固性蕁麻疹,發作時以皮疹為主,無明顯全身症狀者,治以健脾除濕,祛風和血,選用趙炳南的「多皮飲」(地骨皮9g,五加皮15g,桑白皮15g,乾薑皮6g,大腹皮9g,白鮮皮15g,粉丹皮9g,赤苓皮15g,冬瓜皮15g,扁豆皮15g,川槿皮9g)加減。
3.4脾胃失調證
主症:風團反復發生,瘙癢,伴胃脘脹滿、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腹瀉,舌質淡紅,苔膩,脈濡。
治法:調理脾胃,祛風除濕止癢。
主方:半夏瀉心湯、平胃散、香蘇散加減。
處方示例:黃連6g,黃芩9g,半夏6g,乾薑6g,蒼術9g,枳殼12g,陳皮12g,蘇葉9g,香附9g,烏梅6g,炙甘草6g。
加減:過食油膩,食後腹脹,舌苔厚膩者,加炒萊菔子、生山楂降氣消食;有腸道寄生蟲者,加使君子殺蟲消積;脾胃虛寒,食慾不振、泄瀉者,加理中湯溫中散寒,調理脾胃。
3.5 氣血不足證病程長,遷延不愈。
主症:風團色淡紅,夜間加重,瘙癢較輕,兼見疲乏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血,熄風止癢。
主方:當歸飲子加減。
處方示例:當歸9g,白芍12g,熟地12g,川芎9g,黃芪15g,荊芥9g,防風9g,白蒺藜9g,夜交藤15g,炙甘草6g。
加減:夜寐不安、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茯苓、珍珠母養心安神。
3.6沖任失調證
主症:皮膚起風團,瘙癢,發作與月經周期有關;或伴月經失調,烘熱惡風,陣汗出,煩躁,脈弦細。
治法:調攝沖任,養血祛風。
主方: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
處方示例:仙靈脾9g,仙茅9g,當歸12g,知母9g,黃柏9g,白芍12g,赤芍12g,生地12g,熟地10g,川芎9g,白蒺藜12g。 加減:急躁易怒、頭暈耳鳴者,加生龍骨、生牡蠣
平肝潛陽,鎮靜安神。
4外治療法

3. 我的朋友在小時候得過一種病,在自身抽出200cc~400cc的血加上葯在打回體內,這是什麼病

自血療法是將患者自身的靜脈血抽出再注入其自體穴位或肌肉組織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該療法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經驗積累現已成為一種獨特的療
法。多年臨床應用表明,該療法具有取穴少而精、療效可靠等優點,越來越受患者的歡迎。本文就1995年以來自血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綜述如下。
五官科疾病
1.眼科疾病:王暉等[1]應用自血療法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角膜潰瘍25例(31眼),其中單純性6眼,化學性12眼,外傷性6眼,沙眼性2眼,病毒性5眼。方法:患眼點地卡因表面麻醉後,在患眼結膜下注射自血0.5~0.7ml,隔日1次,3~7次為1個療程。結果:臨床痊癒23眼,好轉7眼
,有效1眼,總有效率100%。黃祖烽[2]給病人球結膜下注射病毒唑50mg、維生素C100mg及自體血清1.5ml,隔日交替進行,以治療帶狀皰疹性角膜潰瘍。還有報道[3]對於反復多發性麥粒腫採用自血作足三里或三陰交穴位注射(根據中醫辨證選穴),取得較好的療效。
2.鼻科疾病。賴洪康[4]採用經絡自血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32例,以大杼、風門、肺俞為主穴(左右交替使用),注入自血3ml與強的松龍1ml的混合液。3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並隨訪半年以上。結果全部獲效,其中痊癒24例,顯效5例,好轉3例。
3.口腔科疾病。張清[5]應用自血療法治療拔牙後干槽症22例,清創後取自體靜脈血反復滴入至充盈整個創口,並配合全身抗炎治療,成功率為90.9%。與碘仿紗條治療組(10例)對照無明顯差異(P>0.05),但前者更有利於減輕疼痛及加速創面癒合。陳輝[6]以葯物配合自血療法(臀部深層肌肉注射)並加局部按摩5~10min治療復發性口瘡6例,8天後患者症狀消失,潰瘍癒合。經長期追蹤隨訪,未見復發。國外學者[7]比較肌肉注射「磁化靜脈血」或靜脈血在治
療慢性皰疹性口腔炎的效果,發現磁化血更能使口腔上皮細胞的再生反應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提高。
皮膚科疾病
1.蕁麻疹。張玉秋等[8]治療60例居住於高原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將自血5ml、注射用水4ml與1%利多卡因1ml混勻後,分別在兩側臀部肌肉注射。每3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葯物。結果痊癒40例,好轉15例,無效5例,有2例復發。本法對高原世居、旅居以及各年齡段患者的效果差異不顯著(P>0.05)。邢菊芬[9]採用自血加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療蕁麻疹62例。取穴A組:合谷、曲池、血海;B組:委中、膈俞、天井。用自血5ml加地塞米
松磷酸鈉注射液5mg(1ml)注入一組穴位,3日後同法注射另一組穴位,觀察其效果並與針灸穴位治療者作對照(選穴同上)。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2%。沈志忠等[10]通過對57例頑固性蕁麻疹患者的臨床觀察,予以自擬驅風消疹湯加減(荊芥、薄荷、防風、蟬衣、赤芍、白鮮皮、白術、牡丹皮、當歸、生地、苦參、黃芪),並配合自血療法(臀部肌肉注射)。結果痊癒39例,好轉1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達87.7%,且無不良反應。
2.痤瘡(粉刺、青春痘)。王占榮[11]用單側足三里穴或曲池穴注射自血治療青春期面部痤瘡30例,治療期間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結果治癒21例,6例好轉,總有效率90%。王玉英等[12]治療痤瘡80例,並與中葯組(五味消毒飲加減)及西葯組(口服維生素B6片、滅滴靈)各80例對照。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自血療法組為100%,中葯組為68.75%,西葯組為52.50%。鄭建宇等[13]對50例痤瘡患者採用穴位自血療法(以曲池、合谷、肺俞、血海、足三里等為主穴),配合拔罐(大椎穴及膀胱經)進行治療,並與對照組(50例,口服四環素片及維生素B6片)比較。結果治療組痊癒32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96%;對照組痊癒21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78%。鄭輝等[14]採用自血注入肺俞、大腸俞、脾俞,配合中葯(黃芩、石膏、大黃)治療痤瘡153例,經15~45天治療,治癒127例,顯效40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為98.7%。魏玉龍[15]採用自血療法治療痤瘡65例,並配外用中葯自擬消痤散(大黃、黃柏、滑石等),5次為1個療程
。結果治癒48例,好轉15例,總有效率96.9%。
3.其他皮膚病。陳小平等[16]用改良自血療法治療慢性皮膚病患者,以自血5ml、維生素B12注射液0.5mg、維丁膠性鈣2ml作臀部注射。1~2個療程後,瘙癢症患者18例中痊癒12例,顯效3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94.4%;泛發性濕疹患者18例中痊癒8例,顯效3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83.3%。另有報告用自血療法治療牛皮癬[17]、銀屑病[18](配合背俞穴穴位埋線)、白癜風[19](配合紫外線照射)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其他疾病
1.內科疾病。
老昌輝等[20]應用自血混合丙球穴注治療哮喘26例,以定喘、肺俞、風門、大杼為主穴,足三里、曲池、脾俞、腎俞、豐隆為配穴。3個療程後,臨床控制10例,顯效8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31%。錢寶延等觀察了64例進行放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的外周血象,其中用自血療法者26例(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捏脊拔罐療法者18例、葯物(利血生和鯊魚醇)療法者20例。結果自血療法具有顯著提高白細胞總數和維持白細胞數量的作用,自血與捏脊療法對提高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的作用明顯優於葯物組,說明其對改善人體的造血機能有積極作用,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施軍平等[22]觀察腧穴自血療法(第一組為陽陵泉、曲池,第二組為足三里、三陰交,兩組穴位交替使用)結合天灸療法(第一組為大椎、雙側肝俞、至陽,第二組為關元、雙側期門、氣海。兩組穴位交替使用,天灸葯物由斑蝥、白芥子、麝香及紅花等組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經治療後,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細胞活性提高,SIL-2R水平明顯下降,IgG及IgM水平下降,補體C3水平上升。提示該療法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細胞活性,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及清除HBV的能力;降低乙肝患者外周血SIL-2R水平,緩解其抗病毒免疫的抑制狀態;對慢性乙肝患者異常的體液免疫具有良性調節作用,同時也間接地反映了肝細胞損害程度的降低。2.婦科疾病。賀明遠[23]運用自血療法(臀部深部肌肉注射)為18名未婚女性治療痛經,每周治療2次,2周為1個療程(不加服任何葯物)。1個療程後顯效者8例,有效者10例;2個療程後顯效者12例,有效者6例,總有效率為100%。
3.傷科疾病。
謝榮興等[24]以靳三針療法為主,配合紅外線照射、自血療法(第1天選腰阿是穴,第2天選腎俞)治療腰椎間盤脫出,結果35例患者中治癒21例,顯效10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100%。
結語
人們對醫療的要求在有效治療疾病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要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簡單方便、經濟實惠。自血療法集中醫傳統療法的針刺、放血、穴位注射於一體,通過針刺協調陰陽、調整臟腑經絡功能;放血以祛瘀生新止痛;自血以有效的刺激抗原,引起不發熱的蛋白應激作用,引起機體網狀內皮系統反應,從而刺激機體自身免疫系統,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促使免疫應答,促進細胞吞噬作用及抗體的產生,以抵禦外來過敏原的干擾,加速疾病治癒。本法具有取穴(作用點)少而精、療效可靠、安全、簡便等優點,尤其適用於治療免疫系統疾病與慢性難治病痛。需要注意的是,應用時應嚴格遵循針刺、放血、穴位注射3種療法的操作及適
應證,以免發生變證。

4. 蕁麻疹吃啥葯能治好

蕁麻疹又叫風團塊或風蛋和風皰,是由於對某種因素如食物,葯品,寒冷刺激等過敏所致。 一般 在皮膚上突然發生界限清楚,高出皮膚,紅色或白色的團塊,奇癢,搔抓後可出現條狀風團。 草葯:百部5錢,白酒2兩,樟腦5分,浸泡24小時後外搽。 1,風寒型:皮疹蒼白,遇冷或風吹則劇,得暖則愈,苔薄白:桂枝1.5錢,麻黃1.5錢,赤芍3錢,制川烏1錢,姜皮1錢,炙甘草1錢,紅棗5枚,青蔥5根,羌活1.5錢,獨活1.5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2,風熱型:皮疹色赤,遇熱則劇,脈浮數,苔薄黃,舌質紅荊芥1.5錢,防風1.5錢,蒼術1.5錢,山梔1.5錢,蟬衣1.5錢,苦參4錢,薏苡仁4錢,黃芩2錢,生甘草1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3 ,氣血兩虛型:皮疹反復發作,延續數月至數年,勞累增劇,神疲乏力,脈濡細,苔薄舌質淡:熟地3錢,當歸3錢,川芎2錢,白芍2錢,黃芪3錢,首烏4錢,茯苓皮4錢 ,水煎服,每日一劑。

5. 寶寶溼疹破皮流水怎麼辦 五種方法幫助解決寶寶溼疹

寶寶溼疹會出現破皮流水的症狀,因此很多家長想知道寶寶溼疹破皮歷肆流水怎麼辦?

寶寶溼疹流水,葯膏塗抹

青黛黃柏油

方葯組成:青黛50克,黃柏、爐甘石各100克,枯礬5克,麻油500克。

使用方法:分別將黃柏、青黛、爐甘石、枯礬研成細末,加入麻油調和備用。有明顯滲液者,用地膚子、黃柏、苦參、五倍子各適量,煎水洗滌後,除以青黛黃柏油,日數次。

適應病症:嬰幼兒急、慢性溼疹。

寶寶溼疹流水,口服中葯治療

消疹湯

方葯組成:蒼術、黃柏各7克,銀花、連翹各10克,白芷7克,土茯苓15克,蟬蛻7克,地龍9克,白蘚皮、地膚子各15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1.煎劑。清潔水適量,先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煎沸10分鍾,濾取汁;

2.再取適量的水,煎沸15分鍾。濾取汁;再人適量的水,煎沸15分鍾,濾取汁去渣。

3.將3次煎取的葯汁和勻,收200~250毫升。以上葯汁分4~5次溫服,一日1劑,7~14天為一療程,食前食後服均可。

清熱祛溼湯

方葯組成:白芷4克,生地、地膚子、敗醬草各9克,青黛3克,荷葉、白蘚皮各9克。

使用方法:上葯加水浸泡,濃煎1次,開鍋後約15分鍾,去渣濾取清汁備用。每日服用2~3次,其量隨患兒年齡大小而異。

適應病症:頑固性溼疹、皮疹大量滲出或結痂瘙癢。

注意事項:服葯期間,切忌魚腥、牛羊肉及-一切過敏食物、辛辣食物。若外感傷風,可緩服數日。

清熱解毒活血利溼湯

方葯組成:黃芩、連翹各6-10克,蒲公英6~15克,川芎、當歸各6~9克、地膚子肢賀轎6~10克,白蘚皮6~12克,荊芥6~9克,川椒3~6克,赤芍6~9克,蛇蛻、防風各3~6克。

使用方法:先用冷水浸泡30分鍾左右,文火煎30分鍾,取汁200-300毫升,一日分數次頻服。剩餘葯渣再加水1000毫升,水煎外洗患處。一日1劑。

適應病症:溼疹,溼熱型。紅色丘疹瘙癢流黃水,反復發作。

嬰幼兒溼疹方

方葯組成:忍冬藤9克,炒黃芩2克,制僵蠶6克,蟬蛻2克,白蘚皮6克,藿香、陳皮各5克,炒積殼2克。

使用方法:先將諸葯加水(約400毫升)浸泡15-20分鍾,然後用文火煎至一半量,每日分2次服。以上午9~10時,下午3-4時為宜。7劑為一療程。

適應病症:溼疹外發於頭面、軀干、四肢,瘙癢不安,初起為丘疹,繼則中起水泡,搔破流脂水,平時胃納欠佳,大便多粗糙不化,氣穢,昔白膩,脈濡稍數。

紫草苦參湯

方劑來源:周端求自擬方。

方葯組成:紫草10克,苦參6克,土茯苓10克,地膚子5克,生地10克,薏苡仁10克,僵蠶4克,草薛、黃柏各5克,滑石6克。

使用方法:上葯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40毫升,濾出葯液再加水200毫升,煎至30毫升,.二次葯液共70毫升為一日量。日2次,飯前服用,7歲以上患兒分兩次服;7歲以下者可酌情遞減。

適應病症:溼熱蘊結、郁於肌膚之急、慢性溼疹症見丘疹密集,奇癢,寢食不寧,或伴有皰疹、糜爛、滲出、結痂等症。

寶寶溼疹流水,中葯薰洗治療

溼疹洗劑

方葯組成:苦參、蛇牀子各30克,白蘚皮、明白礬各20克,川椒15克。

使用方法:將葯用紗布包紮,用瓦罐或鋁鍋加水2000~3000毫升,煎煮30分鍾,去葯待水溫洗滌患處或全身,用干毛巾擦乾,穿衣避風。每日1次,連用3天。

適應病症:小兒溼疹,皰疹性蕁麻疹。症見遍身皮膚瘙癢,起粟粒狀小丘疹或包塊狀中起水泡,破流黏液,反復分批出現,煩躁不安等。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 *** 性和魚、拍信蝦等海產食物。

新加萆薛滲溼湯

方葯組成:革薛、土茯苓各6克,苦參5克,黃連3克,黃柏4克,茵陳5克,白蘚皮6克,車前草5克,白花蛇舌草、麥芽各6克。

使用方法:加水煎熬,煮沸後15-20分鍾即可取計待用,每劑煎3次。口服,一日分4次服完,煎第3次葯計外洗患處。

適應病症:奶癬溼熱型(嬰兒溼疹)。症見嬰兒頭部、兩耳垂後向面部漫發密集丘疹,或臀部、前後 *** ,狀如粟粒,色紅,有黃水滲出,融合成片,奇癢,吵鬧不寧,小便短黃。

注意事項:用葯期間息食辛辣、腥味食物。

燥溼止癢方

方葯組成)苦參30克,蛇牀子、荊芥、防風各15克,川椒、艾葉各9克。

使用方法:頭煎急火煎煮10分鍾,二煎文火煎煮20分鍾,共煎500~1000毫升。每日1劑,用煎液洗浴局部2次,第2次洗浴前應先將葯液煮沸。

適應病症:小兒溼疹(滲液多者療效更好),小兒溼疹並發感染。

寶寶溼疹流水,中葯外敷治療

苦參溼疹方

方葯組成:苦參、黃柏、蛇牀子、地膚子、敗醬草各30克。

使用方法:上葯水煎後冷卻,浸紗布做冷溼敷,然後用葯水洗之。每次10~20分鍾,每日3次,每付葯可洗1天。

適應病症:嬰兒溼疹。症見頭面、眉間、頸部甚或全身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水皰,糜爛滲液,浸淫成片或結黃色厚痂,瘙癢無度。

注意事項:

1.病兒及乳母應忌食海腥發物及辛辣 *** 食品。

2.患兒不宜穿著動物羽毛做的衣被枕頭、化纖織物,不用熱水及肥皂之類燙洗皮疹局部。

3.患者暫緩接種牛痘及預防注射。

溼疹散

葯物組成:白芨、白芷、白枯礬、黃連、黃柏、硫黃各等份。

使用方法:

1.將上葯共研細末混勻備用。其中白礬必須焚化成枯礬方可人葯。

2.將葯末放人胡麻油內(油必須提前煮沸待涼),調成稀糊狀備用。

3.如溼疹尚未流水或糜爛時可直接將調好的葯塗敷患處;如滲水淋瀝,皮膚糜爛甚者可直接撒葯末於患處,24小時換葯一次。換葯時用溫開水將瘡面洗凈,再用葯棉擦乾,保持瘡面清潔,一般連續上葯3~5次即可痊癒,不留疤痕。

4.瘡面不需用紗布覆蓋。如系慢性溼疹,皮膚丘疹瘙癢且不局限,可用凡士林油調葯末塗擦患處。

適應病症:小兒溼疹、黃水瘡。成人亦可應用。

寶寶溼疹會出現破皮流水的症狀,因此很多家長想知道寶寶溼疹破皮流水怎麼辦?

寶寶溼疹流水,偏方外洗治療

方葯組成:地榆、川黃柏、野菊花、苦參、白蘚皮、蛇牀子、地膚子、百部各20克。

使用方法:每日1劑,加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置盆內薰先患部,每日洗3~5次,每次洗15分鍾。

適應病症:脂溢型嬰兒溼疹。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糖及肥膩食物。

溼疹效方

方葯組成:青黛3克,紫草10克,荷葉6克,敗醬草12克,地膚子、生地各9克。

加減:皮疹以面部為主加蟬衣、菊花;以臀部、軀干、四肢為主者加苦參、黃柏;癢甚加白蘚皮;溼疹長久,癢甚不休加鶴蝨、貫眾。

使用方法:水煎服,日1劑。每劑煎3遍,第3遍用於外洗。

適應病症:急性溼疹,皮膚可見密集的對稱性小點狀斑丘疹或皰疹、水瘡,糜爛、滲出淡黃色液體,伴奇癢,寢食不安等症。

6. 小孩肚子疼

蛔蟲病 腹痛特點 當環境改變或孩子發燒、腹瀉、飢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最為嚴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腹痛能自行緩解甚至消失,孩子則顯得疲憊,等完全恢復後又可以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鍾,這種疼痛可能隔天發作,也可能每天發作...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