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一熱,手上就容易長小水泡,還很癢,是咋回事怎麼做才能好
手上起小水泡,是一件非常令人煩惱的事情。透明的小水泡長在手上這種明顯的位置,看著十分礙眼,並且還特別癢,有時候還會疼。而且幾乎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起,甚至有些人腳上也會起。雖然等到天氣冷的時候會自動消退,但它存在的這段時間,著實會給人帶來不小的困擾。
洗澡的時候,不要天天都塗沐浴露或肥皂,兩天塗一次即可。天天用容易傷害皮膚,降低皮膚的免疫力。但要勤洗手,洗手時少用肥皂、洗手液等,洗完手後要及時的擦乾,及時塗抹維生素E或護手霜。
在做家務的時候,要帶上手套,不要長時間把手泡在水裡。不能熬夜,十點左右要睡覺。不能生氣,不能焦慮,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適量的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還要給手部做好防曬,過度的暴曬會破壞皮膚屏障。這樣汗皰疹會慢慢消退。
B. 新生兒汗皰疹圖片及症狀
一到夏天,很多媽媽就開始緊張,一不留神,小寶寶身上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小疙瘩、小紅疹。
有時候,明明很用心地呵護寶寶的皮膚,可有些小疙瘩還是迅速蔓延,從零星幾顆,到一整片,再到一整個胳膊或一整條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腳亂。
究其原因,在於很多家長分辨不出寶寶是哪種皮膚問題,用錯了方法或者亂用葯,反而讓寶寶更嚴重。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份
夏季寶寶身上常見的小疙瘩 / 小紅疹
,一一介紹它們的症狀和護理方法,干貨滿滿,趕緊收藏吧!
沙土皮炎
圖片來源:劉欣《都是沙子惹的禍》
症狀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蘚樣疹,
最常出現在夏季
,在 2~12 歲兒童中高發。
它容易發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
手腕
、
手臂
、
手肘
和
膝蓋
。典型的表現是個數比較多的小顆粒、小凸起,小顆粒有時會融合成片,有時會局部泛紅,有時小顆粒表面會出現細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著厲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後,胳膊上、腿上也開始起,家長感覺會起滿全身,很焦慮。
其實
不用過於擔心
,沙土皮炎沒有傳染性,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起滿全身,也不會反反復復。
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癢,頂多會輕微瘙癢。雖然病程較長,一般要持續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個過程都不會特別難受。
發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為有的孩子是頻繁玩沙子後出現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關,也可能與日曬、過度洗滌等有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皮疹比較輕微,可以不著急用葯治療,盡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曬,勤抹保濕霜或者護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積大、持續不消退或者瘙癢明顯,則可以考慮外用葯物治療。
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如何預防?
沙土皮炎,沒有確切有效的預防措施,上面提到的護理要點,比如防曬、減少摩擦、少接觸特殊物質、注意保濕等可能有幫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汗皰疹
圖片來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狀
汗皰疹是一種特殊的濕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濕疹、急性掌跖濕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開始發病,
夏季最嚴重
,天氣轉涼時病情變輕。
汗皰疹主要發生在手掌、手指側面、手指背面、腳底和腳趾,通常是許多米粒到綠豆大小的小水皰,一般成群發生,位置比較深,不容易擠破。
嚴重的時候水皰會融合、變大,有時還會有破損、脫皮或發紅。
汗皰疹很癢,常常讓人難以忍受,想不斷抓撓。
而且還會反復發作,有時舊皰未愈新皰又起,水皰持續幾周後會乾涸、脫皮,露出薄嫩的皮膚,這時可能會覺得疼痛。
發病原因
汗皰疹屬於一種變態反應,相當於是某些因素引發的皮膚炎症,具體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
有特應性皮炎 / 濕疹病史;
接觸刺激物或過敏物,比如鎳等金屬;
精神因素,如焦慮、熬夜等;
……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手上長了汗皰疹,注意洗手後及時擦乾水分,平時養成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的習慣;如果腳上長了汗皰疹,鞋子保持乾燥和透氣。
情況嚴重建議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葯膏來治療。
一般是外用糖皮質激素,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
當單用糖皮質激素止癢效果不好時,醫生還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葯物,比如外用止癢葯物、口服抗組胺葯物。
如何預防?
汗皰疹能夠一定程度預防,比較重要的是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刺激或過敏的物質,比如金屬、肥皂、洗發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類水果)等。
另外,洗手後徹底擦乾,經常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也能加固皮膚屏障,減少過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參考文獻
症狀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時見得最多的是細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會發生。
夏季由於高溫高濕,毛囊炎高發。
細菌性毛囊炎可以長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豐富的地方更容易發生,比如頭面部。
個數可以是單個、多個,甚至成群,主要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顆粒,突起於皮膚表面,直徑不到 5 毫米,有時頂端會有白色的膿頭,可能會伴隨瘙癢或疼痛。
發病原因
細菌性毛囊炎是細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見的感染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菌。
如何處理?
個數少且輕微的細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個數多,或者沒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來治療,比如莫匹羅星軟膏。
切記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擠壓、抓撓。
另外,要勤洗手,皮膚和感染區域要注意清潔,清潔後擦乾水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預防?
細菌性毛囊炎能夠一定程度預防,可能有作用的預防措施有:
平時穿寬松舒適的衣物,運動後及時更換濕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殘留皮膚時間過久;
注意手衛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貼身用品;
少用油性強的護膚產品,因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於細菌滋生。
蟲咬皮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種蚊蟲叮咬。
被蚊蟲叮咬後,皮膚會先感覺發癢,之後起紅色突起的疙瘩,頂端常有小水皰,有時還能看到一個或一對小孔,疙瘩和水皰也可能會繼續變大。
如何處理?
蟲咬皮炎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主要問題就是
劇烈瘙癢影響生活睡眠,搔抓後偶爾皮膚感染
。
比較輕微的蟲咬皮炎可以不治療,避免過度抓撓、避免戳破水皰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癢劇烈,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狀消退。
必要的時候,可以遵醫囑加上口服的抗組胺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幫助減輕瘙癢。如果因搔抓繼發了細菌感染,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蟲咬皮炎」的內容,可點擊:帶娃出門當心這 6 類毒蟲,尤其第一種,嚴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間擦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天氣一熱,間擦疹在新生兒和嬰幼兒中非常高發,尤其是比較胖的寶寶。
間擦疹也叫擦爛紅斑、擦爛,一般出現在皮膚褶皺處,比如頸前、腋窩、腹股溝、四肢彎曲處、肛周附近等,表現為皮膚紅斑、腫脹,其邊緣清楚,界限與摩擦的范圍一致。
患有間擦疹的部位,可能還會有潮濕、多汗、表皮浸漬和剝脫,甚至有糜爛及滲水等表現。
如果繼發感染,還可能形成小膿皰及破潰,伴隨有燒灼和瘙癢的感覺。
處理方式
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潔、避免潮濕,保持透氣,減少摩擦。
如果常規護理後沒有明顯改善,可以考慮用葯控制。對於沒有感染的情況,可以考慮外用較弱效的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懷疑有感染,比如化膿、膿皰、大量紅色顆粒,則需要醫生協助診斷,確診後對症治療。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天一熱,寶寶就容易出現這種皮膚病,一文說清怎麼預防和護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濕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痱子和濕疹是夏天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看起來都像小紅點。
痱子最容易出現在悶熱、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額、脖子、腋下、腹股溝、屁屁、後背,仔細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會癢或刺痛。
濕疹出現的部位不定,可能會長在臉上、手肘、手部、腿彎、小腿等處,大部分濕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會比較癢。
如何護理?
痱子和濕疹在護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樣。
痱子要乾爽降溫,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溫,建議開空調電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較癢,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止癢效果明顯,但要注意痱子明顯破了就不要用了。
濕疹則要注意保濕,減少熱、汗水、機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純棉衣服等。
嚴重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葯膏,同時配合保濕。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濕疹和痱子分不清?學會這 4 招輕松區分和護理。
尿布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尿布疹就是「紅屁股」,是嬰幼兒群體中最常見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發生於尿布直接接觸的區域,發病高峰期為 9~12 個月齡,夏季尤其常見。
輕度的紅屁股只是在紙尿褲(尿布)覆蓋的范圍內出現了輕微發紅的情況,可能伴隨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嚴重時,會有明顯的紅腫,甚至伴隨有滲液、水皰、破潰等皮膚破損的情況。
如何護理?
寶寶出現紅屁屁,護理要點就 4 個字:
乾燥隔離
。
及時給寶寶換尿布,換尿布時,用流動的溫水沖洗屁股,然後用柔軟的棉布或者紗布輕輕地拍干,最後塗上一層護臀霜,避免讓紅屁屁接觸寶寶的屎尿。
如果經過常規護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比較常用的葯有地奈德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為了幫助大家辨認,我們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見的皮膚問題,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來。
介紹了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皰,大家在實際護理中,如果還有有其他問題,比如:
不確定孩子是什麼問題;
不確定最佳的處理方式;
疹子不斷加重,或者出現新的問題;
疹子反復出現;
疹子症狀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議及時就醫。
C. 手上長小水泡且很癢,應該如何治療
引言:一到了夏季,大多數人手上都會出現明顯的小水泡,雖然體積不大,但是非常癢。而且在癢的過程中,人們會忍不住去抓撓,一破裂,就會變成脫皮的現象。會給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很大的困擾。其實手上長的小水泡,在醫學上也叫汗皰疹。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手上長小水泡並且很癢,應該如何治療?
D. 夏日最常見汗皰疹
文/黃筱佩
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幹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醫師,確認是汗皰疹作崇。
反復發作的濕疹性疾病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汗皰疹是發生在手部或足部的濕疹性變化,發作時病人的手掌、腳掌,手指或腳趾的側面,會出現細小的、散在性或如同西米露成串的小水泡,是一種會反復發作的濕疹性疾病。
汗皰疹在急性期常伴隨著癢感的小水泡,這些水泡經過治療後會緩解消除,但還是會再復發,有些水泡會自然吸收、乾涸、形成脫皮。但要當心的是,若受不了癢感而抓破水泡,很有可能會造成細菌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當汗皰疹反復發作進入到慢性期的時候,病灶會出現紅色斑塊、變厚、表面粗糙的苔蘚化反應,甚至皮膚會出現疼痛龜裂。
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建和表示,汗皰疹是在季節交替、特別是春季轉夏季時好發的濕疹疾病。根據統計,有70%症狀出現在手,10%是出現在腳,20%是手腳同時出現,盛行率約為0.05~10%,由於台灣天氣濕熱,患者相當多。
汗皰疹的致病9原因
朱建和表示,汗皰疹的英文名稱是dyshidrotic eczema或pompholyx,由於汗皰疹病灶處,多半在小汗腺汗管處,起初醫學界認為是小汗腺異常或是失調導致,但進一步研究發現,汗皰疹跟小汗腺的異常無關,更合適的名稱應該是「急性反復水泡性手部濕疹」。汗皰疹的致病原因說法很多,大致相關因素如下:
1體質:先天體質因素。
2壓力:壓力大時特別好發。
3熬夜或作息不正常。
4氣候或季節變化:季節交替、氣溫或氣候變化大時好發,春、夏也是比較容易發作的季節。
5多汗症:有研究發現多汗症的患者,特別是手汗和腳汗多的人較常發生,約7.5~33.3% 汗皰疹病人,同時合並有多汗症的困擾。
6抽菸:抽菸是汗皰疹的惡化因子。
7黴菌感染:大約有10%的汗皰疹患者,可能有潛在的黴菌感染,例如香港腳,當汗皰疹病人反復性發作時,會建議檢查是否有香港腳,因為當免疫細胞攻擊香港腳黴菌時,可能誘發「自體敏感性濕疹反應」,會使得汗皰疹容易復發。
8異位性皮膚炎體質:小時候曾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人,長大後好發汗皰疹的比例較高。
9接觸性過敏:特別是接觸或吃進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普遍存在於土壤中,以及罐頭食物、可可、巧克力、堅果、燕麥、豆類……等食物中,還有項鏈、眼鏡、耳環等含有金屬的配件。另外,香精、防腐劑等物質,也可能誘發汗皰疹。
外用類固醇葯膏,不用擔心副作用
黃毓惠表示,汗皰疹的治療以塗抹類固醇葯膏為主,若是情況較嚴重,可以搭配使用止癢的口服抗組織胺葯物,或是給予短暫的口服類固醇治療。一般口服類固醇是採取低劑量且短期使用,只要配合醫師醫囑指示使用,不必過度擔心副作用的問題。
朱建和也指出,擦外用類固醇葯膏是治療汗皰疹最主要的方式,很多人對類固醇葯物有錯誤的觀念,事實上,只要在醫師的管控下使用,是安全無虞的。類固醇葯膏的副作用是會導致皮膚變薄、血管擴張,有可能二度細菌和黴菌感染。但指側和掌心的角質層比較厚,副作用不明顯,除非長時間大量使用,否則不必擔心。若患者真的擔心或情況特殊,可以改用「非類固醇葯膏」,但目前健保不給付於汗皰疹的治療。
當汗皰疹情況嚴重時,則建議口服類固醇葯物,朱建和表示,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超過3~4 周以上,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汗皰疹口服類固醇治療大約不到1周即可,因此,患者擔心的明顯免疫力抑制、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
如果情況仍難以控制,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這些葯物主要使用於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對於嚴重型汗皰疹也有療效,是屬於比較後線的療法,副作用是會增加肝腎功能的負擔。
光療法是另一種治療選擇
「光療法」則是另一種選擇,朱建和表示,光療法是採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光來照射患部,達到皮膚消炎的作用。國外也有個案報導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同樣具備一定的療效,例如中午大太陽的時候,可以曬手心和腳掌,曬個12分鍾,持續10~15次,對於部分汗皰疹患者來說,具有抑制的效果。
不過,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症狀反而變得更嚴重,因此朱建和建議,如果曬個幾天後覺得適得其反,就不要再繼續做;而且建議其他部位還是要做好防曬,以免曬傷,得不償失。
如果是多汗症患者,同時合並有汗皰疹,建議先治療多汗症,可採用「離子電泳法」或「注射肉毒桿菌」,把多汗症治療好之後,臨床上發現對於汗皰疹的改善也有一定效果。
已屬於慢性期的汗皰疹,出現厚皮、反復搔癢脫屑,會變得更難治療。朱建和建議,一旦變成慢性化疾病,可以用「封密式療法」,也就是擦類固醇葯膏之後,戴上手套或包覆保鮮膜5~10分鍾,在封閉潮濕環境下,有助於提高療效。
全方位預防汗皰疹
汗皰疹是一種難以斷根的皮膚疾病,只能就「可能」的發生原因加以預防。朱建和表示,由於有部分的汗皰疹患者是接觸到過敏物質,例如常見的如鎳、鈷、鉻等重金屬,尤其以鎳最為常見,可以藉由口服微量「硫酸鎳」,看是否會誘發汗皰疹發作;或藉由「貼膚測試」,在背部貼20~30種過敏原,第2、4和7天病人回醫院判讀過敏原。
一旦確認是接觸性過敏引發汗皰疹,就要避免這些來源。例如對鎳過敏的人,就要少吃罐頭食物、巧克力、可可亞、堅果、燕麥及豆類等食物,並且少配戴金屬成分不明的耳環、項鏈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黃毓惠建議,手部盡可能少碰水和清潔劑,做家事要戴手套;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適當塗抹乳液,幫助皮膚修復。但如果發病時,要抑制發炎反應,還是要以葯物治療才能見效。
朱建和則建議,要適時抒發壓力,保持運動習慣與情緒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於減少汗皰疹的復發。他並且提醒,皮膚上有異常的小水泡,最好就醫檢查,特別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並非只是單純汗皰疹,有可能是「皮膚淋巴癌」或「類天皰瘡」的自體免疫疾病,必須做皮膚切片檢查,清楚鑒別診斷,再對症治療,否則會延誤病情。
汗皰疹跟流汗有關嗎?
汗皰疹雖有個「汗」字,但病因與汗腺異常或流汗都沒有直接相關。朱建和指出,有些病人會合並手腳掌多汗症,但與流汗本身無關,而手腳掌小汗腺較多,可能是吃到過敏物質,過敏物質從手腳掌小汗腺排出,接觸到手腳掌皮膚導致汗皰疹,並不是汗水或汗腺異常導致,只是間接造成此病症。
葯物之外,生活方面也要注意!
黃毓惠表示,除了使用外用或內服葯物之外,在日常生活部分,也要注意少碰水、減少洗手次數,患部皮膚盡量不要頻繁使用清潔用品,適時穿戴手套保護雙手,適度使用護手乳、護手霜,都有助於皮膚的保養與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