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鴨皰疹病毒性
擴展閱讀
帶狀皰疹引起的角膜炎 2024-11-30 12:27:06
米酒洗澡蕁麻疹 2024-11-30 12:22:14
蕁麻疹痕跡 2024-11-30 12:22:14

鴨皰疹病毒性

發布時間: 2024-11-02 20:44:40

❶ 鴨瘟病原學

鴨瘟病原體是一種濾過性病毒,歸屬於皰疹病毒科的皰疹病毒屬,其病毒粒子為球形,直徑在120至180納米之間,具有囊膜,其遺傳物質為DNA。在病鴨體內,病毒廣泛分布於各種內臟器官,如肝、肺和腦,其中這些部位的病毒含量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鴨瘟病毒對禽類和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並無凝集性,不同毒株間的毒力有所差異,但免疫反應相似。

病毒能夠在9至12日齡的鴨胚絨毛尿囊上生長。初次接種後,大多數鴨胚會在5至9天後死亡,而經過繼代後,這一時間可以提前到4至6天。死亡的鴨胚表現出全身水腫、出血,絨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壞死點,肝臟會出現壞死灶。盡管病毒也能在鵝胚中存活,但不能直接在雞胚中生長,需要在鴨胚或鵝胚中培養後轉接到雞胚上,才會引起雞胚死亡。病毒在鴨胚、鵝胚和雞胚成纖維單層細胞上也能生長,並引發細胞病變,早期病變可能不明顯,但隨著繼代次數增加,可在24至40小時內顯現,細胞透明度降低,胞漿顆粒增多,細胞形態改變並最終脫落。有時,胞核內可見嗜酸性顆粒狀包涵體。

在連續傳代雞胚或細胞後,病毒對鴨的致病力會減弱,但保持免疫原性,這為研發鴨瘟弱毒疫苗提供了可能。鴨瘟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容易被溫熱和消毒劑殺死。在陽光直射下,僅9小時就能喪失毒力;在56℃下10分鍾即被消滅;在禽舍內的低溫環境中,病毒可存活5天;在-5至7℃下,病毒3個月後仍保持毒性;對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作用30分鍾即能滅活;在-10至20℃的低溫下,病毒的致病力可維持一年左右。


(1)鴨皰疹病毒性擴展閱讀

鴨瘟(Duck plape0)又名鴨病毒性腸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鴨、鵝和其他雁形目禽類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