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慢性蕁麻疹為什麼難以根治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屬於一種過敏性疾病,它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遷延數日或數月,在皮膚科門診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引起蕁麻疹的常見因素有哪些呢?
1、葯物。蕁麻疹很多常是由葯物引起,如青黴素、痢特靈、磺胺葯類葯物。
2、食物。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是常見致病因素;某些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筍、菠菜等;還有一些食品添加劑等也可能引起蕁麻疹。
3、感染。細菌性感染、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蟲咬症如蟎、跳蚤、臭蟲等。
4、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動物皮屑、真菌孢子、甲醛、氣體等。
5、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發。
6、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沖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7、遺傳因素。有些蕁麻疹也可能是由遺傳因素導致。
得了蕁麻疹該怎麼辦?
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目前蕁麻疹的治療多停留在抗組胺等炎症階段,一部分人會通過提高免疫力來嘗試治療,但過敏並不是免疫力低所致,人體的五種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才是疾病的根本病因。
目前,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體治療方法可以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糾正過敏病因,改善過敏體質。據了解,[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屬於功效性益生菌營養食品,不含任何葯物成分,能夠調節Th1/Th2免疫細胞平衡,從而改善過敏體質,阻斷過敏進程,讓過敏患者遠離過敏疾病,減免復發,同時還能增強機體自我保護屏障,因為不是葯所以見效沒那麼快,因為不是葯所以更加安全。
此外,蕁麻疹患者要少吃海鮮、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不建議忌口,但是在食用某種食物後可引發或加重蕁麻疹,那該食物可能會過敏,應暫時不吃。
2.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哪些
蕁麻疹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病,患有蕁麻疹,皮膚會覺得異常瘙癢,一般來說蕁麻疹是會自動消失的,但是有些情況也容易反復發作,持續很長的時間,造成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那麼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具體介紹。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與蕁麻疹尤其是特殊類型的蕁麻疹有一定的相關性。具有遺傳過敏素質的人發生等麻疹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此外,蕁麻疹還與一些同遺傳因素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內科疾病有關。
2、細菌感染
目前的研究表明,局部細菌感染與蕁麻疹的發生有關,這些常見的細菌感染(尤以病灶感染為主)有扁桃體炎、齒槽膿瘍、慢性闌尾炎、鼻旁竇炎、化膿性乳腺炎、敗血症及胃內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
3、食物
進食的食品含有多種蛋白質成分,包括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被人體攝入後,經消化的蛋白質失去抗原性。進入體內後,機體的防禦和免疫反應系統把它們識別為對抗體的有用成分而放行,就不會產生變態反應。少數情況下.這些進人體內的蛋白質被錯誤地當作「入侵者」、「壞分子」而被打入另類,並在機體防禦和免疫反應系統中產生抗體,從而出現致敏反應,導致組織胺的釋放,出現皮膚風團。
4、葯物
葯物本身是用來治療疾病,它也可導致一些疾病的產生,這類反應稱為葯物反應。其中,等麻疹就是較常見的葯物反應。有些葯物特別是一些生物製品,本身就是較強的致敏原,攝入人體後可誘導機體的過敏反應(變態反應)產生蕁麻疹。
5、寄生蟲
體內寄生蟲被免疫系統捕獲後,產生免疫反應,誘發特異的IgE抗體產生,導致出現蕁麻疹,除了出現風團外,還可能出現發熱、關節痛、肝脾腫等全身症狀。一般情況下,慢性薦麻疹更多見於腸道寄生蟲感染。
6、物化因素
物理因素如壓迫、摩擦、冷熱刺激、日光照射均可引起某些人發蕁麻疹。這類蕁麻疹是較特殊的類型,如皮膚劃痕症、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在外力去除後可自行得到緩解。
7、精神緊張
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抑鬱也可誘發蕁麻疹。有研究發現,黏膜肥大細胞和感覺神經末梢之間有密切聯系,情緒波動、精神緊張等因素可以誘導血中的組胺和肥大細胞特異性酶的濃度升高。精神緊張可引起皮膚血管反應,此種反應可用皮膚發紅程度及皮膚溫度增加甚至風團數量加以測定。
8、蕁麻疹與喝酒的關系
有的人就酒量不錯,可每次飲酒(尤其是葡萄酒及啤酒)後會出現小的風團,並有明顯的皮膚瘙癢。這其實就是飲酒引起的蕁麻疹,至於為什麼飲酒可以引起草麻疹,這里的情況比較復雜。有的人可能是對酒的某些成分過敏,還有的人對酒里所含的酵母過敏。酵母也是一種真菌,食用真菌對人類生活有廣泛的用途,如釀酒、製作糕點、食品及醬、酯等調味品。近來的研究表明,慢性薦麻疹病人如控制對酵母食品的攝入,近1/3的病人病情會好轉,可見對酵母這類真菌過敏的人不在少數。這也同時提示慢性蕁麻疹的病人,在查找過敏原時不要漏掉含酵母的食品,如紅酒、黃酒、啤酒、糕點、醬油等。
9、蕁麻疹反復怎麼辦
1、避免搔抓
蕁麻疹以皮膚突然出現形狀大小不一、顏色鮮紅或蒼白的風團為主要特徵,常常伴有瘙癢感,尤其是急性發作期時,瘙癢感更劇烈。這時盡量不要去搔抓皮膚,避免將皮膚抓破引起感染,可用局部冷敷來減輕瘙癢。洗澡的時候也不要用力搓澡,同時避免熱水燙傷皮膚或者使用肥皂等刺激皮膚。
2、控制飲食
飲食因素常常是導致蕁麻疹反復發作的重要因素,許多患者症狀緩解後,又開始不注意飲食不忌口,從而導致蕁麻疹再次發作。
每個人的個人體質不一樣,有的吃了菠蘿有的則是吃了蝦子而復發,通常來說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大蒜、辣椒、姜蔥、韭菜等、蝦、螃蟹等海鮮、牛羊肉等發物、芒果、菠蘿、荔枝等水果以及各種食品添加劑都最好不要吃,有可能引起疾病復發。
蕁麻疹患者平時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曾經引起疾病發作的食物不能再吃,飲食上注意清淡,不要貪圖一時美味,而後又忍受發病的痛苦。
3、按時服葯
葯物治療是控制蕁麻疹再次復發的重要措施,一般是服用抗過敏葯物治療,盡量不要使用激素治療,防止日後病情嚴重找不到更好的葯物治療,同時激素類的葯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也較大,具體用葯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不可自行停葯或者服葯,有的患者口服葯物後,病情好轉或者沒什麼改善,就自行停葯了,往往會使得蕁麻疹再次復發,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如果急性的時候沒有重視變成慢性,常常需要6個月到一年不間斷治療才能穩定病情,疾病在發展過程中也是會變化的,醫生需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而調整用葯的種類和用量,最好定時就醫、按時服葯。
4、尋找過敏原
絕大多數的蕁麻疹都是因為接觸過敏物質引起的,尋找過敏源然後盡量避免與其接觸,是防止蕁麻疹復發的重要方法。
但是目前尋找過敏原的技術有限,最好的辦法是養成寫日記做記錄的習慣,記錄每天的吃的食物、葯物、接觸過的物質,以及周圍的環境變化。一旦發生蕁麻疹,就可以根據記錄查找可能的過敏原,如果兩次接觸同一種物質後都有發病,則高度懷疑該物質過敏,避免再次接觸可減少復發。
3. 請問風濕關節炎跟蕁麻疹有沒有關聯
問題分析:
上述兩種疾病關系不大,前者主要是指風濕性疾病,後者為感染、過敏等引起的皮膚表現
意見建議:
建議該患者可分別就診,但是仍存在一種可能,例如抗風性關節炎的葯物引起蕁麻疹等
4. 蕁麻疹怎麼引起的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造成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蕁麻疹患者會有皮膚瘙癢的現象,而且還可能會伴隨著頭疼、頭暈、惡心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出現胸悶、呼吸短促的症狀,蕁麻疹還有可能會反復發作,那麼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呢?蕁麻疹是什麼原因呢?
1、葯物
許多葯物常可引起本病.如青黴素、痢特靈、磺胺類葯物。血清、疫苗等可通過變態反應引起芽麻疹的發作,嗎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葯物能直接使機體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引起。
2、食物
由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尤其是不新鮮及變質的高蛋白食物引起;其次某些香料、食物防腐劑及調味品亦可引起。
3、感染
細菌可愛染、病毒可愛染、真菌可愛染與寄生蟲。蟲咬症如蟎蟲、跳蚤、臭蟲、腸道寄生蟲、包囊蟲等。
4、吸入物
各種花粉、動物皮屑、羽毛、塵土、氣體等,而且這些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症狀。
5、物理及化學因素
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等。
6、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也可導致蕁麻疹,如家族性冷性蕁麻疹。
7、精神因素及內分泌改變
精神緊張、感情沖動、月經、絕經、妊娠等影響內分泌,也會引起蕁麻疹。
8、內科疾病
淋巴瘤、癌腫、甲亢、風濕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SLE、高血脂等病。
9、蕁麻疹注意事項
1.保持生活規律,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適應寒熱變化。
2.避免強烈抓搔患部,不用熱水燙洗,不濫用刺激強烈的外用葯物。
3.積極尋找和去除病因,治療慢性病,調整胃腸功能,驅除腸道寄生蟲。
10、飲食注意事項
1)、忌食辛辣魚腥發物:在沒有發現可能誘因的情況下,盡量避免魚蝦、蟹及剌激性食物。如蝦蟹、牡蠣、海蛤、甲魚、帶魚、鱔魚、豬頭肉、公雞、牛羊肉、蘑菇、竹筍、香蕈等,因為這些食物容易生風動血化熱,可催化本病產生。辣椒、胡椒、桂皮、洋蔥、咖喱、茴香、煙酒等。因這些食品可助熱動血,誘發本病發生;有時也可直接成為過敏原,產生變應性反應。
2)、忌食油炸肥膩食物:如各種油炸、煎烤、熏腌肉製品、動物內臟、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因這些食品易生痰動火或聚濕生熱,使濕熱內蘊,郁於肌膚而誘發本病。
3)、吃清潔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米飯、粥,同時配新鮮素類等。一般3-4天,如果皮損減輕或消退,就往前回憶,在出皮疹前吃的食物與近3-4天有什麼不同,如發現可疑的食物,但不能確定,待皮疹完全消退後,用激素試驗來排除。
5. 自身免疫病 比如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自身過敏反應,比如蕁麻疹,有什麼區別嗎
這屬於過強免疫反應激發的超敏反應,共分為4型。
蕁麻疹、青黴素過敏為Ⅰ型又稱專之為速發屬型超敏反應,發生快,消失快,不損傷器官組織,恢復後如初。
而大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為Ⅱ、Ⅲ型超敏反應,發生後會產生溶細胞、組織浸潤現象,產生後為不可恢復。
Ⅳ型超敏為遲緩型,主要表現在器官移植後的排拆反應、結核病的發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