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非特異性濕疹
擴展閱讀
急性蕁麻疹該如何冶療 2024-10-31 07:19:49

非特異性濕疹

發布時間: 2024-10-31 05:07:50

❶ 皮膚濕疹的治療方法。

濕疹治療方法當然是選擇「清適敏」,「清適敏」在治療濕疹方堪稱「中醫一絕」,作為「中醫清法」的古典配方,自然有許多特別用葯。據說,該葯傳承於《黃帝內經》中「孩兒面、生肌散和清血方」的精髓,長期服用後可讓人脫胎換骨,容顏重生。 摘抄[清適敏醫學論文]:中醫認為「血運不通百病生,氣血不清則皮毛萎」。現代醫學也證明:血液系統是一個營養運輸系統,也是個人體最重要的代謝系統,代謝物通過皮膚、尿液排出體外。血液流通不暢會導致組織器官營養不良,發生病變,而不幹凈的血液則會觸發人體的身我免疫系統,加大自我的排毒能力;當皮膚系統不能適應這種反應時,皮膚免疫系統就是出現過激反應,從而導致痤瘡、皮膚過敏、風疹、蕁麻疹和濕疹……,同時皮膚系統也一個開放的系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所以濕疹實際上是皮膚系統對血液毒素的過激反應所致,要從根本上解決濕疹問題,需要解決「清潔血液」,增加皮膚的免疫能力。 濕疹治療「清適敏」的神奇效果,一方面來自於「葯食同源」的安全配方,便於患者長期服用;另外是以中醫「清」法的古典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基礎。「清」分為「內清和外清」,是指「內清血毒,外清風邪」,從而使肌體回歸純凈的狀態,煥發肌膚的自然色彩。 近年來,「中醫清法」經過我國著名中醫賈春寶博士發揚光大,創造出「清適敏」純中葯方葯,將濕疹治療、蕁麻疹治療和中醫美容、活悅生肌相結合。其葯食同源的配方主在採用黑珍珠、雞松茸、猴頭菇、樺褐孔菌等名貴中葯配伍,長期服用,可明顯改善體質,讓肌膚自然、光潔,熠熠生輝。 濕疹治療清適敏葯物成分說明: 珍 珠:富含豐富蛋白質和一些微量元素,具有鎮靜安神、解毒生肌的功能,長期服用可以,清除肌體表面老化及壞死組織,促進肌膚新生,使皮膚恢復年輕瑩潤的光彩。 雞松茸:含有活性多糖,是靈芝的 5 倍,它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具有護肝補腎、扶正固元、抵抗過敏、增強免疫力等功能。 山桅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散毒瘡的功能,同時還具有滋陰化燥,給肌膚補充水分作用。 樺褐孔菌:它寄生於樺樹上,可耐零下60度的極寒,生長期達15年,成年菌會吸干樺要的精華,導致樹木乾枯。現代醫學證明,其提取物對改善血脂、酸性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具有良好作用,被譽為「上帝賜給人類的最好的葯物」。

❷ 濕疹,特應性皮炎是什麼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 AD )是一種慢勝、復發勝、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本病與遺傳、過敏有關,常伴有皮膚屏障功能障礙。通常初發於嬰兒期,有資料顯示,1 歲前發病者約佔全部患者的50 ,該病呈慢性經過,部分患者病情可以遷延到成年。目前AD 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可高達10 %一20 ,我國1998 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學齡期青少年(6 一20 歲)的總患病率為0.70 , 2002 年城市學齡前兒童(1 一7 歲)的患病率為2.78 。一般AD 的發病率可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病情亦可逐漸減輕。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特應性皮炎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遺傳、環境、生物等因素與本病關系密切。父母親有遺傳過敏病史者,其子女患病率顯著增加,但遺傳並非是唯一決定因素。環境因素特別是工業化程度、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AD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變應性因素中飲食如奶、蛋和海產品也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嬰幼兒病情較重者。粉塵蟎、屋塵蟎、花粉等可能是重要空氣變應原。非變應性因素如破壞皮膚屏障等刺激或洗滌劑、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糠z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也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AD 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在一定遺傳背景和(或)環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機體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或直接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失調,導致變異性或非變異性炎症反應。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為變應原局部致敏或微生物定植創造條件,是誘發或加重皮膚炎症的重要基礎。

特應性皮炎的形成涉及免疫和非免疫兩個方面。免疫介導的炎症涉及以下幾個環節,包括朗格漢斯細胞和皮膚樹突細胞提呈變應原、Th1/Th2平衡失調和調節性T細胞功能障礙、嗜酸粒細胞和特異性IgE參與並擴大炎症反應過程以及角質形成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和炎症介質參與炎症反應等。近年來注意到,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經-內分泌因素或生理和葯理性介質反應異常也參與皮膚炎症的形成。以上炎症過程是特異性皮炎治療學的重要基礎。

二、臨床表現

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最基本的特徵是慢勝、復發勝、瘙癢性皮疹,並有一定的年齡階段性特點。根據皮疹發生、發展和分布特點,可將特應性皮炎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嬰兒期(l 個月至2 歲):表現為嬰兒濕疹,皮損主要為滲出型和乾燥型兩種,多分布於兩面頰、額部和頭皮。兒童期(2 一12 歲):多由嬰兒期演變而來,也可以不經過嬰兒期,其皮損表現為濕疹型和癢疹型,多發生於肘窩、N窩和小腿伸側。青少年成人期( 12 歲):皮損與兒童期類似,多為局限性乾燥性皮炎損害,主要發生在肘窩、胭窩、頸前等,也可發生在面部和手背。

AD 可以伴隨有一系列皮膚特徵險改變,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紋、魚鱗病、掌紋症、毛周角化症、皮膚感染傾向(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單純疤疹病毒感染)、非特異性手足皮炎、乳頭濕疹、唇炎、復發性結合膜炎、旦尼一莫根(Dennie-Morgan)眶周黑暈、蒼白臉、白色糠疹、頸前皺褶、白色糠疹、頸前褶皺、白色劃痕/延遲發白等,這些體征有助於AD輔助診斷。

根據AD有無合並全身過敏性疾病,可分為單純型和混合型,前者僅表現為皮膚受累,後者合並其他特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單純型又分為內原型和外源型,前者缺乏變應性證據,後者變應原特異性IgE陽性、血中IgE水平或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加等。內源型AD臨床容易漏診,應引起重視。

三、診斷標准

目前,國內外有多種診斷標准,包括Hanifin 和Rajka 標准、Willlam ,標准和康克非標准等,其中William ,標准內容簡潔,使用方便,其特異性、敏感勝與Hanifin 和Rajka AD 標准和康克非標准相似,且特別適用於門診工作,故推薦使用。williams 診斷標准為:必須具有皮膚瘙癢,加以下5 條中的3 條或3 條以上:

① 屈側皮炎濕疹史,包括肘窩、N窩、踝前、頸部(10 歲以下兒童包括頰部);

② 個人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或在4 歲以下兒童的一級親屬中有特應性疾病史);

③ 近年來全身皮膚乾燥史;

④ 屈側可見濕疹(或4 歲以下兒童在面頰部/前額和四肢伸側可見濕疹);

⑤ 2 歲前發病(適用於4 歲以上患者)。

四、治療

由於特應勝皮炎的病程長,易反復,因此,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並去除誘發和(或功口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在進行必要的葯物治療時,對患者和(或)家屬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其對疾病、治療方法及過程有清晰的認識,並注意生活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如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誘發因素;了解潤膚劑等輔助治療的重要勝和使用方法;盡量避免或減少尋求所謂「特效」療法;了解相關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了解各種治療的利益和風險,與醫生配合,以獲得盡可能好的療效。

(一)基本治療

1、避免誘發和加重因素:盡量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應盡量穿棉製品衣服,以寬松為宜,勤換衣物和床單等生活用品,避免用力搔抓和摩擦;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尤其是燙洗和過度使用肥皂;注意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減少汗液的刺激;注意保持清潔的生活環境減少如屋塵、蜻、動物毛、花粉、真菌等變應原;注意觀察對所進食物的反應,避免食人致敏食物。

2、恢復和保持皮膚屏障功能:糾正皮膚乾燥,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止癢是治療AD 的關鍵措施。在急性期,每日用溫水沐浴1 一2 次,在增加濕度的同時還有利於減少滲出,去除痴皮和殘留葯物;漫勝期可每日沐浴l 次

不論是在急性期還是在緩解期,潤膚劑和(或)保濕劑的應用極為必要,應至少每日外用(多主張全身使用)1 一2 次,尤其是在沐浴後應即刻使用,以保持皮膚的水合狀態而保護屏障功能和減輕癌癢症狀。

(二)葯物治療

1、局部治療:

( l )糖皮質激素:局部間斷外用糖皮質激素,並配合潤膚保濕劑等是目前治療AD 的一線療法。根據患者的年齡、皮損部位及病清程度選擇不同類型和強度的糖皮質激素制劑,以決速有效地控制炎症,減輕症狀。一般初治時應選用強度足夠的制劑,以求在數天內明顯控制炎症。但是,在面部、頸部及皺褶部位應選用相對弱效的糖皮質激素,應避免使用強效含氟制劑,兒童慎用強效糖皮質激素。停葯過快常可致病清反復,長期使用可引起一定的皮膚不良反應(如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膨脹紋、多毛症、糖皮質激素性痤瘡、細菌感染、紫癜等),長期大面積應用有時也可致系統性不良反應(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庫欣綜合征、精神神經症狀、青光眼、白內障及月經周期紊亂等)。因此,對於慢性較厚的皮損外用時應選用較為強效的糖皮質激素制劑,短期內控制病情後,改用弱效的制劑或非糖皮質激素類葯物。

( 2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此類葯物包括他克莫司軟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對AD 有良好療效,具有較強的選擇性抗炎作用,且可相對較長時間地用於所有的發病部位,尤其是面頸部和其他皮膚柔嫩部位。不良反應主要是用葯後局部短時間的燒灼和刺激感,尚未發現明顯的系統不良反應(兩葯的經皮吸收均少),也無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

( 3 )外用抗生素制劑:由於細菌或真菌可通過產生超抗原或作為變應原而誘發或加重病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尤其是治療有滲出性皮損時,早期加用抗細菌或抗真菌葯物可有利於控制病睛,但應避免長期使用

( 4 )止癢劑:5 %多塞平乳膏或非留體抗炎葯物可在短期內有效地減輕疹癢症狀,可與糖皮質激素制劑或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交替使用

( 5 )其他:根據病清和皮損的不同,可選擇濕敷、氧化鋅油(糊)劑、焦油、黑豆餾油等。

2、系統治療:

( l )抗組胺葯和細胞膜穩定劑:根據不同的病情和用葯對象可選擇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組胺葯

( 2 )抗感染葯物:對於病清嚴重(特別是有滲出者)或已證實有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患者,可短期(7 一10d )給予抗感染葯物,但切忌濫用。

( 3 )糖皮質激素:原則上盡量不用或少用此類葯物,尤其是兒童。但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予中小劑量短期用葯,並採用早晨頓服法。病情好轉後應及時逐漸減量、停葯,以免長期使用帶來的不良反應或停葯過快而致病情反跳。

( 4 )變應原特異性脫敏療法:對於部分混合型AD以及外源型AD遷延不愈者,變應原特異性脫敏療法有選擇性的治療價值。

( 5 )免疫抑制劑:對於病情嚴重而常規療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可酌情選用環胞素、硫唑嘌呤和嗎替麥考酚酯等。但兒童應慎用,且使用時應注意系統不良反應。

( 6 )抗白三烯治療:有報道抗白三烯制劑如扎魯司特、孟魯司特等治療AD 有效,尤其是對伴有過敏性哮喘的患者

( 7 )其他:曲尼司特、甘草酸和復合維生素等可選擇用於AD 的治療,有輔助治療作用干擾素-γ,用於AD 治療可能有效,但往往需較長期維持用葯。

3、中醫中葯: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進行辨證施治。

(三)物理療法

紫外線是治療AD 的有效方法,且以窄譜中波紫外線( NB 一UVB )和UVAI 的療效更佳。光療後應注意使用潤膚劑。該療法長期反復使用後的致癌勝有待進一步評價,一般認為12 歲以下患者應避免使用紫外線療法。

五、預後

幼兒AD較為嚴重,隨年齡增長病情愈見減輕,起於嬰兒期的AD到5歲以後40可自愈,。多數作者報告病情輕者到了15歲時有40-50痊癒。也有人隨訪調查到2000例AD患者15年,約90痊癒。一般說來,具有家族史,伴有哮喘或枯草熱,起病年齡晚以及皮炎嚴重者病程較長。

總之,在AD 治療過程中,首先應對患者的病史、病程、嚴重程度和受累范圍等進行評估,根據不同的病情給予相應的「綜合治療」。由於本病為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因此醫患配合對於獲得良好療效非常重要。

對於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患者,應到變態過敏反應科就診,以排查過敏因素及其可能的特異性免疫治療。

❸ 手指上小水泡是怎麼引起的啊

手上起小水泡,有的時候是汗皰疹
手上起小水泡有以下幾種情況:1、汗皰疹,一般水泡比較小,針尖大小,瘙癢難忍,多認為是一種過敏反應,為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常發生於春末夏初,青年男性常見。治療可以用5%的明礬水泡手半小時,然後塗抹尿素軟膏,口服維生素B族,一般很快就能治癒。2、水泡型手癬,這種類型的手癬一般常見於腳部,手部比較少見。水泡如綠豆大小,有瘙癢,可以用針刺破水泡,直接塗抹派瑞松乳膏於患處。3、干農活摩擦導致的水泡,這種水泡一般較大,可以直接挑破,塗抹紫草油即可。

❹ 常見的濕疹特點是什麼

(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又稱為脂溢性濕疹,是發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即頭、面、前胸、後背、間胛區、臍周及會陰部位的一種常見、表淺性皮膚炎症性損害,在紅斑的基礎上有油膩性鱗屑是其特徵。發生在頭皮部的脂溢性皮炎可以分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兩種。炎症性者可見到紅斑及油膩性脫屑。皮疹常擴張至發跡邊及耳後部位,輕度瘙癢。非炎症性者主要表現為輕重不等的糠樣脫屑,即平常所說的頭皮屑,又稱為乾燥性糠疹,而見不到明顯炎性損害。

嬰兒型脂溢性皮炎又可分為三種。搖籃帽樣皮疹發生在出生後3~4周,頭皮出現紅斑、臘樣脫屑,在額頂部常形成厚痂。嬰兒脂溢性皮炎也可以發生在面部,包括眉弓、雙頰、軀幹部、尿布區以及肢體屈側,在上述部位出現紅斑及油性屑。Leiner病又稱為脫屑性紅皮症,是一種泛發性嬰兒脂溢性皮炎,全身彌漫性紅斑,表面覆蓋灰白糠狀或葉狀鱗屑,常見於有嚴重疾病,如貧血、嚴重腹瀉及嘔吐的嬰兒。可分為家族性及非家族性兩種。家族性常由補體C5功能不全引起,可以用抗生素及輸血或新鮮血漿治療。

(2)乾性濕疹:乾性濕疹又稱脫脂性濕疹,是以皮脂減少、皮膚乾燥、乾裂及細小脫屑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濕疹。

發病與皮膚表面油脂減少或功能不良有關。油脂減少可以是因冬季空氣濕度低、乾燥、寒冷或過度清洗引起。脫脂性濕疹還見於應用利尿劑的老年人,黏液水腫者及鋅缺乏症患者。應用Ⅱ型組胺受體阻斷劑甲氰咪呱也可引起脫脂性濕疹的報告。部分全身泛發的脫脂性濕疹可能與惡性淋巴瘤等腫瘤有關。

臨床本病多見於冬季,老年人及洗浴過頻者好發。四肢,尤其小腿伸側多發。典型表現為皮膚乾燥、細小的皸裂、脫屑,伴程度較重的瘙癢。由於搔抓而表現抓痕及血痂。如果疾病繼續進展,可以出現明顯的皸裂,嚴重者甚至可以出血,故又稱皸裂性濕疹。

本病最初症狀多在冬季出現,夏季好轉,但最終發展為長期性,並發生明顯的濕疹樣改變。

(3)錢幣形濕疹:錢幣形濕疹又稱盤狀濕疹。由於其他型濕疹不排除出現圓形錢幣型損害的可能,盤型濕疹也可出現不典型損害,故盤型濕疹並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

本病15~25歲有一個發病高峰。無論男女,在55~65歲在另一個發病高峰。

皮損好發於手部及肢體的伸側,以下肢更為多見。有瘙癢或燒灼感。急性期表現為錢幣狀圓形暗紅斑基礎上的密集薄壁水皰伴滲液、結痂。皮損通常由細小丘疹、丘皰疹迅速融合而成。亞急性期水皰減少,脫屑增加,中心可消退。慢性期表現為乾燥、脫屑斑片。

皮疹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可以融合成大片。由於搔抓而有抓痕、血痂等繼發損害。繼發細菌感染可有黃色滲液及黃痂。一般均為慢性復發性,多數在一年左右消褪,也有數年不退者。

臨床上可分為手及前臂型、肢體軀干型及乾燥型三種。手及前臂型多在手部局部創傷或炎症後,如局部燒傷、局部化學刺激性反應後出現濕疹樣改變,隨後在手部及前臂出現新的皮損。本型多見於有職業性刺激性皮炎史者、家庭主婦及從事秘書工作者,異位性體質者多見。

肢體軀干型多見於老年人、皮膚乾燥症患者。皮損多先發於下肢,然後在對側下肢、上肢及軀干出現新的皮損。

乾燥型盤型濕疹不多見,主要表現為四肢多發性乾燥、脫屑性圓形或卵圓形斑片,掌跖部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散在水皰,輕度瘙癢。

皮疹可反復波動數年,難以治療。

(4)手部濕疹:手部濕疹又稱為手部皮炎,是發生於手部的濕疹皮炎類疾患的總稱。一般所說的手部皮炎指局限於手部或原發於手部的皮炎,較少擴展至雙上肢等其他皮膚部位。如果手部濕疹僅是泛發性濕疹的一個表現,應稱為泛發性濕疹手部受累而不應稱為手部濕疹。

國外調查患病率為2%~8.3%。在城市一般人群患病率為2%~8%。在某些特殊職業人群患病率可高達10%以上。目前報告患病率最高的職業人群為護士,患病率為18.3%。在接觸性皮炎診所,該病的構成比例可達37%。Knistensen對瑞典汽車工業工人手部皮炎的發病情況作了一次前瞻性研究,發現手部皮炎的風險性為4%。

①角化性掌濕疹:角化性掌濕疹並不少見,以掌部及手指掌側皮膚片狀肥厚、脫屑、皸裂為主要表現,病因不明。多見於中老年男性,與銀屑病難以鑒別,治療非常困難,可試用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角質松解劑及PUVA治療。

②斑片性水皰脫屑性濕疹:斑片性水皰脫屑性濕疹主要表現為雙手不對稱性不規則斑片,有小水皰及脫屑,發病部位不定,此伏彼起,累及甲周皮膚時可有甲損害。

以上分類並不能包括手部濕疹的所有表現,對於其他臨床表現不能歸入上述各類手部濕疹診斷中的患者,可以籠統地診斷為手部濕疹。

(5)瘀滯性皮炎:瘀滯性皮炎又稱重力性濕疹、瘀滯性濕疹、靜脈性濕疹及靜脈曲張性濕疹,是繼發於下肢靜脈高壓的一種皮膚濕疹。

近年研究認為與發病有關的主要因素是下肢靜脈壓增加而並不定非有靜脈曲張。研究發現靜脈高壓患者毛細血管血壓增加,血管內皮通透性增加,纖維蛋原漏出到毛細血管周圍形成纖維蛋白鞘,從而阻礙了氧彌散及營養物質的通透,造成皮膚損傷。另外在靜脈高壓、靜脈功能不全的情況下,移動到組織間的白細胞增多,釋放蛋白水解酶也可造成皮膚炎症。

本病多見於下肢靜脈高壓患者,發病可急可慢。急性者多由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引起,主要見於中老年女性。下肢迅速腫脹、發紅、發熱、淺靜脈曲張,出現濕疹樣損害。無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者多起病較慢,在小腿下1/3部分出現輕度水腫、紫癜及含鐵血黃素沉著。

濕疹樣損害多初發於脛前、小腿兩側及兩踝附近,然後逐漸向近心端擴展。也有擴展至足部者。濕疹損害可以表現為急性、亞急性或慢性,伴程度不等的瘙癢。疾病逐漸進展由於含鐵血紅素沉著而變成褐色。由於脂肪壞死,皮膚纖維化而呈瘢痕疙瘩樣改變。局部也可出現萎縮。由於創傷或感染極易發生難以癒合的潰瘍,疼痛明顯。

這種潰瘍邊界清楚,相對來說比較表淺,癒合後遺留象牙白色硬斑塊,周圍有色素沉著。瘀滯性濕疹患者極易合並接觸性皮炎。尤其外用治療葯物接觸性皮炎。

(6)白色糠疹:白色糠疹又名單純糠疹,是一種病因不明,通常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面部的脫屑性色素減退斑。組織病理學僅見棘層松解及輕度海綿形成。初起時多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大清楚的淡紅斑或正常皮色斑片,直徑0.5~2cm大小,有細糠狀屑,1~2周後變為輕度色素脫失斑,表面覆以乾燥性細糠狀白屑。皮損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多見於面部,但也可出現在其它部位。

瘙癢輕或無。皮損可持續數日至1年以上,無特殊治療。

(7)代謝型濕疹及系統性疾病相關性濕疹:代謝型濕疹指可能由機體營養代謝異常所導致的濕疹。如有報告在某些脂肪瀉的患者可出現濕疹。這些患者在濕疹發作期間血鈣濃度也較低。當血鈣濃度正常後皮損也隨之消退。由於大量濕疹患者並無臨床可見的營養代謝方面異常,濕疹與營養的關系還不明確。營養異常也可能是濕疹患者為避免食入變應原或「發物」而長期禁食某些食物的結果。

濕疹與營養代謝的關系尚待進一步研究。

系統性疾病相關性濕疹指與系統性疾病伴發的濕疹。系統性病如Wiskott-Aldrich綜合征、低γ球蛋白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均可出現濕疹樣皮損。煙酸缺乏症可出現光敏感性皮炎。Jung病是一種家族性免疫缺陷病,表現為復發性膿皮病及異位性皮炎,這類患者存在淋巴細胞功能異常、白細胞化學發光反應異常及組胺代謝或白細胞表面組織胺受體異常。可用組織胺H1受體阻斷劑治療。Job病又名高IgE復發感染綜合征,這類患者的特徵性表現為復發性皮膚及上呼吸道細菌感染、血清高IgE及慢性濕疹。這些情況說明系統性疾病與濕疹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8)創傷後濕疹:創傷後濕疹,如冠脈搭橋術後患者大隱靜脈供皮區出現的濕疹。在大隱靜脈手術部位皮膚出現紅色至棕黃色斑片,輕度脫屑結痂,偶有丘疹、丘皰疹。外用皮質類固醇有效,但易復發。其他原因造成皮膚損傷致疤痕形成者也有出現濕疹的報告,可能與創傷造成神經受損也有關系。

(9)口周濕疹:口周濕疹又稱為口周皮炎,是發生於口唇周圍,但不累及唇紅邊緣皮膚的皮炎,皮損可累及唇溝、頦部,也可累及眼瞼及眉間部位。曾有口周濕疹在外用含氟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婦女中爆發流行的報告。與日光、皮膚感染等因素的關系均未得到證實。

皮損以紅斑、丘疹及膿皰為主,對稱分布於口周,但不累及唇緣皮膚。可累及頦部及鼻唇溝。輕度瘙癢,少數病例可見眉間及眼瞼受累。皮疹可以自愈,愈後不留疤痕,整個病程3周至1年半左右。

(10)青年足跖皮病:青年足跖皮病是發生於青少年足跖前部的一種乾燥、皸裂性皮炎,又名乾燥性足跖濕疹、足前部濕疹及趾周圍皮病。我們認為本病應屬於接觸性皮炎。

本病是近30年新出現的一種濕疹,可能與穿用透氣性差的鞋襪,汗液浸漬及運動摩擦造成的微小損傷有關。組織病理學為輕度非特異性濕疹,有時可見汗管堵塞。

本病見於3~14歲兒童,喜歡運動者及男性多見,主要表現為足前部皮膚紅斑、疼痛,檢查可見皸裂。雙足皮損對稱,在受壓部位明顯,趾間皮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