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水痘手足心
擴展閱讀
月子里孩子濕疹了怎麼辦 2024-10-13 20:09:07
皰疹會留下疤痕嗎 2024-10-13 20:08:08
下巴右邊裡面有個疙瘩 2024-10-13 19:51:18

水痘手足心

發布時間: 2024-10-13 18:07:38

1. 什麼是疹子

許多疾病可引起小兒皮膚出疹子,其中常見的有麻疹、風疹、幼兒急疹、猩紅熱和水痘等。對這些疾病引起的疹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別: 全身症狀麻疹發熱較高,咳嗽流涕症狀較明顯,出疹前頰粘膜處多有麻疹粘膜斑;風疹一般發熱不高,少有咳嗽,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幼兒急疹發熱較高,2—3天後即自行退熱;猩紅熱初起惡寒發熱,咽喉紅腫潰爛,出現「楊梅」樣舌;水痘一般症狀較輕,發熱不高。 出疹時間麻疹疹子逐漸出現,通常3天左右出齊;風疹出疹快,通常24小時內出齊;幼兒急疹發熱消退後才出現,一般24小時內出齊;猩紅熱皮疹出現快,24小時內蔓延全身;水痘疹子分批出現,持續時間較長。 疹色麻疹暗紅色,風疹淡紅色,幼兒急疹玫瑰色,猩紅熱鮮紅色,水痘初起為淡紅色,成泡疹後根基周圍有紅暈。 疹形麻疹疹子稍隆起,形狀大小不一,先稀後密,無癢感;風疹疹形細小,稀疏均勻,有癢感;幼兒急疹疹形比風疹細碎而較稠密,無癢感。猩紅熱疹子大小不等,有細碎的,也有片狀的,稠密無隙;水痘起初為米粒大小的紅疹,繼為皰疹,大者如豌豆,呈圓形或橢圓形,有癢感。 疹子的分布麻疹先耳後頸部,次及而額,再及軀干、四肢,手足心可見疹子;風疹由面部及軀干,手足心無疹子;幼兒急疹由頸、面部及軀干、四肢,手足心無疹子;猩紅熱由頸部、面部及軀干、四肢,全身難以分清健康皮膚,但口唇周圍呈蒼白圈;水痘由頭面及軀干、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2. 手足口病與水痘的鑒別診斷

最簡單的,水痘為「向心性」分布,也就是說軀干多,四肢少,伴有癢感,一般為黃色半透明的水泡。手足口,主要為手心、腳心、口腔,為紅色的水泡,比水痘小。兩者都可以發熱,一般水痘發熱1-2天就開始出皮疹了,發熱一般達到38.5度以上。手足口發熱不高。

3. 水痘的向心性分布 是指在心臟附近起水痘的么

向心性分布是一種對分布形式的描述,指的是在軀幹部分分布多而四肢、頭面部分布少的情況。這里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中心」,所以不要誤解了。

4. 寶寶身上出診子是什麼樣的

病情分析: 常見的小兒皮膚出疹子的類型有麻疹,風疹,幼兒急疹,猩紅熱和水痘等. 全身症狀麻疹發熱較高,咳嗽流涕症狀較明顯,出疹前頰粘膜處多有麻疹粘膜斑;風疹一般發熱不高,少有咳嗽,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幼兒急疹發熱較高,2—3天後即自行退熱;猩紅熱初起惡寒發熱,咽喉紅腫潰爛,出現「楊梅」樣舌;水痘一般症狀較輕,發熱不高. 疹形麻疹疹子稍隆起,形狀大小不一,先稀後密,無癢感;風疹疹形細小,稀疏均勻,有癢感;幼兒急疹疹形比風疹細碎而較稠密,無癢感.猩紅熱疹子大小不等,有細碎的,也有片狀的,稠密無隙;水痘起初為米粒大小的紅疹,繼為皰疹,大者如豌豆,呈圓形或橢圓形,有癢感. 疹子的分布麻疹先耳後頸部,次及而額,再及軀干,四肢,手足心可見疹子;風疹由面部及軀干,手足心無疹子;幼兒急疹由頸,面部及軀干,四肢,手足心無疹子;猩紅熱由頸部,面部及軀干,四肢,全身難以分清健康皮膚,但口唇周圍呈蒼白圈;水痘由頭面及軀干,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出疹時間麻疹疹子逐漸出現,通常3天左右出齊;風疹出疹快,通常24小時內出齊;幼兒急疹發熱消退後才出現,一般24小時內出齊;猩紅熱皮疹出現快,24小時內蔓延全身;水痘疹子分批出現,持續時間較長. 疹色麻疹暗紅色,風疹淡紅色,幼兒急疹玫瑰色,猩紅熱鮮紅色,水痘初起為淡紅色,成泡疹後根基周圍有紅暈. 指導意見: 常見的皮疹疾病加以介紹.什麼樣的疹子是危險的? 皮疹的形狀是千變萬化的,很難單看形狀去診斷出引起皮疹的原因及其潛在的危險性.主要的原則就是注意小朋友的生理狀況及精神狀態,是否和平常有何不一樣之處. 舉個例子來說,同樣是紅色的皮疹,只要是小朋友的活力和平常沒什麼兩樣,一般而言,多數是所謂的病毒疹,就比較沒有關系.但是,如果合並有高燒,扁桃腺及化膿紅腫,就必須要小心是不是感染了猩紅熱.其實,疹子本身並不危險,但是引起疹子的原因,是有可能會造成危險的! 少數的疹子,因為深具特色使人一看就知道.而在平日門診最常見引起的疹子的原因,不外乎是水痘,玫瑰疹,猩紅熱,手足口病,蕁麻疹,川崎症等,本期先就水痘,玫瑰疹,猩紅熱作介紹,下一期再介紹手足口病,蕁麻疹與川崎症. 水痘是由水痘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但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會被感染,包括新生兒.它通常是傳染皮膚,口腔及喉嚨,潛伏期為7~21天. 不可使用阿司匹林退燒葯 水痘的症狀包括: 1.水痘的特徵是會很癢,且全身會有紅色丘疹並伴有透明水泡,一般的疹子比較不會長到頭皮黏膜處及口腔內,甚至是生殖器上,但若是水痘,這些地方則會有皮疹的發生. 2.3~4天內小水泡變為膿泡,並乾涸成黑色痂皮.但是陸續會有新的皮疹出現,整個病程須約一星期.痂皮脫落後會有痕跡留下,但是會在幾個月內逐漸消退.嘴巴,眼睛或生殖器四周的疹子會特別痛. 小心水痘的並發症 1.一般會有輕微發燒,倦怠,約7~10天就會恢復.若持續發燒或有胸痛,頭痛,要小心有並發症發生. 2.不可使用阿司匹林退燒葯,因為可能造成雷氏Reye』s癥候群,對生命造成危險. 玫瑰疹是由人類疹病毒(Humanherpesviruss6;HHV-6)所引起,約有75%的玫瑰疹是由此病毒所致,其餘25%則可能由其它常見之病毒感染引起.其傳染方式可能是經由飛沫,唾液等口腔分泌物所傳染.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於三至十八個月大的幼兒,尤以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孩子為多.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見,不過流行季節為春,秋兩季. 玫瑰疹的症狀包括: 1.感染玫瑰疹時最主要的症狀便是發高燒(攝氏39度以上),偶有食慾不振,嘔吐,驚厥,不安,昏睡,高燒時有點倦怠,一般持續3~5天,燒退後,恢復活力,潛伏期約為5至15天. 2.除了典型的發高燒及燒退才出疹等症狀外,也可能有一些其它的症狀,如拉肚子,咳嗽,哭鬧不安,厭食,眼皮浮腫,頭部淋巴結腫大等.還有約四分之一的嬰幼兒頭頂上的前囪門會鼓起來,某些會因發高燒而引起熱性痙攣,須予血液常規檢查,小便檢查,血液培養等,和其它疾病作鑒別診斷,以免將嚴重的疾病視為玫瑰疹. 3.當高燒減退時則進入發疹期,疹子(約2~3mm)最先出現在軀干及臉部,再慢慢向四周擴散,手腳末端的疹子最少.至於疹子的形狀,從小紅丘疹到較大斑疹都有可能.但疹子不會癢,且無著色或脫皮現象,約二到三天後就消退. 猩紅熱是法定傳染病之一,經由A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而引發之全身性反應症狀,主要經由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經由皮膚傷口感染發病.一般最常見的便是鏈球菌咽炎.而猩紅熱則是在咽部感染後,細菌本身製造出的毒素引發全身性反應如發燒,倦怠,惡心,嘔吐,頭痛,淋巴腺腫大以及全身性皮疹.此病好發於二至十歲的小孩,潛伏期短,感染後二至四天內便會有發燒及咽痛的症狀,全身性反應也會陸續出現. 猩紅熱的急性病程多於一周內消失,而且,引起並發症者亦不多.如能及早診斷並給予盤尼西林類的抗生素治療,病程還會縮短更多. 猩紅熱疹子粗糙 猩紅熱症狀包括: 1.突然發高燒,嘔吐,喉痛,腹痛與頭痛,並會畏寒. 2.扁桃腺腫大有分泌物,口腔內可見咽部潮紅,扁桃腺腫大,並有分泌物,而舌頭表層乳突會變紅變大,如草莓般泛紅並突起有如草莓舌. 3.通常皮疹會在發燒後一至二天內出現,並在三十六小時內由脖子迅速擴散到軀干,四肢,其特徵是全身泛紅,並伴有許多的細小丘疹;摸起來有如砂紙一般粗糙(臉上及手,腳掌例外). 4.皮膚的紅斑與丘疹多半在四,五天內會消失,但是較輕微的病患可能皮疹不明顯而且很快便消失.不過猩紅熱的皮疹有一特色,便是在紅斑退去時會有持續性一至二星期的大量脫皮現象,足以與其它皮疹作鑒別診斷. 有人擔心猩紅熱會並發急性腎絲球炎,事實上,任何A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皆有可能會引起此並發症,猩紅熱引起的比例並不特別高.

5. 孩子身上長了很多皰疹,不知道是不是手足口

一:如何分辨手足口病和水痘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中的柯薩奇16病毒引發,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鑒別點1:
長「痘痘」的位置不同。手足口病「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但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鑒別點2:
痘痘不太一樣。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而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鑒別點3:
伴隨症狀不同。一般手足口病患兒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而水痘患兒沒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二:如何辨別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大部分是因為昆蟲叮咬後出現水皰、丘疹等皮疹症狀。
鑒別點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布,多見於胸背和四肢。而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干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鑒別點2:伴隨症狀不同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但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三:如何區別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炎皰疹性咽炎是種比較特殊的感冒。在臨床門診中,一般每100個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個可能是皰疹性咽炎。
鑒別點1:
皰疹位置不一樣。皰疹性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見於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
鑒別點2:
疹子特徵不同。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而皰疹性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四:如何區別手足口病與口腔潰瘍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以潰瘍為主。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以皰疹為主。
鑒別點:
發病症狀不同。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伴有發熱現象。而口腔潰瘍的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手足口病到底可怕不可怕
為什麼手足口病喜歡孩子呢?這就是免疫問題了,6歲前的孩子免疫系統沒有發育成熟,抗病毒能力自然較差,所以嘛,病毒一來就容易出現問題了。都有哪些問題呢?發熱是首發症狀,皰疹是局部損傷,再後來口腔的皰疹破了成為潰瘍,疼痛開始出現,孩子就流口水且不愛吃飯了。為什麼病程要2周時間呢?因為手足口病的變化過程是病毒增生、復制、靜止的過程。每個階段需要3-5天左右,所以病程是2周左右。針對病毒有確實有效的葯物嗎?這個是真沒有。沒有抗病毒葯物可用,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保護孩子。怎樣做到保護孩子呢?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治療問題。
手足口病的治療只需對症處理及合理補液。為什麼這么說呢?第一是針對病原我們沒有辦法殺死它,不要和我說用病毒唑、利巴韋林,有沒有效,地球人都知道。第二是手足口病的過程是個自愈過程,自愈就是自己能好的。
治療如何操作呢?在治療開始之前,醫生應該與家長做好充分的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家長明白並配合治療。我們的治療分兩步:第一步是對症處理,發熱就退熱,可以用溫水擦浴及適當應用退熱葯物,兒科常用的是布洛芬和撲熱息痛,不要選用阿斯匹林及尼美舒利。因為口腔有皰疹或潰瘍,孩子會有疼痛,可以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麻噴劑緩解疼痛,為嘛這樣做?為了能讓孩子吃飯呀,吃點東西是不是會好的快些呀,中成葯的噴劑也是可以選用的了。發熱、疼痛的問題我們解決完了,還有一個就是孩子會因進食少而液體量不足,這就是第二步,合理補液,補足液體會利於病情恢復。大孩子可以口服補液,小些的可以靜脈輸液。本來就是一個自愈性的疾病,治療不可太過,兒童的身體處於發育階段,過多的葯物治療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最後要強調一點,手足口病是傳染病,孩子得病了應該隔離,不要去寶寶多的地方玩耍及帶病上幼兒園,以免傳染給其它孩子,同時孩子得病後也是要休息。注意休息、清淡飲食是所有疾病的基礎措施,所以也適合手足口病喲。
啰嗦了這么多,只是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毒葯物可用,絕大部分的手足口病和普通感冒一樣,是會自已好的,治療只需對症處理和合理補液就可以了。記得飲食清淡、注意休息、多喝水喲。

6. 手足口病與水痘怎麼區別

應該是水痘。
簡單的說
1、臨床表現不同:水痘是全身都會有,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發於軀干,後至臉、肩、四肢。,而手足口主要集中在手、足、臀、口腔等部位斑丘疹。
2、發病人群:水痘是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而手足口以3歲以下年齡人群為主。
以下僅供參考:
(一)一般處理與對症治療
呼吸道隔離,卧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庖疹破潰感染。皮疹已破潰可塗以龍膽紫或新黴素軟膏。繼發感染者應及早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癢者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及抗組織胺葯物。並發肺炎、腦炎按肺炎和腦炎治療。激素一般禁用,當合並有嚴重並發症時,在應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應用盡快減量或停用。
(二)抗病毒療法
干擾素,10~20萬μ/日,連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無環鳥苷等也可選用。
(三)小兒水痘的護理
首先、加強皮膚的護理,保持皮膚及粘膜的清潔,嚴禁孩子用手搔抓。
其次、要給孩子常洗臉、清潔口腔、勤換內衣褲和尿布,勤修指甲,勤曬被褥。孩子在發熱和出疹期間,要多卧床休息,多飲開水,吃容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品。
再次、水痘在立春後好發,傳染性很強,病孩的口腔分泌物、血液及皮疹內的水痘病毒,可以通過說話、咳嗽、打噴嚏等呼管制飛沫直接傳染給別人,也可通過污染的食具、玩具、衣服、尿布等間接傳染。所以水痘病兒從開始發病到全部痘疹脫痂為止,都要予以隔離,不與其他孩子接觸。當然病孩也不應該到托兒所去了。

7. 手足口病小知識大全

1.手足口病手抄報內容
手足悄彎或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

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後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較大。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或流行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夏秋季較多。

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里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啟伍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為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

它的潛伏期是3—8日。目前此病沒有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緩解: 1、服用抗病毒的葯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2、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3、口腔因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4、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頭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5、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6、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葯。 該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即以後還可以感染發病。

在預防方面,應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時,盡可能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平日教育小兒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對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

若此病在托兒所或幼兒園內流行時,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將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兒童可以口服板藍根沖劑以預防。
2.怎麼診斷手足口病
但是,跟皰疹性咽喉炎一樣,手足口病的口腔潰瘍也可以在口腔前後都出現。

跟皰疹性咽喉炎不同的是,手足口病也會在手腳出現小水泡的丘疹(papule),尤其是手腳的末端(圖三、圖四)。疹子多的時候,可以往上出現於肘、膝關節上臂、大腿,甚至全身(圖五):出現在膝蓋)。

其水泡可以很小,所以在診斷的時候必須很小心地觀察皮疹是否有小水泡變化。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小水泡破掉以後,會留下小小的痂塊,外型像是粉刺或蟲咬的痕跡,所以不能說沒有看到水泡,就認為不是手足口病。

懷疑手足口病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下臀部是否也有疹子(圖六)。手足口病在臀部出現皮疹的機率很高,但是常常因為沒有特意去觀察而被忽略,此處的疹子也是作出手足口病診斷的重要參考。

同樣會引起水泡的常見感染症是水痘(chickenpox),鑒別判斷十分簡單。水痘的皮疹於軀幹部比較多(圖七),與手足口病水泡集中於手腳末端的現象剛好相反。

此外,水痘的疹子大多很癢,手足口病的疹子則大多沒有厲害的感覺,偶而會稍微痛或癢。水痘的疹子可以從頭頂到腳底都出現水泡,包括口腔在內(圖八)。
3.誰有方手足口病的常識
手足口病經常通過患病幼兒的玩具、餐鬧缺具和日常用品傳播,很容易在學校、幼兒園裡面小范圍流行,所以學校和幼兒園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點單位,最好每天派人進行晨檢,晨檢匯總和報告具體要求按照當地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執行。晨檢內容包括看孩子有沒有發熱、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有沒有出現皰疹這些手足口病症狀。

(資料)同時,學校和幼兒園要做好預防性消毒措施:每天要做到勤開窗通風;如果房間裡面沒有孩子的話,可以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半個小時以上。小朋友的玩具也要每天消毒;毛巾更是要專人專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洗後晾乾;被子、床墊每周要曬一次太陽,每次在4個小時以上,並且個人專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餐巾每餐消毒。廁所要隨時沖洗干凈。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板凳檯面、水龍頭這些地方每天要消毒。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用之前必須洗干凈、然後消毒。

如果萬一發現學生有發熱、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現皰疹這些手足口病症狀的時候,要及時通知孩子的家長帶到醫院檢查。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或者確診診斷病人,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實施隔離治療。

學校的校醫、保健老師要做好醫務室門診日誌和傳染病報告等傳染病管理工作。若發現同一類病例明顯增多,應該馬上向當地疾控中心報告。而且專家提醒,平時多洗手能夠有效地預防腸道病毒的傳播.所以從外面回家以後,你還得及時正確洗手。
4.預防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識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柯薩奇A16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流行性皮膚粘膜病,是以侵犯手、足皮膚和口腔粘膜為主的皰疹性疾病。 本病好發於兒童,特別是4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無明顯性別差異,以春秋季節較為多見。此外,本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唾液飛沫中的病毒可懸浮在空氣中經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傳播;所以在好發季節常可見到手足口病在幼兒園或小學校中流行。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潛伏期,發病初期全身症狀較輕微,可能有低熱、睏倦、頭痛、咳嗽、流涕及食慾不佳等症狀;之後在口腔內頰部、齒齦、硬齶、舌、唇及咽部等處粘膜出現疼痛性小水泡,其周圍繞有紅暈,水泡可互相融合,並迅速破潰,形成白色的糜爛面及淺表潰瘍,由於潰瘍疼痛而影響孩子吃奶或進食,口水增多;皮膚病損常和口腔損害同時或稍後出現,呈散在或密集分布於手掌心、足底及臀部,表現為斑疹或丘疹,斑疹周圍有紅暈,無明顯壓痛,中央為小水皰,呈黃白色橢圓形,水皰像米粒或豌豆大,孤立而不融合,皰壁厚而緊張,一般數日後乾燥結痂。本病經1-2兩周可痊癒。有個別患兒可同時伴腹痛、腹瀉等症狀。 本病診斷比較容易,但應注意與其它皰疹類疾病如皰疹性咽頰炎,皰疹性口炎及多形紅斑等病鑒別。 治療一般以對症治療為主。首先要保持口腔衛生,進食後用淡鹽水漱口,以防止繼發感;口服抗病毒葯如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等;有繼發感染者可服用抗生素。同時對患者應適當隔離,暫時不要上學或去幼兒園,以減少該病流行的可能。
5.怎樣預防手足口病圖片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較急,患兒常有發熱,體溫38℃~40℃,熱程多為4~7天,7天以上者少見。

病初部分患兒多伴有流涕、咽痛、厭食、嘔吐、腹瀉等症狀。手足遠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現紅色小丘疹,並迅速轉為小皰疹,直徑2-4mm,如米粒大小,呈圓形、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疼痛明顯。

此種皮疹有時在患兒臀部及肛周也可見到。在臨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

口腔皰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齶、咽、扁桃體等處,並很快變成小潰瘍,患兒流涎(流口水)吃東西時痛,甚至影響進食。 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

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專家呼籲:手足口病多「襲擊」5歲以下小兒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為5歲以下嬰幼兒,發病時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會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個別患者可能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並發症,或危及生命。

如果沒有合並症,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癒。
6.手足口病的常識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

致病機理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潛伏期 該病的潛伏期為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流行期間,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溢出;病後數周,患者仍可自從糞便中排出病毒。

傳染源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

患者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約3~5周從糞便中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方式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

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

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

天津市兩次較大流行,托幼單位兒童發病率明顯高於散居兒童。家庭散發,常一家一例;家庭暴發,一家多人或小孩子與成人全部感染發病。

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臨床特徵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

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症狀。

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並發症。

診斷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潰瘍的許多種傳染病中的一種,另一種常見的口腔潰瘍的原因是口腔皰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齦產生炎症(有時稱口炎)。 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症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

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 主要診斷依據 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1、好發於夏秋季節; 2、以兒童為主要發病對象,常在嬰幼兒集聚的場所發生,呈流行趨勢。 3、臨床主要表現為初起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膚出現斑丘疹及皰疹樣損害。

4、病程較短,多在一周內痊癒。 預防原則 (一)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

及時采 *** 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二)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三)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五)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六)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七)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八)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九)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7.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是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人群對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歲以下小兒為主。

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

雖然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什麼疫苗,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要勤洗手,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2、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4、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

5、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

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

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

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

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

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

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8.預防手足口病常識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十問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10.為什麼近期報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這么多?

根據衛生部門的監測,專家將目前報告的手足口病發病數與往年的發病數對比,認為今年疫情來得比較早,但仍屬散發。今年5月2日起,衛生部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病例及時通過網路直報系統上報。由於以往不要求報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狀輕微沒有就醫,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沒被發現或未作報告。在要求依法報告後,報告數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現象。

由於手足口病是常見多發傳染病,存在廣泛發病的可能。衛生部門提醒全國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較少或往年發病較少的地區要加強預防與監測,做好疫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