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發燒後手起皰疹
擴展閱讀
後腦勺長了幾個疙瘩 2024-10-10 14:25:00
高疙瘩行星 2024-10-10 14:17:01
女生臉上有雀斑圖片 2024-10-10 13:53:01

發燒後手起皰疹

發布時間: 2024-10-10 11:32:25

A. 幼兒發燒後起紅色疹子是什麼病

幼兒急疹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國家衛健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傳播網路平台/網路名醫網提供內容
審閱專家湯建萍
幼兒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又稱嬰兒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RI),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由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點是在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病情減輕,如無並發症可很快痊癒。
別稱
嬰兒玫瑰疹
英文名稱
exanthema subitum
英文別名
roseola infantum
就診科室
兒科
多發群體
嬰幼兒
快速
導航
臨床表現

檢查

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預後

預防
病因
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絕大多數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極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兒急疹及發熱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見,在免疫抑制病人,兩型感染均可見。其他少見的病因有人類皰疹病毒7型(HHV-7)、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態特徵,病毒顆粒呈圓形,由162個殼粒組成20面體對稱的核衣殼,直徑90~110nm;外面由皮質粒組成皮質層,厚20~40nm;最外面覆蓋一層脂質膜,表面有不規則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線狀雙鏈DNA纏繞在一核心蛋白周圍形成軸絲;成熟釋放的病毒顆粒直徑180~200nm。
HHV是1990年首次從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中分離、此後又從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體內分離出該病毒。病毒顆粒直徑約200nm。HHV-7有囊膜。與HHV-6、CMV同屬於β-皰疹病毒科。
臨床表現
感染發病多在2歲以內,尤以1歲以內最多。
1.發熱
潛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無前驅症狀而突然發生高熱,體溫39℃~40℃以上,高熱初期可伴驚厥。患兒除了有食慾缺乏外,一般精神狀態無明顯改變,但亦有少數患兒有惡心、嘔吐、咳嗽、鞏膜炎、口周腫脹及血尿、極少數出現嗜睡、驚厥等,咽部和扁桃體輕度充血和頭頸部、枕部淋巴結輕度腫大,表現為高熱與輕度的症狀及體征不相稱。
2.出疹
發熱3~5天後,熱度突然下降,在24小時內體溫降至正常,熱退同時或稍後出疹,皮疹為紅色斑丘疹,散在,直徑2~5毫米不等,壓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發生於面頸部及軀干,以後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續1~2天後皮疹消退,疹退後不留任何痕跡,沒有脫屑和色素沉著。部分患兒早期齶垂可出現紅斑,皮疹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
3.其他症狀
包括眼瞼水腫、前囟隆起、流涕、腹瀉、食慾減退等。部分患兒頸部淋巴結腫大。
檢查
確定診斷主要依據是血清抗HHV-6和抗HHV-7抗體的檢測,也可進行病毒分離或PCR(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病毒DNA。
1.血常規檢查
在發病的第1~2天,白細胞計數可增高,但發疹後則明顯減少,而淋巴細胞計數增高,最高可達90%以上。
2.病毒分離
病毒分離是HHV-6、7型感染的確診方法。HHV-6、7型可在新鮮臍血單核細胞或成人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增殖。但需在培養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IL-2、地塞米松等物質。感染細胞在7天左右出現病變,細胞呈多形性、核固縮、出現多核細胞。感染細胞出現病變後還可繼續生存7天,未感染細胞則在培養7天內死亡。由於病毒分離培養費時,不適於早期診斷,一般只用於實驗室研究。

B. 手足口一般幾天出疹子

手足口出疹的天數每個孩子不同,臨床表現因人而異且變化較大,部分是先燒後出疹,部分是先出疹後燒,也有個別不發燒,沒有特定的規律性,常見情況如下:
1、先發燒後出疹:部分孩子是先發燒,第二天可能會在手部、腳部、口腔出現皰疹;
2、先出疹後發燒:有部分孩子是先出疹,感覺嘴疼不能攝入食物,此時觀察口腔有皰疹,並且手部、腳部也出現皰疹,可能過1-2天才開始發燒;
3、不發燒:個別孩子不發燒,只是出現典型的手、足、口與臀部皮疹的表現,大約1周後即可好轉。痊癒以後手足口起皮疹的特點,是不留色素沉著和瘢痕,所以手腳部位以及臀部、口腔黏膜恢復均較好。